幼儿园50篇最优秀的教案
日期:2021-06-24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50篇最优秀的教案,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小班数学活动小熊搬新家教案
活动目标:1、在游戏情景中尝试按物体的特征(大小、高低)进行排序。2、体验帮助熊妈妈搬新家的快乐。活动准备:小中大箱子若干;小中大熊胸饰若干、熊妈妈胸饰一个;幼儿操作材料活动过程:一、导入引趣价值分析:在幼儿巩固角色装扮的过程中,复习大中小。1、教师语言介绍导入游戏情景(老师戴胸饰)看,我是谁?2、巩固幼儿对角色的认识游戏:小熊小熊抱抱妈妈;中熊中熊抱抱妈妈;大熊大熊抱抱妈妈。二、小熊搬新家价值分析:在小熊搬新家的游戏情景中感知序列1、交代主题:搬新家搬新家时需要什么来帮忙呀?2、熊妈妈整理小花(1) 出示大小两盆花进行比较排序(2) 出示第三盆不大不小的花引导宝宝比较(3) 熊妈妈从小到大放小花小结:妈妈的花从小到大整理放好,这样又整齐又漂亮。3、熊宝宝整理小花宝宝想一想,除了从小到大放,还可以怎么放?(引导宝宝从大到小放小花)小结:从大到小放花,又整齐又漂亮。4、帮助熊妈妈搬新家(1) 搬新家时要搬很多很多东西,妈妈一个人搬不动,怎么办?(2) 交代要求:熊宝宝根据大小选一个箱子和一个盒子,把盒子里的东西装到箱子里。装东西时要从有记号的地方开始,有顺序地装。(3) 小熊整理物品,熊妈妈观察指导三、把物品装箱后搬回家1、集体检查整理情况2、开小车搬回家
第2篇、小班数学活动美丽的花园教案
一、设计意图:数学教育渗透在生活中,从生活中我们可以挖掘适合的数学教育。春天,花儿盛开,草儿嫩绿,到处是美景,孩子们爱这些美景,喜欢置身于这些美景中。我创设春天意境,把理解数、感知数量融入孩子的生活,能让孩子发现身边的任何事物都能用数字来表示,因此我设计了这一节活动。二、活动目标:1、认识数字7,能初步理解6添上1是7。2、理解7的含义,能感知7的数量。3、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学习兴趣。三、活动重点认识数字7,理解7的含义。四、活动难点能感知7的数量五、活动准备幻灯片 数字卡 贴画六、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观看图片欣赏花园美景。师:孩子们,春天里花园里开满了美丽的花,大家都去赏花,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析:幼儿通过观看春天花园里各种鲜花盛开的美景,在内心产生对春天的喜爱,让幼儿从视觉上初步感受了春天的到来。)二、演示课件,理解7的含义,引导幼儿初步理解6添上1是7。1、演示幻灯片(1),6朵玫瑰又添上1朵,是几朵?师:看着这些美丽的花儿,你的心情怎样?(很高兴),我也可高兴了,刚才在赏花的时候,我还买了我喜欢的玫瑰、马蹄莲、睡莲,你们都是能干的小朋友,帮我一起数一数我买的花儿各有几朵好吗?那我们先来数一数玫瑰花吧(幼:123456)哦,是6朵玫瑰花,师:我又买了一朵,现在是几朵玫瑰花呢? 师幼:1234567师:6朵玫瑰,又买了1朵玫瑰现在是7朵玫瑰,6添上1是7。我知道我的玫瑰花有7朵。2、演表示幻灯片(2),6朵马蹄莲又添上1朵,是几朵?3、演表示幻灯片(3),6朵莲花又添上1朵,是几朵?(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让花儿动起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能直观的理解7的形成)三、演示幻灯片,幼儿认识数字7过渡:瞧,我买的花儿多漂亮, 7朵玫瑰,7朵马蹄莲,7朵睡莲,哎,花儿的数量都是几呀?(7),那应该用数字几表示花儿的数量呢?(数字7)那我赶快用数字7记住吧1、请幼儿观察7像什么?并说一说。师:小朋友,请你看看7像我们生活中你见过的什么?幼:自由发言师:小朋友有的说像拐棍、有的说像镰刀、有的说像酸奶吸管,很不错,你们看这是什么?(镰刀图片),他可以用来做什么?2、创编7的儿歌。师:咱们用小朋友说的话给数字7编一个好听的儿歌吧,"7像镰刀割青草"。3、请幼儿说一说7可以表示7个什么?师:7可以表示7朵玫瑰花,7可以表示7朵马蹄莲,你还可以用7表示7个什么?幼:幼儿自由发言(析:此环节是本节活动的重点,通过课件演示,对7的形成,数量的理解,字形与实物图片的对比让幼儿对数字7的外形记忆深刻,从而达到了认识数字7,完成目标的重点。)四、感知7的数量1、幼儿点数,感知7的数量。(1)请幼儿扮作小花,教师扮作水壶给花儿浇水(7次),请花儿数一数浇了几次水。师:哎呀小朋友真棒,今天我们观赏了美丽的花园都很开心,不如,我们手拉手做一个大花园好吗?(好)师:你们笑起来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儿,你们蹲下来变做一朵花,我来让你们变得跟美丽,看孩子们,我来做水壶,要给你们叫浇水了,你们轻轻的数一数我给你们浇了几次水,数对的小朋友才会变得更美丽。(1234567)我浇了几次水?(2)教师给花儿锄草7次。师:再来给你们锄锄草,轻轻的数一数,我锄了几下,(1234567)锄了几下呀?(3)教师给花儿撒化肥7次。2、师幼互动:(1)请教师扮作花儿,幼儿扮作水壶给花儿浇水、锄草、撒化肥7次。师:哎呀,孩子们,咱们的客人老师看着你们玩得这么开心,他们也想做一朵花,要请你来照顾他们,给它们浇水,锄草,施肥,你们愿意吗?(愿意)我们的花儿已经盛开了(准备好了),小朋友选一朵你喜欢的花站在她的周围,要想让他们也开得很漂亮,就要按我说的数字去给花儿浇水、锄草、施肥,做得好的小朋友,花儿会送给你礼物的,请你给花儿浇7次水(给花儿浇水、锄草、施肥各7次)师:孩子们我觉得你们做的很棒,你们问问花儿你做得棒不棒?你们看花儿都高兴地点头了,请花儿为你们送上礼物吧。2、花儿送礼物,蝴蝶、蜜蜂贴画(析:感知7的数量是本节活动的难点,幼儿通过游戏感知7的数量,游戏的创编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符合活动的情境创设,体现了幼幼互动、师幼互动,孩子们在游戏中对7的数量感知得到巩固,突破难点。)五、活动结束1、幼儿按身上的贴画找同伴。师:孩子们,浇水、锄草、施肥能让花儿开得美丽,还有你们身上的小昆虫会帮助花儿传播花粉,这样花儿才会更美,看看自己身上是什么小昆虫,找找看,还有谁和你的一样,一门手拉手做朋友吧。(教师巡回检查是否找对)2、点数数量有几只,并能用数字表示。师: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请你数一数你们有几只?告诉我。3、请小昆虫给校园里的花帮忙,活动结束。(析:结束活动是对7以内数的复习巩固,同时幼儿还能了解到除了我们能帮助花儿,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
第3篇、小班数学分饼干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学习按图形的某一特征(颜色、形状或大小)进行分类。2、能愉快地参加操作活动,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活动准备:每人手臂上一副袖套(红或绿);图形卡片;分类盒;小货车四辆,分别贴上标记。活动过程:一、游戏:进车间。练习按物体的单一特征分类。教师以厂长的身份交代游戏规则。师:工人们,今天我们要到饼干厂去工作,这边是"红红饼干厂",那边是"绿绿饼干厂",戴绿袖套的工人到"绿绿饼干厂"那里去,那么红袖套的呢?幼儿根据袖套颜色分别找位置,教师检查找位置情况,幼儿互查。二、游戏:分饼干。引导幼儿排除其他特征干扰,按图形的某一特征分类。1、引导幼儿指认图形。师:我们厂的饼干可真多呀,谁来介绍一下,有些什么样的饼干?根据幼儿讲述出示图形。2、启发幼儿探索分类方法。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饼干分装到两个盒子里,你们想想看,哪些饼干可以放在一起?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分饼干,先分好的幼儿在下面讲述是怎样分的。4、个别幼儿讲述分类方法。师:你是怎么分的?除按颜色分外,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分别再请按形状、大小分类的幼儿讲述。教师提出再次操作要求:这些工人干得都很棒,我们发现,可以按饼干的颜色分、形状分、大小分,现在我们再用别人的方法也来试试看。5、幼儿再次练习,教师巡视并给动作快的幼儿饼干盒上贴星。三、游戏:运饼干。学习按物体的两种特征分类。1、推出小货车,指认标记。师:饼干包装好了,现在我们要把它分别装到这4辆车上,每辆车上装的饼干是不同的。(教师边指标记边讲述)这辆车上装红盒子上有星的饼干,这辆车上装红盒子没星的饼干,那么这辆车上装什么?(指绿盒子有星的)最后一辆呢?(指绿盒子没星的)2、幼儿分组来装饼干,教师检查分装情况,小结:表扬工人们能干。3、(电话铃响)师:"喂,是幼儿园啊,我们已经把饼干装上车了,马上给你们送来,再见!"师生推车出活动室。活动反思:本次活动通过:感受、观察、操作三个环节进行。老师准备很多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饼干卡片供幼儿观察,幼儿对同一种物品进行观察比较,更能找出物品的特征,如:物品的形状、颜色等。老师创设商店情境,引发幼儿玩游戏的兴趣。幼儿都喜欢动手把饼干按形状或颜色归类放好。
第4篇、小班数学分分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活动中学习用重叠、游戏活动等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或一样多。2.活动中通过示范使幼儿初步感知从左到右依次摆放物体的方法 。3.培养幼儿积极动手、动脑解决活动中衍生的问题的能力及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小兔子卡片4个,胡萝卜卡片3个,小猴子卡片3个.桃子卡片4个,粘贴工具,彩色画笔,图画纸(各种材料人手一份),各种小动物头饰若干。活动过程:一、引发兴趣1.教师出示小兔子和胡萝卜的图片说:"我们的小兔子饿了,我们来给小兔子分胡萝卜吃好不好?"(好)2. 老师继续说:"我们 只能分给每一只小兔子一个胡萝卜,小朋友看是小兔子多,还是胡萝卜多?"(小兔子多/胡萝卜多)3.老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那我们来分分看吧!看小朋友们说的对不对。"4.老师在粘贴板上示范:将小兔子卡片逐个放在贴板上,让幼儿注意老师是怎么摆放小兔子卡片的(手的动作从左至右)然后将胡萝卜逐个放在小兔子上面,每放一个说一声:"给你一个胡萝卜。"并让幼儿注意教师手动作的方向,问幼儿小兔子和胡萝卜哪个多,哪个少?(小兔子多)5.老师说:"小朋友们说的很对,那小朋友想不想也帮小兔子分胡萝卜啊?"(想)二、操作体验1.教师将小兔子、胡萝卜卡片及粘贴工具分配给每个小朋友,并再次强调"每个小兔子分一个胡萝卜",老师指导幼儿完成操作,并适当予以表扬。2.老师继续提问:"现在看老师手里还有什么啊?(小猴子和桃子)对了,小猴子也迫不及待的想请小朋友们把桃子分给它们吃饭了,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忙啊?(愿意)好的,老师现在就把小猴子和桃子分给大家,小朋友们还知道怎么分吗?(知道,每一个小猴子一个桃)3.老师将小猴子和桃子卡片分配给小朋友,并再次强调,每个小猴子分一个桃子,指导幼儿完成操作,老师再做操作示范。三、提出问题老师回到前面,故作忧愁地说:"小朋友们分的非常棒,可是小朋友有没有发现我们有一只小兔子没有分到胡萝卜啊?小兔子心里很不开心呢!而且小猴子这里还剩下一个桃子,大家都想要,这可怎么办呢?小朋友们给它们想想办法好吗?(好)四、引导幼儿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继续活动1.给小兔子再画一个胡萝卜,然后再画一只小猴子把剩下的一个桃子分给小猴子。2.把桃子给小兔子吃(有的小朋友说小兔子不吃桃子,老师作出一些新颖的引导:老师养的小兔子就可以吃桃子,不光爱吃桃子,小朋友爱吃的其他水果像香蕉、草莓、西瓜等小兔子也都爱吃,并引导小朋友去探索实践,家里有小兔子的可以回去试一试,回来和小朋友进行交流谈论)。3.通过小朋友的实际操作得出一一对应的结论。五、游戏活动1.将画笔和图画纸发给小朋友,请他们画出自己爱吃的水果、蔬菜或其他东西(老师可以举一些实例来启发小朋友)。2.将小朋友分成两组(所有单数组老师可以参与配合),其中一组分给动物头饰,另一组小朋友通过抽签(将小动物头像画到纸上,请小朋友抽一张)把自己所画好的东西送给他们各自抽到的小动物,这样每个小动物都能收到一个礼物,再次强化一一对应的方法,然后交换角色再玩游戏,让小朋友们都能得到欢乐。活动反思:这节课,我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设计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眼,动手,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是幼儿学习有兴趣,学有所获。
第5篇、小班数学活动超市购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能细致分辨相似图案之间的差异。2、正确判断并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活动准备: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手偶、不同花纹的(帽子、裙子、水杯)、幼儿购物单活动重点:分辨相似图案之间的差异。活动难点: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出示老爷爷手偶导入活动二、基本部分1、为爷爷买帽子。请幼儿找出到爷爷的购物单卡片,提问"爷爷想要买什么?"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超市购物>游戏图上的4条帽子。"观察四顶帽子哪里―样,哪里不一样?"3)师:"爷爷想要买的帽子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一模一样的帽子?"4)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购买的帽子的特征2、为奶奶买杯子。1)师:请幼儿找到奶奶的<购物单>卡片,提问"奶奶想要买什么?"2)师:"<超市购物>游戏图里购物架上的4个杯子―样吗?仔细观察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3)师:"奶奶想要买的杯子是怎样的?"请幼儿找出。并提问"你是怎样找到的?"4)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购买的杯子特点3、逛超市1)为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买东西。 教师出示购物清单,让幼儿了解购物单的使用方法。2)教师介绍超市,讲述物品的摆放,幼儿根据购物单的要求购买商品,引导幼儿自管观察,找出一模一样的物品来。3)引导幼儿回座位将物品匹配好,再次观察是否一模一样。4)同伴之间互相查看。三、结束部分喜羊羊、美羊羊和懒羊羊很感谢小朋友们为他们购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为了表示感谢,他们邀请你们到羊村里做客,邀请你们跳舞~活动反思:本活动选用了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创设了去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帮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购物,整个活动的安排自然紧凑,活动一开始,孩子就进入角色,激起了愉快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紧扣目标“发展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比较和辨别事物间的细小差别”。同时又十分重视每个孩子的思维过程,反复提问“你是怎么找到的?”“为什么说这是XX想要买的呢?”从中隐含着让孩子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明显到不明显的)。在方法上也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先集体帮助爷爷、奶奶购物,后个别操作,最后大家自由选择,为老师购买商品,幼儿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进一步发挥。本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教师的语言尚且不够规范、简练,“一模一样”这个词组应该多重复,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
第6篇、小班数学活动感知3以内数量的排列顺序教案
活动目标:1、继续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物体的数量,能准确说出总数。2、学习按量匹配相应实物,感知3以内数量的排列顺序。活动重点:学习按量匹配相应实物,感知3以内数量的排列顺序。活动难点:学习按量匹配相应实物,感知3以内数量的排列顺序。活动准备:1、草地背景图。2、小动物卡片。(数量分别为1、2、3)3、点卡卡片。(数量分别为1、2、3)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继续巩固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量。教师:你们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小动物也喜欢和你们玩,你们看,有好多小动物出来玩了呢!都有谁来了呢?教师:哦,有小狗,小猪还有小猴子呢!教师:小狗有几只?教师:小猪有几只?教师:小猴子又有几只呢?教师小结:小狗有一只,小猪有2只,还来了三只小猴子。二、通过比较准确感知数量的多少。教师:每种小动物的数量一样多吗?教师小结:每一种动物的数量都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三、给小动物排队,准确感知数序。教师:我们现在就来给它们排排队好吗?教师:小朋友好好想一想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呢?1、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一边排一边说:xx排在最前面,xx跟在xx的后面。(集体验证排的结果)。要求幼儿完整讲述排序的结果。3、引导幼儿一起描述排队结果。教师小结:我们把小动物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给排列好了,现在它们就可以一去有秩序的玩了。四、对应匹配点卡。1、引导幼儿给小动物送点卡。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个是什么?这是点卡,这样的方形卡纸上画了点的叫做点卡,一个点表示有一个小动物或者别的东西。教师;小动物第一次认识点卡,我们送些给它们好吗?该怎么送呢?教师小结:我们给一只小狗送1的点卡,两只小猪送2的点卡,三只猴子送3的点卡,因为它们数量一样多。五、结束活动。老师把点卡放在了区角里,你们在区域活动时也可以去拿来给小动物找一找朋友。
第7篇、小班数学乘车(感知4以内的数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⒈感知4以内的数量,能将点卡和实物图片进行匹配。⒉体验乘车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汽车四辆背景、车票、点卡、实物卡、小旗四面有1-4的点子、贴有点卡的碰碰车(套圈)。活动过程:⒈观察汽车和车票⑴师:今天我们一起乘汽车去上海动物园,看汽车在哪里?数数有几辆汽车?原来这4辆汽车是小椅子变成的。看汽车的上面有什么?(点子)那一辆汽车上的点子最多?有几个?点数4个点子,4个点子的汽车我们叫它4点小汽车。谁来数一数这辆汽车上有几个点子?一起说说看我们可以叫它几点汽车?(两点小汽车)谁来告诉大家点子最少的是那辆?有几个点子?它叫什么小汽车?1点小汽车。⑵师:乘车的时候要买什么啊?车票,对了,看看这张车票上有什么?有几个?应该乘坐那辆小汽车呢?这一张呢?谁来试试看?请个别幼儿到售票处买票,尝试乘车。大家检验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⑶小结:我们车票上的点子是多少,我们就要找到和票上一样的点子的位上坐好。⒉乘车去动物园⑴师:请顾客到自动售票机排队买票。买好票之后数一数车票上有几个点子,应该乘坐哪量小汽车,在汽车的后面排好队。⑵师:我现在是检票员,请乘客们出示车票,你的车票上有几个点子?你为什么坐三号小汽车?⑶师:乘客们坐对了自己的座位,现在请系好安全带,我们准备出发了,出发之前我们来点一下名,谁是一点小汽车?二点汽车在哪里?三点汽车呢?你们是什么汽车?现在请看好交通指挥员的指挥,我挥动有几个点子的小旗,就请几点小汽车出发,试一试!请一点小汽车开出来。二点小汽车开出来,跟在一点汽车后面。遇到红灯,请汽车停下来。前面有行人,我们按喇叭提醒一下。前面马路很宽敞,开的快一点,前面车很多,我们慢一点。⑷播放乘汽车的音乐,到站,下车,参观动物园。我们第一个看到的动物是谁?有几只孔雀?它漂亮吗?它的尾巴像什么?接下会看到谁呢?原来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啊!看看它身上有什么颜色?原来它们只有两种颜色,黑色和白色,看看还有什么动物也是黑白的?斑马,身上一条一条的花纹是什么颜色的?白色和黑色相间的,它们是怎么排列的?一条白色、一条黑色,一隔一间隔排列的,我们大马路上的人行横道线又叫斑马线,就是因为它的样子很像斑马的花纹。我们又看到了谁啊?百兽之王老虎,看看有几只老虎?他们是谁?猜猜他们在干什么?肯能是猴妈妈在给猴宝宝挠痒痒呢!看,谁来了?有几头大象?哪头大象最大?哪头最小?原来是一群大象,他们结伴去河边洗澡呢!他们是谁?仔细看,有几只豹子?哪一只最高?哪一只最矮?动物园的动物怎么样?多不多?⒊第二次买票玩碰碰车。⑴动物园里不光有许多动物,还有好玩的碰碰车游戏呢,你们想玩吗?这是一辆碰碰车,上面有什么?点子,有几个?一个叫几点碰碰车?看,这个碰碰车的车票可真神奇,上面有什么啊?(小动物)数一数有几个小动物?点数。买了这张车票,应该做到那种碰碰车上呢?为什么?因为小动物的数量和点子的数量一样多,都是三个。所以应该坐到三点碰碰车上。小结:买到车票后数一数有几个小动物,然后想一想坐到那辆碰碰车上,找到与小动物数量一样多的碰碰车,坐好!⑵师:检票员来检票啦,请一点碰碰车的乘客到一点这里排队检票,出示车票,你买的是什么车票?有几个小动物?三个小动物和那辆车的点子一样多?这位乘客找的座位对吗?我们一起来帮他找找他的座位。碰碰车碰一碰,向前碰一碰,向后碰一碰,向左碰一碰,向右碰一碰。碰碰车,碰一碰,大碰碰车和大碰碰车,碰一碰、碰一碰。停!小碰碰车和小碰碰车,碰一碰,碰一碰,停!一样颜色的碰碰车碰一碰,三个点子的碰碰车和我碰一碰!碰一碰,停!四个点子的碰碰车碰一碰,两个点子的碰碰车碰一碰。⑶天黑了,乘客开汽车,回家。教学反思: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8篇、小班数学活动小羊和灰太狼教案
