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40篇

日期:2021-09-28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4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40篇

第1篇、大班游戏活动教案:木头人教案

  活动目标:
  1、能跟着音乐节奏创编中有趣的动作玩木头人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2、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跟随节奏创编动作玩游戏

  活动准备:
  有玩木头人的经验、音乐、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玩过的木头人游戏吗?那我们再来玩一次怎么样?
  2、师幼共同游戏,关键提问:咦,那我想考考你们,木头人游戏说到哪一个字的时候就不能动了?
  3、追问:还有一个不许笑,那到底是哪一个字的时候要摆造型?
  4、小结:原来玩木头人在说到笑的时候就要停下来摆造型。
  5、过渡:今天,我想和大家来玩一个音乐木头人的游戏,用音乐来玩木头人,我带来一段音乐,里面有一段特别的声音,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要停下来做木头人了,我们来听听看!

  二、熟悉音乐,了解规则
  1、(播放音乐)提问:请大家来说说看,你听到的这段音乐里面有特别的声音吗?
  追问:那嘟嘟嘟,很长的声音是什么发出来的?
  追问:我们喇叭声响起来的时候我们要干嘛?
  2、教师示范听音乐玩游戏
  关键提问,我是在什么时候变木头人的呀?
  回应:就是在很长喇叭声后,听到“嘟”马上变木头人。
  小结:喇叭声“嘟~~~”响起是告诉我们要准备了,当喇叭声“嘟”响了就是变木头人的时候了。
  3、幼儿初次尝试游戏:你们都知道了,来一次怎么样?
  “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笑,不许动,123,就快变成木头人,123,就快变成木头人,嘟~~~,变!”
  4、这次我要把这个游戏加大难度了,听一听,这次音乐里有几个特别的声音?自己听啊!
  (播放音乐)
  关键提问:连续发出的两次喇叭声音,提醒我们怎么办?
  小结:有2次特别的声音,而且这2次要连续变2个不同的造型。
  5、幼儿跟着音乐尝试。

  三、挑战比赛,创编动作
  1、鼓励幼儿4组挑战比赛。1组比赛,另3组幼儿做评委,找一找哪些幼儿是不能跟着音乐来变?
  2、进入第二轮比赛。规则变了,要听好指令来玩。幼儿尝试玩一次。
  3、进行第二轮比赛。
  4、进入第三轮比赛。
  一组幼儿要统一动作。
  5、第四轮比赛,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及时间安排看。

  活动延伸:
  音乐停,每组要变一座桥。

第2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老狼》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音乐是情感的形式,音乐以心灵的律动美化情感。自然而纯真的心灵最容易被音乐唤起,跟随着音乐舞之蹈之。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所能带来愉悦心情甚于其他的艺术。以音乐欣赏来启迪儿童的心灵、智慧和思维,不仅是对幼儿艺术素质的培养,更是达到其全面发展的捷径。抓住这一点,结合幼儿喜爱的游戏,音乐游戏的对幼儿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老狼》这一音乐游戏有幼儿熟悉的老狼形象,还有需要保护的小羊形象,容易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角色较易表现,幼儿也兴趣,所以设计了本次音乐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喜欢玩音乐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2、能大胆的表现老狼的动作、神态,进一步的提高音乐的表现力。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准备老狼及小羊的头饰,水彩笔每人一只,准备每人一把小椅子,老狼的模仿声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门,现在带上你的小耳朵听听谁来了?(教师播放老狼的录音,并配合录音表现老狼的形象)
  教师:老狼来找吃的了,他会找到谁呢?今天我们将要玩一个游戏名字叫《老狼》,先听听音乐中的第一段,老狼长什么样?

  二、 欣赏第一段,感受老狼的形象
  教师:刚才听到的是一只什么样的老狼,可以用哪些动作来表现它?现在老师请一些小朋友来表演一下这只坏老狼。(部分幼儿表现老狼的形象)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扮演这一只贼头贼脑、张牙舞爪的老狼。

  三、 欣赏第二段,练习游戏动作
  教师:这只坏老狼来找吃的,告诉小朋友们,可怜的小羊呗发现了,那小羊有没有被吃掉?谁保护了它?现在我们来听一听音乐中的第二段。(教师边唱边做音乐中第二段的动作)
  教师:听完了这一段就真相大白了,谁请谁保护了小羊?(小朋友请黑猫警长)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学一学歌里聪明勇敢的小朋友。(教师幼儿共同做音乐第二段的动作)

  四、 作画请黑猫警长
  教师:这可是一只很坏的老狼,光说没看到黑猫警长是不会怕得,老师已经准备好了一只黑猫警长了,小朋友也赶快动手在自己的左手心用椅子旁边的水彩笔画一只猫的头像。(老师神秘地说:老狼来了,迅速转身在黑板画一只简笔画猫头像,幼儿跟着画。)

  五、 教师幼儿配合开始第一次游戏
  教师:我们要开始游戏了,小朋友们先带上小耳朵认真听怎么玩。
  1、 第一段:扮演老狼的教师贼头贼脑、张牙舞爪地四处张望,留着口水,饿着肚子想吃小羊的样子。
  2、 第二段:一二小节,全体幼儿站立,边唱边指着老狼。三四小节,右手张开,用力地像右边甩。五六小节,用手围着自己的小凳子,保护“小羊”。七八小节,踏步走到自己的椅子背后。九至十二小节,伸出画有黑猫警长的左手,右手做抓“老狼”的动作。十三至二十二小节,右手做枪状,听音乐在椅子的上下、左右、前后有节奏的开枪,并发出“叭叭”的声音。老狼做抱头四处逃窜的狼狈相。

  六、跟换角色,重复游戏数遍。

  活动反思:
  1、课时的量太大,幼儿在没有熟悉音乐,熟悉歌词的情况下,音乐游戏的展开很难,这也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能分课时设计或者采用图谱等形式帮助幼儿熟悉音乐会更好。
  2、我在示范表演中,没有请其他的教师帮忙扮演不同的角色,我自己很辛苦,也影响孩子记忆表演歌曲中的第二段。
  3、在教学中重难点没突出,没有攻破,在活动设计钱疏忽考虑了。
  4、多设计一些形象具体的情境教学会更好,更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引发孩子的表演欲望。

第3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传纸杯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我们班幼儿对游戏兴趣较浓,为了使幼儿能够边听音乐边拍节奏再配合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培养孩子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我设计了这节音乐游戏课。

  活动目标
  1、探究纸杯的声音以及多种玩法。
  2、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3、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练习几种纸杯游戏的玩法。
  难点:游戏规则的掌握。

  活动准备
  1、准备进教室的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2、 歌曲《娃哈哈》录音、录音机
  3、纸杯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教师带幼儿随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边做动作边进教室
  一、导入部分
  1、出示一个纸杯提问:这是什么?能用来干什么呢?
  2、你知道它能怎样发出声音吗?
  3、教师小结:它的用处很大,它还可以和我们小朋友玩游戏呢。

  二、新授
  1、放录音《哇哈哈》教师引导幼儿拍手打节奏(熟悉音乐旋律)
  2、今天我们要用这首歌曲来做游戏《传纸杯》
  3、把全班幼儿分成五组,每组8人
  4、用“闯三关”的方式来玩游戏,由易到难
  第一关规则:一拍一动,
  第一拍双手端起纸杯,
  第二拍从右手边传给旁边的小朋友。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练习)
  第二关规则:第一、二拍拍手,
  第三、四 拍传纸杯(教师带幼儿练习)
  第三关规则:第一、二拍拍手,
  第三、四拍 双手交替拍纸杯的底部,
  第五、六拍在拍手,
  第七、八拍传纸杯
  (重点练习这一关,指导幼儿熟悉玩法)

  三、结束部分
  集体最后用第三关的方式练习传纸杯的游戏(巩固练习)

  四、活动延伸
  除了传纸杯我们还可以尝试传沙包、传皮球等游戏,我们现在就一起去操场玩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采用逐层深入的方法,让幼儿边玩边学,在玩中感受音乐,在感受音乐的同时玩游戏。是整个课堂有了趣味性,本次活动我叫重视孩子间的相互合作意识,传纸杯的几种方法都需要相互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游戏。
  本次活动还算成功,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1、对每一关的游戏规则讲的不够清晰,我有些高估孩子。
  2、对接受慢的幼儿照顾不到位。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努力改进不足,争取使幼儿能从多发面得到发展。

第4篇、大班游戏活动教案:套圈教案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试试的过程中解密“套圈”游戏的诀窍,初步掌握三人一起握手与解套的方法。
  2、感受音乐游戏的乐趣,体验与同伴商量、合作后成功的喜悦。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事先录好游戏的影片等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一个小老鼠
  重点:营造游戏情境,鼓励幼儿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

  二、套圈
  1、唱“套圈”
  重点要求:唱好“呀”的发音。
  2、看“套圈”
  (1)观看“套圈”游戏的影片。
  ——观后幼儿自由探索2分钟(无音乐)
  (2)观看老师与同伴现场的“套圈”游戏。
  3、试“套圈”
  (1)播放视频1
  ——幼儿自由练习(两遍音乐)
  逐步分析出“套圈”的动作秘诀(两人照镜手拉手,出去找个好朋友,一人两手要交叉,我们的手儿拉起来)
  (2)继续探索套圈的秘诀(套圈的时候身体要蹲下,手要放低;手要拉紧不放松等)
  4、玩“套圈”
  (1)提问:一开始怎么站好?什么时候拉手?什么套圈?
  在音乐声中理解游戏规则
  (2)在不同节奏的旋律中边唱边做游戏。

