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中班泡泡泥教案20篇

日期:2021-07-21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泡泡泥教案2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泡泡泥教案20篇

第1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捉泥鳅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捉泥鳅》,体会嬉戏的愉快情绪。
  2、认识四四拍,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声音要富有弹性和童趣,附点音符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发生练习

  二、新歌学习
  师:听一听,歌中的这些孩子在玩什么呢?
  1、初次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揭题:捉泥鳅
  师:这是一首由台湾著名的音乐人侯德建先生所写的童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
  2、再听歌曲。听听歌中提到了哪些景物?
  幼儿:池塘、雨、田野、泥鳅;
  泥鳅:泥鳅是最为常见的鱼类,常生活在水田、池塘、沟渠的静水底层淤泥中。浑身滑溜溜的,身上布满黑色小斑点,小小的眼睛,嘴的周围长着5对触须。 个头虽小,能耐却很大,泥鳅的生命力极强,即使在干旱季节,水源涸竭的情况下,它能钻入泥中照样不死;泥鳅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并具有药用价值,深受人们所喜爱。纠正“了”—liao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野外这么美,小伙伴们玩得真高兴呀。你们想不想跟着这些小伙伴一起去捉泥鳅?——出发吧!
  4、跟琴练唱歌曲。
  (1)找一找:歌中的乐句你都会唱了吗?你觉得哪一句学习时有困难?
  ——练习。(可请会唱的学生教唱)
  (2)注意点。
  a、附点节奏——轻快、开心
  b、同音反复处——口齿清晰、音高一致
  c、后半段乐句——心情急切
  5、完整演唱歌词。
  注意歌曲的情绪、速度。
  师:同学们的歌词唱得很棒,精彩的歌词加上美妙旋律会更棒,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歌曲美妙的旋律吧!
  师:接下来让我们开动脑筋,捋捋袖子、卷起裤管,一起来“捉泥鳅”吧!
  6、音乐游戏:捉泥鳅

  三、延伸 表现歌曲
  导:这么好听的歌曲它是几拍子呢?
  1、了解四四拍含义,板书,标出强弱规律。
  师:让我们用四拍子的动作来拍一拍吧!
  2、声势训练。
  (1)动作:跺脚、拍腿、拍手、拍肩
  (2)为歌曲伴奏并合唱捉泥鳅。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为父母表演歌曲《捉泥鳅》。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难点是四四拍的强弱关系,为了更好的让幼儿了解,我采用了触摸游戏的方式。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歌曲的难点。四四拍的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所以我就利用第一拍跺脚,第二拍拍腿,第三拍拍手,第四拍碰肩,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直观地了解了强弱关系。在音乐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使幼儿对音乐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游戏教学”培养了幼儿得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得到了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脚、动脑等多种器官参与活动。真正使幼儿主动,愉快地学习,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第2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泥娃娃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体验自由创编表演的愉悦及帮助他人的快乐。
  3、能用不同的动作、表情恰当表现歌曲内容,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4、鼓励幼儿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完整表演。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自制泥娃娃一个,图谱
  2、下载歌曲——泥娃娃MP3
  3、教具泥娃娃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泥娃娃,激发幼儿的兴趣。
  2、师:你见过这样的娃娃吗?你们知道这个娃娃是用什么做的吗?
  3、师:这是一个泥娃娃,我们和泥娃娃打个招呼吧。

  二、欣赏歌曲
  1、教师演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师:歌曲里唱了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小图谱。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幼儿轻声跟唱。 师:小朋友们轻轻地和我一起唱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有感情地用优美的声音演唱。 师:听完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个泥娃娃吗?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让泥娃娃感受到我们对 她的关爱。
  3、再次演唱歌曲
  4、分组表演幼儿分组分别扮演泥娃娃和真娃娃,当演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泥娃娃和真娃娃相互拥抱,表示关爱。
 