设计意图:为了让孩子能在游戏中学习按一定规律排序,所以我在数学区准备了红片片和绿片片,请幼儿给它们排队。在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已会按一定规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为此,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此活动。而小班幼儿初次接触数学,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本次活动中创设一个喜羊羊家被破坏,美羊羊被灰太狼抓走的情境,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排序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尝试在简单、轻松的活动中,自主地探索、学习掌握物品按形状或者颜色有规律的排序,促进幼儿观察、比较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能按物品形状、颜色和大小等有规律地排序,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2、引导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初步学会相互合作。活动准备:1、《喜洋洋与灰太狼》歌曲磁带一盘、白板课件。2、每人一个泥工板,上面贴上两条横线并且用竖线隔成一个一个格子。3、每组一份操作材料:3个组提供了锅子、盘子、碗等图片若干。3组提供了大的绿色书图片、大的蓝书图片,小的黄书图片若干。4、铺桥的色块纸每人1个。5、英雄奖章若干。6、熟悉故事《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情节。活动过程:1、教师创设游戏情节,引起幼儿兴趣。(1)播放《喜洋洋与灰太狼》歌曲。(2)幼儿扮演小羊。教师:"羊爷爷接到报案,灰太狼来到了羊村搞破坏,把喜羊羊家弄的乱七八糟的,请小羊们帮助喜羊羊整理家里的物品。"2、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寻找规律进行排序。(1)观看电脑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照片上的物品摆放规律,学习按物品的形状排序。提问:"在被'灰太狼'破坏之前,喜羊羊的家的厨房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发现按物品的形状排列顺序(按圆盘子-方盘子-圆盘子-方盘子……)。(2)观察喜羊羊家书柜原来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物品摆放规律,学习按物品的颜色排序。(方法同上)提问:"说一说以前喜羊羊家书柜上的书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幼儿发现规律。(红书-黄书-红书-黄书……)。小结:原来喜羊羊家的物品都是有规律排序的,有的是按形状一隔一排的,有的按颜色一隔一排的。3、教师给每组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排序。(1)现在请小羊们帮助喜羊羊整理屋子,每一组有一些不同的物品,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物品?(认识物品)请你开动脑筋有规律的在泥工板上排队。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展示幼儿的作品,发现幼儿的问题,引导幼儿学习一隔一间隔排序,如有问题也可让其他幼儿帮助他。师:你是怎么帮助喜羊羊整理物品的?你是按照什么规律的?小结:刚才有的小羊是按形状间隔排队的,有的是按颜色间隔排队的,有的是按大小间隔排队的,还有的按不同的物品进行间隔排队的。但是老师发现有的小羊还没有整理好,现在请你再次按照规律把这些物品摆放好。(2)幼儿进行第二次操作,掌握一隔一间隔排序的方法。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师:这次你整理好了吗?你是怎么整理这些物品的?小结:喜羊羊说谢谢你们帮助他把屋子整理干净了。4、引导幼儿运用三种间隔的排序方法救出美羊羊。引导语:"小羊们不好了,刚才羊爷爷告诉我"美羊羊被灰太狼抓走了,我们赶紧去救它。"啊呀!灰太狼把过河的桥给弄坏了,我们赶紧修好它。"。(教师提供由红、黄、蓝三种颜色卡纸搭建的小桥)提问:①"小桥中缺少了什么颜色?"②"小木桥是按着什么规律排列的?"并请每个小羊选出一块彩色卡纸,找出小桥中缺少的颜色按(红-黄-蓝-红-黄-蓝……)规律排列修复好,指导幼儿边说出颜色边过桥,最后大家一起抓住灰太狼,救出美羊羊。5、教师小结:羊爷爷颁发勋章。教师:"小羊们,你们真棒!你们帮助喜羊羊把家里的厨房、书柜都恢复了原样,还把木桥给修好了救出了美羊羊,现在请羊爷爷给你们颁发英雄勋章。"活动延伸: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各种形状和各种颜色的珠子供幼儿有规律的排序。
第9篇、小班数学我和羊羊在一起教案
【设计意图】:(1)学前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物体的认识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直观的材料,但数学知识却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知识,需要摆脱具体事物的相关特征才能获得,它与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恰恰需要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并且容易受到具体事务的影响的特点正是一对矛盾。这种矛盾在小班幼儿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形象在幼儿头脑中逐步建构一个抽象的逻辑体系,必须不断努力摆脱具体事物的影响,使那些和具体事物相联系的知识能够内化于头脑,成为具有一定概括意义的数学知识,所以本次活动依然以情景游戏为主要方法来传递相关数学的基本概念。(2)"1"是自然数中最小的数,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许多"是一个笼统的词汇,它表示集中有两个以上元素。小班幼儿对物体数量已经有所反应,他们往往用"还要""要多的"来表示对量的要求,并没有对构成"许多"的元素有一个认识,他们不是将物体群当做一种结构完整的有限的统一体去感知,而是一种模糊的笼统的知觉。在幼儿学数前进行有关"1"和"许多"的教学,让他们把一个一个的物体放在一起构成"许多"分成一个一个,准确地感知到元素的个数和"许多"的含义。引导他们感知集合及其元素,促进幼儿感知元素的分化过程,为学习10以内的数奠定基础。【教学目标】:(1)"1"和"许多"是两个不同的量,能正确说出什么是"1",什么是"许多"(2)在区别"1"和许多"的基础上,初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即:许多可以分为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成为许多【重点】:知道"1"和许多是两个不同的量【难点】:初步认识"1"和"许多"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学)具准备:《喜羊羊与灰太郎》的主题曲及从中选定的"羊羊运动会"的一集动画片;狼和羊羊的自制小剪贴画若干个(与动画片中出现的狼和羊羊的数量相等);小兔头饰一个及羊羊头饰若干(与幼儿数量相同);塑料玩具萝卜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空白挂图一个;一名配班老师活动准备:在地上画一条横线,假定为小土坡;在小土坡两三米处再画一个大圆假定为仓库【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法、情景游戏法【活动过程】:(一)讲解演示环节a)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同时用语言调动孩子的积极性b)播放动画片,当播放到灰太狼进入到羊群中时,暂停动画片,教师问:现在是羊羊多还是狼多?(幼儿答"狼多")狼呢?(幼儿答"1只")。教师在得到答案后把灰太狼的贴画贴进羊群贴画围成的圈里并说现在有一只狼和许多羊c)继续播放,当播放到懒羊羊被捉到狼堡中后,暂停动画片,问:现在呢?羊多还是狼多?(幼儿答"狼多")羊呢?(幼儿答"1只")得到答案后,教师把羊的贴画贴在狼群贴画围成的圈里继续重复说现在我们看到一只羊和许多狼d)小结:动画片放映完毕后,教师说:刚才呀,我们看了这集动画片,同时我们还做出了这样两幅贴画(边指边说):一只狼进入到许多羊围成的圈圈里;第二幅,一只羊被灰太狼捉到狼堡里,里边有许多狼,小朋友们,老师说的跟刚才我们看到的一样不一样啊?(幼儿答一样)接着请个别幼儿边指边说,重复几遍,加深印象。(二)游戏环节a)教师把准备好的头饰取出,并说:老师这里现在有小兔和羊羊的头饰,是羊羊的多还是小兔的多?(羊羊多)有多少?(许多)小兔子呢?(一个)教师继续说:现在呀,我把羊羊的头饰发给大家,大家一人一个,这样就可以做游戏啦!与此同时,把小兔头饰交给配班老师做好准备。
第10篇、小班数学图形宝宝教案反思
一、教学目标1、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巩固对黄、绿两种颜色的认识。2、初步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教幼儿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形状进行分类。难点:初步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三、教学准备教师示范材料一份,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图形宝宝的家两个。四、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a)今天老师带来了图形宝宝,出示三角形,这是什么图形宝宝?它穿什么衣服啊?出示其他三角形,请幼儿说一说。b)出示正方形,这是什么图形宝宝?它又是穿着什么衣服啊?再出示其他图形,请幼儿们说一说。二、教师讲解、示范1、老师想把这些图形宝宝来分一分,我们一起把黄颜色的图形宝宝放在一起,把绿颜色的图形宝宝也放在一起,那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把它们分类的吗?现在老师要把它们形状一样的也放在一起,有谁可以说说老师是怎么分的吗?2、老师跟图形宝宝们做了一个家|。你们看它们出来玩、忘记自己的在哪里了,怎么办啊?你们想想帮助它们啊?三、幼儿操作图形宝宝们为了谢谢小朋友们,它们想和我们交朋友,想试试我们小朋友是不是每一个都认识它们。教学反思: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同时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我特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三种图形比作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交朋友,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作为导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第11篇、小班数学上下关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能区别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2、在操作中能正确使用方位词表达两者之间的上下关系。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1、玩具娃娃一个、帽子一顶、袜子一双。2、水果、蔬菜图片若干、玩具柜的玩具若干。3、操作册。活动过程:一、常规活动:指五官幼儿坐在椅子上玩"指五官",教师加快速度增加其趣味性。二、师生共同探索。1、教师出示玩具娃娃,请幼儿说出眼睛和鼻子、鼻子和嘴巴的上下关系。2、教师给玩具娃娃戴上帽子,穿上袜子。请幼儿说出帽子和袜子的上下关系。三、游戏"捉迷藏"。1、教师蒙上眼睛,幼儿分别在床下、桌下躲藏,教师找到谁,谁就说他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再请幼儿互相找,互相说。2、小动物捉迷藏。教师摇铃鼓,幼儿将动物卡片藏起来,然后说一说把小动物藏在什么地方了,要求幼儿用方位词表达,比如:枕头下面、被子下面、床的上面、椅子下面、桌子下面等。四、分组活动。1、做《操作册》第59-60页的活动。2、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树上、树下、天空、大地等自然界景物,再说出其上下关系。五、活动评价,表扬做的又快又正确的幼儿。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12篇、小班数学游戏大全教案
<一>、数●区分"1"和"许多",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一、《串项链》材料:有开口的串链(白色的一个,红色的若干个)。操作方法:把串链一个一个串起来,再一个一个取下来。指导建议:1.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一个一个串起来,一个变成许多个""一个一个拿下来,许多变成一个一个",观察项链由一个白色的串链和许多个红色的串链连接而成。2.可以将串链换成雪花片、回形针等材料进行类似练习。3.本材料适合小班上学期使用。二、《玩卡片》材料:卡片若干(分别标有表示"1"和"许多"的图案)。操作方法:将卡片按照"1"和"许多"分类。指导建议:1.幼儿已经有"1"和"许多"的概念并能简单区分。2.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根据图片内容表述:"一只小猫,许多小鱼……"3.本材料适合小班上学期使用。●学习用一 一对应的方法(重叠法、并置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三、《笔套找朋友》材料:大、小笔套若干。操作方法:将笔套一一对应插起来。指导建议:1.也可搜集各种带瓶盖的塑料瓶,瓶身做娃娃,瓶盖当帽子。将帽子(瓶盖)和娃娃(瓶身)一一对应,为每个娃娃戴上相应的帽子,从而发现瓶盖和瓶身在数量上是否一样多。2.本材料适合小班上学期使用。四、《拧螺丝》材料:螺丝钉、螺帽若干。操作方法:拧螺丝。指导建议:1.螺丝钉和螺帽的数量可以不一样。2.本材料适合小班上学期使用。五、《小猫吃鱼》材料:操作卡片一张(画有小猫图案),"小鱼"若干。操作方法:喂"小猫"吃"鱼"。指导建议:1.指导语:"小猫肚子饿了,小朋友来喂它们吃鱼吧!"2.指导语:"是不是每只小猫都有小鱼吃了,请你们比一比小猫和小鱼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3.本材料适合小班上学期使用。●手口一致点数1-5,并能说出总数。六、《按揿纽》材料:揿纽若干,操作底板若干(标有数字)。操作方法:根据数字按上相应数量的揿纽。指导建议:1.观察幼儿所放的揿纽数量是否正确。2.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可提供5以内的数字和10以内的数字两套材料。3.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七、《娃娃夹辫子》材料:身体上标有数字的娃娃卡片若干,夹子若干。操作方法:根据娃娃身上的数字夹上相应数量的夹子。指导建议:1.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2.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可提供5以内的数字和10以内的数字两套材料。3.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八、《家具展览》材料:标有各种家具的卡片若干,标有数字和点子的卡片若干。操作方法:找出与卡片上家具数目一致的数字或点子卡片。指导建议:1.观察幼儿操作结果是否正确以及幼儿所使用的方法。2.本套材料是结合"家"的主题制作的,可根据主题内容的变化调整材料,更改卡片上的图案。 3.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九、《拼板找朋友》材料:木板若干(标有点子或数字)。操作方法:找到数量含义一致的木板拼在一起。指导建议:1.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以及幼儿所使用的方法。2.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十、《搓丸子》材料:底板若干(标有数字),橡皮泥。操作方法:用橡皮泥搓出相应数量的丸子放在底板上。指导建议:1.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2.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可提供5以内的数字和10以内的数字两套材料。3.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十一、《日历》材料:日历一本(左边写有数字,右边贴有表示一定数量的物体图案)。操作方法:根据图案上物体的数量找出相应数字,或者根据数字找出相应数量物体的图案。指导建议:1.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2.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十二、《漂亮的蝴蝶》材料:蝴蝶卡片若干(一边标有点子,一边写有数字),将其剪为两半。操作方法:拼出完整的"蝴蝶"(即点子数和数字相对应)。指导建议:1.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幼儿可能会根据"蝴蝶"的颜色和拼合处的轮廓拼出蝴蝶,教师应逐步引导他们观察点子数量和数字之间的关系。2.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十三、《小鸟回家》材料:"大树"卡片若干(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上标有点子),"小鸟"卡片若干。操作方法:根据鸟窝上的点子数摆上相应数量的小鸟。指导建议:1.观察幼儿的操作结果是否正确。2.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认读数字1-5。十四、《拓印数字》材料:底板若干(刻有突起的数字1~5),蜡笔若干,白纸若干。操作方法:将白纸放在底板上,用拓印的方法涂画数字的形状。指导建议:1.观察幼儿拓印的方法是否正确,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涂画的是数字几。2.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十五、《捏数字》材料:数字底板若干,塑料垫板一块,橡皮泥。操作方法:利用橡皮泥捏数字(可参照数字底板上的数字形状)。指导建议:1.还可结合美工建构活动帮助幼儿充分感知、认识数字,如用雪花片拼数字,用火柴棒搭数字等。2.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二>、量●感知物体大小、长短、多少的不同。通过比较能找出"最大""最小""最长""最短""最多""最少"和"一样大""一样长""一样多",并能用语言表达。能按物体的大小、长短对物体进行顺向或逆向排序。十六、《比大小》材料:糖果若干,图示卡一张。操作方法:按照图示将糖果按大小排队。指导建议:1.可以把糖果换成纽扣、木珠等材料,引导幼儿找出"最大的一个"和"最小的一个"。2.本材料适合小班上学期使用。十七、《三只熊》材料:操作卡片一张,图片若干(分别标有大、中、小三套物品)。操作方法:将卡片按要求放入操作底卡中。指导建议:1.观察幼儿是否按照大、中、小为熊宝宝一家找到适用的东西。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谁的碗最大,谁的碗最小",引导幼儿表述"爸爸用的椅子比妈妈的大,妈妈用的椅子比爸爸的小",等等。2.本材料适合小班上学期使用。十八、《比长短》材料:操作底卡一张,缎带若干。操作方法:根据底卡的提示将缎带按照长短排序。指导建议:1.引导幼儿在操作中用语言表达"最长""最短",并按照"由长到短"或"由短到长"的顺序排列。2.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十九、《我的家》材料:可翻页的图书(左右两边的图案数目不同),写有"多"和"少"的字卡。操作方法:每翻一页,幼儿可将左右页的图案进行数量上的比较,在多的一页上贴上"多"字,在少的一页上贴上"少"字。指导建议:1.可按由简到繁的顺序制作材料:两组物体数量在5以内;两组物体数量差异明显;两组物体数量超过5但未超过10,且数量差异不明显(如少1或多1)。2.指导语:"请你比一比哪边多?哪边少?"3.本材料适合小班下学期使用。二十、《抢座位》游戏目标:通过亲自参与游戏,能够迅速正确的认识5以内的序数。游戏玩法:1、5个幼儿一组,幼儿座位按1~5的顺序坐好,座位1插面红旗为标志。2、准备1~5的20张牌,每人抓一张后一起翻牌,然后马上按照自己手中的数字找座位,并互相检查是否正确。3、如遇两个相同的牌就要看谁先抢到座位,没有座位的要给大家表演节目。(幼儿掌握后可逐渐增加数量到10)游戏规则:5个人必须是一起翻牌,不能提前偷看。