第5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熊和石头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它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往往通过声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直接、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事物、情感和思想,然而又凝聚着深刻的、微妙的、难以言表的概括与抽象。同时,音乐又是一门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音乐的创作与表现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巧,音乐作品的欣赏则同样要有一定的常识和感知能力。可以说,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那么,怎样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呢?那就是游戏。所以设计了此活动《熊和石头人》。探索音乐活动游戏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音乐游戏之美,在于它不只是音乐技能的摹仿,它是游戏活动中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对歌词、动作孩子味十足的创编,更能活化幼儿的创造细胞,开启智慧之门。

  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根据歌词曲内容创编表演动作和游戏。
  2、在歌曲的表演与游戏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体验表演与游戏的快乐。
  3、学玩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在学习歌曲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舞曲音乐即兴舞蹈,并在"熊"出现时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动。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大熊头饰、已初步学会歌曲的演唱。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并熟练歌曲的演唱。
  1.T:“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的图谱,我们一起看一看,你知道是哪一首歌曲吗?”
  (评析:以图谱帮助幼儿回忆歌曲,这样的呈现方式显得很自然,这样的逐步唤醒法也比较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2.复习演唱歌曲。
  3.老师也来唱一唱,鼓励幼儿听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结合图谱提问)
  T:“哪一句最特别?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前半句和后半句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唱?”
  前半句:告诉大家大熊来了;后半句:赶紧轻轻地隐蔽,别让大熊发现。
  5.幼儿集体演唱歌曲,要求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最后一句。
  (评析:这一环节里包含了听辨强弱和表现强弱的学习点,结合歌曲情节进行的先听辨后学唱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理解了“怎么样?”“为什么?”两个问题,使之后的学唱变得轻松。)

  二、自由探索表演,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
  1.T:“这首歌曲真好听,如果加上动作表演一定更美,我们可以为歌曲配上哪些好看的大作呢?”(鼓励幼儿找个好朋友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
  2.鼓励幼儿三两分组,讨论歌曲的表演,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请个别幼儿尝试表演。(关注动作的节奏和美感,并鼓励相互学习。)
  (评析:仔细分析歌曲我们会发现,歌曲内容非常简单,在动作表演上基本没有什么难度,鼓励幼儿“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使这一环节的学习变得自主,同时,也为表演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4.尝试第一次表演。
  5.讨论交流:“你觉得哪一句不太会表演?”引导幼儿探索适合的动作并相互学习。
  (评析:鼓励幼儿提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通过相互的学习帮助解决,这里既体现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理念,也是在帮助幼儿丰富一个学习方法。)
  6.帮助幼儿梳理表演动作,再次表演。关注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可以表演给个人老师看)
  7.T:“刚才歌曲里唱到大熊来了,听,是谁来了?”为什么觉得是大熊来的?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8.随乐模仿大熊的表演。
  1)幼儿学习用双手在膝盖上一拍一次“学熊走”。
  2)幼儿学习模仿大熊表演。
  (评析:将大熊的表演这一次学习环节分为了两个部分,有效地帮助幼儿更好掌握一拍一次这个节奏,为之后的游戏打基础。)

  三、根据歌曲内容,尝试设计游戏方案,并快乐游戏。
  1.提出歌曲可以变成好玩的游戏。“把这首好听的歌变成游戏一起玩一玩。”
  2.讨论游戏方案,鼓励幼儿说说变成游戏可以怎么玩?(a角色b情节)
  1)启发提问:游戏要有谁?大熊什么时候出现?大熊出现前小朋友做什么?大熊出现后小朋友怎么办?
  2)练习变石头人的本领。(提出相关要求)
  3)大熊可以把谁带走?
  4)预设游戏方案:歌曲前半段幼儿自由演唱并表演,唱到“大家可别乱跑”时,幼儿变“石头人”,老师弹奏大熊音乐,大熊角色出场,将动的“石头人”带走。
  3.快乐游戏。
  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做一些小结和和提示,也可以对石头人的扮演提出新的要求,游戏可进行2~3次。
  4.学习"熊走"动作。
  鼓励幼儿在"熊走"音乐声中,用不动的动作扮演"熊",并合拍地行走。
  5.小结,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石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特点:
  1、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重了曾曾深入不断提高的原则。无论是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还是在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都注重了使活动有重复、有变化,曾曾深入,不断提高教学目标,使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整个教学活动是: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创编动作、创编造型-完整游戏。先由易到难分步练习曾曾突破重难点后再完整游戏。
  单个环节:如在创编动作这个环节,先让幼儿集体听音乐自由创编-独立创编-创编两人表演的动作、三人、多人表演的动作。创编“石头人”造型也是这样:一个人造型、两人造型、三人造型到多人造型。幼儿游戏时,也是一遍有一遍的变化和难度。
  2、注重了动静交替的原则。幼儿生理、心理活动的重要规律之一就是“节律快”。他们疲劳的快,恢复的也快;注意集中的快,转移的也快。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重了活动多变化和动静活动多交替的原则,以确保幼儿在一个时间片段中能够有较丰富的学习收获。比如:让幼儿集体跳舞到单独个别创编表演,表演后老师小节评价、提问,让幼儿有适当休息等。
  3、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始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了此活动的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如:表演法、游戏法、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达到了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不足之处:
  比如在欣赏音乐时还不够投入,在欣赏音乐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音乐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及动作,这样孩子们才会更好地投入进去。比如在幼儿表演环节,我还能够适度再“放”一些,更多地鼓励幼儿多样化的表现,对于幼儿创新能力和表现力的培养会更加有利。
  活动比较好地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很多环节如对表演动作的探讨、对游戏方案的设计都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使幼儿能够分成投入地沉浸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地学、有效地学。
  这虽然是一个歌唱教学活动,但是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老师以歌曲为载体,将节奏、速度、强弱等音乐元素整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幼儿的综合音乐素质在唱唱、演演、玩玩中非常自然地得到了锻炼,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使活动更加地扎实有效。老师还比较好地关注到了艺术活动的审美价值点,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把动作做得更美、更有节奏感,实现了艺术活动的价值。孩子们在音乐声中玩的不亦乐乎。
  总之,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学习的游戏性和动作性的特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这个活动,我收获很多,也相信经过不断的进行课后反思,一定能提升自己的业务教学能力。

第6篇、大班游戏活动教案:丢手绢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丢手绢》是科教版,本教材很符合幼儿学习,唱起来很上口,很快活,乐句不是很长,也很好记。
  幼儿都喜欢唱歌跳舞、游戏活动,课上随意好动,我就根据这样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一节幼儿游戏活动《丢手绢》运用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学,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半常规教育为重点,通过这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创设和谐课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幼儿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2、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3、能完整的唱全曲。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教学重点、难点
  完整的唱乐曲,欢快的游戏。

  活动准备
  1、多媒体 电子琴 手绢
  2、画一个圆圈

  教学过程:
  一、 活动开始
  师:老师请小朋友和我做一个游戏:一起和我拍手 山山水水,我们都是木头人,谁也不许动。(设计意图:让小朋友懂得游戏的规则,通过游戏能让小朋友静静的坐下来。)
  幼儿:静静的坐在那里
  师:你们知道吗?听说老师可神奇了,能把这些木头人教会唱歌、跳舞、做游戏,你们信吗?
  幼儿:信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变一个戏法,你们看能变出什么?让小朋友们猜猜?(教学手段:猜 发挥想象)
  幼儿:手绢
  师:师拿着手绢带动作,请小朋友猜一猜我在做什么?
  幼儿:丢手绢(设计意图: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什么,明确教学目标)
  板书《丢手绢》

  二、 学唱歌曲
  1、 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 幼儿念一次歌词(学习方式:幼儿随着老师念歌词时带着丢手绢的动作)读三遍,对于表现好的小朋友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学习方式:看老师的动作,加深对歌词的记忆)
  3、 完整的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4、 学生和琴有感情的演唱(教学手段:聆听 对琴加深认识)
  5、 用动作表演歌曲
  6、 播放视频:《丢手绢》游戏

  三、 音乐游戏
  1、 讲述游戏的规则,由老师先示范。(设计意图:让小朋友了解游戏的规则,以防在玩游戏的时候有不安全的事情发生,首先,让小朋友知道爱护好自己,同时也不要去伤害其他的小朋友)
  2、 用开火车的方法围城一个圈,然后蹲下,把自己的小手轻轻的跟着音乐拍起来,一边拍一边轻轻的跟着音乐唱《丢手绢》这一首歌,但是在做游戏的时候,小朋友们一定要遵守游戏的规则不要告诉被丢者,这样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跑步。当小朋友没有发现或者没有追上者在圈中表演一个小节目。
  3、 在游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跑的太快。

  四、 活动升华(设计意图:进一步的去挖掘小朋友的智力,让孩子更聪明更好学)
  游戏这么好玩啊,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也可以五个八个的小朋友就可以做这个游戏,回家也可以和自己爸爸、妈妈、姐姐一起来做这个游戏。当然,以后你们如果还有更好玩的游戏,也可以到学校和老师,和小伙伴一起玩。
  小朋友们,现在游戏结束了,我们开这火车去教教其他的小朋友去。开火车走出教室。(设计意图:让小朋友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音乐游戏《丢手绢》活动中,我以事物手绢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提问幼儿手绢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接下来我播放音乐,让孩子们感受整首歌曲,孩子们很自然的就说出玩游戏,这样也很好了引入了主题《丢手绢》。在实际演唱中,还是发现有个别幼儿音准唱的不到位,经过指导幼儿都有改正。最后在幼儿熟悉歌曲的情况下,再让幼儿游戏。我先介绍规则再提问游戏时拿到手绢的小朋友要怎么去追丢手绢的人啊!小朋友异口同声的回答要快快捉住他。孩子熟悉规则后,我们的游戏就正式开始了,孩子们边唱边开心的游戏着。个个都是那么认真,快乐。音乐又是那么的容易掌握。
  通过今天的活动也让我更加了解到,游戏即快乐,音乐教育即快乐教育。孩子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音乐游戏是孩子游戏世界中一个充满欢笑、荡漾歌声、抒展舞姿、自我表演的快乐王国。音乐游戏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情感
  如果让我从新上这节课的话,我想我会比这节课,上的更有进步。