  四、教师小结 师:泥娃娃现在有人疼了,也有人爱了,真得很高兴,谢谢各位小朋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前,我先将原教案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图谱这一教学材料,从而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歌词。在图谱设计时,我尽可能地使用简易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运用了“1”“X”“真”“假”等一些明显的符号加以辅助。活动时,孩子们能被多样的图谱所吸引,正确地理解并用声音优美地歌唱,活动目标有效达成。但是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活动氛围并没有预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体动作、脸部表情等更加活跃一些,也许孩子们也能被我的情绪所感染,使本次音乐活动的氛围显得更加活跃欢乐一些。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第3篇、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泥工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玩泥的乐趣。
  2、尝试运用团、搓、按、捏等技能制作喜欢的作品,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感受陶艺艺术的特征,加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黄泥、图片、泥工作品、牙签、珠子、竹签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件好玩的东西,想送给大家,你们想要吗?
  (出示黄泥并分泥)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泥巴可以怎么玩?幼儿演示,在玩泥的过程中提问:感觉泥巴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泥巴的特性)通过玩泥了解泥巴可塑性强,比较容易成形。
  2、欣赏陶艺作品,引导幼儿学习制作方法
  泥巴的用途可大了,它可以通过多种程序来制作成一些好看的陶艺作品,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种。(欣赏图片)
  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泥工作品,小朋友们想看看吗?(出示第一组作品)这里全是特色小吃,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它是怎么做成的?然后请小朋友讲解观察到的制作过程,老师加以补充。(然后出示第二组作品)这里是动物之家,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这些小动物是怎么做成的?请代表讲解,教师补充。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小朋友们想不想也制作这样的泥工作品,下面请每个小朋友选择自己的位置,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些工具很危险,容易扎到同伴。像:竹签,等,小朋友们用时要注意安全。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幼儿:分泥要注意大小比例,连接时要稍用力,连接位置要正确,特别是小动物的胳膊与腿。
  4、欣赏作品
  老师请幼儿评价,谁的作品最漂亮。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愉悦了孩子的身心,让他们尝到了久违了的快乐,同时给我也带了启发和深思,使我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特别是发现了一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孩子却有着一双灵巧的手,有着一个爱幻想的大脑。通过本次活动,使我看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无邪的童心,这是平时课堂上难以发现的,这次活动给了孩子一个动手的机会,一个创造设计的空间,活动中孩子们勤于思考,乐于动手,敢于创造,不论作品的大小、样式,只要他们动手了,只要他们感到快乐了,就一定有收获。

第4篇、中班美术橡皮泥变变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彩泥的性能,并逐步学会团圆、搓长、压扁、粘合等简单的技能。
  2.激发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每人一块垫板、一团橡皮泥,事先准备好的魔法口袋及成品橡皮泥。如 糖葫芦、蛇、饼干、刺猬、等彩泥成品。

  活动过程:
  1.魔法口袋变变变教师以神秘的魔术师登场,以神秘、夸张的口吻,夸张的动作依次变出糖葫芦、蛇、饼干、刺猬、等彩泥成品,让幼儿观察、讨论。
  2.认识彩泥教师提问:这么好看的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自主讨论)幼儿每人一块彩泥,进行观察、触摸、讨论。(给幼儿足够的空间,尽量让幼儿发现彩泥的特性)请个别幼儿发表意见。
  确定幼儿的讨论结果,告诉幼儿这种软软的,会变的像面一样的东西就是橡皮泥,也叫彩泥。
  3.彩泥变变变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橡皮泥。
  (1)团圆:彩泥变汤圆。
  (2)压扁:汤圆变大饼,比一比谁的饼大。
  (3)搓长:汤圆变筷子,比一比谁的筷子长。
  (4)让幼儿自己来变一变,说一说变成了什么。
  4.彩泥回家今天,橡皮彩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了,真开心呀。彩泥宝宝累了,我们送它回家吧。
  教师引导幼儿检查自己的地面、桌面是否清洁,让幼儿将橡皮泥放进小罐,并放在固定的地方。

  活动反思:
  1.活动导入有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对彩泥的兴趣。
  2.在引导孩子认识彩泥的时候,没有向孩子阐释清楚彩泥的性质。
  3.在活动中设计了让幼儿自己变彩泥,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活动中,幼儿玩彩泥时,比较专注,捏出了各种各样的造型。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掌握了捏彩泥的基本技能,获得了发展。活动结束时,幼儿很不舍的送橡皮泥回家。

第5篇、中班美术活动泥工—好吃的冰棒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玩泥,对泥工活动感兴趣。
  2.能够用泥制作自己喜欢的冰棒。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将橡皮泥分桌摆放。
  2.冰棒图片,冰棍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创设小象买冰棒的情境,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头戴小象头饰玩具,模仿小象声音买叫卖,又香又甜的冰棒谁来买啊!
  (2)教师从盒子里掏出冰棒,边掏边提问:这是什么呀?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有代表性的)
  (3)将水果放在幼儿的桌子上的盘子里,让幼儿亲自感知一下。
  2.交待制作要求,引导幼儿捏泥。
  (1)教师引发活动兴趣:小象带来了这么多水果,它听说我们班小朋友的手特别能干,能捏出好多的水果是吗?那我们做些水果送给小象吧!
  (2)教师介绍材料及制作要求。
  (3)教师示范讲解:我喜欢苹果微,我拿一块红泥,放在手心里……
  (取泥---团圆---用辅助材料做苹果瓣和叶子---放在展架上)
  3.幼儿捏泥,教师指导。重点引导幼儿练习团圆的技能。
  4.幼儿作品展示。
  幼儿将制作的冰棒展示架上,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作品,用小象的口吻鼓励幼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欣赏泥工作品,让中班幼儿初步了解泥工艺术,并练习泥工的基本技能:团和捏,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及创造力。在活动开始时,先让幼儿掌握了怎样去和泥,由于中班孩子初次接触泥工活动,我又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以引起他们的强烈兴趣,并在团团捏捏的过程中体验到玩泥的快乐。虽然孩子们的作品还较粗糙,但很可爱,有的还较有创意,虽然他们玩的手指黑黑的,但都很开心,而我陪着孩子们玩泥巴,也像回到了儿时快乐的感觉。