第13篇、小班数学图形宝宝坐火车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此活动来源于生活,每个孩子都有过许多如帮妈妈分东西的分类经验,在生活中经常对接触到的事物进行分类。我通过模拟生活中的事情进行二级分类活动,既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又能丰富生活经验。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目标定位:本主题《水果店》的发展目标是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参与活动时能大胆自信的表现自己。在主题目标的向导作用下,制定了本次活动目标如下:1、建立大和小的概念,培养初步的比较判断能力。2、能将统一集合中的物体依据不同的特征进行二级分类。3、乐于参与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物质准备:水果筐、大小不同的苹果、梨、橘子卡片知识准备:去过超市、水果店,知道物品的分类摆放。教法分析: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体。本次活动的教法有:1、情景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水果宝宝跑到地上来玩这一情节,启发幼儿思考。2、互动法:让每个幼儿互动起来,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培养幼儿合作、学习、交往能力。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邀请水果宝宝做游戏"中渗透了数的感知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学法分析: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让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选择方法时很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幼儿再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1、 观察法――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与材料的观察、分析,提高幼儿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2、 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3、 游戏是幼儿发展和学习的基本活动,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活动流程分析:(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二)共同探索操作,从一级分类到二级分类(三)活动延伸:巩固对数的感知及大小分类。教学反思: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14篇、小班数学小猫摸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受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2、初步具有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活动准备:制作大红、粉红、蓝、灰四种颜色、大小不一的鱼若干;创设一个鱼塘情境;大红、粉红、蓝、灰四种颜色的小盆各一只;小猫头饰一只;人手一只小食品袋,内装有5以内数量的小食品。活动过程:1、扮演角色,导入游戏情境老师饰猫妈妈,小朋友饰小猫在睡觉。猫妈妈说:"天亮了,公鸡叫了,我的宝宝快起床。"小猫一起叫着"喵喵¨¨",并奔跑到妈妈身边。2、猫练本领。(运动觉感知)(1)妈妈布置任务及要求:妈妈先和小猫一起说儿歌小猫小猫喵喵,蹲在地上吃小鱼;小猫小猫喵喵,站起身来伸伸腰;小猫小猫喵喵,跟着妈妈做游戏)。(2)接着妈妈说,小猫做动作(如:我的小猫叫三声,我的小猫拍两次手,我的小猫蹲五次,我的小猫走一步,我的小猫转两圈,我的小猫跳四下等)。(3)练本领。第一次要求:妈妈说慢一些,小猫可以数出声来;第二次要求:妈妈说快一些,能干的小猫不数出声来。(4)小结。表扬小猫有本领。3、小猫摸鱼(视听觉感知)(1)妈妈交代游戏内容:我们小猫最喜欢吃鱼了,今天妈妈带你们去鱼塘摸鱼。(2)提出要求:请小猫听妈妈敲小铃的次数去摸鱼,摸好后,看清鱼是什么颜色的,就放到相同颜色的小盆中。(3)小猫摸鱼。妈妈敲小铃,让小猫听铃声摸鱼并学习检查。检查顺序:先请妈妈检查;接着和伙伴相互检查;最后请小猫自己检查。(4)小结。夸小猫真能干,注意鼓励能力弱的宝宝。4、小猫摸奖品。(触摸觉感知)(1)发奖品。妈妈给每位宝宝一个小食品袋,内装有5以内数量的小食品,请小猫把眼睛闭起来,摸摸袋中有多少食品。(2)一起分享食品。教学反思:我执教的这个活动,很适合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因为小班的幼儿模仿性特别的强,他们需要教师的组织和带领。于是我扮演了小猫的妈妈,让幼儿扮演小猫,在整个小猫的妈妈带自己的小猫宝宝一起游戏的过程,在游戏的过程中穿插着小猫要学习的本领,幼儿很兴趣。幼儿玩得很高兴。接下来的几个环节就是层层深入地先对已学的认识数字进行复习,对新知识的迁移。继而达到活动的目标。幼儿在整个活动中能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表现出了以往没有的热情,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了预定的目标。
第15篇、小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能正确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2、知道三种图形的特征,并能利用三种图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3、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发展创造力及动作表现力。活动准备:PPT、三种图形的大小卡片若干、自制图形拼摆图2幅、轻音乐。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今天吴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和图形宝宝做游戏,猜猜会有谁呢?(幼儿根据已有认知大胆猜测)喔,小朋友认识这么多图形,下面我们就和图形宝宝做游戏。二、逐一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大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形特征。先请出第一个图形宝宝(教师出示大卡片,逐一让幼儿观察并摸一摸,并分别立体粘贴在三张桌子前面)。1、圆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圆圆的),它有一条边。请你用身体表现圆形的样子。(幼儿动作表现)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2、三角形宝宝长得什么样?(通过观察引导感知三角形有角、有边)我们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师生点数)有几个角?噢,有三条边,三个角。请你用身体动作表现三角形的样子(如:双手指尖相对举过头顶,代表三角形等)。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3、正方形宝宝有几条边?几个角?谁来数一数(幼儿点数,回答)师:正方形有四条边,并且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请用身体动作表现正方形的样子。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表现的好宝宝。三、通过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加深幼儿对三种图形的认知,体验学习的乐趣。小朋友喜欢捉迷藏吗?(喜欢)图形宝宝最爱捉迷藏了,它们藏到哪里去了呢?(出示准备的物品)噢,原来它们藏在下面这些物品里,请你把它们找出来,放到和它们长得一样的大图形宝宝的家里好吗?(三张贴有大卡片桌子)幼儿放好后,要让幼儿自己检查一下有没有送错的,如果有,帮忙送到正确的图形宝宝家里。四、图形宝宝变魔术——巩固认知,提升目标。1、图形宝宝不仅喜欢捉迷藏,还会变魔术呢!请小眼睛看仔细,大家一起数123,奇迹就会出现!2、教师分别出示自制图形拼摆图1(热带鱼)、图2(小房子),请幼儿仔细观察并找出藏在图中的图形,并上前进行拆分、组合。(1)这条鱼由哪几个图形组成的?请一个小朋友过来指给大家。把小鱼取下来分开看看说的对吗?(根据情况幼儿回答)你想不想把小鱼再变回去?(幼儿回答)看到XX小朋友会变魔术,吴老师也想变魔术,看老师把小鱼变成了什么?(在孩子拼摆的小鱼的基础上,再拿一个三角形,变成一颗小松树,拓展一下孩子的思维空间。)(2)图形宝宝继续变魔术,数123,奇迹就会出现!(出示拼摆小房子)这座小房子是由哪几个图形宝宝组成的?请一个小朋友过来指给大家。你们想不想和图形宝宝一起变魔术?(想),现在就和后面桌子上的图形宝宝们一起变魔术吧!魔术表演成功的小朋友老师会给你惊喜呦!3、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自由拼摆、组合,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放轻音乐)4、将幼儿拼摆图形及时拍照,并在大屏幕上展示。5、播放PPT,欣赏几种图形拼摆组合。活动小结:哇,图形宝宝们能变出这么多神奇的造型,你们还想不想试一试呢?(幼:想)今天就带图形宝宝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变魔术,好吗?(幼:好)祝你们表演成功!(鼓掌)活动延伸:游戏——魔术表演,回家给爸爸妈妈表演图形拼摆,结束。教学反思: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以“郊游”的游戏情节为主,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这样效果会更好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再加以室内教学,使幼儿的认识从实物——图形过度,符合认知规律。结束延伸环节比较匆忙。
第16篇、小班数学公开课区别1和许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区别"1"和"许多",能正确说出什么是一个,什么是许多。 2、让幼儿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学习用语言来进行表达。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积木,布置小熊家,小熊,小猫、小狗、小猴、小兔的图片各1张 不同的礼物(皮球、布娃娃等)、苹果的替代品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让幼儿区别"1"和"许多"的概念。 1.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一块积木,让幼儿说出"一块",继续快速的出示,启发幼儿说出"许多块"。以这种形式,重复2--3次,变其它的玩具。 2、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站队,继续一位,一位请......启发幼儿说出"是由一位一位小朋友组成的许多小朋友",在请幼儿一位一位回到座位,启发幼儿说出"许多小朋友分成了一个一个小朋友。" 二、指导幼儿亲自参加分和操作活动,感知"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许多个物体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物体,一个一个的物体合起来成为许多个物体。) 1、今天,小熊生日,他请了几个客人?(兔子、小猫、小狗、猴子、大象......一个一个一个一个的来到它家,合起来就有许多客人) 2、小动物还送了礼物给小熊,看看有什么?(小皮球、布娃娃、小汽车、棒棒糖......有许多礼物)。 3、小熊也请小朋友去做客,你们带了什么礼物啊?l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道具。 4、小熊请小朋友吃东西。再次感受1和许多。(小熊说:"谢谢你们,我也请你们吃东西。"小熊请小朋友吃苹果。谢谢小熊。看看这里有几个苹果?许多。现在小熊把许多苹果分给小朋友吃,许多苹果哪里去了,小朋友手里有几个苹果?小结:许多苹果分成了一个一个。) 三、引导幼儿独立的找出自己身上或活动室内,哪些物体只有一个,哪些物体有许多。 例如:我有一张嘴,我有许多牙齿,我有一个头,我有许多根头发...... 延伸活动: "小朋友,在你们家里见过什么是一个的东西,什么是许多个的东西?"回家去观察一下教学反思: 老师在课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课后还要善于认真反思,找出不足,进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在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对教材的反思 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第17篇、小班数学水果店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此活动来源于生活,每个孩子都有过许多如帮妈妈分东西的分类经验,在生活中经常对接触到的事物进行分类。我通过模拟生活中的事情进行二级分类活动,既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又能丰富生活经验。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目标定位:本主题《水果店》的发展目标是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参与活动时能大胆自信的表现自己。在主题目标的向导作用下,制定了本次活动目标如下:1、建立大和小的概念,培养初步的比较判断能力。2、能将统一集合中的物体依据不同的特征进行二级分类。3、乐于参与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物质准备:水果筐、大小不同的苹果、梨、橘子卡片知识准备:去过超市、水果店,知道物品的分类摆放。教法分析: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体。本次活动的教法有:1、情景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水果宝宝跑到地上来玩这一情节,启发幼儿思考。2、互动法:让每个幼儿互动起来,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培养幼儿合作、学习、交往能力。3、活动过程中,我渗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将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邀请水果宝宝做游戏"中渗透了数的感知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学法分析: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让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选择方法时很重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年龄特点,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幼儿再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1、 观察法――通过幼儿对周围环境与材料的观察、分析,提高幼儿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2、 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3、 游戏是幼儿发展和学习的基本活动,所以我创设了游戏的情景,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活动流程分析:(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二)共同探索操作,从一级分类到二级分类(三)活动延伸:巩固对数的感知及大小分类。教学反思: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18篇、小班数学糖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1-5,说出总数。 2)尝试按数取物,感受数与量的关系。 3)体验与同伴共同参与游戏的愉快情绪。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红、绿、黄糖若干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宝贝(糖宝宝)1)今天糖宝宝来和小朋友做游戏,它们都躲起来啦,大家去找找吧。 2)提醒幼儿要仔细地寻找,听到信号回到座位边。 二、集中数数: 1)你们找到了什么?让糖宝宝排排队,数一数有几颗? 2)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你有几颗糖宝宝? 幼儿介绍,教师展示教具,集体数数验证,要求能手口一致点数,说出总数。 3)区别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4)幼儿听信号按数取物,感受5以内数与量的关系,要求听清楚老师的信号。 三、请幼儿品尝糖果,给于成功的鼓励四、游戏:糖宝宝找朋友要求唱完〈找朋友〉的歌曲后,糖宝宝按老师的信号找到相应的朋友并拥抱在一起教学反思: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第19篇、小班数学学习数字5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起床”活动,学习5以内数的形成、数数、认识数字5。 2、激发学数学的兴趣,知道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5的圆卡和数字卡若干。 2、幼儿用彩笔和练习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帮助我们的小娃娃。师:娃娃要起床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娃娃好吗?(好)1)穿衣服:边给娃娃穿衣服边说:1件衣服添上1件是2件,2件添上1 件是3件…. 2)扣纽扣:我们来数数,扣了几颗(4颗)再加上1颗是几颗? 3)梳辫子:我们帮娃娃扮维吾尔族人,边梳边数1、2、3、4(复习4以内数)的形成。 4)系鞋带:帮娃娃穿鞋带孔提出:已经穿了几个?(4个。再添上1个是几个?)5)老师:我们帮娃娃穿衣、扣纽扣、梳头、系鞋带,并学习了数数,今后我们自己穿时也可以边穿边数。 2、认识数字:51)5件衣服、5粒扣子、5根小辫、5个鞋带孔可用几个圆点表示? 2)观察、讨论:“5”像什么? 3、老师请幼儿涂色: 今天老师给了许多礼物,请小朋友找出可以用数字5表示的礼物涂上美丽的颜色。 4、延伸: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与“5”有关的物品并作统计记录。活动反思:本节课的优点就是幼儿大部分都能参与活动,不足的地方就是有一小部分幼儿没有被调动起来。通过各位评课老师的点评,如果重新让我再上这节课,我根据幼儿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探究合作学习。再创新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保护能力弱得自尊和积极性,让全体的孩子得到锻炼和发展。