第7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大蛀牙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欢快、风趣的特点。
  2.通过道具游戏、肢体造型感应每句末“蛀牙”次数。
  3.体验歌曲游戏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蛀牙的危害。
  2.材料准备:音乐《大蛀牙》、鼓、故事图片

  指导要点:
  活动重点:了解歌曲内容,并通过道具游戏肢体造型等感应每个句末的“蛀牙”次数。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听辨每句末尾木鱼声的次数。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1)教师敲击鼓面,幼儿走各种步伐感应拍子。(指导幼儿根据鼓声的快慢变化,走出各种步伐如跑、跳、蹲走、弯腰走等。)
  (2)教师敲击鼓边,幼儿原地拍手或两人互拍出教师敲揍的节拍。
  2.观察图片,故事导入。
  引导幼儿观察故事图片,自由讲述图片内容。
  师:你看见了谁?它们在做什么? 故事讲述
  3.欣赏歌曲:
  (1)完整倾听,感受歌曲的欢快与风趣。
  (2)再次倾听,肢体感应歌曲节拍。(教师按三段歌词,随拍子拍肢体的三个部位,引导幼儿听蛀牙的次数。)
  4.进行道具游戏,感应每句末“蛀牙”的次数。
  (1)打棒敲击次数。(引导幼儿听辨句末的木鱼声,并用掌声拍出来。)
  (2)点手心游戏,感应次数。
  玩法:幼儿手一只手摊开,当唱到“有一颗大蛀牙”时用另外一只手在手心点一点,两颗,三颗大蛀牙则依照歌曲节奏快慢点上两点或三点。(注意提醒幼儿边唱边玩。)
  5.做肢体造型,感应句末“蛀牙”次数。
  (1)教师伴随音乐,在句末木鱼处做肢体造型。(注意提醒幼儿两人合作,一人创作,另一个模仿,合拍做造型。)
  (2)幼儿两个人合作玩肢体造型游戏。(提醒幼儿随“蛀牙”的次数做肢体造型,之后请全班幼儿围成一个圆圈,请几个幼儿站在中间按歌曲节拍做动作,其余幼儿模仿,每段间奏时换人)
  6.小结评价。
  提问:怎样保护牙齿?
  小结: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护牙齿身体好!
  附:
  【音乐分析】
  1.句式。
  前奏(一个八拍)-----念词一遍(有一颗大蛀牙)------间奏(一个8拍)------唱歌一遍(有两颗大蛀牙)-------间奏(1个8拍)-------唱歌一遍(有三颗大蛀牙)。
  2.歌词。
  小朋友乖乖,小虫子坏坏,把嘴巴开开啊!
  有一颗大蛀牙!原来你没刷牙!
  有两颗大蛀牙!原来你没刷牙!
  有三颗大蛀牙!原来你没刷牙!

  活动反思:
  《大蛀牙》是一首音乐节奏简明、语词简单有趣的歌曲。活动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很好的吸引了幼儿的兴趣,第一遍倾听歌曲后,幼儿对语词有了初步的理解,第二遍基本可以跟随音乐念唱出来,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将大蛀牙出现的次数拍出来,很好的感受了音乐里的蛀牙次数。角色扮演“牙访所"的游戏中,幼儿非常喜欢,但老师在组织中没有注意到游戏的氛围,没有强调好规则,幼儿在角色分配上有了矛盾,出现了大家都想演医生,而不想演病人的现象,仓促的结束了表演,多数幼儿没有把角色扮演出来。认识键盘的游戏中幼儿兴趣非常浓烈,因为在钢琴键上玩游戏的情节非常吸引幼儿,幼儿对小山坡CDE,大山坡FGAB理解较好,能够在琴键上找出来,并能正确的用相应的手指触摸。不足之处就是此环节没有加入音乐,游戏时略显呆板。在造型记忆的环节中,幼儿能够模仿出老师的动作,但在结合音乐做出模仿这块幼儿还是把握不好音乐,需要老师提醒。有个别幼儿可以自己创编动作,随音乐记忆表演。大多数幼儿还需要老师引导,只能模仿。

第8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卷炮仗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基本舞步,并会合拍的边听音乐边呈螺旋形走。
  2、遵守游戏规则,炮仗被点着后能及时发出信号,不提前,不落后的发出:“嘭”、“啪”声。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会基本舞步。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看两位叔叔在干什么?什么时候会放炮仗?过年,开店,结婚等。炮仗会发出什么声音?

  二、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1)听教师范唱,说出所唱歌曲内容。
  (2)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唱熟悉歌词和旋律。

  三、练习螺旋形走。
  (1)从炮仗顶部往下观察:你看到了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圆怎么变螺旋形?(课件演示)
  师:现在我要把你们变成一个大炮仗,圆点代表小朋友,那我们首先要围成一个什么形状?(圆形)那么圆形怎么变成螺旋形呢?第一个人带头向中心绕圈,后面一个接一个,(课件演示动画变)
  (2)幼儿手拉手站成圆形,首尾不连接,教师边唱歌边拉着第一人的手,呈螺旋形走。
  (3)幼儿学习在教师点炮仗后及时的发出反应。“嘭”,“啪”!炮仗爆炸啦,大家都变成了小纸屑轻轻飘落,回到原来的位置。

  四、学(复)习游戏中的基本舞步。
  (1)看教师边唱歌边做动作。
  (2)说出教师的动作中,哪些舞步已会跳,哪些不会跳。
  (3)复习已会跳的舞步,重复练习有困难的舞步。

  五、玩音乐游戏。
  集体,分组
  师:商量好了吗?你们谁是带头人,谁来放炮仗,看那一组唱的准、走得齐,卷的好,炸得响,飞得美。

  活动延伸:
  师:我们还学过什么舞步?滑步,娃娃步,踵趾小跑步,下次我们还可以把这些舞步加到歌曲里,手上也可以有一些变化。

  活动反思:
  卷炮仗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活动,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和幼儿共同玩。尽管在“卷”的过程中教师会不停地发出语言提示:“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但随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儿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螺旋队形也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
  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以往体育活动中已经出现的幼儿因不理解螺旋队形而盲目跟从的现象,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线原理的前提下再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线。
  在这个活动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突破了计划中我们预测的困难,在理解螺旋线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能够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动作表现。如果说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活动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却是让幼儿的愉悦带有一定的理性指导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游戏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学活动中对螺旋线的探索,才使得艺术活动中的卷炮仗游戏玩得更加丰富精彩。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围绕螺旋线这个线索,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凸显出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魅力。

第9篇、大班音乐游戏找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音乐游戏中体验与不同的伙伴合作舞蹈的乐趣。       
  2.能够随音乐节奏及歌曲内容变换相应的动作。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音乐、基本动作的掌握。        
  2.场地、大圆圈、音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活动中体验与不同的伙伴合作舞蹈的乐趣。
  活动难点:能够随音乐节奏按规律准确找到自己的下一个舞伴。

  活动过程:       
  1.队形的排列: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的规律拉成一个大圈。       
  2.音乐开始蹲两个八拍后,男孩在外圈原地站立,女孩进里圈相对男孩站立。       
  3.随音乐节奏,幼儿与同伴合作完成动作。       
  4.幼儿与同伴互换位置,男孩进入里圈,女孩到外圈,男孩随音乐节奏跑到下一个舞伴(从第一个舞伴数,第四个女孩)对面,随音乐节奏继续做动作。       
  5.随音乐节奏,按规律找舞伴重复做动作。       
  6.最好一个八拍跑到开始的位置,双手举起。结束。

  活动反思:       
  1.这是一个适宜大班幼儿的音乐游戏活动。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能够遵守游戏规则进行游戏,而且大班幼儿与同伴合作交往的需求逐渐明显,这个音乐游戏基于幼儿耳熟能详的歌曲《找朋友》为游戏音乐,使幼儿能够轻松愉悦的跟着音乐做动作,在与同伴合作做动作的基础上,适当加大幼儿按规律找下一个舞伴的难度,使活动难易结合,既满足了幼儿游戏的需要,又使幼儿在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获得了成就感。       
  2.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欢快的音乐中做着绅士而奔放活泼的动作,满足了孩子们游戏的需要,在释放激情的同时,不断变换的同伴如同给游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幼儿体验到无限的刺激和乐趣。       
  3.活动中有几个小男孩的动作夸张调皮,还经常省略步伐、动作。他们玩的很尽兴,满足了他们好动的需求,也从某种程度上激发了他们调皮捣乱的天性。

第10篇、大班音乐游戏红绿灯教案反思

   游戏目标:    
  1、在红绿灯的游戏中,尝试使用多种形式感知与表现“开始和停止”的音乐特点。    
  2、能随音乐变化做快速反应。    
  3、体验与同伴、教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