第6篇、中班美术活动泥工《好朋友的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将橡皮泥用搓、压、围合的方法塑造脸部的基本外形和主要特征。
  2.     体验泥工活动的乐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     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橡皮泥、牙签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 我们每个人都有好朋友,你们知道我的好朋友是谁吗? 现在我来说说我好朋友的特点,你们来猜猜看她是谁?(从面部特征上描述) 请个别幼儿描述自己好朋友的面部特征,大家来猜是谁?
  2.     引导幼儿学习用搓、压、围合的方法塑造人物的脸 以前我们画过好朋友的脸,今天我们要用橡皮泥贴一张好朋友的脸。
  教师示范:
  (1)先将泥搓圆,然后放在泥工板上搓长,注意用力要均匀,然后用长条围合成一张脸。
  (2)用搓、压扁的方法捏出五官。
  (3)最后贴上好朋友的头发。
  3.     幼儿操作 提醒幼儿先捏出脸的轮廓再贴五官。
  4.     幼儿相互欣赏 猜猜他的好朋友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活动反思:
  这个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而且孩子们喜欢玩泥,真正实现了“玩中学,学中玩”。

第7篇、中班美术有趣的橡皮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橡皮泥制作简单的桃花。
  2、通过小组合作大方法制作桃花,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3、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群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会用橡皮泥制作桃花,正确使用各种辅助工具。
  活动难点:
  难点桃花的制作过程。

  活动准备:
  橡皮泥制作好的桃花、橡皮泥(红、黄、绿)、小树杆、剪刀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道开了,小朋友们,你最喜欢什么花?(幼儿自由讨论) 老师带来了老师最喜欢的花,大家来看看是什么花?(教师出示橡皮泥做好的花,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发展阶段(桃花朵朵开)
  1、教师请小朋友们欣赏歌曲《桃花朵朵开》,观看桃花图片。
  2、教师演示制作桃花的过程。

  三、实践阶段
  1、小朋友们自由分组制作,一人做花瓣,一人做花杆,一人做叶子,教师巡回指导。
  2、小朋友们自由创作,制作不同形态的桃花。
  3、教师巡回指导,并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好的作品及时表扬。

  四、作品评价
  1、小组自评:每位幼儿自己介绍自己的作品,小组推选最优秀的作品。
  2、班级评选:教师积极肯定幼儿的长处,指出不足之处,相互学习。

  五、拓展延伸
  鼓励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制作不同材质的桃花。

  教学反思:
  1、教学准备的较充分,教学来源与生活实际,虽然没有实物,但是课件的制作却弥补了这一不足,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3、环境的创设合理,把幼儿带到了舒适的教学环境中,为教学营造了来那个好的氛围;
  不足之处:
  示范做桃花的过程有点快,解释的语言不够形象 生动,导致幼儿在自己制作时,步奏有点混乱。

第8篇、中班科学活动泥土里有什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探索发现泥土的奥秘,知道泥土里有很多养分,是许多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2. 知道正确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 体验探索的乐趣,并萌发对泥土的感情。
  4.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一把小铲子

  活动过程:
  一 . 谈话引出活动。
  教师:你们见过泥土吗?哪些地方有泥土?你们猜猜泥土里有什么?  

  二 . 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1. 教师:这块泥土地中长了些什么?如果没有泥土。植物会怎样?你们知道泥土里有些什么吗?猜猜看。
  2. 和你们想的是否一样呢?
  3. 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 . 教师小结。
  教师:为什么泥土里会有这么多的东西呢?因为泥土怎么样?(泥土里有许多养分,植物生长血药养分,所以泥土是植物生长离不开的地方。许多小虫子就喜欢在泥土里生活,所以泥土还是许多小虫子的家)

  四 . 引导幼儿再次探索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发现泥土里有许多奇怪的小虫,那它们是怎样生活在泥土里呢?我们下次再来寻找、发现。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带孩子到泥土地里找找看,土里有哪些小动物。挖土时需要什么工具?引导幼儿讨论,使用铲子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挖泥的时候,小心泥土中生长的植物,一边挖一边看。同时要注意身边的小朋友,自己的铲子不要碰到他们,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第9篇、中班音乐泥娃娃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情绪变化。
  2、学习关爱他人,萌发同情心。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各种泥娃娃,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介绍歌曲《泥娃娃》,请幼儿安静地倾听歌曲。
  2、引导幼儿说说听了歌曲后有什么感受?泥做的娃娃会说话吗?
  3、学习歌曲《泥娃娃》,先教歌词,然后学唱歌曲。
  4、教师放录音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自由表演。
  5、教师分发给幼儿适量的泥,让幼儿尝试泥塑,教师提醒幼儿可以使用辅助材料,使幼儿能够学习搓、捏、压等技能。
  6、将幼儿的成品放在架子上,建议幼儿互相欣赏,表扬泥塑做的好的幼儿。教师同时提醒幼儿收拾材料、整理桌面,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7、教育幼儿爱护自己与同伴的作品,欣赏时轻拿轻放,欣赏完物归原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前,我先将原教案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图谱这一教学材料,从而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歌词。在图谱设计时,我尽可能地使用简易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运用了 "1""X" "真""假"等一些明显的符号加以辅助。活动时,孩子们能被多样的图谱所吸引,正确地理解并用声音优美地歌唱,活动目标有效达成。但是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活动氛围并没有预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体动作、脸部表情等更加活跃一些,也许孩子们也能被我的情绪所感染,使本次音乐活动的氛围显得更加活跃欢乐一些。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第10篇、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泥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泥土的特性以及含水量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
  2.体验自由创造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事先寻找一处安全的、有水源的泥地(最好靠近稻田)。
  2.帮助幼儿获得玩沙的经验。
  3.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小水桶、废报纸等。
  4.给幼儿剪好指甲。