第20篇、小班数学优质课认识前后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一、学习以自身及客体为中心,认识和区分前后。 二、通过活动使幼儿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前、后。能用方位词正确完整地表述,并读准字音。 四、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准备活动: 一、猫警长头饰一个,白猫警士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一只耳”老鼠头饰一个。 二、纸做的老鼠若干个(数量与幼儿中男幼儿的人数相同)。 三、玩具若干个(数量与幼儿中女幼儿的人数相同)。 四、大型可站立的房子和大树各一幅。 五、创设活动情境:教室的一半场地放一棵树,一幢房子,五六块积木。将老鼠和玩具放在这些物品的前面或后面。 六、让每位幼儿知道黑猫警长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一)谈话导入游戏,分配游戏角色。 小朋友,你们都听过黑猫警长的故事吗?你们都喜欢谁?今天,老师力来做黑猫警长,小朋友都扮演白猫警上,现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二)电话铃响,警长听电话。 警长:刚才我接到一些小朋友打来的电话,有许多老鼠到我们教室,把小朋友的玩具偷走了。请白猫警士帮助把玩具找回来。现在我命令成立特警队,白猫警士的一切行动必须听警长指挥。能不能完成任务? 二、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 (一)老鼠很狡猾,藏在各个地方,我们先要去侦察一下敌情。轻轻地走过去仔细看老鼠藏在什么地方然后记住了,回来报告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 (二)警长示范。 (三)请个别警士侦察,报告敌情。要求会说:在什么的前面(后面)发现了老鼠。 三、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 (一)请弟弟警士捉老鼠,妹妹在旁边观战。要求记住是在哪里捉到了老鼠。捉住后告诉妹妹警士在什么前面(后面)抓到了老鼠。(对的肯定,错的纠正)。 (二)老鼠抓到了,现在请妹妹警士去把玩具找回来。找好玩具,告诉大家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玩具。(指导幼儿正确运用方位词前或后)四、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方位词。 刚才白猫警士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特别表扬XX、XXX警士但是最大最坏的老鼠“一只耳”逃走了。你们想把它抓住吗?“一只耳”很狡猾,要抓到它,先要练好本领。 (一)听命令行动请警士躲到椅子后面;走到椅子前面来;向前走一步;向后退一步;弟弟到警长前面来;妹妹到警长后面。 (二)开三轮摩托车去现场。 三分之一幼儿做摩托车司机。另外幼儿听警长指挥按命令排在司机前面或后面。三人一辆车开赴抓鼠现场。 (三)布置任务。 某些警士躲在大捌后面;某些警士在大树前;某些警士躲在房子后;某些警士在房子前面。警长躲在门后面。请警士各就各位,不说话。 (四)抓“一只耳” 其他老师扮演的大老鼠“一只耳”出现了,东张西望。警长一声令下“不许动”,警士们扑上去把大老鼠抓住。送到军事法庭去。 五、游戏结束。 特警队胜利完成任务,在音乐中休息。结束游戏。活动反思:本活动通过游戏形式让孩子在玩玩中掌握新的知识:先让孩子扮演角色进行比赛理解先和后?”此游戏即让孩子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同时也在潜意识里向孩子灌输新的知识点(先后);接着为了感谢小朋友当裁判,小动物们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精美的礼物,呀!是个漂亮的盒子,在取礼物的同时让幼儿进一步辨别先和后。此环节大大提高了孩子游戏的兴趣,从而使每个孩子都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点(先后);最后让孩子结合日常生活,扩散幼儿对先后的认识。让游戏在高潮中结束。这节课我基本的教学思路和流程没有大的的问题,但在细节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想的太少,没有考虑到孩子们回答问题会千奇百怪的,只考虑最基础的。在以后我要把自己变成一个细心的人,上一节课不但要注重细节,要多想,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想到,还有学会创造教材。
第21篇、小班数学图形宝宝找家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小班幼儿对抽象的图形理解不感兴趣,幼儿如果单纯的认知图形而不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是达不到教育目标的。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为他们创设情境,让幼儿在亲自体验中认知、掌握。幼儿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他们感兴趣的物品,吃的、用的、玩的等等,在我班有几个孩子在课间也会谈论起自己喜欢的物品,会跟同伴、老师说特征。在《纲要》中提到"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务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一般来说,孩子所热衷的行为,往往是符合该年龄孩子发展水平的需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物品的形状,因此,我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游戏化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解图形。并通过游戏"找朋友""帮图形宝宝找家",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体验游戏所带来的快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掌握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特点。难点:在生活中找到符合图形特征的事物。活动准备:方形、圆形、三角形头饰每个幼儿一个,背景音乐,提前在地上画好的三种图形活动目标:1、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2、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能按物体的形状分类。3、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体验游戏的乐趣。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活动过程:(一)集体认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1、听音乐入场教师:今天图形宝宝们邀请我们去图形王国玩,小朋友想不起去?2、出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教师:请图形宝宝介绍一下自己。3、刚才三个形状朋友介绍了,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教师小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坐的牢长方形:对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大大方方本事好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真有用(二)按物体的形状分类。1、小朋友,图形王国的宝宝要到草地上去玩了,你们能帮助图形王国的这些宝宝送回家吗?(1)哎呀,图形宝宝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了。先看看哪些图形宝宝在草地上玩?它们是形状的?请小朋友说一说。如:皮球是圆圆的,是圆形妈妈的孩子。电视机是方形的,它们是方形妈妈的孩子。帆船宝宝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妈妈的孩子。小朋友真棒,帮形状妈妈把孩子都送回了家。(三)游戏:找朋友师:小朋友看看胸前,你现在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呀?找和你一样的图形宝宝做朋友,一起来跳舞吧。(四)游戏"找图形宝宝"地上摆好四种图形宝宝。老师示范:走、走、走,找个图形站站好。口令结束,找到口令中的图形站好(五)结束部分教师:小朋友们,玩了这么长时间累了吧,我们休息一下吧。活动延伸:1、幼儿操作:喂图形娃娃吃饼干。教师:哎呀,图形王国的宝宝们饿了,我们送点饼干给宝宝吃吧。圆形宝宝喜欢吃圆饼干,方形宝宝喜欢吃方饼干,三角形宝宝喜欢吃三角形饼干,请小朋友给图形宝宝送饼干吧!小朋友真能干,把饼干送到形状王国去吧,和那里的形状宝宝一起分享。教学反思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活动来得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在发展。于是就要求老师在组织指导活动中要多花心思。近期班上的幼儿对各种图形非常感兴趣,每天吃早点时,都有小朋友问我:"老师,我们吃的包子是不是圆的?""今天我们吃的馒头是方的吗?......"我发现班上的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认识图形的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同时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我特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三种图形比作图形娃娃来到班里与小朋友做客,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作为导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其次,在组织形式上行,我把幼儿分成若干小组,人手提供一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幼儿在边操作、边观察、边发现的过程中自主地领悟知识。这种活动形式,对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幼儿要有良好的学习常规,特别是要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才能使活动顺利进行。而且在"找生活中的图形"的环节中,充分调动幼儿感官,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同时,我通过个别回答、集体回答的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很活跃,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地告诉老师和周边的小伙伴,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在活动的最后,设计了"拼图形"环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始终乐此不疲,活动中幼儿的主动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在本次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幼儿操作时间不足,没有创设幼儿合作交流的机会,语言还要精炼等,在以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应加以改进。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注重重点,为幼儿预留充分的自主空间,日常活动中有意规范教师语言,为幼儿传递良好的语感,培养幼儿善于表达的能力。
第22篇、小班数学骨碌骨碌转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尝试在垫上自由翻滚身体,体会运动的快乐。 2。运动时懂得闪避,不与别人摩擦。 3。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教学预备: 大垫子数块,拼接而成方形。教学重点和难点: 滚动、闪避教学过程: 一、童谣激趣。 幼儿教师边讲童谣边做动作。(童谣:“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抬起来;小脚小脚、踏、踏,我的小脚踏踏踏。”)二、玩玩,找找。 带着孩子玩游戏,找寻身体上能旋转的部位。 1。玩游戏“动动”。 师幼一块儿:左三圈来,右三圈;扭扭屁股,扭扭腰…… 2。玩游戏:“小手小脚”。 幼儿教师边讲童谣边做动作。 (童谣:“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抬起来;小脚小脚、踏、踏,我的小脚踏踏踏。”) 孩子效仿动作。 3。找寻身体能旋转的部位,尝试转一转。 4。边讲童谣边旋转身体对应部位:“我的头骨碌碌,我的小手骨碌碌,我的小脚骨碌碌。”三、勉励孩子自由旋转身体,体会“身体骨碌碌”的愉快。 1。当讲到“我的身体骨碌碌”时孩子自个儿躺在垫子上,让身体骨碌碌自由旋转。 2。反复游戏好几回,叮嘱孩子留意安全,防止摩擦。四、改变游戏。 幼儿教师与孩子一致挪动垫子,拼接而成长条,孩子尝试从两头滚向中间,体会一块儿运动的快乐。教学扩展: 做效仿动作:小鸟轻轻飞、小猫咪轻轻走、小乌龟慢慢爬。教学反思: 在游戏里,添加了孩子对自个儿身体的认知兴致,锻炼了滚动的基本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亦能依照孩子的兴致随后形成新的教学,例如小手爬等。
第23篇、小班数学找找鞋号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因为孩子们年龄还小,每天午睡起床后总找不到自己的鞋子 或者穿错鞋子,所以我设计了本节活动《给鞋子宝宝找朋友》,其希望通过这节活动让幼儿更快地提高自理能力。活动目标1、学习按物体的特征进行配对。2、提高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辨别能力。3、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快乐。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按物体特征配对,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活动准备图片(明明家的鞋柜和莉莉家的鞋柜)、在教室一角制作一个鞋柜、自制鞋子卡片(与班级人数相同)、活动之前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鞋子。活动过程1、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电话响,老师接电话“莉莉打电话来,让小朋友看看他的家。”2、 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鞋子特征。——出示图片(莉莉家的鞋柜),让幼儿观察图片 ,并说出鞋子的特征。3、 学习儿歌《鞋宝宝》。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穿对了,高兴头碰头。穿错了,生气背对背。4、 引发幼儿产生去帮助鞋子找朋友的愿望。——出示图片(明明家的鞋柜),再次让幼儿观察图片并比较图片,“明明家的鞋柜和莉莉家的鞋柜有什么不同?”激发幼儿帮助明明家的鞋子找到好朋友(给鞋子配对)。5、 通过做游戏,反复操作,帮鞋子找朋友,进行配对。A、 游戏:找朋友B、 游戏:纠错C、 游戏:送鞋子宝宝回家6、结束游戏,找朋友。教学反思本活动能紧紧抓住幼儿爱玩的心理,做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多种游戏让幼儿感到学习的乐趣。本活动最成功的是动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各感官间的协调性也增强。(文章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活动中幼儿不仅用耳听、用眼看、用嘴讲,还要用手来操作,充分开发了幼儿的智力,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幼儿始终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学习。本活动的不足之处:1、活动之前让家长教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鞋子,但提问时幼儿还是回答不出来。2、教师在准备图片时不够大。3、幼儿在学习儿歌时兴趣不是太高。4、游戏有些乱。虽然本活动有很多不足,但我希望在以后的活动中能改掉这些不足,争取更大更多的进步!
第24篇、小班数学帮玩具找家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物品的种类或某种特征进行归类。 2、体验操作游戏的快乐。 3、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二、活动准备: 各种玩具若干 玩具标记 三、活动过程: 1、做一些简单的韵律活动导入学习活动。 2、教师把准备好的玩具混合在一起,运用哭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了。 老师故意问:谁在哭? 幼儿:老师 老师:"不是,是一些迷路的小玩具在哭,听,它们又哭了"老师又发出哭的声音,边哭边说"呜!呜!呜!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但是我迷路了,谁送我回家?" 老师提问:"谁来帮助这些迷路的玩具回家呀?激起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操作欲望。 幼儿:"我、我、我" 老师:"但是这迷路的玩具都混在一起了,它们住的家都不一样,如果你们送错了它们家,它们还是会很伤心的哭的"那我们一来认识一下它们先,等会再送它们回家。 4、教师出示玩具标记,让幼儿认识标记代表谁的家,然后教师拿一些玩具与幼儿一起送玩具回家(老师扮演玩具的声音对幼儿说出礼貌用语"谢谢" 五、幼儿游戏操作: 送玩具回家,教师巡回指导。 六、活动延伸: 我们一起去找找看看还有没有迷路的小玩具。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很多幼儿学会了爱护整理玩具,知道和同伴共同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加强了同伴之间的团结友爱。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想加入让幼儿自己从家里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享受和朋友一起分享的快乐!