  游戏准备:
  音乐、红色护腕人手一个。

  游戏过程:   
  第一遍游戏:
  玩法:全体幼儿围圆圈坐好,模仿教师随音乐开小车,当音乐休止时,马上静止不动。    
  指导要点和重点:通过肢体动作,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与发现音乐反复开始和突然停止的特点。    
  第二遍游戏:
  玩法:集体随音乐变化开车,在乐句休止的前半拍,教师用“红灯绿灯,马上红灯”提醒集体坐着向右交换坐位、踩刹车,要求把车停好,否则会被交警开罚单。    
  指导要点和重点:在乐句休止时,快速反应向右移位、刹车,并控制好身体、保持不动。
  第三遍游戏 :    
  玩法:集体逆时针方向站立在圆圈的点上,随音乐变化做开扭扭车动作,乐句休止前半拍,教师用“红灯绿灯,马上红灯”提醒幼儿快速反应向前移位刹车(把自己的车停到前面的车位上)。乐末休止时,引导幼儿摆不同的停车造型,并控制好身体,否则将被交警叔叔开罚单。
  指导要点:在乐句休止前半拍快速反应向前交换位置停车,在乐末休止时能摆不同造型,并控稳身体。
  第四遍游戏:    
  玩法:幼儿两两面对面站在圆圈的点上,随音乐音乐变化开小车,当听到“红灯绿灯,马上红灯”时,小司机快速反应右手相握、交换车位。最后,乐末休止时,引导幼儿站在椅子上摆一个不同的停车造型定好。
  指导要点和重点:在乐句休止前半拍迅速反应两两交换车位,在乐末休止时站在椅子上摆不同的造型,控稳身体。
  第五遍游戏:    
  玩法:变身小火车,随音乐变化做自由开车动作,当听到“红灯绿灯,马上红灯”时,集体刹车与大家再见,离开活动室。
  指导要点和重点:在乐句休止时刹车,与大家道别。

  游戏反思:
  有趣的音乐游戏孩子们很喜欢,因此活动中他们的情绪一直很高,个别幼儿在活动场地兴奋地奔跑。教师及时介入转移其行为,让他们看清交警的指挥手势及红绿灯。整个活动始终充满着自然流畅、轻松温馨的情感氛围。

第11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狮王进行曲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我国的儿童并不习惯于听音乐,对于没有太多聆听经验的幼儿来说,安静地坐下来欣赏音乐是非常枯燥的。但本次活动的主题来自于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物。《有趣的动物》这一主题,为大班幼儿提供了探索动物奥秘的机会。幼儿与动物之间似乎建立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默契,他们喜爱看"人与自然",热衷于讨论"恐龙家族",忙碌着为饲养的小动物喂食,他们互相讲述着"大森林里的故事"……这些活动的主角总离不开老虎、狮子、狐狸、兔子……本音乐欣赏活动《狮王进行曲》是《动物狂欢节》中的作品,乐曲生动形象,为了使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乐曲,活动设计时巧妙地运用故事贯穿全曲,并利用图谱、打击乐器、动作、游戏等让孩子们更形象的感知和表现音乐。整个活动重视的是幼儿在音乐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体验和感悟,培养孩子"听"的艺术,从而在以他们为主体的活动中获得愉快与满足。

  活动目标:
  1.探索用简单符号、打击乐器、表演动作、表情及嗓音等来表现音乐。让幼儿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2.在游戏过程中,培养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的能力及与他人共享活动空间的能力。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查找有关森林动物的资料,重点了解狮子的动作、声音及生活习性。
  2.多媒体课件。
  3.音乐图谱。
  4.两种打击乐器。
  5.狮王头饰一个和各类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律动《拍拍手、碰碰脚》。

  二、播放幻灯片,教师讲故事,引出课题。
  在一个大森林里,大树小树长的很密很密,风吹树摇,隐隐传来了狮王的吼叫声,狮王在山洞里理理鬃毛准备出巡。忽然,猴子从树上滑下来报告说:"狮王驾到!"。乐队就吹起了喇叭打起了鼓,欢迎狮王的到来。狮王大摇大摆、威风凛凛地走出来,狮王得意地大声吼叫,对小动物们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我不吃你们。"小动物听了非常高兴,围着狮王跳起了舞,乐队为他们伴奏,他们跳的可开心了。

  三、播放动画片并提问:
  1.这个故事里有谁?
  2.故事里有哪些声音?(喇叭声、鼓声、狮吼声。)
  3.组织幼儿模仿吹号和狮子吼叫的声音。

  四、看图谱听音乐。
  1.狮王出来之前小动物为它做了什么?(吹喇叭、打鼓)
  2.小动物们"嗒嗒嗒嗒"有节奏地吹着喇叭打着鼓欢迎狮王的到来,谁来学一学?
  3.狮子大王出来后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呢?谁来学一学狮王吼一吼。

  五、欣赏音乐。
  1.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初步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2.引导幼儿讨论为乐曲编配打击乐器,并听音乐看图谱为乐曲伴奏。
  3.再次欣赏音乐,加深幼儿对乐曲的理解。

  六、自由动作表现。
  1.教师戴上狮王头饰,组织幼儿分配其它角色,跟随音乐完整表演。
  2.请一名幼儿担任狮王,其余幼儿和教师一起扮演小动物,听音乐完整游戏。

  七、在音乐声中自由扮演小动物欢快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井井有条,紧扣主题,活动构思、设计、教学程序、组织形式上都打破了原有韵律活动的模式,通过听赏、游戏,表现艺术活动,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动手能力,在活动中指导幼儿模仿动物的神态、动作、声音,形象进行艺术表现,促进幼儿的合作交流,使幼儿体验成功、合作的快乐。活动中,幼儿的表演栩栩如生。

第12篇、大班音乐游戏《大象和小蚊子》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我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既要注意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因此,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兴趣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发展水平,选择了大象和小蚊子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并在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将生动有趣的故事人物与音乐,节奏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倾听、欣赏和游戏的过程中自由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及愉悦地进行音乐游戏是我这个活动的总体设计思路。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音乐段落、图谱与《大象和小蚊子》故事情节的匹配,初步尝试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2、情感目标:感受和体验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
  3、技能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大象散步、蚊子叮、赶蚊子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学玩音乐游戏。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幼儿能随图谱,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玩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完整音乐、图谱、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课件,教师讲述《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幼儿根据故事创编动作。

  二、基本部分
  2、听音乐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1)、教师带幼儿听音乐完整做一遍身体动作。
  (2)、听音乐 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3、出示图谱,教师指图,幼儿看图谱表演完整的身体动作。
  (1)、出示图谱,明确图谱上的角色。
  (2)、教师指图,幼儿尝试说一说,做一做。
  (3)、教师指图,幼儿跟着音乐看图谱做动作。
  4、分角色表演。
  (1)、教师与幼儿分角色表演。
  (2)、幼儿分角色表演。

  三、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做动作表演故事走出活动室。

  四、活动延伸
  幼儿在活动区域中幼儿大胆的尝试表现,更进一步感受大象和小蚊子这两种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

  教学反思
  在次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善于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游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孩子们很开心,活动后孩子们都给我说,老师我们还想玩这个游戏呢,我听了后很欣慰。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第13篇、大班音乐游戏好玩的圈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看图识方位并积极参与游戏。  
  2、根据音乐旋律在学会相同方向转圈的基础上尝试相反方向转圈,并遵守游戏规则。  
  3、在教师指导下乐意与同伴合作学习与游戏,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地上贴好双圈圆点、事先已学会歌曲《圈圈》

  活动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根据音乐旋律在学会相同方向转圈的基础上尝试相反方向转圈,并遵守游戏规则。
  2、活动难点:学习看图识方位并随音乐的节奏合拍的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带来一个好玩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好玩的圈圈》。
  2、幼儿在老师的示范下进行游戏。
  (1)在我们进行游戏之前,邀请两个好朋友小红和小蓝来给我们做一个示范。(出示图谱)
  提问:你们来看看他们在圈上玩什么样的游戏呀?(引导幼儿说出背对背的圈圈,肩并肩的圈圈„„)
  (2)我们跟着边上的小朋友一起来做一做、玩一玩。
  (3)小朋友们做得很好,现在我们来跟着音乐玩一玩好吗? (放音乐,带领幼儿做动作)
  小结: 我们的好朋友小红小蓝觉得小朋友们做的可真好!动作也非常的优美,所以呀,他们想请你们玩游戏,你们想玩吗?
  3、相同方向转圈圈。
  (1)那我们来看看小红和小蓝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游戏呢?(出示图谱)
  提问:谁看懂了?谁在里圈?谁在外圈,他们转圈的方向一样吗?(引导幼儿说出小红小蓝在玩转圈的游戏,小红在里圈小蓝在圈外,他们转圈的方向是一样的)
  (2)我们一起来跟小红和小蓝玩转圈圈的游戏。准备!(放音乐并带领他们转圈)
  小结:小红小蓝说哎呀小朋友们真棒!我们转圈圈是不是太简单了,要给小朋友们加难度,你们还敢接着玩游戏吗?
  4、在游戏中加入“剪刀、石头、布”。
  (1)那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小红小蓝在玩什么?(出示图谱石头剪刀布)会玩吗? 提问:那我们来想想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加入剪刀石头布?
  (2)教师和幼儿玩“石头、剪刀、布”,
  提问:赢了的要怎么惩罚输的呢?(刮鼻子„„)示范轻轻的刮鼻子。如果平手找平手那怎么办啊?(一样)那我们要不要刮鼻子呢?那我们用一个什么友好的方式来表示?(引导幼儿用握手的方式表示平局)
  (3)好,那我们就一起来玩石头剪刀布游戏,在什么时候玩这个游戏?(跟着音乐)
  小结:刚才这个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好玩吗?小红小蓝说啊小朋友们都太聪明了,在音乐中加入游戏还是难不倒你们,他们想出一个更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5、相反方向转圈找朋友。  
  (1)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谱)     
提问:小朋友们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小红和小蓝的方向不一样)   
  (2)我们一起来玩玩这个游戏看看发现有什么不同?(这次转圈的时候可以找到不同的好朋友)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游戏开始!
  小结:通过这次的游戏你们发现了什么?我觉得我们光这样走好像走的太没意思了!谁能走的很好玩?请小朋友来试一试。(师幼清唱走走我的圈圈„„幼儿示范表演)
   6、变换走的动作游戏。
  (1)谁能走的更有趣、更好玩呢?
  (2)请幼儿模仿有趣的走法。 请幼儿站在圈上跟着音乐玩有趣的走游戏
  7、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与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了解和友谊。“圈圈”游戏的音乐共有八句,每两小节为一个乐句。乐曲的结构简单、旋律流畅,歌词朗朗上口、简单清晰。幼儿听到什么歌词就知道做做什么动作。在本次活动中借助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学习游戏双圈的正确的行进路线;通过背对背、肩对肩、面对面、动作眼神的接触感受在音乐游戏中互动交往的快乐,真正的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第14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传帽游戏舞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与活泼,乐意运用身体动作感受2/4音乐的渐慢与渐快。
  2、学习传帽游戏,根据渐快的音乐节奏掌握传帽的方法。
  3、会互相合作及配合游戏,体现集体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帽子若干
  2、大鼓