  活动过程:
  一、看泥
  1.带领幼儿来到泥地,引导幼儿用脚踩踩,用树枝戳戳泥地,说说自己的感觉。
  2.请幼儿分别从各处抓几把干泥土放在废报纸上,看看泥土里藏着些什么(小石子、树叶、草根等),并要求幼儿把它们与泥土分离开来。
  3.清除杂质后的泥土看上去怎么样?用手搓捏有什么感觉?
  4.请幼儿用石块敲击泥土,看看它们会怎么样。告诉幼儿土壤就是由这些较小的泥土颗粒组成的。
  5.引导幼儿通过回忆说说泥与沙的不同。

  二、和泥
  1.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些比较干的泥土变湿呢?(加水。)
  2.请幼儿用各种办法取水来湿润泥土,感知干泥土与湿泥土的不同以及加水量的多少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
  3.鼓励幼儿边和泥,边互相交流和泥感受,如:泥土太湿,就会因太软而不易成形;泥土太干,就会因太硬而不易揉捏
  4.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干泥变湿,湿泥变干?
  5.帮助幼儿和出软硬适度、有一定弹性的泥团。

  三、玩泥
  1.与幼儿一起自由玩泥巴,鼓励他们边玩,边自由交流,引导他们互相学习。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泥方法,以拓展其他幼儿的思路。
  ①将泥搓成圆球放在地上滚动,使其粘上树叶、小石子等,形成一个“超级球”。
  ②用树枝把若干个泥球串在一起做成“羊肉串”、“豆腐干串”等,做“烧烤店”的游戏。
  ③将泥直接糊到玻璃瓶或塑料瓶外面,做成质朴的“泥瓶子”,并在瓶外用树枝刻画或用树叶粘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④将泥土做成大饼,并用树枝在上面刻印图案,或将树叶撕碎撒在上面当作葱花、芝麻等。
  ⑤捏可爱的泥娃娃,并借助树枝、石子等装饰细节部分。
  3.鼓励幼儿自由走动,互相观摩学习。
  4.带领幼儿一起做“响炮”。
  ①大家玩得这么高兴,我们一起用泥来做个“响炮”吧!
  ②教师示范“响炮”的做法:将一团拳头大小的泥搓圆,用拇指在泥团中间挖个坑,然后用拇指转动泥团,用食指配合使其外部成碗状,最后,把“碗”底捏薄,使其薄于其他部位。
  ③教师示范“放炮”:先托起“响炮”,然后使劲将它倒扣在地上(最好在石板上)。在空气的推动下,“炮”会破裂发出响声。
  ④请幼儿学着制作,享受自由游戏的快乐,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教师同时在旁用泥做一个“大碗”以备后用。

  四、用泥做“小湖”
  1.教师在刚才做的“大碗”里倒入水,启发幼儿看看这个“大碗”像什么。(池塘、小湖、游泳池等。)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这个“大碗”是否渗水,说说为什么。
  3.请幼儿设想:如果这个“大碗”放在野外,会有什么结果?(如雨水一淋会酥,太阳一晒会裂,风儿一吹会干等。)
  4.请幼儿在“小湖”中放入树叶当小船、小鱼等,与幼儿约定第二天再来看结果。
  5.启发幼儿把玩泥场地收拾干净,以免污染环境。临走请每个幼儿带一件得意之作回园,并启发幼儿用塑料袋装些肥沃的泥土回园养花。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晾干后着色,体验制作的乐趣。
  2.如有可能,带领幼儿到附近的砖瓦厂或陶瓷厂观看工人制砖、制陶。

  活动反思: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第11篇、中班主题捏泥人教案

   活动目标:
  1.随音乐合拍地做团、搓、压、捏、刻泥人的动作,感受A断乐曲的欢快。
  2.通过倾听音乐和观察教师的表演学习游戏的玩法;尝试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动作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3.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任务,体验游戏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喜洋洋》的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
  提问:
  1 . 听了这首曲子后你想到了什么?想干什么?
  2 . 教师小结:这首曲子是我们中国非常有名的曲子叫作《喜洋洋》。