第25篇、小班数学公开课按大小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加深对大、小标记的认识。 2、复习按照图形匹配标记。 3、继续学习按照大、小标记将不同种类的物品进行分类,同时,把同种的物品对应排列。 4、训练幼儿在学习完毕能按要求整理好操作材料。 [活动重点] 不受物体的形状、颜色、种类影响,按大小标记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 不受物体的形状、颜色、种类影响,按大小标记进行分类并对应排列;边操作边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教具:黑板一块;大小标记各若干;磁性图片若干(大小皮球、纽扣、萝卜等)。 学具:第一组,人手一套插有大小标记的分类卡,塑料珠、纽扣、图形片、花片(大、小各一个)。 第二组,人手一套插有大、小标记的分类盒,每人一盘大、小卡片各4~6个(形状、颜色不同)。 第三组,人手一盘装有不同颜色,相同形状的图片,一人一个分类盒,形状标记、大小标记各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按照图形匹配标记: 提问:复习大小标记(这是什么标记?那是什么标记?) 老师今天带来的皮球有什么不同?(有大皮球、小皮球) 让我们一起把标记送给皮球。(幼儿讲,老师操作棗大标记送给大皮球;小标记送给小皮球。) 2、按标记将不同形状、相同颜色的图形片分类:(出示这些图形片)活动反思: 根据教材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在想大小对于小班幼儿应该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游戏来反复认识大小,并分类。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
第26篇、小班数学课玩筷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辨别筷子颜色、图案的不同,找相应,并进行分类。2、在游戏中,尝试用筷子夹食物,体验美味食物带来的乐趣,并会分享食物。3、激发幼儿使用筷子的乐趣。活动准备:1、红、黄、蓝、粉四种颜色图案的筷子。2、四种颜色的插筷筒,三种图案的插筷筒。3、各种水果切成块。4、人手一个碟子,一双筷,四个插筷筒。5、录音机、磁带。重点:配对、分类及使用筷子。难点:使用筷子。活动过程:一、导入情景1、(出示小熊)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想邀请你们去我家做客,你们愿意吗?2、但是我遇到困难了,你们帮帮我,好吗?二、学习配对1、(出示筷子)你们看,这是什么啊?2、小熊想请我们小朋友给筷子找好朋友,请你们帮他找找好朋友,好吗? 3、请你从后面的桌子上找到一支一模一样的筷子做他的好朋友,好吗? 4、现在请你们从小椅子下面找到筷子,然后去后面找到他的好朋友! 5、幼儿活动――配对。6、"xxx,请你说说,你为什么找他做好朋友?"(请2-3名幼儿)7、原来你们是因为他们的颜色和图案一样,才找他们做好朋友的,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啊!三、学习分类1、那你找到筷子的家在哪里吗?2、(出示插筷筒)你们看,这就是筷子的家,它叫插筷筒。它们有什么不同啊?(颜色)这个是什么颜色啊?那这个呢?那就请你把你的筷子送回家,好吗?待会请你们轻轻地把筷子送回家,要有秩序,一个一个放,千万不要把他们送错家了。3、幼儿活动――分类。4、请你们看看筷子的家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5、哇,我们小朋友可真棒啊!把红筷子送到了红色的插筷筒里,把黄筷子送到了黄色的插筷筒里,把蓝筷子送到了蓝色的插筷筒里,把粉色的筷子送到了粉色的插筷筒里,真厉害!6、但是,筷子想找新家了。瞧!这就是他们的新家,他们有什么不同啊?(图案)这个是什么图案?这个呢?对了,一个上面是花花的,一个有蝴蝶,还有一个上面有绿色的图案。7、现在请你给这些筷子找新家。你喜欢什么样的筷子,你就轻轻地把他从老家拿出来,然后再把他送到新家,好吗?要一个一个有秩序,不然你把筷子弄疼了,他就不理你了。8、幼儿活动――再次分类。9、请你们看看筷子的家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10、哇!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啊!比孙悟空还厉害啊!四、学习使用筷子1、刚才,我们帮筷子找了好朋友,还把他送回了家,那你们知道筷子还有什么用吗?2、对了,筷子还可以夹东西吃。那你知道筷子怎么用吗?(请幼儿说说)3、们数数筷子有几根?--小小筷子两根棒。然后小手怎么拿?--手握中间对对齐。再怎么用?我们请中指帮帮忙,把嘴巴张开来。--张开嘴巴夹夹紧。最后怎么样?--阿呜阿呜吃个饱。4、好,我们一起来试试。(再念一遍儿歌)五、水果大餐1、(出示小熊)小二班小朋友真棒啊!你们帮我解决了这么多的困难,为了谢谢你们,我就请你们吃水果大餐,好不好?2、今天我要请你们吃的是筷子水果大餐,所以你们一定要用筷子夹,千万不能用小手抓,因为我们的小手刚才玩过了,很脏,知道吗?这里的筷子也脏了,我一你们准备了干净的筷子放在后面的桌子上,等一下小朋友去拿的时候也要有秩序,一个跟着一个,好吗?然后把食物夹到盘子里吃。3、好,我们开吃了!4、你也可以把水果夹给客人老师吃。5、托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也想吃,我们也请他们一起吃,好吗?课后反思:一、选材来源:此活动的选材来源于生活,筷子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一种餐具,他们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而且到中班幼儿就要尝试用筷子吃饭了。因此,我选择筷子作为活动的载体,让幼儿在游戏中尝试使用筷子,体验其中的乐趣,激发以后对用筷子吃饭的向往。二.教学目标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1、通过观察、辨别筷子颜色、图案的不同,找相应,并进行分类。2、 在游戏中,尝试用筷子夹食物,体验美味食物带来的乐趣,并会分享食物。3、 激发幼儿使用筷子的乐趣。
第27篇、小班数学公开课图形宝宝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周围环境,继续加深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2、初步培养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日常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找找周围环境中的几何图形。 2、幼儿人手一只小包,内装各种几何图形的“饼干”。幼儿人手动物卡片一份。 3、在户外草地上布置各种几何形大门,再用彩绳围成各种几何形状的湖。室内墙饰增添几何形图案的形象。 三、活动过程: (一)、以“郊游”为活动情节,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太阳公公咪咪笑,花儿草儿弯弯腰。今天天气真正好,小朋友,我们到公园去郊游好不好?” (二)、利用户外环境,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1、“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小包里带了哪些好吃的点心?” ①(边出示边提问。)“老师包里有许多饼干呢!瞧,这是什么形状的饼干?” ②“你们有什么样的饼干?”(互相讲+个别讲。)2、“背好小包出发了!”边走边唱歌曲《郊游》。 3、钻过几何形大门。“看,公园的大门多神气!这些门形状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形状的?”“选自己喜欢的大门进公园。走过两道门,来到公园的草地上。”“说一说自己是从什么形状的大门走进来的?” 4、辨认几何图形的湖。“这个公园真大呀!瞧,公园里还有好几个漂亮的湖。可以找个朋友一起去划船。”边划边唱歌曲《划船》。“你在什么形状的湖里划船?”“可以和朋友换一条船,到其它形状的湖里去玩一玩。”“我们玩得真高兴!小船靠岸了,小朋友上岸来吧!” (三)、找找室内环境中的几何图形。“大家玩累了,找个安静的地方休息一下。”(进教室。) 1、引导幼儿观察墙饰。“这里有花、有草、有树,真好看!让我们和朋友一起走走、看看、讲讲。”(放舒缓的音乐。)“有几位图形娃娃也想和大家一起来郊游,它们是圆形娃娃、正方形娃娃、三角形娃娃,它们调皮地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快快找,它们躲在哪里?” 2、分辨动物卡片上的几何图形。“图形娃娃表扬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就找到了它们。它们还想再玩一次‘捉迷藏’的游戏。这回它们请来了动物园的小动物们帮忙,想躲在小动物身上。我们先去找找小动物躲在哪儿,每人找一个小动物。”“你找到的小动物是谁?”“有哪个图形娃娃躲在它身上?”(互相说+个别说。)“大家都来和小动物、图形娃娃交朋友,把我们带来的饼干请它们吃好吗?”一边喂“饼干”,一边还要学说一句话“我请你吻xx形状的饼干。”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同时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我特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三种图形比作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交朋友,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作为导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第28篇、小班数学打扮树宝宝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利用身边的事物让幼儿去发现问题,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去探究、去思索、去想象、去表现……”。树叶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秋天的树叶也是最美的。因此,在活动中我选用树叶,通过让幼儿给树宝宝穿衣服的活动,让幼儿学习有规律的排列树叶,使幼儿体验到用树叶装饰物品的美感。【活动目标】 1、学习按ABAB模式排列树叶。(重点) 2、体验用树叶装饰物品的美感。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难点】能正确按ABAB模式排列树叶。【活动准备】 1、捡拾大小相近的树叶若干。 2、幼儿人手一个纸盒和塑料筐。 3、教师装饰的纸盒范例,树叶装饰像框。【活动过程】 一、出示树叶收藏盒,引起幼儿兴趣。 1、以变变变的形式教师出示自己设计的宝盒,请幼儿猜猜里面藏着什么? 师:小朋友吴老师给你们变一个宝盒出来,看(出示宝盒)。这个宝盒漂不漂亮? 2、观察树叶宝盒外面的装饰。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漂亮的盒子上面有几种树叶?它们是怎样排队的?(一片绿叶、一片红叶) 3、看树叶宝盒。 师:那你们猜猜里面会有什么?猜到告诉老师。(教案来源:快思教案网)让我们打开盒子,看看里面有什么。噢,原来这个宝盒里面藏着的就是(盒子外面装饰的)树叶。 4、出示树叶像框范例,请幼儿看看树叶是怎么排队的。 5、小结:原来树叶的排列很有意思,两种叶子交替排列。一片大叶子,一片小叶子或者一片绿叶子、一片红叶子。 二、树宝宝穿衣服 1、出示树宝宝纸盒 师: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都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可森林里的树宝宝却冷的发抖,因为它们没衣服穿。我们一起帮它们做件衣服吧! 2、教师示范,一边排列,一边引导幼儿说出叶子的颜色。下一个应该排什么?(一片绿叶、一片红叶……) 师:请小朋友把自己小椅子后面的筐子放桌子上来,里面有一些绿色的和红色的叶子,现在我们按照“一片绿叶子,一片红叶子”的规律帮树宝宝做衣服。 3、幼儿操作 师:看看自己手里拿的是什么颜色的树叶,下一个又该换什么颜色了。想好了再动手粘上去。 4、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弱的小朋友给予帮助。 三、美化教室 树宝宝们穿上漂亮的新衣服都开心的笑了,我们一起送它们回家吧!(巧手区) 四、活动延伸 把树宝宝陈列在巧手区,供幼儿区域活动操作。(幼儿可以在盒子的其它3个空面进行有规律的瓶盖印画、涂色等)【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我以“变变变”的形式出示自己设计的宝盒,请幼儿猜猜里面藏着什么,打开盒子,一起看看里面收藏的树叶。出示一些不同的树叶交替装饰的范例,请幼儿看看树叶是怎样排队的。幼儿通过观看教师操作发现两种叶子交替排列,产生兴趣。我让幼儿按照一片绿叶子,一片红叶子或一片大叶子,一片小叶子的规律动手来排列。在活动中幼儿都很有兴趣积极主动的动手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上课经验不足,有几个环节在课前准备中很熟,可幼儿一乱,就忘记强调了!