  活动过程:
  幼儿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
  1、向老师问好。
  导语:今天,来了许多老师,都想看到你最棒的一面,那现在请你们想一个最有创意的造型向在座的老师问个好。(老师好)真实无声胜有声。
  2、玩送帽子的游戏,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节奏。
  导语:今天我想和你们玩帽子的游戏,现在帽子在我手里,一会你们就听音乐的节奏运用学过的动作跳舞,我就看看谁跳的最好最有创意就送他一顶帽子。
  3、引导幼儿欣赏和区分渐快和渐慢的音乐节奏。
  导语:都拿到帽子了吗?过来戴给我看看,戴上帽子的样子真漂亮。你们知道刚才跳舞的那段音乐是几拍子的?(二拍子)喜欢这段音乐吗?喜欢的小朋友举手,我也很喜欢。为什么喜欢呢?这段音乐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欢快,跳跃,激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次这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在速度方面有些什么变化?
  有些什么变化呀?看谁长着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前面是越来越慢,后面是越来越快)对拉,越来越慢我们叫渐慢,越来越快叫什么啊?(渐快)真聪明。
  4、听儿歌玩游戏,学习围亲密的小圆圈。
  导语:来来来我要考考你们,我闭上眼睛数五声请你们围一个大圆圈,围好了吗?现在我又想请小朋友围一个小圆圈,对啦,不用太拥挤,很舒服的,这就叫亲密的小圆圈。听儿歌做游戏:小朋友,跳个舞,真呀真快乐,围围围围围围围,围个亲密的小圆圈。(反复做几次)
  5、听音乐找好朋友跳舞,会听渐慢的音乐围圆圈。
  导语:现在我们听音乐找好朋友跳舞,听到渐慢的音乐就围一个亲密的小圆圈,会不会啊?
  6、学习玩传帽游戏
  导语:现在我拿三顶帽子,送你一顶,你一顶还有你一顶。我又要考考小朋友啦,请你们举起右手,摸一摸右边小朋友的帽子,摸到了吗?没有摸到帽子的小朋友也要做假装摸的动作,然后把他的帽子拿起来,戴在自己的头上,没有的又要怎样啊?(假装拿假装戴)对啦,再来拿帽子,戴帽子,拿帽子,戴帽子``````````。好啦,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帽子走到那里拉?(其他小朋友头上)哦,不断的拿帽子戴帽子,帽子就会向顺时针方向走,原来我们正在玩传帽子的游戏呀,好玩吗?那一起听我读儿歌玩传帽子的游戏吧。(传帽子,戴帽子````````越读越快)
  7、听渐快的音乐节奏玩传帽游戏。
  导语:现在我们一起来听着渐快的音乐节奏玩传帽游戏吧,注意要听准渐快的音乐。
  (玩两次,增加几顶帽子)
  8、完整的做传帽游戏。
  导语:想不想完整的做游戏啊?那小朋友就听音乐找朋友跳舞,听到渐慢的音乐就围亲密的小圆圈,最后听渐快的音乐玩传帽游戏,会不会玩。我又增加几顶帽子。
  9、邀请老师玩传帽游戏。
  导语:这么好玩的游戏邀请老师一起玩好吗?注意要听准渐快的音乐节奏传帽子啊。
  (邀请老师玩两次,不断增加帽子)
  10、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一个什么游戏啊?回去可以教你的爸妈,弟弟妹妹们玩。我们出去玩游戏吧,和老师再见。

第15篇、大班音乐游戏传纸杯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我们班幼儿对游戏兴趣较浓,为了使幼儿能够边听音乐边拍节奏再配合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培养孩子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我设计了这节音乐游戏课。

  活动目标
  1、探究纸杯的声音以及多种玩法。
  2、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3、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练习几种纸杯游戏的玩法。
  难点:游戏规则的掌握。

  活动准备
  1、准备进教室的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
  2、 歌曲《娃哈哈》录音、录音机
  3、纸杯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教师带幼儿随音乐《掀起你的盖头来》边做动作边进教室
  一、导入部分
  1、出示一个纸杯提问:这是什么?能用来干什么呢?
  2、你知道它能怎样发出声音吗?
  3、教师小结:它的用处很大,它还可以和我们小朋友玩游戏呢。

  二、新授
  1、放录音《哇哈哈》教师引导幼儿拍手打节奏(熟悉音乐旋律)
  2、今天我们要用这首歌曲来做游戏《传纸杯》
  3、把全班幼儿分成五组,每组8人
  4、用“闯三关”的方式来玩游戏,由易到难
  第一关规则:一拍一动,
  第一拍双手端起纸杯,
  第二拍从右手边传给旁边的小朋友。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练习)
  第二关规则:第一、二拍拍手,
  第三、四 拍传纸杯(教师带幼儿练习)
  第三关规则:第一、二拍拍手,
  第三、四拍 双手交替拍纸杯的底部,
  第五、六拍在拍手,
  第七、八拍传纸杯
  (重点练习这一关,指导幼儿熟悉玩法)

  三、结束部分
  集体最后用第三关的方式练习传纸杯的游戏(巩固练习)

  四、活动延伸
  除了传纸杯我们还可以尝试传沙包、传皮球等游戏,我们现在就一起去操场玩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采用逐层深入的方法,让幼儿边玩边学,在玩中感受音乐,在感受音乐的同时玩游戏。是整个课堂有了趣味性,本次活动我叫重视孩子间的相互合作意识,传纸杯的几种方法都需要相互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游戏。
  本次活动还算成功,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1、对每一关的游戏规则讲的不够清晰,我有些高估孩子。
  2、对接受慢的幼儿照顾不到位。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努力改进不足,争取使幼儿能从多发面得到发展。

第16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洒水车》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现在搞双创活动,孩子们在马路上经常会看到洒水车在洒水洗马路,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加上洒水车又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幼儿喜欢扮演洒水车,玩洒水车的游戏,同时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感受音乐、了解洒水车,我组织了这节音乐游戏《洒水车》。《洒水车》这首音乐节奏欢快,歌词浅显易懂,我让幼儿直观的欣赏音乐化了的洒水车,让音乐和动作充分融合,让幼儿更好的深入到游戏之中。
 
  活动目标:
  1.喜欢玩音乐游戏,愿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2.遵守游戏规则,能听辨乐曲曲式及特定音效,随着音乐变化变换动作进行游戏。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会唱《洒水车》
  2、《洒水车》音乐、环形马路场地、洒水车头饰、洒水道具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游戏
  1、能听音乐玩游戏,初步了解游戏规则。
  倾听音乐,讲解各段音乐游戏玩法,并让幼儿练习各段音乐的游戏玩法
  2、开始游戏
  配班教师扮演洒水车,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游戏
  基本玩法:
  幼儿扮演路人,教师扮演洒水车,路人要穿过有洒水车的马路,到公园去玩耍,音乐前半部分两者做一样的动作,当音乐到洒水车洒水时,洒水车洒水,路人躲避洒水车穿过马路(低音时,洒水车向高高的远处洒水,路人要蹲下来编程小矮人通过;高音时,洒水车向低处洒水,路人要跳起来通过;特效音时,洒水车向周围洒水,路人要立马摆一个造型定住,没有摆好造型定住的路人要躲避洒水车一次。)幼儿扮演洒水车反复游戏。
  游戏进行三遍。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倾听、感受音乐,在参与中了解游戏规则,熟悉游戏基本玩法。
  评价重点:幼儿能否听辨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和造型。

  二、第二次游戏
  玩法:变换各段音乐的顺序,幼儿根据音乐做出相应动作。训练幼儿听辨音乐的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仔细听音乐,在不同高、低音曲式节奏和特效音的变换中,快速反应做出相应的动作。
  评价要点:幼儿能否在曲式变换中迅速做出相应动作和造型。

  三、第三次游戏
  玩法:当听到高音时,幼儿做单脚跳动作,当听到低音时,幼儿更加低地下蹲走,当听到洒水声时,立即找到好朋友两人合作定造型。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在听辨不同曲式变换和特效音中,运用单脚跳、两人合作定造型玩游戏。
  评价重点:幼儿能否在听辨不规律的曲式和特效音的变换中,做出相应动作。

  四、游戏结束

  活动反思:
  本节音乐游戏主要是让幼儿通过欣赏音乐,体验夏天玩水游戏的乐趣,考虑到幼儿在平时音乐游戏中的表现,活动开始我首先通过谈话:“夏天很热,小朋友最喜欢玩什么?”引出活动的内容,然后通过让幼儿扮演洒水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不但在学唱歌曲中非常投入,在游戏时也是一个个兴致勃勃。
  通过本节活动我觉得对于幼儿来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幼儿积极参与,就必须从活动开始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有趣的引导主动让幼儿投入进来,否则适得其反。

第17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猫捉老鼠》教案(附教学反思)

  游戏意图:
  音乐游戏“猫和老鼠”表现了一只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和一群聪明机灵的老鼠斗智斗勇的故事。大班幼儿的创造欲望比较强烈,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创造欲望的活动;在活动中表现与表达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也逐渐增强。根据幼儿的特点我设计了音乐游戏活动《猫捉老鼠》。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锻炼幼儿行动的敏捷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学会快速躲闪。实践过程中逐渐明确游戏玩法,并与同伴合作随乐游戏。