  二、再次完整欣赏音乐两遍
  1.展示图谱,播放曲子。
  ①图片上有什么?(丝带,鼓)
  ②根据图谱欣赏音乐。幼儿自然而然的跟着音乐会做拍手等相关的动作。
  2.倾听音乐,并根据图谱示意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节奏。
  ①教师直接引出丝带那里用什么动作比较合适,根据音乐做一遍。
  ②除了这个动作还有什么其他的动作,让幼儿再次跟着音乐做一遍。

  三、欣赏教师的配乐捏泥人舞蹈,请配班老师配合当泥块让幼儿观看捏泥人的整个过程
  提问:
  1 . 捏泥人的时候要先做什么?在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丰富捏泥人的动词:团、搓、捏、刻)
  2.先捏头,我们叫做团,团团团泥巴,捏捏捏身体,搓搓搓手臂,压压压脚,刻刻刻眼睛,刻刻刻嘴巴。这个环节主要丰富捏泥人的几个动作(团、搓、压、捏、刻)

  四、接下来我就采用哼唱乐曲的形式加强捏泥人的动作。
  让幼儿完整的将动作连起来跟着教师表演。

  五、幼儿随教师配乐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教师观察幼儿的动作。

  六、再次欣赏教师配乐捏泥人的舞蹈,仔细观看。
  这个环节我重点让幼儿观看泥块的表演,然后请幼儿说说泥块是怎么来表演的,一一分解动作练习。

  七、游戏:捏泥人。
  教师配乐捏泥人,全体幼儿学泥人动作。
  接着就请幼儿来当泥块,我当捏泥人进行表演。

  八、幼儿两两合作游戏 。
  1.要求:两个小朋友商量好,谁是捏泥人,谁是泥块,做成泥人的时候作造型,找个空地方表演。
  2.交换角色表演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找个客人老师来表演,你与老师商量谁是捏泥人,谁是泥块?

第12篇、中班美术活动橡皮泥蝌蚪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分泥、团圆、搓条、压扁、捏揉等泥工技能。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及表现能力。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一次性盘子人手一只,橡皮泥若干:每张桌上放一只鱼缸(事先用布遮盖),内有蝌蚪、水草、玻璃弹子等:背景图一幅(上面画有一只大青蛙,事先用布遮盖):录音机及录有青蛙叫声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新叶,迎春花张开了小嗽叭,小蚂蚁伸伸懒腰,小蜜蜂、小蝴蝶也跳起了舞,你们听,又有谁来了?(录音机传出青蛙的叫声,教师适时掀开背景图上的遮布。)
  2.青蛙妈妈的小宝宝是谁?它们来了吗?(幼儿回答后,教师掀开鱼缸上的遮布。)

  二、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外形特征
  1.小蝌蚪穿什么衣裳?
  2.小蝌蚪长得什么模样?
  3.它们游水的姿态是怎么样的?

  三、幼儿操作
  1.青蛙妈妈想请你们给它的小宝宝塑像。这样吧,我们用橡皮泥来试一试。
  2.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请1~2名已做好蝌蚪的幼儿讲述造型的方法和过程。
  4.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自己想出了两种方法来做蝌蚪,正面我来介绍一下。第一种方法是取一小团黑色橡皮泥,把它团成圆,然后在圆泥上捏出尾巴,最后把它压在盘子上;第二种方法是取一小团黑色橡皮泥,把它团成圆,再取一点泥,把它搓成长条作尾巴,然后把这两部分连结起来,最后把它压在盘子上。
  5.请幼儿参照上述方法继续给蝌蚪塑像。
  6.引导幼儿观察鱼缸里除了小蝌蚪,还有什么。(水草和石子)
  7.教师出示范例,请幼儿思考用什么方法做水草和石子。(将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团圆作石子,搓成长条作水草。)

  四、讲评
  1.以青蛙妈妈的口吻进行讲评:呱呱呱,让妈妈看看,宝宝的塑像像不像。
  2.鼓励幼儿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3.将幼儿的作品用双面胶――贴在背景图上,开一个展览会,并请各班幼儿前来参观。

  活动反思:
  《纲要》在艺术教育要求提到:”提拱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艺术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发挥主动性是关键,主动性来源于兴趣,幼儿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往往会集中注意,仔细观察事物,感受也就深刻,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就容易把握事物的特点。如新奇、特别的材料可以提高幼儿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美术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使幼儿通过合作与交流了解他人的感受与经验。

第13篇、中班圣诞节橡皮泥教案:圣诞老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制作目的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制作对象
圣诞老人

制作准备
各种颜色的橡皮泥、火柴棒。

制作过程
1.取出红色的橡皮泥,然后将其搓成一个红色的大圆球,这是圣诞老人的身体;
2.根据图片的提示,给圣诞老人装上双臂吧,然后,用火柴棒给圣诞老人安装上双腿;
3.用剪刀剪出圣诞老人的双腿,然后,在插好的橡皮泥上,给老人穿上双靴;
4.取黄色的橡皮泥,搓成一个大圆球,然后,将其捏成一个一头尖细,一头滚圆的大袋子吧;
5.再给圣诞老人捏一个慈祥的头;
结束语:
孩子们根据上面的图文提示,自己也试着做一个可爱的圣诞老人吧,相信你的作品也将会是栩栩如生。