第29篇、小班数学优质课可爱的毛毛虫教案反思
游戏目标:1、会运用插接的方法将雪花片连成一条,成为可爱的毛毛虫。2、学会轻拿轻放积木,养成良好的建构常规。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游戏准备:大、小雪花片;成品“毛毛虫”两个。游戏过程:一、设置“毛毛虫”玩游戏的情景,激发幼儿建构的兴趣。1、师:今天的天气可真好,毛毛虫妈妈带着孩子到公园里去玩了。2、(出示毛毛虫)妈妈带着孩子一会去滑滑梯,一会去荡秋千,可开心了。二、介绍“毛毛虫”的建构方法。师:宝宝们有没有发现毛毛虫是用什么做的?幼:积木。师:谁发现了毛毛虫的身体是怎样连起来的呢?幼:一个一个连起来的。师:宝宝们观察的真仔细,毛毛虫呀是用雪花片一个一个插在一起变出来的。小雪花,小雪花,张开小嘴巴,你爱我,我爱你,小嘴用力亲一亲。(边念儿歌边示范)三、幼儿自由建构,老师介绍建构常规。1、师:毛毛虫妈妈生了好多的宝宝,请小朋友帮忙把她的孩子请出来好不好?宝宝们在搭积木的时候要轻轻地拿积木,<来.源快思教.案网>轻轻地放积木,不能抢。比一比哪个宝宝搭的毛毛虫最可爱。2、幼儿进行分组建构,教师巡视,并适时给予指导。3、适时给予个别幼儿指导与帮助。四、结束游戏,讲评游戏。1、师:毛毛虫妈妈来找她的孩子了,请宝宝们把毛毛虫宝宝送给她吧。2、刚才宝宝在送毛毛虫的时候,老师发现有的毛毛虫的身体断了,这是为什么呀?(再次强调插接的方法,并一起念儿歌)游戏反思:本次建构游戏活动《可爱的毛毛虫》。首先我确定了活动的目标:1、会运用插接的方法将雪花片连成一条,成为可爱的毛毛虫。 2、学会轻拿轻放积木,养成良好的建构常规。其次,我给孩子们准备了大、小雪花片若干筐;成品“毛毛虫”两个。通过谈话导入本节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能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及要求,充分自由发挥想象,搭建出各种形态的毛毛虫。对于搭建能力低的孩子,我引导他模仿成品“毛毛虫”的造型进行建构,并引导他们从颜色的搭配来构建出各种形态的毛毛虫。总之,每个孩子搭建的毛毛虫造型都不一样,都别具一格。活动结束,我又组织孩子们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自由讨论谁搭建的毛毛虫最可爱,表扬大胆建构,大胆创造的孩子。本次活动效果比较满意。孩子们增长了建构的经验,对毛毛虫特别感兴趣,尤其是一些比较可爱的毛毛虫,让孩子们印象很深刻。孩子们在建构中开始尝试一些特色的搭建方法,搭建的内容也在增加。
第30篇、小班数学公开课认识图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重点)2、能按照物体的形状进行简单的分类。(难点)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活动准备:大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一个、小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每人一份、小动物屋3个活动过程:一、认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1、今天,我们去图形王国里玩一玩,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我们出发了。2、提问:王国里有哪些图形宝宝啦?(出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这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它有长得怎么样的呢?3、图形宝宝自我介绍(小结):小朋友们好,我是圆形宝宝,我的身体是胖乎乎的一个角都没有。小朋友们好,我是正方形宝宝,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很高兴能和你们做朋友。小朋友们好,我是三角形宝宝,我有三个角三条边,大家愿意和我们做朋友吗?二、游戏“喂饼干”1、按形状给小动物喂饼干。师:小朋友们,图形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啦?(出示三个形状小动物的家)教师分别扮演小动物,说喜欢什么形状的饼干。2、师:小朋友们,现在拿起小椅子下的三种形状的饼干,你们手里有什么形状的饼干啦?小动物饿啦,给他们喂一下吧。3、小朋友喂饼干。三、经验迁移。师提问:在小朋友的家里或在幼儿园,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呢?回家之后,我们在去找找其他的物品吧。活动反思:活动刚开始,我以带小朋友去图形王国参观的形式,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接着我直接出示三个图形宝宝请小朋友说一说长得怎么样,用直观的图形来进行表示。小朋友自己先说出第一感觉的形象。然后教师在自我总结,以图形宝宝自己介绍的方式较科学的介绍给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三个形状的基本特征。但是之后,教师可以请个别回答,集体回答等方式来考考小朋友有没掌握,可以更好地巩固对图形基本特征的了解。重点可以更好地突破。第二环节,教师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让小朋友按照形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以此加深小朋友对三个形状的特征。比如请他们拿起饼干的时候,先说一说是什么形状的饼干,然后再去喂饼干。因为“游戏”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让他们“玩中学,学中玩”,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最后一个环节经验迁移,让小朋友自己说说幼儿园、家里的物品。哪些是圆的、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将枯燥的图形与生活相联系,较好地融入到生活,作为生活经验。教学反思: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第31篇、小班数学小小送货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使用工具给工作带来的帮助。 2.尝试用不同方法搬运,并初步进行物品分类。 3.体验尝试和劳动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各种牛奶瓶、饮料瓶;拖板车,各种大小的纸盒、塑料袋;小兔、小猴、小猫、小狗四个超市场景;律动音乐。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师:上班时间到啦,小小送货员们准备好上班了吗?(幼儿随着律动音乐进场) (在孩子的眼里,创造性游戏就是上班,每次说到上班,他们总能很快地找到所要工作的场所,并很快地进入角色之中。因此,将这样一个送货的活动设置在"上班"的情景中,一下子就将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并很快明确了今天的"职责"。) 二、给超市送牛奶、饮料 1.师:今天早上有四家超市给我打电话,说他们的东西都卖完了。是哪四家超市呢?(小狗、小猫、小兔和小猴四家超市)他们的什么东西卖完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看超市货架牛奶和饮料的标记) (教师提问引导,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主动发现四家超市的场景和今天所需要运送的货物。) 2.师:这里有四家超市,我们正好有红黄蓝绿四个队,红队在哪里?你们给哪家超市送货?(各队自主选择超市) 介绍规则:(1)找到各队要送的牛奶和饮料,将它们整齐地放在超市货架上。(2)听到口令立刻停止工作,坐回椅子上。 3.第一次集合:刚才大家工作都很认真,让我们先回来休息一会儿,谁来说说刚才是用什么方法送牛奶的,哪种方法更好? (有的一次送一瓶,有的一次送许多瓶,体现出孩子间动手能力和日常生活经验积累的差异。) 4.师:这么多牛奶和饮料,如果只用手的话要运很多次,有什么办法可以快一点运完,还可以省点力气呢?(用车子、口袋、盒子等) 5.介绍孩子提到的工具,请每组成员自由选择喜欢的工具。继续工作。 介绍规则:(1)牛奶、饮料放在各自的地方,摆放整齐。(2)全部运完后工具送回原处。 6.师:你们都运完了吗?让我们一起检查东西放对了没有。 7.第二次集合:哪一队最先运完?说说你们是怎么运的。 (提供盒子、口袋、拖板车等不同的运送工具,体现了尊重孩子之间差异的原则,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需要自主选择,完成工作。) 8.师:今天我们开动小脑筋想到了好办法,很快就把东西全都运完了,以后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也要开动小脑筋噢。 三、放松活动 师:今天的送货工作顺利完成啦,我们可以下班喽,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出去玩玩吧。 活动反思: 本活动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了四个超市的场景,让孩子在给超市送货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自主尝试运送货物的不同方法。活动的内容结合孩子们的生活,激发孩子运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完成"工作",同时使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独立能力等获得发展。另外,在活动中,教师还关注了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投放不同材料等方式,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以提高,体验到工作的快乐。
第32篇、小班数学公开课种树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年龄一般都在3岁多,而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属直观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对数概念的获得需要运用材料的操作和游戏来完成。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灵魂,更是他们这个年龄的教育灵魂。因此本次活动我抓住我班幼儿的这一特点以及实际情况,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及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中体验点数的乐趣,初步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量物。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3以内的物品数量。 2、引导幼儿说出总数。 3、感受点数活动带来的快乐。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3以内的物品数量。 活动难点: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3以内的物品数量,并说出总数。 活动准备: 图片若干:师:3只小狗(人手一份) 3只小鸭子 3只小鸡3棵树 2朵花 3颗草 一幅山坡图片 幼儿:3只小狗(人手一份)3只小鸭子(人手一份) 3只小鸡(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手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游戏1-3《手指变变变》初步感知点数节律。 "1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毛毛虫,爬呀爬。2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兔子,蹦呀跳呀,蹦呀跳呀。3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小小鸟,飞呀飞。"基本部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感知3以内的数量。 二、学习3的点数。 1.初步学习点数3以内的物品数量。 师:刚才小朋友用小手变变变了,现在老师用小手给小朋友变个魔术。 出示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幼儿:是一座山坡。 师:山坡上可以种什么? 幼儿:种树(种花、种草等)。 师小结:山坡上可以种这么多东西,我们一起去帮忙吧。 2.出示小狗图片师:"汪汪汪","汪汪汪"我想和你们一起去山坡。咦,这是谁来了?(是小狗)师:哦,原来是小狗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狗? 请你伸出手指头,跟我一起数一数。 师幼共同数数,并说出总数,同时认识"3"这个数字。(幼儿点数自己的那份)点数完毕后,请个别幼儿数一数,验证学习情况。 3.出示小鸭子图片师:"嘎嘎嘎" "嘎嘎嘎"我也要和你们一起去山坡。咦,这又是谁啊?(小鸭子)师:小鸭子啊,那我们来数一数有几只小鸭子好不好?(好)请你伸出手指头,我们一起数一数。 师幼共同数数,并说出总数,同时认识"3"这个数字。 4.出示小鸡图片师:"唧唧唧" "唧唧唧"不要丢下我,让我和你们一起去吧。咦,这又是谁呢?(是小鸡)师:小鸡,那我们也来数一数有几只小鸡好不好?这次我请一位小朋友来试一试,谁想来? 师幼共同数数,并说出总数,再一次认识"3"这个数字。 三、一起去种树。(练习点数3以内的物品数量)1.点数动物师:小朋友们,今天小狗、小鸭子、小鸡要和我们一起去山坡,我们把它们带在身上吧,一边数,一边拿。(请幼儿点数)2.开车去山坡。 师:好了,现在我们坐车去山坡吧,请小朋友坐好了,老师要开车了。 呜呜呜,去种树喽,红灯,刹车。 师:看看我们的小动物跑出去玩儿了没有。来,我们一起数一数。 (请幼儿来点数)绿灯了,请小朋友坐好了,我们要走了。 3.到达山坡。 师:现在开始吧,我们先把树种上吧,种完后请幼儿点数有几棵。 依次是花、小草。(这中间可以由幼儿来决定顺序)全部完毕后,请幼儿一起来再数一数。 四、结束活动师:我们在山坡上种上了树、花、草。现在变漂亮了没有啊?(漂亮了)小狗跑到山坡上玩儿去了,数一数有几只小狗?(三只)那我们带着小鸭子和小鸡也去山坡上玩儿吧。 师带幼儿一起自然地离开教室。 活动延伸: 在操作区中投入山坡的图片,并准备树、花、草,请幼儿在山坡上粘贴树、花、草打扮山坡,并且进行点数。同时自己设计带有图案的点卡,请幼儿在操作区中进行点数活动。教学反思:这节社会环保教育课已建立起幼儿对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责任感,并有了初步地环保意识;了解到了绿化的好处。在整堂课中大部分幼儿表现活跃,发言积极;但少数幼儿表现不够主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对这部分孩子多给予引导和培养。
第33篇、小班数学公开课可爱的毛毛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在毛毛虫变长的过程中,感知并尝试进行颜色、大小的匹配。 体验参与数学游戏的乐趣。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红、黄色两色的大圆和小圆多于人数制作成挂脖 红黄两色的大圆小圆许多(其中一些贴有眼睛和触角作为毛毛虫的头像数量和幼儿相当) 大树叶四片(大红、大黄、小红、小黄) 活动过程: 一 观察、发现 ● 每人佩戴一个挂牌,说说自己挂牌的颜色、形状,引导幼儿观察同伴发现大小也不同。 二 游戏:毛毛虫变出来 ●颜色匹配: ------教师佩戴红色毛毛虫的头像,引导幼儿联系自己挂牌颜色,以接龙的形式变成一条颜色一样的毛毛虫。 ----请其他幼儿说说自己的颜色,变成一条黄色的毛毛虫。 ----毛毛虫吃树叶 ----说说红色毛毛虫喜欢吃哪些树叶,为什么?黄色的毛毛虫吃什么树叶? ●大小匹配: ----教师佩戴大毛毛虫头像,引导幼儿观察并通过同伴比较出自己挂牌的大小,以接龙形式变成一条大小一样的毛毛虫。 ----请其他幼儿说说自己挂牌的大小,变成一条小毛毛虫。 ----毛毛虫吃树叶 ----说说大毛毛虫会喜欢吃哪些树叶,为什么?小毛毛虫吃什么树叶? 三 制作毛毛虫 ●提供红、黄两色大圆小圆 请幼儿将挑选喜欢的圆黏贴在底板上,制作一条自己喜欢的毛毛虫 ●介绍自己的毛毛虫,说说毛毛虫的身体是怎么样的? 本次的小班数学活动中,老师通过了圆圆的变毛毛虫,然后毛毛虫去吃树叶这样一个符合小班年龄特点的情景开展的,带领幼儿对于集合和分类数学能力进行了初步尝试和接触体验。那在活动中我们老师都运用了什么策略呢?我们一起来谈谈吧! 1. 幼儿积极地参与和表达是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本次活动中教师使用了哪些策略,让幼儿积极地参与和表达? 2. 本次活动哪些方面体现了目标的层次性? 小婷婷回答: 1.首先教师选择毛毛虫的题材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吸引孩子学习兴趣;其次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教师及时做好个别幼儿的协助工作;最后,由于幼儿的判断分析能力较弱,极易产生错误判断,让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评价,不仅可以使幼儿感知操作过程的对错,同时也可让幼儿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回答,最终达到提高幼儿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本节数学活动在毛毛虫变长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感知并尝试进行颜色、大小的匹配。教师首先让幼儿先观察圆在进行比较,先颜色后大小,层层递进引导幼儿匹配,知识点的连续性、整个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全体幼儿的接受能力,在问与答之间比较多地采用集体的形式,对于幼儿能力的差异点关注很多。 尹俊峰回答: 1.教师选材贴近幼儿生活,吸引幼儿学习兴趣,然后教师面向全体幼儿,对个别幼儿比较关注;最后教师对幼儿的回答给与及时的肯定,最终达到提高幼儿学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本节数学活动的整体递进要求,希望通过探索,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进来,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够成为活动的主人,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能帮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活动反思:爬是幼儿体育活动中六个基本动作之一,它是手膝着地,交替有节奏的运动,它不仅可以增强幼儿四肢肌肉的力量,还可以促进幼儿大脑两半球的健康发展。我班幼儿特别喜欢在地上爬,所以就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了此活动。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兴致高昂,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各种类型的爬。望着幼儿兴奋的笑脸,我由衷的感到只有了解小班幼儿的特点,才可能较好的设计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有价值的小班活动,也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使自己和幼儿都得以成长和发展。
第34篇、小班数学公开课和图形宝宝做游戏教案反思
知识领域:数学课(渗透艺术领域)活动对象:小班活动内容:和图形宝宝做游戏设计思路: 幼儿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他们感兴趣的物品,吃的、用的、玩的等等,在我班有几个孩子在课间也会谈论起自己喜欢的物品,会跟同伴、老师述说着特征。在《纲要》中提到"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一般来说,孩子所热衷的行为,往往是符合该年龄孩子发展水平的需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物品的形状,因此我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游戏化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解图形。并通过游戏"和图形宝宝跳舞"、"饼干师"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体验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辨认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通过观察图形,找图形和送图形回家,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3、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重点: 认识、辨认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活动难点: 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知。 活动准备: 彩色的图形宝宝卡片若干、多媒体教学课件、礼物盒、橡皮泥,三个用绳子拉成不同形状的舞台,三幅饼干坊的图,三个不同形状的盒子。 活动方法: 谈话法,多媒体演示法,幼儿操作法等相结合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谈话导入-引导认识图形-进行游戏-动手操作-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形式引出主题1、谈话激发幼儿的兴趣;师:小明友,昨天小白兔给我打电话说:"因为这两天一直刮大风,风把我的房子都给吹破了,你能帮我造一间新房子吗?"于是,老师就连夜给小白兔造了一间新房子。小朋友,你们看新房子漂亮吗?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出问题;提问:(1)你们看,老师把房顶盖成什么形状的? (2)三角形有几条边?(和幼儿一起伸出手点数)(3)你见过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所见到的物品)3、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认识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提问相似问题。 二、进行游戏:和图形宝宝跳舞师:老师帮小白兔造了这么漂亮的房子,小白兔非常高兴,它还送给我很多礼物,你们想看看吗? 1、出示"盒子",引起幼儿兴趣师:你们看,礼物都在盒子里呢?谁想先拿一个看看。(指名幼儿来操作,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然后拿出图形宝宝)"哦,原来小白兔送给老师的是图形宝宝"。 2、和图形宝宝找舞台师:你们喜欢吗?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挂在脖子上,看看自己的是什么形状宝宝?(引导幼儿辨认自己的图形宝宝),我们把图形宝宝带到自己的舞台上吧!(师说儿歌,幼儿找到相应形状的舞台)3、和图形宝宝跳舞师:拿着小白兔送的礼物高兴吗?(高兴)我们一起和图形宝宝跳舞吧!(听音乐,师幼跳舞)三、做饼工师1、师:哎呀,跳舞跳得肚子都饿了,你们想吃东西吗?我们一起来做饼子吧。 介绍规则:圆形宝宝喜欢吃圆饼工就要到圆形加工厂,方形宝宝喜欢吃方形饼干就应到方形饼干加工厂,那三角形宝宝呢?(引导幼儿说出)。 2、幼儿用彩泥进行制用,师随机指导。(师帮助又困难的幼儿)3、师:小朋友今天真能干,做了这么多的饼干,我们把这些饼干放回它们自己的盒子里吧!(幼儿随音乐将饼干放回相应的盒子里)四、延伸活动我们和图形宝宝去找小白兔一起来分享这些饼干好吗?(师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执教者:迂苗苗2012年3月《和图形宝宝做游戏》教学活动反思新《纲要》明确阐述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整个活动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首先,漂亮的房子、小兔送来的图形宝宝吸引了幼儿;其次,和图形宝宝跳舞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做饼干师"的游戏又使幼儿兴味盎然,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教案反思:科学活动必须是孩子通过科学知识的摄取,将所学的知识与操作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再次操作得出的结论,因此,我觉得引导发现法是幼儿科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目标在于养成幼儿积极探索、积极思考的习惯,并使之学得主动、积极。在教学过程中,使幼儿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伴有猜想、思考、期待,促使他们去寻找理由、证据。在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相应能力的提高。