  游戏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表演故事内容。有节奏地做动作。
  2、在游戏过程中,遵守游戏规则,感受乐曲诙谐、欢快的风格。
  3、注意避免与同伴碰撞。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游戏准备:
  1.猫与老鼠的头饰各一只。
  2.纸箭头→若干个,磁铁若干块,磁性黑板一块。
  3.编个“猫抓老鼠”的小故事,乐句出现在故事中,录在磁带上。

  游戏玩法:
  先请两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猫与老鼠(游戏中请其他小朋友轮流扮演这两个角色)。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创作表演。
  再请四位小朋友到黑板上,各持纸箭头几个。根据故事中出现的乐句的高低走向,用箭头在黑板上排列出来。若乐句中的各个音是从低到高的,箭头则朝上↗。反之,则朝下↘。平行,就用→表示。这样箭头排列出的走向,就是猫勇敢地追捕老鼠时走的路线。
  座位上的小朋友,用手划出乐句中各音高低走向,以检验黑板上排列出的箭头方向是否正确。
  附故事《猫捉老鼠》
  有一只小老鼠,偷偷地爬出了洞 它东看看,西瞧瞧,看看没什么危险,就往稻田里窜出, 刚想找点东西吃。
只听见“喵——”一声,“不好,猫来了,快逃!”小老鼠撒腿就跑 一口气跑到了前面的山顶上,回头看看猫没追上来,心想想真倒霉,累死了。它刚想躺下休息一会儿,只见猫已经从后山小路往上直追。“快逃啊!” 。
老鼠拼命逃呀逃。老鼠又来到了稻田里 ,它抓起稻谷赶零往嘴里塞,当老鼠正在洋洋得意的时候,“喵——”猫从后面朝老鼠扑了上去,逮住了那只偷吃庄稼的老鼠。
  箭头排列:
  ↗→↗↘→
  教师小结:
  表扬积极游戏的幼儿,对下回游戏提出创意。

  活动延伸:
  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做猫捉老鼠的游戏。

  活动反思:
  幽默的故事情节,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猫”和“老鼠”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动物形象,这一对天敌既能给幼儿无尽的想象空间,也能创造出丰富的游戏形式。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音乐中的内在价值,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使音乐游戏成为幼儿在园活动的“兴奋剂”和“调节剂”,从而引发和保持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音乐游戏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自身的“幽默感”,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愿望,在笑声中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和孩子们共同幸福成长。

第18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勇敢的小兔子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教幼儿能根据音乐的高低不同分辨出不同动物的出场次序。
  2.培养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和表演音乐的能力。
  3.听音乐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准备:
  活动故事图片一套,兔子和凶恶动物的音乐各一段,兔子的头饰和幼儿人数相当,大灰狼头饰一只,塑料泡沫制作的砖头若干。

  教学重难点:
  1.分辨音乐的高低不同,听懂音乐。
  2.用身体的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导入新课。
  听音乐,做各种小动物的模仿动作。
  师:小朋友们,老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那你们都喜欢什么小动物呢?(幼儿自由 发言)
  今天,老师要讲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给大家听,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勇敢的小兔子》

  二.新授.游戏《勇敢的小兔子》
  1.出示图片,讲故事,让幼儿了解游戏的情节。
  老师边顺序出示图片边讲解: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兔妈妈和他的孩子们。一天,天气晴朗,兔妈妈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小兔子们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看一边采,心里可高兴了。突然,从树林的深处窜出了一只凶恶的大灰狼,这只大灰狼已经好几顿没有吃饭了,它看见了一群小兔子,心里想:这下可以美美地饱餐一顿了,于是它张牙舞爪地向小兔子扑过来。正在这时,兔妈妈大喊一声:勇敢的小兔子,快来打大灰狼啊!小兔子们听到妈妈的喊声,都勇敢地捡起地上的石块,向大灰狼砸去,大灰狼被砸得嗷嗷直叫,夹这尾巴逃跑了。小兔子们高兴地唱起歌,跳起舞。
  2.教幼儿做游戏,感知游戏的乐趣。
  (1)老师先做兔妈妈和大灰狼,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次。
  (2)请一名孩子做大灰狼,师生共同游戏一次。
  (3)让孩子们听音乐,感知音乐的高低强弱的不同.
  (4)听音乐,师生共同游戏。
  3、幼儿分小组,自由组合游戏。
  将幼儿分成四个小组,自己分配角色游戏,充分感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4.请配合最好的一个小组表演给全班的孩子看。

  三.放松活动,结束本课。.
  全体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动物的动作出室。

  教学反思:
  从孩子们来看,在这堂课中,孩子们体验到了游戏给他们带来的快乐,知道根据音乐的高低不同分辨不同动物的出场次序,在与老师共同的游戏中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和尊重,体验了和同伴合作分享的快乐,明白了遇到坏人要团结的道理,最重要的是在和情境、和材料的互动中真正体会到了音乐游戏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第19篇、大班音乐游戏卷炮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基本舞步,并会合拍的边听音乐边呈螺旋形走。
  2、遵守游戏规则,炮仗被点着后能及时发出信号,不提前,不落后的发出:“嘭”、“啪”声。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会基本舞步。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看两位叔叔在干什么?什么时候会放炮仗?过年,开店,结婚等。炮仗会发出什么声音?

  二、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
  (1)听教师范唱,说出所唱歌曲内容。
  (2)边看图谱,边尝试演唱熟悉歌词和旋律。

  三、练习螺旋形走。
  (1)从炮仗顶部往下观察:你看到了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圆怎么变螺旋形?(课件演示)
  师:现在我要把你们变成一个大炮仗,圆点代表小朋友,那我们首先要围成一个什么形状?(圆形)那么圆形怎么变成螺旋形呢?第一个人带头向中心绕圈,后面一个接一个,(课件演示动画变)
  (2)幼儿手拉手站成圆形,首尾不连接,教师边唱歌边拉着第一人的手,呈螺旋形走。
  (3)幼儿学习在教师点炮仗后及时的发出反应。“嘭”,“啪”!炮仗爆炸啦,大家都变成了小纸屑轻轻飘落,回到原来的位置。

  四、学(复)习游戏中的基本舞步。
  (1)看教师边唱歌边做动作。
  (2)说出教师的动作中,哪些舞步已会跳,哪些不会跳。
  (3)复习已会跳的舞步,重复练习有困难的舞步。

  五、玩音乐游戏。
  集体,分组
  师:商量好了吗?你们谁是带头人,谁来放炮仗,看那一组唱的准、走得齐,卷的好,炸得响,飞得美。

  活动延伸:
  师:我们还学过什么舞步?滑步,娃娃步,踵趾小跑步,下次我们还可以把这些舞步加到歌曲里,手上也可以有一些变化。

  活动反思:
  卷炮仗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活动,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和幼儿共同玩。尽管在“卷”的过程中教师会不停地发出语言提示:“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但随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儿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螺旋队形也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
  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以往体育活动中已经出现的幼儿因不理解螺旋队形而盲目跟从的现象,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线原理的前提下再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线。
  在这个活动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突破了计划中我们预测的困难,在理解螺旋线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能够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动作表现。如果说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活动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却是让幼儿的愉悦带有一定的理性指导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游戏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学活动中对螺旋线的探索,才使得艺术活动中的卷炮仗游戏玩得更加丰富精彩。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围绕螺旋线这个线索,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凸显出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魅力。

第20篇、大班音乐游戏套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结合图谱,感受音乐的旋律,学唱歌曲。
  2.乐意跟着音乐边唱边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重点难点:
  在已学会做套圈游戏的基础上,探索和着音乐进行游戏的方法与规则。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能分清左右手,会玩三人套圈游戏。
  2.物质准备:钢琴伴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1.在《套圈》的伴奏中,幼儿进入活动室。
  2.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套圈》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二、学唱歌曲——套圈
  1.听一听,这首歌曲感觉怎么样?
  2.分段欣赏,说说听到了什么?
  3.结合图谱,理解歌词内容。
  4.跟着琴声学唱歌曲。
  5.分组,分角色演唱。

  三、尝试音乐融入游戏
  1.《套圈》这首歌曲真好听呀,我们还玩过一个好玩的民间游戏,名字也叫《套圈》,今天,我们跟着《套圈》这个音乐,玩一玩民间游戏《套圈》好吗?
  2.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自由尝试。
  3.集合图谱,讲解第二段游戏规则。
  4.请个别幼儿示范。
  5.集体尝试第二段音乐游戏。
  6.提出要求,再次尝试。
  7.结合图谱,分解第一段动作。
  8.请个别幼儿尝试。
  9.幼儿完整第一次游戏。
  10.集体交流。
  11.分组游戏。
  12.结合活动,进一步提出要求,集体游戏。

  四、完整进行音乐游戏
  1.幼儿互换朋友,多次游戏。
  2.增加一点难度,速度稍快一些,尝试游戏。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到舞台下面邀请两位客人老师上来和我们一起游戏。

  活动反思:
  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导入活动的内容。
  结合图谱,幼儿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节奏。
  学习用快乐、自豪的声音演唱;师幼互动、分角色演唱,激发幼儿的学唱兴趣。
  将问题直接抛给幼儿,引发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着音乐三人套圈的玩法。
  多次尝试,帮助幼儿掌握音乐游戏三人套圈的方法。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愿望,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在会玩了的基础上增加一点点难度,创造性地发挥幼儿的表现能力,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与客人老师的互动,拉近了幼儿与客人老师的距离,给幼儿一种亲近感。