教学反思
新纲要中“根据幼儿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指导精神为依据。我通过音乐、谈话、故事等多种方法让幼儿了解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

第14篇、中班美术活动泥塑—好吃的香蕉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搓、捏等方法制作水果——香蕉。   
  2、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香蕉的特征。   
  3、喜欢泥工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重点   
  能搓均匀的香蕉并组合  
 
  活动准备   
  泥工板、橡皮泥、香蕉实物、图片   

  活动过程   
  1、情景表演:水果店。   
  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橡皮泥来做一些香蕉,你们想来试一试吗?   
  师:香蕉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说)   
  2、欣赏实物香蕉,观察香蕉的外形特征,讨论制作方法。   
  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长的像什么?   
  小结:香蕉是弯弯的、粗粗的,有的是黄黄的,有的是绿绿的,有的是黑黑的。   
  3、幼儿尝试制作香蕉。   
  (1)幼儿尝试制作香蕉,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并适时进行指导。   
  师:香蕉怎么做呢?(自由讨论)现在就请小朋友开始动手吧!   
  (2)幼儿交流制作的过程,请制作成功的幼儿介绍制作方法,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制作的方法。   
  4、再次观察实物香蕉与泥工香蕉进行对比   
  5、教师以儿歌的方式示范。   
  教师边念儿歌边做香蕉:小泥团,手中拿,团一团,变圆球,搓一搓,变小棒,弯一弯,变小桥,捏个柄,变香蕉。   
  通过幼儿之间的介绍,引导幼儿相互学习,掌握制作的方法。最后教师通过儿歌的方式将幼儿的制作方法进行小结。通过儿歌的介入,引导幼儿学习制作香蕉。   
  6、展示作品:送到水果店。   
  师:我们的香蕉做好了,让我们一起把香蕉送到水果店吧。   
  7、游戏:买水果,水果品尝会,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泥工很感兴趣,香蕉是孩子身边熟悉的东西,先让孩子观察香蕉的外形特点,再让幼儿尝试制作香蕉,教师在观察幼儿制作的基础上以儿歌的形式进行指导示范,大多数幼儿能掌握制作香蕉的方法。

第15篇、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捏橡皮泥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与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
  2 、用橡皮泥抓住动物的特征做自己喜欢的动物,进一步掌握做泥塑过程中捏、粘、卷、揉、搓、揉等技能。
  3 、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4 、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与团结合作的精神。
  5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橡皮泥做自己喜欢的动物。
  教学难点:动物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知体验
  1 、几位头戴动物头饰的学生出来进行角色表演。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看!是谁呀,它们有什么特征?
  2 、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有关动物的影片。教师板书课题:动物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师:你们看了这些动物,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它有什么特征?
  1 、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动物有哪些特征。
  2 、教师出示用橡皮泥做的动物,板书课题:捏泥动物

  三、表现
  1、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小组合作探讨制作的过程:
  ①构思你要作什么动物
  ②用捏、揉方法做动物的身体与头部
  ③上动物的细部特征,加上装饰,使动物更生动
  师:大家能动脑总结做动物的步骤,一年级我们学过什么方法来做食品?
  3 、复习旧知识:搓、捏、压、粘、卷、揉等技能
  教师用较快的速度示范动物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四、创作体验:展示作业要求:用橡皮泥捏一只你喜欢的动物,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小小动物园。教师巡视指导鼓励。

  五、作品展示,角色表演
  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小小动物园。请小组代表手拿着作品上台表演。

  六、回味体验,课外延伸。师生总结全课,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大家都要关心自然,爱护动物,共同保护环境。