第35篇、小班数学它们在哪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上"、"下"的位置关系。 2.能口头描述玩偶在上面还是在下面。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我的数学》第12页。 2.挂图:《上下、里外》。 3.两个纸盒、动物玩偶(如小熊、小青蛙)、水笔。 活动过程: 1.把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盒互相粘贴成上、下两层,两个纸盒盖当作门。 2.把玩偶藏在口袋的两边,各露出一点。请幼儿猜猜口袋里有什么。.3.拿出纸盒,打开纸盒的门,让幼儿看看里面分成两层。告诉幼儿:小动物要和大家玩躲猫猫。请幼儿把眼睛闭起来,将小熊从后面放进纸盒,让幼儿看纸盒外的玩偶,猜猜看是谁躲在里面。 4.请幼儿把眼睛闭起来,教师把小熊和小青蛙分别放进盒中的上、下层。请幼儿睁开眼睛猜猜看谁躲在上面,谁躲在下面。引导幼儿用"上面"、"下面"来描述动物的位置。 5.打开挂图《上下、里外》,引导幼儿看图,说说哪些动物在山(桌子、树、楼)上面,哪些动物在下面。 6.带领幼儿打开《我的数学》第12页,引导幼儿看图,说说山(桌子、树、楼)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要求幼儿给下面的小动物做标记。活动反思:在此活动中,每个环节的思路清晰,衔接顺畅,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区分大小,课堂气氛活跃,幼儿积极参与。在游戏环节中,选择的大小玩具应是相同类型的,便于让幼儿进行区分,同时在给大大小小穿衣服的环节中,应让幼儿先对衣物等进行区分,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时不一样的,再说哪个给大大哪个给小小,让幼儿的思维以渐进式的进行。
第36篇、小班数学香香的糖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将各种各样的糖果按照某一种特征进行分类。2.增强与同伴的合作能力,体验合作活动的愉快。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活动准备:1.幼儿人手一盘糖果(其中有某一特征不同,如种类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包装不同、软硬不同等)、小盘子个两只。2.每组糖果一箩筐(其中有四种不同种类、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糖果)、小盘子每组若干。3.视频展示仪。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将糖果按不同的特征分类。(1)师:现在请你们把这些糖果分一分,把相同的糖果放在一个盘子里。(2)幼儿操作分糖果。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能边操作边讲述"我把××糖果放在一起"并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糖果。(3)幼儿展示(在视频展示仪上)和交流分糖果的过程与方法。师: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分糖果的,把那些糖果放在了一起。幼A:我把圆糖果放在一起,把方糖果放在一起。幼B:我把瓶子装的糖果和盒子装的糖果分开,把瓶子装的糖果放在一起,把盒子装的糖果放在一起。2.游戏:"糖果超市"。(1)讨论糖果超市的糖果怎么分。师:了"糖果超市"的糖果真多,你们准备怎样把它们分一分?幼A:把不一样的糖果都分开来。幼B:把一样颜色的糖果放在一起。(2)幼儿给"糖果超市"分糖果。幼儿想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法来分糖果,可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呢?平平想出了举手表决的方法,最后幼儿决定用按颜色特征来分,"糖果超市"的营业员一起动手,很快就把|"糖果超市"的糖果分得整齐齐。(3)幼儿交流分糖果的过程。师:"糖果超市"真整齐,请营业员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幼A:我把红色糖纸的糖果放在一起,绿色糖纸的放在一起,兰色糖纸的糖果放在一起,黄色糖纸的糖果放在一起。幼B:我把水果糖果放在一起,把牛奶糖放在一起,把巧克力糖放在一起,把润喉糖放在一起。幼C:我把圆的糖果放在一起,把方的糖果放在一起,把长圆的糖果放在一起。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37篇、小班数学糖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将各种各样的糖果按照某一种特征进行分类。2.增强与同伴的合作能力,体验合作活动的愉快。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活动准备:1.幼儿人手一盘糖果(其中有某一特征不同,如种类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包装不同、软硬不同等)、小盘子个两只。2.每组糖果一箩筐(其中有四种不同种类、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糖果)、小盘子每组若干。3.视频展示仪。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将糖果按不同的特征分类。(1)师:现在请你们把这些糖果分一分,把相同的糖果放在一个盘子里。(2)幼儿操作分糖果。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能边操作边讲述"我把××糖果放在一起"并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分糖果。(3)幼儿展示(在视频展示仪上)和交流分糖果的过程与方法。师: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分糖果的,把那些糖果放在了一起。幼A:我把圆糖果放在一起,把方糖果放在一起。幼B:我把瓶子装的糖果和盒子装的糖果分开,把瓶子装的糖果放在一起,把盒子装的糖果放在一起。2.游戏:"糖果超市"。(1)讨论糖果超市的糖果怎么分。师:了"糖果超市"的糖果真多,你们准备怎样把它们分一分?幼A:把不一样的糖果都分开来。幼B:把一样颜色的糖果放在一起。(2)幼儿给"糖果超市"分糖果。幼儿想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法来分糖果,可究竟采用哪种方法呢?平平想出了举手表决的方法,最后幼儿决定用按颜色特征来分,"糖果超市"的营业员一起动手,很快就把|"糖果超市"的糖果分得整齐齐。(3)幼儿交流分糖果的过程。师:"糖果超市"真整齐,请营业员来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幼A:我把红色糖纸的糖果放在一起,绿色糖纸的放在一起,兰色糖纸的糖果放在一起,黄色糖纸的糖果放在一起。幼B:我把水果糖果放在一起,把牛奶糖放在一起,把巧克力糖放在一起,把润喉糖放在一起。幼C:我把圆的糖果放在一起,把方的糖果放在一起,把长圆的糖果放在一起。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38篇、小班数学区别1和许多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精心设计的若干个生动有趣的小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其中,每个游戏中都蕴涵着针对性较强的独立知识点,与此同时,各个游戏之间仍体现着循序渐进式的连带关系。力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较扎实和透彻地掌握有关1和许多的知识。活动一 活动名称:我们去郊游活动目标: 认识一个物体和许多个物体,知道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区别1和许多》3篇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 1、积木围成的池塘,池塘里有一条大鱼,许多条小鱼。一只青蛙,许多只小蝌蚪。 2、树模型一个,树上挂着一只大鸟,多只小鸟,多个苹果。活动与指导: 1、谈话引出课题:“今天的天气可真好,让我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教师与幼儿一同统计活动的人数,让幼儿明确知道只有一个老师,有许多个小朋友。) 2、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池塘边,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什么地方?(池塘) 3、池塘里有什么?(鸭子、小鱼、青蛙、小蝌蚪)有多少只大鸭子?(1只)有多少只小鸭子?(许多只)有几只青蛙?(1只)几只小蝌蚪?(许多只)然后继续启发幼儿进行观察,想一想池塘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用一个和许多来表示。 4、小朋友围坐在大树下休息,引导幼儿观察并且说出树上有一只大鸟、许多只小鸟;一棵上有许多只鸟、许多片树叶、许多个苹果。活动二 活动名称:小猴儿摘桃子活动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活动准备:小猴头饰、桃树模型。活动过程: 1、小朋友扮演小猴儿,围着桃树唱歌、跳舞。并引导他们说出“树上有许多桃子。” 2、请每只小猴子摘一个桃子,边摘边说“我摘了1只桃子。”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3、小猴子们每人举起手中的桃子,大声说出:“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活动三 活动名称:我把小熊送回家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亲身感知理解——1个、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活动准备: 教师将多只玩具小熊散放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里、房子模型1个。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小朋友们,小熊乐园里的熊宝宝们都出来做游戏了,可是它们太贪玩、走得太远了,现在,它们找不到回小熊乐园的路了?让我们每个小朋友把1只小熊送回家好吗?(小朋友每人抱起1只小熊,然后每人说一遍:“我找到了1只小熊?---?”) 2、请小朋友轮流把自己的小熊送到“小熊乐园”里。并请每名小朋友说一遍“我把1只小熊送回家”。 3、最后,请小朋友观察现在的“小熊乐园”,引导他们说出“1只1只小熊合起来就是许多只小熊,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教学反思: 老师在课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课后还要善于认真反思,找出不足,进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在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对教材的反思 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l”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第39篇、小班数学公开课按物体的颜色分类教案反思
按物体的颜色分类(小班数学活动)一、活动目标。 1、学从多种颜色的物体中找出同一种颜色的物体,并进行归类。 2、促进幼儿比较,综合能力的发展。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创设春天花园的情景,花园里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花若干朵。 2、物质准备:花篮若干个,红、黄、白蝴蝶头饰各幼儿人数的三分之一,录音机,音乐磁带。 一、活动过程。 (一) 幼儿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自由地到春天的花园里参观。 提问:花园里有几种颜色的花?都有哪几种颜色? (二)教师讲诉故事《三只蝴蝶》(经过改编)提问:1、故事里有几只蝴蝶?她们是什么颜色的? 2、她们喜欢什么颜色的花? (三)引导幼儿进行按颜色分类。 1、以"送花"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颜色的分类,并请幼儿自行检查是否送对了花。 (1)请幼儿给红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2)请幼儿给黄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3)请幼儿给白蝴蝶送它喜欢的花。 2、以"避雨"的游戏,引导幼儿进行把颜色分类。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玩法: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蝴蝶的头饰,扮演蝴蝶,在花园里自由飞翔玩耍。当听到打雷的声音后,赶快去找和自己相同颜色的花朵避雨。当太阳出来后,蝴蝶高高兴兴地在草地上唱歌、跳舞、做游戏。 (2)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是否找到对颜色。 (四)幼儿在游戏中自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展开活动,活动中,我借用了卡通图片、头饰等辅助教具,极大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活动中,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游戏贯穿始终,并引导幼儿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游戏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非常宽松而愉悦的环境,让幼儿在看看、玩玩、学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辨别红、黄、绿三种颜色,并进行分类,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有力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活动的快乐。
第40篇、小班数学认识大小和长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 知道物体有长有短。2. 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并能比较物体的长短。3. 能从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感受长短认知的乐趣。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活动重难点重点:认识长短,知道物体有长有短。难点: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并能比较物体的长短。活动准备巧虎玩偶、多媒体PPT课件、两根长短不一的红绳活动过程1.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师:今天啊,巧虎妈妈要带着我们的好朋友巧虎去超市买东西,他们在超市里看见了很多有趣的东西,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看见了什么有趣的东西吗?2.出示图片,引出主题(1)利用出现的长短不一的金箍棒、铅笔、直尺、勺子等物品,让幼儿知道物体有长有短师:哪个物品长?哪个物品短?(2)通过谈话法,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还有什么长短不一的物体,<来.源快思教.案网>进一步巩固知识,让幼儿知道物体有长有短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教室中还有哪些物品有长的,也有短的?请你们找出来,说一说。(3)通过观察、比较、谈话等方法,让幼儿学会比较长短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长短的呢?(让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说一说如何比较长短)3.小结:知道物体有长有短,比较长短时,要使物体的一端对齐(利用并置比较的方法比较长短)边说边操作:两个朋友比长短,先躺下,左对齐;眼睛向着右边看,就能比出长和短。活动延伸1.利用两根长短不一的红绳,进一步巩固知识,让幼儿学会比较长短。2.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体验长短认知的乐趣。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41篇、小班数学找圆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有兴趣地参加“找圆形”活动,能从日常生活用品及玩具中找出具有圆形的面,并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圆形。2.乐意参加操作活动,能遵守操作规则。3.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活动准备:1.圆形实物若干,PPT。2.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活动过程:1.出示实物,引出话题。——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有趣的东西,看看是什么?——和幼儿一起观察并介绍物品:硬币、眼镜、手表、时钟等。——看一看这些东西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或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老师示范画圆,幼儿打开操作材料,跟画圆。2.找圆形。——教师出示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咦,这些车子能骑、能开吗?为什么呀?——小朋友眼睛真灵,原来呀,这些车子的轮子都不见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找找看,应该画在哪里?——老师示范在一辆车子上画,另外的请幼儿自己找、自己画。——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3.找找生活中的圆形。——刚才我们帮车子找到了它们的圆圆的轮子。现在请小朋友去找找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回家找找家里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我们请爸爸妈妈帮帮忙把它们画下来带到幼儿园给大家看。 教学反思: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第42篇、小班数学对应排列相关联的物体教案
[活动目标] 通过给物品找朋友配对,感知匹配的概念。复习分类,联系日常生活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引导幼儿学习将相关的物体一一匹配,初步获得对应的经验。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活动重点与难点] 如何将相关的物品图片对应摆放。 [活动准备] 1、"小明家"背景图两幅。(室内、室外) 2、室内放置物品图:床、桌、脸盆、碗。 室外放置物品图:被、椅子、毛巾、筷子。 红线一条、小旗一面。 教具:动物头挂件(小猫、小兔、小狗)(一半幼儿数) 动物的食物:(鱼、萝卜、骨头)(一半幼儿数) 学具: 第一组:将相关物品一一匹配。 每人排列方格板一块、篮子一个、操作插卡图片: 牙膏脸盆花瓶桌子锤 牙刷毛巾花椅子钉 第二组:找朋友。 每人排列方格图一张、篮子一个、操作卡片六对: 床脸盆桌子碗花锤 被毛巾椅子筷子花瓶钉 第三组:找对子。 每人一个分类盒,内有四格,每人四对操作卡片:
第43篇、小班数学拣皮球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幼儿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能用"大"或"小"来表述物体,体验物体的相对性。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各种实物(如碗,皮球等)2、雪花片大的,小的和幼儿人数相等。 3、大小皮球各半,大小筐各一只。 活动过程: 1、比比哪个大,哪个小逐一出示各种实物(如碗,皮球等)每种大小各一个,教师问:"这是什么?哪个大?哪个小?"再出示大小篮子各一只,请幼儿按大小给实物分类,大的放在大的篮子里,小的放在小篮子里。 2、玩"听口令举雪花片"的游戏请幼儿每人拿一种图形雪花片,大小各一片,听教师的口令举雪花片,如举大的圆形雪花片,举小的正方形雪花片等等。 3、玩"拣皮球"游戏①幼儿围在皮球周围念儿歌。"小小皮球真调皮,一眨眼儿跑掉了。"念完儿歌后,教师把大小皮球向四周滚出去,幼儿分散捡皮球,捡到皮球后说,"我捡到一个大(或小)皮球。"②出示大小筐各一只,请幼儿先想一想自己的皮球应放在哪个筐里,然后把自己的皮球放到筐里。教学反思: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44篇、小班数学小熊糖果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能复述出故事中的内容。2、知道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激发幼儿交朋友的愿望。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活动准备:课件、棒棒糖一个。活动过程:一、导入1、教师: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棒棒糖)2、教师:这是一只小熊的棒棒糖,他的棒棒糖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二、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初步熟悉故事内容。1、提问: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都有谁呢?2、小螃蟹、小乌龟和小鱼都和小熊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故事。三、观看课件再次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复述故事中的对话。1、提问:小熊碰到这些好朋友,和他们说了些什么话呀?2、引导幼儿复述对话:(1)小熊先碰到了谁?(2)小熊又碰到谁?(3)小熊又碰到了谁?3、教师:小动物都游走了,小熊心里怎么样啦?为什么他会不高兴呢?四、品尝甜甜的水,知道好吃的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1、教师:(1)小熊心里难过极了,它为什么会难过呀?(2)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帮它?(3)小熊想了个好办法呢?看看他做了什么?(播放课件的结尾)2、教师:(1)你们以后好吃的、好玩的东西,要不要和同伴分享呢?(2)这样我们就会有很多好朋友了,对吗?小熊也想和你们做朋友呢,他也要请你们喝好喝的糖水,我们一起去喝一喝吧!活动反思:这次的教学活动中,刚开始教学,出示棒棒糖,再以这是小熊的棒棒糖为前提,让幼儿先听一遍故事,知道故事的名字及故事中的人物,后再以幼儿听一遍故事,让幼儿来复述故事中小熊与其他动物的对话,而我制定的目标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能复述出故事中的内容。这显得比较笼统,对小班幼儿来说,一个故事听两边就让他们来复述故事中的内容,似乎有点困难。而后一个环节是看PPT来帮小熊想办法,怎样能让水里的小动物们都迟到这甜甜的棒棒糖,是为目标2来做铺垫的,但我制定的目标2、知道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激发幼儿交朋友的愿望。从这个目标上看,情感显得比较多,没有侧重点,是到底是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还是激发幼儿交朋友的愿望。所以这节课没有很好的完成所制定的目标。
第45篇、小班数学公开课小兔采蘑菇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当学习要求转化为幼儿内在需要时,教育目标就变成幼儿游戏的意愿。此活动正是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创设"小兔采蘑菇"的故事情境,让孩子以角色身份轻松、自然地完成各项操作。 【活动目标】 1、复习按颜色分类及5以内点数;给数字1~5排序; 2、5以内数量点卡与实物卡片、数字卡片的匹配练习。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活动准备】 1.幼儿分组参加游戏,每五名幼儿为小组。 2.每组配备五张颜色致的母卡,母卡为蘑菇形状,大小20cm×20cm,上面分别画有点子1~5个,另设两个插卡袋。 3.每组配备画有数量1~5的小兔的卡片各张;数字卡片1~5套;排序用的小旗标记;兔子头饰若干。 4.地板上画有不同颜色的大圆形--"篮子"(能站下五个小朋友)。 【活动过程】 1.复习按颜色分类及点数。 教师以兔妈妈的身份向小兔子们交代采蘑菇的任务。 师:(将母卡散放在地板上)今天天气真好,我们起去采蘑菇吧!请每个宝宝采到朵蘑菇后,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然后放进同样颜色的"篮子"里,坐到"篮子"边上。请幼儿找到相应颜色的圆圈坐好,教师请幼儿点数每组有多少人,多少朵蘑菇。2.按蘑菇上面的点子数匹配相应的实物卡片。 师:能干的小兔子采了这么多蘑菇,我们请客人起来分享吧!蘑菇上有几个点子,我们就请几只小兔子来吃蘑菇。 教师为每组提供小兔卡片,小朋友按各自蘑菇上的点子数,来请同样数量的小兔子吃蘑菇,点卡与实物卡对应,要求将实物卡插在蘑菇卡上的插卡袋上。 3.按点子数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师:数字宝宝看到小兔子们玩得好开心,它们也想找朋友起做游戏了,蘑菇上有"点子.数字1就和个点子做朋友,蘑菇上有三个点子,数字3就和三个点子做朋友 教师为每组小朋友提供数字卡片,请小朋友根据各自蘑菇上的点子来找相应的数字卡并将数字卡插在蘑菇卡上的插卡袋里。 4.给点卡排序。 师:听!小蘑菇在说什么呢?哦!原来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帮忙给它们按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顺序来排队,比一比,看哪一组最快!想一想谁应该排在最前面,谁应该跟在后面? 教师提供排序标记,请每组幼儿在各自的排序标记上按要求给点卡排队。 5.结束。 师:今天小兔们真能干!快到中午了,宝宝肚子饿了吧!请兔宝宝把采来的蘑菇都 交给兔妈妈,让妈妈来做顿丰盛的午餐吧! 【活动延伸】 将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游戏区,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一步操作、学习。 【设计评析】 本活动为幼儿提供故事情境,以"采蘑菇一放蘑菇一请客"等情节贯穿整个活动始末,师生共同扮演故事角色,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全部的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化,将实物、点子、数字三者之间的对应变得更加简单易学,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通常,数学活动中桌面操作活动比较多,孩子彼此之间很少有合作的机会。本活动跳出了这种形式,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直觉行动学习,将个体的思考、学习放在集体游戏中加以印证、分享、调整。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利用幼儿喜欢的小兔子形象开展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游戏一开始,教师和幼儿就头戴小兔头饰,畅游在“兔子舞”的节奏感强的音乐中,重点锻炼了腿部,达到运动的目的。活动中,教师用语言、动作、表情、眼神等与幼儿进行交流,增进师幼间的情感。 游戏过程中,三条不同的路线,体现出层次性。幼儿自由选择路线去练习和参与游戏,第二次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尝试换一条路线,鼓励的更快、更远的小兔子挑战加难度的路线,使幼儿每条路线都有所尝试,幼儿参与游戏的同时,增强了自信心。游戏中,教师始终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使幼儿更好的按规则进行游戏。 游戏结束时的放松运动,重点放松了腿部,与开始的热身运动相呼应,达到放松的目的。 这节户外活动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以至于在其他户外活动中,也常看到“小兔子向侧跳”的身影,说明幼儿很喜欢在这个活动,积极性很高,兴趣浓厚。
第46篇、小班数学好吃的糖葫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范例和教师语言的引导,能发现实物交替排列的规律。 2、初步尝试按交替规律排列物体,并能边操作边讲述。 3、乐意制作活动,感知体验制作成功的快乐。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一、教具: 1、教师用两种水果自制的糖葫芦若干,按交替规律串成糖葫芦。(一一、二二的规律) 2、自行车一辆。 二、学具: 1、第一组:事先为幼儿搓好红色和绿色的橡皮泥山楂若干、细长的小木棍若干。 2、第二组;每个幼儿两种颜色的木珠若干,细长的小木棍若干。 3、第三组:用橡皮纸剪的实物水果人手两种,细长的小木棍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糖葫芦。 1、教师推着插有糖葫芦的推车边走边说:”卖糖葫芦啦,卖糖葫芦啦,谁来买,谁来买?呦!这么多的小朋友要买呀,先请你们来看看这两串糖葫芦是用什么水果串成的,这些水果是怎么排队的呢?” 2、师幼共同观察糖葫芦并讨论,从而发现其规律,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有的糖葫芦是一片桔子、一片香蕉有规律地排队的,有的糖葫芦是两片桔子、两片香蕉这样有规律地排队的,这样有规律排队串成的糖葫芦就非常漂亮。 二、教师介绍小组活动材料。 “刚才小朋友看到了老师按照一定的规律串成的糖葫芦,接下来就要请每个小朋友来串糖葫芦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材料。” 第一组:引导幼儿按照一一或者二二排列的规律串红色和绿色的橡皮泥山楂。 第二组:引导幼儿按照一一或者二二排列的规律把两种颜色的木珠穿在细长的小木棍上。 第三组: 引导幼儿按照一一或者二二排列的规律把橡皮纸剪的实物水果串在小木棍上。 三、小组活动。 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加以重点指导,引导他们有规律的串糖葫芦。 四、评价活动: 请幼儿介绍自己串的是什么糖葫芦?是怎么串的?欣赏幼儿作品,体验活动成功的快乐。活动反思:在活动中通过实物:冰糖葫芦引入话题,与幼儿围绕冰糖葫芦的味道、形状、颜色进行讨论,之后通过观察制作步骤孩子们了解了制作方法。在孩子的操作中老师适时介入、指导,在操作中孩子学习了团圆和串的技能,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孩子们不仅体验到制作糖葫芦的乐趣而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活动中巩固了对三原色的认识和加深了对“一个一个成许多”的理解,整个过程循序渐进,效果很好。
第47篇、小班数学公开课花儿朵朵开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按照不同特征,将花瓣进行分类,匹配。 2.知道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并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3.学会用不同方式表达鲜花的美丽。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六个花骨朵的花心(红、黄、白各2个,反面画上大小标记),幼儿人手一片花瓣(颜色、大小不一样)。 2.幼儿操作内容: A组:白色花朵若干(中间印有3-5的点子),油画棒; B组:标有点子(3-5)的各种花心若干,彩色夹子; C组:已画好的彩色花朵,花骨朵儿(中间印有3-5的点子)。 4.音乐(打雷声,轻柔的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听优美音乐,玩游戏:花骨朵开开。(打雷声、轻柔的音乐。) 教师和幼儿每人胸前一个花瓣,扮演花瓣,围成一个小圆蹲下。 师:我们美丽的小花瓣,围成的是一个可爱的花骨朵。听!什么声音?(放打雷音乐) 师:春雷响了,春雨来了,花骨朵也醒来了。花瓣们揉揉眼睛,伸伸懒腰,随着春风,扭一扭。渐渐地,长大了,长高了,开花了,越开越大,真漂亮! (幼儿听着优美的音乐,自由舞动,圆圈渐渐变大,变面最大。) 二、根据不同特征,将花瓣进行分类,匹配。 1.按颜色不同分类。 师:小花瓣们真漂亮。相互之间看一看,你们一样吗? 师:你是什么颜色的花瓣呢?(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红花瓣在哪里?黄花瓣呢?白花瓣呢?(按照颜色不同,各种花瓣随音乐抖一抖,舞一舞。) 2.游戏:找朋友(音乐《找朋友》) 师:原来,我们花瓣的颜色不一样,请你听音乐,找一找,找到颜色一样的花瓣抱一抱。(幼儿听音乐,找颜色一样的好朋友。) 师:请颜色一样的花瓣朋友坐在一起。(花瓣按红、黄、白颜色分成三组坐。) 3.师:和你旁边的好朋友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大小) 师:原来,花瓣颜色虽然一样,但大小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 4.贴花瓣。 (1)提供标有数字的花心,幼儿按数字、形状匹配相应的花瓣。 师: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许多花心呢!都有什么颜色呢? 红色花心开什么颜色的花瓣?黄色呢?白色呢? 师:花心后面还有个小秘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你看到了什么?"(大、小标记)我们用身体来表示一下大标记、小标记。"花心上的大小标记是什么意思?" 幼儿自己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花心想请小朋友帮个忙,让它们快快开花。请你们将自己的花瓣贴在它的身体上,大的贴在大标记处,小的贴在小标记处。 (2)师:你们会按照要求来帮忙吗? 幼儿自由贴花瓣。 教师将贴好的花朵布置在"花圃"里,和幼儿一起检查。 三、游戏:花儿朵朵开 师:现在花圃里开了这么多的花。一共有几朵?我们数一数。 师:除了这些花朵,还有一些花朵也想开放,请你们帮帮忙。 1.涂花瓣:用油画棒为花瓣涂颜色(看它中间有几个点子,就涂几个花瓣)。 2.用夹子做花瓣,装饰花朵(花心是点子几,就夹几个花瓣)。 3.按对应点子拼花朵:按照上面1-5的点子,将花瓣对应地粘在花心周围。 四、游戏:花仙子 师生一起布置花展。 师:瞧,满园的鲜花开放了,多美丽!花仙子们,围着美丽的鲜花,跳起来吧!(幼儿手持自己的作品,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舞动。)教学反思:从活动中看到孩子对教学内容掌握得很好,在操作的环节已经反映出来,在游戏的时候孩子们也玩得非常开心,在今后的课程中,还应该更多的以游戏形式来组织才符合孩子的兴趣,但是在活动中,老师说的过多,今后的教学要放开,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自己探索。
第48篇、小班数学公开课认识数字123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懂得比3少的花有1、2。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点:让幼儿懂得比3少的花有1、2 难点:激发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感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3以内数量的动物卡片、印章、颜料、白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春天来了,草地上都开满了漂亮的小花,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些漂亮的小花朵吗? 2、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小花,请小朋友看一看有几朵呢?请你们一起来数一数。 3、教师出示花朵图片,引导幼儿进行手口一致地点数。 4、引导幼儿给小花进行排队,并让幼儿说一说它们排队的顺序是由少到多的顺序,让幼儿知道1和2都比3要更少。 二、教师示范印花 1、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也要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印出漂亮的花朵。先来看一看老师是怎么样印的吧! 2、教师出示白纸、颜料、印章进行示范,并边操作边讲解方法,并请幼儿边进行点数,教师示范操作印3朵花。 3、教师依次再印出2朵和1朵花。并引导幼儿说一说2朵小花是比3多还是少。1朵小花又是比3多还是少。 教师进行小结:2朵花和1朵花都比3朵花少,所以请小朋友说一说比3少的是几呢? 三、请幼儿进行操作 1、教师:小朋友,瞧,这些印出来的花是不是也很漂亮呢?现在我也请小朋友们来印一印吧! 2、教师提出要求:刚刚我们知道比3少的是多少了,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印出比3少的花。 3、教师请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提醒幼儿数一数自己所印的花的数量是不是比3少。并且在操作的时候注意不要将颜料弄到了自己的身上和桌面上。 四、对幼儿的操作进行展示评析 1、教师:请小朋友数一数自己都印了几朵小花。 2、展示幼儿作品,收拾操材料。 3、结束活动。活动反思:把对1、2、3.....数字的感知与游戏结合在一起,既培养了幼儿点数数的能力,又达到了幼儿游戏的目的,整个活动幼儿情绪高涨。现通过发挥幼儿感知的想像力,对数字进行形像化的比喻,加深了对数字的记忆。利用魔术口袋变换不同图形的卡片,练习让有儿用手指表示个数,慢慢让数所表示的意义深入幼儿的心理。最后,利用"数字宝宝回家"、"数字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一个数所表示的是物体的个数。同时也锻炼了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和同伴之间的合作意思识。
第49篇、小班数学大海报教案反思
一、设计意图:小三班幼儿聪明好学,年龄在3岁半-4岁半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数字比较敏感,在学习中,能感知数概念的形成,并学习辨认1--10的字形,在游戏活动中,反复记数、点数,对数量的感知有了初步的认识。大海报可让幼儿在轻松、主动的氛围中学习规律数数,从而提高幼儿对数学的认知能力。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本次数学探究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利用数字卡片、实物卡片、粘贴海报、开火车等游戏活动帮助幼儿认识6、7、8的 字形及辨认6、7、8的数量。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6、7、8的 字形。 2、让幼儿辨认6、7、8的数量。 3、体验数字游戏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海报一张、幼儿海报五张 2、与幼儿人数相等的6、7、8 数字卡片 3、实物数量卡片若干 4、光碟一盘,故事《动物选美》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观看故事《动物选美》导入活动; 2、教师出示海报,引导幼儿观察; 3、提出问题:海报上出现的数字分别像什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 4、请幼儿从桌面上找出与海报相同的数字。 (二)、教师依次出示6、7、8数字卡 1、引导幼儿认识6、7、8的字形,并说说是什么数字 2、说说它们分别像什么? 3、请幼儿找出与数字相符的实物卡片。 (三)、手指游戏。教师分别说出6、7、8的任何一个数字,请幼儿用手指比出与数字相符的手指。或反之,游戏重复进行。 (四)、引导幼儿分组学习使用数字6、7、8粘贴海报 (五)、小结:让幼儿在活动中寻找6、7、8数量的对象,加强数字与数量的结合。 活动延伸:游戏《开火车》 活动评析:在活动前,小三班幼儿已对数字1-5认识和掌握,通过认知活动,多数幼儿能较快地正确地辨认6、7、8的字形,并配合6、7、8的字形,铺排出正确的数量,少数幼儿需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较好,幼儿充分体验到数字游戏的乐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第50篇、小班数学给小动物送饼干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感知图形的主要特征。 2、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标记,学习按图形标记摆放相应的图形。 3、学习使用印章,能在操作过程中保持书面整洁。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图形、图形标记。 2、大图形、标记、幼儿用书、印章、动物。 活动过程: 一、观察饼干的形状,了解形状的主要特征。 1、出示饼干,提问:这是什么?什么形状的?你喜欢吃什么形状的饼干? 2、出示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它是什么样子的? 3、师折叠图形,引导幼儿直观感受图形的特征,使幼儿知道图形的具体特征。 二、认识图形标记,给小动物送饼干。 1、出示图形标记,认识图形标记。 2、出示三只绒毛玩具动物,引导幼儿观察动物身体上的图形标记,认识图形标记。 3、引导幼儿观察图形标记,推测动物喜欢吃什么形状的饼干。 4、请幼儿给小动物送饼干,鼓励幼儿边送边说:“小动物,请你吃什么形状的饼干。” 三、操作活动,制作饼干。 1、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图片,根据动物身上的形状标记制作印章画。 2、观察各形状的彩色饼干,与相对应的小动物连线。 四、交流评价活动。 师幼共同检查盘子里饼干放得是否正确,表扬操作认真的幼儿。活动反思: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兴趣极高,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形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认识,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关文章
《中班父亲节活动方案反思3篇》:中班父亲节活动方案反思3篇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的父亲节活动课,尽可能让幼儿体会父爱的情感,让孩子知道爸爸工作的辛苦,自己也应该多多关心爸爸,并能用相应的语言把关爱表达出来,快来看看中班父亲节活动方案吧。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数学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