第21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快乐的时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区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型。
  2、能模仿音乐配上合适的乐器及创编优美的身体动作,并能愉快地参与游戏。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钟
  2、音乐《快乐的时间》
  3、乐器若干:双响筒、锣、小铃、鼓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讨论生活中的各种声响节奏,复习基本节奏
  1、提问:平时你在家里都能听到哪些声音?
  2、师幼一起讨论各种敲门的声音,比较切菜快慢的节奏声(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二、出示钟,欣赏音乐《快乐的时间》,引导幼儿选乐器伴奏
  1、观看时钟,复习其特征。 咱们生活中还有一种声音,看看是什么?对了是钟,你们听过钟的声音吗?到点时,有一种大钟,它能发出什么声音(当当……四分节奏),1点时敲几下?3点、6点呢?
  2、听音乐辨别不同的声音。
  提问:请听这音乐里,哪里有秒针滴答滴答的声音呢,哪里有当钟到点时当当的声音,而且来听听这些声音里告诉你是几点了?
  3、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乐器为音乐伴奏。
  (1)那你觉得秒针的声音用什么乐器来表示最合适?钟声呢?(请个别幼儿上前演奏)
  (2)看指挥集体演奏。
  (3)听音乐集体指挥。

  三、通过时钟,复习原有认知经验,为游戏作准备
  1、在老师提供的时钟里,找出音乐里表演的钟点(3点、6点、12点)
  2、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模拟这三个时刻,选出最合适的动作集体练习,并运用到游戏里。

  四、音乐游戏
  1、先请个别幼儿上前和老师一起表演。
  2、集体表演。
  3、加乐器分组表演。

  五、结束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第22篇、大班音乐游戏《开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能完整、准确地演唱。
  2.幼儿能学会岁音乐节奏变换动作,体验开锁的乐趣。
  3.提前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感受与伙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幼儿事先学会歌曲。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什么?”

  二、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活动。
  1.复习歌曲。
  提问:(1)“开锁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2)“你能做做开锁的动作吗?”
  2.岁音乐做开锁动作。
  (1)教师示范,幼儿观察。
  提问:“老师是怎样做开锁的动作的?”
  (2)幼儿随音乐练习。
  (每两小节音乐开一次锁)
  3.组织幼儿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提问:1.“当唱到哪里时,小朋友的手才能打开?"
  2."打开锁后,小朋友应往哪个方向跑?回到哪里?”
  (2)请能力强的幼儿做示范。
  (3)幼儿集体游戏。
  (教师随机指导)

  三、小结。
  游戏中的重难点是能随音乐两小节做一次开锁的动作,活动中教师利用示范、讲解、练习等方式强调了这一环节,因而幼儿掌握起来叫顺利。游戏中,幼儿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追逐跑时,幼儿性质高涨,情趣愉快,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了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发现一个细节部分,在被“开锁”后,有的孩子会直接往前跑,有的孩子却是转身往后面的方向跑。这样会导致一些混乱,我觉得教师在活动环节中应提到这一点,即被切开后应该怎么绕圈跑,是直接往相对方向跑还是转身往相反方向跑。
活动中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能看得出很喜欢参与这种音乐游戏。

第23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吹泡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认真倾听音乐,感应曲式及拍号。
  2、学唱歌曲,创意肢体造型。
  3、认识新节奏。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并感应曲式。
  活动难点:感应3∕4拍、4∕4拍的节奏。

  活动准备
  奥尔夫音乐VCD碟一张、呼啦圈(均与幼儿人数相等)、泡泡水和吹管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 吹泡泡游戏:观察与模仿
  1、吹泡泡---气的运用
  2、幼儿谈谈:何时可看见泡泡?形状?颜色?重量?
  反思:活动开始了,我以吹泡泡导入,孩子们非常兴奋,场面有点混乱。我想,吹泡泡的环节对学习歌曲似乎没有任何帮助,或许我可以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开展,边朗诵歌词边放出不同大小的泡泡。

  (二) 故事引入:春天来了,蝴蝶姑娘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小兔子、大鸟和宝宝一起在草地上玩游戏,宝宝在玩吹泡泡游戏,泡泡慢慢变大、变大,一个一个飞满天。泡泡像是泡泡帽子、像是泡泡耳环,美丽极了!
反思:在《吹泡泡》中,通过我绘声绘色的叙述和形象图谱的出示,使幼儿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为活动的导入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感应曲式及拍号 全体牵手围圈
  (1)前奏:音阶上下行/双手做呼应上下行之律动。
  (2)A段:拍手小跑唱歌。二句顺时钟,二句逆时钟。
  (3)B段:(渐强)大泡泡/牵手缓步后退,围成大圈。 (渐弱)小泡泡/牵手缓步前走,围成小圈。
  (4)A段:同上A段。
  (5)间奏:身体随音效学泡泡飞高飞低,最后拍破。
  2、拍号感应
  (1)画拍感应
  (2)拍肢体节奏感应
  反思:音乐一播放,歌曲动听的旋律,吸引了幼儿,可是教师使用拍手等身体语言让幼儿模仿,大部分孩子都没有仔细地聆听。其实此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倾听歌曲的旋律,从而激发他们对歌曲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引导孩子倾听时不需要太多的身体语言,应尽量创设一个让孩子自觉仔细倾听音乐的环境,从而感受歌曲中节奏变化。

  (四)肢体造型:甜甜圈游戏
  1、观察挂图泡泡造型:床、皇冠、耳环……
  2、道具组合造型:泡泡床、泡泡裙、泡泡帽子……
  3、幼儿创造:全体或小组/造型可渐大、破掉。
  反思:在变成小泡泡时,有的幼儿用两个手臂搭起成了一个“小泡泡”,有的把两只手臂举过头顶搭在一起成了一个“小泡泡”;在变成大泡泡时 ,有两个组和在一起的,有三个组和在一起。

  (五)节奏练习
  1、分析B段:拍子与节奏/唱唱名旋律→画拍→音值长短。
  2、透过节奏线认识附点TU。
  3、介绍附点二分音符的念法和写法。
  反思:由于有乐理知识,孩子的兴趣就不是很高,没有激情,因此掌握的不是很好。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吹泡泡》整节活动的亮点是孩子的参与性很强,能跟着我积极模仿用肢体动作来吹泡泡。我通过安排情境表演让孩子在游戏情境中理解歌词内容,能随着歌词变成大小圈圈的和身体个部分感应间奏上下行。

第24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淘气的小音符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许许多多的能力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但有一种能力却是与之相反的,这就是音乐能力,年龄越大,学习音乐的能力就越低。在我们小时候的音乐课堂里总会出现同一个单调乏味的模式:固定不变的教材、固定不变的教室、固定不变的教与学……如今,在幼儿教育的领域里,虽然在教学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与创新,但还会因为地方文化不同、人文文化理解不同而存在教育误区问题,有的还要迎合家长小学化的要求违背孩子身心健康的不合理不科学的教学,导致孩子全面发展产生极端化等。而音乐可以给孩子们一个自由想象和创造空间的一门课程,也是孩子们最具童真与快乐的表现,同时也是我给孩子们上得最轻松最开心的课程。
  我希望通过老师亲和活跃的教学体态和本土化教育资源的利用改变我们曾经沉闷单调的音乐教学,给孩子们带来生机勃勃的理念和形式,带来更多的欢笑与放松!

  活动目标
  1、 认识并感受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个音符。
  2、 激发孩子参与音符游戏的兴趣。
  3、 发展孩子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能力。
  4、 培养孩子的乐感,使他们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与遐想。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
  会唱并掌握节奏通过身体的协调性展示七个音符的魅力。

  活动准备
  1、音乐律动CD:《淘气的小音符》《身体音阶》
  2、延伸活动:
  (1)、水和水杯
  (2)、小棍条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围圈坐好,老师扮演可爱的角色唱歌进场:“呼呼啦啦,呼呼啦啦,音乐呼啦圈。呼呼啦啦,呼呼啦啦,音乐呼啦圈。”
  2、播放音乐《身体音阶》并随着音乐做律动让小朋友提前熟悉。
  3、音乐游戏:(1)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唱节奏儿歌:“摸摸我的小脚do do do,
  摸摸我的膝盖re re re , 拍拍我的双腿mi mi mi ,叉叉我的小腰fa fa fa , 拍拍我的双手sol sol sol ,拍拍我的肩膀la la la ,摸摸我的脑袋si si si,高举我的双手do do do……”
  (2)“听说我们的小音符正在和小猫咪玩游戏,让我们快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做游戏的吧!”
  (3)播放音乐《淘气的小音符》,唱词部分老师带小朋友们拍手感受音乐,音乐旋律出现不同的时,引导孩子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如原蹲一蹲)来感受mi 的音;音乐旋律出现sol时,引导孩子用另一个肢体动作(如插腰跳一跳)来感受sol音等。但sol 的动作一定要比mi高,主要是让孩子直观地通过不同的动作来感知音符的音高。
  4、肢体游戏:
  (1)老师引导孩子想一想,淘气的小音符们总是变成不同的样子,让小猫咪找不到,请你也来和小猫咪玩这个游戏吧。
  (2)老师数1 2 3,变变变,请孩子自由摆一个动作,老师选几个代表性动作的孩子来说一说,分别变的是什么音符。
  5、活动结束:老师请模仿小猫咪走路,轻轻地走回座位坐好。
  延伸活动:
  (1)用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个音符创编不同的儿歌并用肢体表演出来;
  (2)用同一种水杯装着不同深度的水进行敲击使其发出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个音。

  教学反思
  农村幼儿园的音乐教育状况,发现艺术教育举步艰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但农村音乐教育改革始终得不到健康协调发展,其原因是地方上人文素质忽视了美育教育。
  我园现有9个教学班,作为地处农村的幼儿园,我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差异:一是师资的差距;二是教学观念的差距;三是园内文化底蕴的差距,虽然上此课程孩子感兴趣的浓度还算比较高,对音乐也比较敏感,但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熏陶不够,使得很多孩子有些难以溶进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而老师在教学中也很少系统地组织音乐活动,对音乐艺术教育缺少研究,几无心得。所以我们还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反思教学:
  1、 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做好案例撰写和分析记录,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实践,并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作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总结。
  2、 结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和能力水平,提取有价值的教育素材,联系实际,利用本土化资源,不断创新孩子感兴趣并轻松的教学方法。
  3、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工作,对幼儿家长进行加强艺术教育的理解和认可,加强音乐教育方法的指导,从而真正让音乐陪伴孩子成长、让音乐塑造真、善、美的健全人格。
 