第16篇、中班科学活动沙子和泥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玩玩乐乐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沙子和泥土的特性。    
  2、在活动中乐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选择一块有沙子和泥土的场地    
  2、人手玩沙工具一件    
  3、透明杯子人手一个(装水),细棍一根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有沙和泥土的地方,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今天,我们要和沙子、泥土做好玩的游戏,好吗?”    
  2、操作活动一:筛一筛    
  (1)  出示玩沙工具,问:这是什么?    
  介绍玩沙和泥土的工具,交代操作目的、要求。    
  教师引导语:我们要用篮子去装一装沙子和泥土,你会有什么发现,待会儿告诉 大家,注意玩的时候不能抛洒沙子。    
  (2)幼儿自由谈论玩沙和泥土的发现。                                           
  教师引导语:你刚才是怎么玩的?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泥土没有全部掉下来?有什么办法让泥土都掉下来?      
  有什么办法让沙子不掉下来吗?    
  教师小结:    
  3、操作活动二:踩一踩    
  (1)请幼儿脱下袜子去踩一踩沙子和泥土。    
  (2)提问:你刚才在玩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沙子踩下去有什么变化?泥土有什么变化?怎样让泥土踩下去也会留脚印呢?    
  教师小结:    
  4、操作活动三:搅一搅    
  (1)猜一猜,沙子放到水里会怎么样?泥土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2)请幼儿选一个杯子任选泥土或沙子放进去,用细棍搅一搅,说说有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    
  5、鼓励幼儿的发现,表扬敢于发言的小朋友。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第17篇、中班手工活动泥工——恐龙化石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泥板法和短泥条粘贴的方法制作一件恐龙化石作品
2、能大胆地进行陶艺创作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感受陶艺活动的乐趣,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恐龙化石》PPT一份,动感影集一份。
2、陶泥人手一份,工具、辅助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幼儿已制作恐龙作品,导入活动。
孩子们,你们喜欢恐龙吗?
瞧!这些都是你们做的恐龙,谁先来猜猜,这是什么恐龙?它长得怎样?这又是什么恐龙?它有哪些特征呢?
教师小结:你们真棒!认识这么多的恐龙。怎么现在我们生活中没有恐龙了呢?
二、出示恐龙化石照片:
问:这是什么
问:你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
(发言讨论)教师总结:化石形成视频(看回答问题情况)
讨论恐龙化石的组成部分:ppt帮助想象(头颈,胸骨,脊椎骨,尾巴,四肢)
三、教师示范
1、小组讨论:怎么做呢?
2、教师简单演示,加强印象:1;制泥板  2;画形状  3;捏制龙骨  4;粘贴
四、幼儿操作
要求:两人合作,运用短泥条粘贴的方法,完成一件恐龙化石作品
教师重点指导:如何分工
五、作品展示,评价总结。
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呢?哪组是最快完成的,请你们说说是怎么合作的?
马晓玲
作品名称:恐龙化石

第18篇、中班科学泥土下的蚯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学习简单的记录。
  2、初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及用途。
  3、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习惯,体验发现的乐趣,产生探究的欲望,萌发爱护蚯蚓的情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多媒体(有关于蚯蚓的生活习性的介绍)
  2、 两、三条蚯蚓放置在大盘中,放大镜、镊子、小刀、筷子若干。
  3、 有关蚯蚓的图片若干布置在墙面上。
  4、记录用的纸和笔。事先学习观察记录表格。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激发幼儿观察蚯蚓的兴趣。
  1、师:今天冯老师带来的一个弯弯曲曲的动物朋友,你们猜一猜是谁?引起兴趣。教师在白板上倒序地画出蚯蚓、再画泥土、最后画泥土上种植的树。
  2、引导幼儿细致观察、想象、并互相质疑。(它象蛇,但没有眼睛;它象毛毛虫,但没有脚。)

  二、通过观察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蚯蚓到底长得什么样子。请小朋友观察桌上的蚯蚓你能来说说它长的是什么样子?请大家把观察蚯蚓的样子请小组长在记录纸上记录好吗?
  1、每组记录(教师注意巡回观察,并注意引导、帮助引导一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的,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2、代表性的孩子讲解自己的记录。(教师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质疑别人的观点。)
  3、将幼儿记录的表格以视频形式展示给幼儿。
  4、小结:蚯蚓的身体是细长的、一节一节的、弯弯曲曲的,头部有点尖,便于钻土,最在最前面,没有眼睛、鼻子、耳朵、脚。他靠皮肤来感觉,靠“蠕动”来“行走”。

  三、初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用途。
  师:那蚯蚓生活在哪里呢?(泥土里)它吃什么呢? 看 让我们来看一看蚯蚓是怎样在泥土里生活的。看PPT(图一),让幼儿讲述。你们知道蚯蚓有一个什么特殊的本领?(松土)蚯蚓有用吗?观察PPT(图二)
  (引发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你喜欢蚯蚓吗?为什么?小结蚯蚓的用处。

  四、拓展知识经验。
  1、什么时候会出现许多蚯蚓呢?(下雨过后)。为什么下雨天会有这么多蚯蚓。观察PPT(图三)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
  2、激发幼儿扮演小蚯蚓的兴趣,模仿蚯蚓爬以及松土的游戏!
  延伸活动:
  带着工具到户外去挖蚯蚓。
  最后让幼儿看着大哥哥姐姐手拿小工具外出挖蚯蚓的情景图,再次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形成幼儿的探索技能和发展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在实现本活动的认知目标过程中,我将这方面的任务渗透到幼儿感知蚯蚓的活动中,创设情景让幼儿探索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与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第19篇、中班手工活动美味汉堡包 (泥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玩泥的乐趣。
2.尝试运用团、搓、按、捏等技能制作汉堡包,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汉堡包
2、动画片:我的美味三明治
3、各种颜色的橡皮泥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汉堡包,调动幼儿兴趣
1、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这是什么?你们吃过汉堡包吗?
问: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汉堡包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圆圆的,里面有好多好吃的东西)
2、你们知道汉堡包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面包、肉,菜)
二、探索汉堡包的制作方法。
1、动画片:我的美味三明治请小朋友们看看动画片里小动物们是怎样制作汉堡包的。
2、讨论:
汉堡包有几层呢?都有那些东西包在里面?
(汉堡包里面有面包、肉、生菜,里面还有沙拉酱)3、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怎样制作一个汉堡包呢?
三、教师制作示范
1、重点演示双手团泥。
2、将泥团圆后放在手心进行按压、压扁。
3、选两块做最外层的面包,里面放两层:
一层做生菜,一层做奶酪,最里面的防疫曾作为鸡块。
4、一层一层的包起来,一个美味可口的汉堡包就做好了。
四、幼儿制作美味可口的汉堡包。
制作前,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团、搓、捏等动作表演,加深幼儿对基本动作的理解。
五、展示并交流自己的作品及制作的方法。
1、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汉堡包的方法。
2、引导幼儿相互评价作品,分享制作美食的乐趣。
活动反思:
《美味汉堡包》是一个美术活动,让孩子们综合运用搓长(圆)、捏泥、压扁的技能及分泥的方法,借助辅助材料制作“汉堡”。在此活动之前,经过一段时间的捏泥,孩子们以上的技能基本都已经掌握,利用这个活动能帮助孩子们巩固及综合运用这些技能。活动中的“汉堡”这一事物是孩子们喜爱而且在他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食品,取材生活,孩子们也会更有兴趣。
活动开始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展开:出示汉堡图片,引出主题内容,孩子很快被吸引,眼中流露出期待。我先请孩子们说说他们对汉堡的感受,从形状、味道等几方面展开,孩子们说的有模有样,情绪进一步激发。之后以情境导入的方式进入制作:“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当一回小厨师,制作一个自己的汉堡包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好。”有的孩子已经开始介绍自己想要做的汉堡包的口味了。有的说“我要做草莓的”、“我要吃牛肉汉堡包”……这时的孩子们有很多话要说,根本不愿停下来,我顺势让孩子们继续讨论,将他们的新奇想法与朋友们分享。等待时间差不多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可是小厨师们,美味的汉堡包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孩子们开始了它们的思考。我出示了橡皮泥。然然说:“捏一个圆的,再压一压。”“这是什么呢?”“汉堡包的上面的。”“然然小厨师说的很棒哦,我们看汉堡包是怎么样的?”“一层一层的”有的孩子说。“对啦,汉堡包是一层一层叠起来的。”“有蔬菜的、有肉的、有香肠的…….”讨论过后我进行了汉堡包制作过程的示范,完成后妍妍说:“老师那个上还有芝麻的。”“你的小眼睛真仔细,芝麻可以怎么做呢?”“一点点的压一压。”根据孩子们说的,我进行了芝麻的示范制作。之后孩子们开始了它们的制作,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环节的介绍评价活动没有展开。
整个活动孩子们的兴趣还是比较浓的,但这其中存在了一些问题。
1.材料方面比较单一,只有同色的橡皮泥。在材料上需要进一步讨论,可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加入制作,既不会让橡皮泥粘在上面拿不下来,又可以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
2.其中的整个过程示范是多余的。汉堡包的形象孩子们很熟悉,且制作时需要的技能都已经学过了,在这里只要帮助孩子们解决他们认为是难点的地方就可以了,这样对孩子不会有太多的局限,孩子们制作出来的汉堡包也会有更多的不同。
3.最后的评析活动不应该备舍去,这是孩子们互相交流、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互相学习的机会。

第20篇、中班主题玩泥巴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在一次户外游戏时,我发现孩子们对泥非常感兴趣。针对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了这次玩泥巴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
  2、通过幼儿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1、使幼儿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
  2、通过幼儿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生泥、竹签、泥塑盘等、火柴棒若干、叶子等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生共唱《饼干歌》。
  2、出示泥工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3、提醒幼儿在玩时应注意什么?

  二、动手操作
  (幼儿自由选择泥块玩泥。)
  1、鼓励幼儿尝试泥的玩法,引导他们团圆、搓条、压扁。
  2、引导幼儿捏出自己喜欢的造型。(根据老师提供的模型试着去捏。)

  三、成果展示,分享快乐
  1、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捏的是什么?怎样捏的?向全班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经验。
  2、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是幼布置小小的泥塑展,组织幼儿欣赏。

  教学反思
  从事幼教工作后,我在工作中不断发现,亲近自然的确是孩子的一种本性。孩子对于沙子、泥土之类的东西更是情有独衷,作为幼教工作者,真的应该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本节活动,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农村自然材料——泥巴,通过孩子动手操作,自我展示,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幼儿的创作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尽情的玩,尽情的做,体会成功的乐趣。

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10篇》:第1篇、大班社会活动购买食品注意事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买食品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2、通过自己探索、寻找的过程,了解食品包装袋上的出厂期。  3、知道食品的保质期关系到我们身体的健康,培养幼儿

《科学数学教案大班100篇》:科学数学教案大班10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大班社会教案20篇团结》:第1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团结力量大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且我们乡镇幼儿园还有很多留守孩子,较多的存在隔代爱现象,家长对孩子的溺爱造成很多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感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