第25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捏泥人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热烈欢快的情绪,跟随音乐玩《捏泥人》的游戏。
  2、通过倾听音乐和观察教师的表演学习游戏的玩法,尝试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动作进行创造性地表现。
  3、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的任务,体验游戏的快乐。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民乐“喜洋洋”、图谱、照相机。

  活动过程:
  1、倾听音乐《喜洋洋》,感受乐曲的情绪,感知音乐的节奏。
  (1)随乐曲进教室,完整听音乐。
  教师:听了这首乐曲,你们有什么感觉?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喜洋洋》。(出幻灯)
  (2)看图谱,感知乐曲的结构,做动作感知乐曲的节奏。
  教师:大鼓怎样敲?
  教师:舞彩带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3)教师指图,幼儿做敲鼓和舞彩带的动作。
  (4)表现其它的喜庆动作。
  教师:过节的时候,我们除了敲鼓、舞彩带还做什么?(放鞭炮,舞龙)
  2、学习玩捏泥人的游戏。
  (1) 示范《捏泥人》
  教师:过节的时候,非常的热闹,我们敲鼓、舞彩带……,还有玩一些游戏呢?我请赵老师和我玩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仔细地看,看看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
  两教师合作《捏泥人》。
  教师: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
  我捏了一个什么?
  请小朋友做××泥人的造型。
  (2)教师再次示范《捏泥人》。
  教师:想不想再看一次游戏?这次又任务了,仔细看看小泥匠是怎样随着音乐捏泥人的,先捏了什么?又捏了什么?最后捏了什么?泥人又是怎样随音乐做动作的?
  教师:小泥匠先捏泥人的……,又捏泥人的……,最后还用画笔画了泥人的眼睛、嘴巴,
  (3)重点练习捏泥人的四肢。
  教师:我来考考你们,听一听这段音乐,这是在捏泥人的什么?
  教师:我们一起来当小泥匠试一试,随着音乐来捏泥人的膀子和腿(B段音乐)。
  (4)两个小朋友玩《捏泥人》的游戏。
  现在我们捏大力士,男孩子变油泥,女孩子站在男孩子的身后。
  教师:我刚才看见小泥匠团捏泥人头的时候,泥人还随着音乐摇动头真好看,小泥匠画眼睛、嘴巴的时候泥人眼睛、嘴巴还有节奏地动呢。
  (5)再玩一次游戏。
  教师:我用相机把泥人和小泥匠拍下来。
  3、创造新的泥人造型,玩《捏泥人》游戏
  (1)玩捏泥人的游戏(捏不同造型的泥人)
  教师:我们除了捏大力士还想捏什么?两个人轻轻地商量一下,别让别人听见,给大家一个惊喜。
  男孩子找一个空地方做造型,女孩子看一看,记住了吗?
  (2) 女孩子当油泥,男孩子小泥匠,女孩子做造型,男孩子看一看,记住了吗?
  4、想看一看你们捏的泥人吗?
  今天我们听了《喜洋洋》的音乐,而且还跟着音乐玩了《捏泥人》的游戏,我们除了捏大力士、……,今后还可以捏许多不同造型的泥人呢!

第26篇、大班音乐游戏躲猫猫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躲猫猫,即为捉迷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此次活动,为了结合这个有趣的游戏,特此选用活泼、轻快的音乐为载体,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自编肢体动作,并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并在游戏中体验分角色音乐游戏的趣味。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能听好音乐,合拍地模仿小老鼠晒太阳的肢体动作,尝试躲猫猫的音乐游戏。
  2.积极参与游戏,体验分角色音乐游戏的趣味。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合着音乐有节奏地动作,并快乐游戏。
  难点:学习看图谱,听辨音乐做动作并游戏。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樱桃小丸子”的音乐
  2.扮演大猫的一位老师、弹奏音乐的老师
  3.每张小椅子上贴上标记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场
  师:老鼠宝宝们,来,跟我去草地上吧。(在“樱桃小丸子”的音乐中,进行简单的律动入场)

  二、创编韵律的动作,依次练习
  1.来,找棵大树,坐下来吧。(教师带领幼儿找座位)听着音乐休息一会儿。(一位老师完整弹奏音乐,幼儿第一次欣赏音乐)
  2.音乐真好听,阳光也真好,我们晒晒太阳吧,你们说先晒哪里呢?(幼儿讨论音乐表演的肢体部位)
  3.那我们先来晒晒我们的手吧。
  4.接下来晒晒我们的肚子吧。晒小肚子可以怎么做动作呢?
  5.再来晒晒我们的小屁股吧。
  6.最后来晒晒我们的小脚吧。

  三、学看图谱,完整练习
  1.出示完整的图谱,提问:谁会看这图谱的?图谱上小手晒了几次?小肚子呢?小屁股呢?小脚呢?(都是两次)
  2.那这块图谱呢?什么都没有表示什么?(没有动作)没有动作的这个地方应该怎么办呢?(这地地方我们要认真听)
  3.我们看着图谱,听着音乐来试一试吧。(根据幼儿的练习,可重复1到2次)

  四、引出游戏内容
  1.晒完了身体,怎么还有音乐呢?这段音乐要干什么呢?仔细听。
  2.听谁走过来了?(大猫)我们该怎么办?(躲起来)为什么要躲起来呀?(因为大猫会把我们都吃掉)那我们躲的时候能不能发出声音?为什么?(要被大猫听见)

  教学反思
  其实我应该有许多话说的,但是突然之间我也不想那么啰嗦了,就大致地将活动的设计以及活动过后的感想说一说吧。
  我知道活动的选材对于整个活动以及孩子的年龄段学习特征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选择了这个活动内容,主要想表现这个游戏的趣味。活动中有段简单又活泼的音乐,我赋予这段音乐更多的趣,从而引导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游戏的有趣。

第27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地做小老鼠走、玩耍和较形象夸张地表现拉泡泡糖的动作。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护保我们的环境。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1、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录音机、磁带、小老鼠胸贴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老鼠上灯台》
  师:小老鼠最怕的就是大花猫了,这只贪玩的小老鼠乘花猫午睡时悄悄溜出去玩。小朋友,你想想如果小老鼠来到草地上,它会怎么做呢?

  (二)听音乐,感受老鼠心情,做小老鼠玩耍的动作。
  师:调皮的小老鼠是怎么玩的?请你来学一学。

  (三)想象小老鼠摔跤的造型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摔到了草地上,粘在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创编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时的动作。

  (四)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教师总结:哎呀,不好了!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

  (五)活动结束。
  师: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在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保护周围的环境。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第28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元宵灯会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认识元宵节及花灯,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风。
  2、 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3、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 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CD,CD播放机
  花灯图片,鼓、打棒

  活动重难点
  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活动过程
  1、 暖身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逛灯会,让我们听着鼓声踏着有序的节奏出发吧!(老师敲鼓,幼儿随节奏的快慢迈着前进的步伐,每到结束部分,幼儿听到重音的就做各种各样的造型原地不动。)
  2、 认识元宵节和花灯
  (1)谈话(出示花灯图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我们来学一学花灯的样子吧?
  在哪里可以看到花灯呢?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灯?
  (2)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夜晚小朋友提着灯笼外出,街道上张灯结彩,庙会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3、 肢体造型感应重音
  (1)有一首曲子讲的是元宵灯会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听了这说曲子,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拍子:拍腿感应拍子
  重音:拍地板感应重音
  (2)引导幼儿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感应重音。
  (3)引导幼儿发现重音的不同:“小朋友都用了不同的形式感应了重音,重音部分由什么不一样吗?
  (4)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应重音。
  (5)肢体造型
  师:让我们也变成一盏盏美丽的花灯吧!幼儿随音乐的节拍快步走,在重音处,幼儿做各种花灯造型,老师拍照。
  4、 乐器感应重音
  (1)出示乐器并介绍名称及用法
  (2)乐器感应重音
  拍子:打棒互敲
  重音:铃鼓
  (3)幼儿轮换敲奏
  5、 结束
  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能准确找到重音。也能用乐器把它敲奏出来。请小朋友把乐器按顺序收好吧!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肢体造型和乐器感应重音。孩子们基本上达成我的预定目标,课堂氛围很活跃,孩子们积极表现,意犹未尽。
  为了让孩子们准确的感应重音,在第一环节,我让孩子听着鼓声踏着有序步伐前进,遇到重音时孩子任意做出造型,老师的敲鼓声要有轻重之分,这样孩子才能准确感应重音。
  孩子通过身体律动和乐器来感应重音,我通过提问让孩子自己探索感应重音的方式,这样可以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即兴表演,这一点孩子做得很好,当孩子两人合作通过摆花灯造型来感应重音的环节,孩子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这是老师应该要求孩子按老师的指定方向,跟随音乐的拍子前进,重音时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总的来说,孩子的课堂氛围很活跃,积极参与游戏,教师要注意的就是每次听音乐之前,老师都要提出要求,语言简单明了。

第29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老鼠给猫送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游戏歌曲。
  2、通过听故事、看木偶演示等活动,创编游戏动作,学会游戏的玩法。
  3、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诙谐、幽默的愉快情趣。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木偶道具:老鼠、猫、一条肉、一担鱼, 磁带、圆舞板或木鱼。

  活动过程:
  ⒈出示老鼠玩偶,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噢小老鼠告诉我它准备去干一件事,它要去干什么去?我们一起去看看”。
  ⒉根据歌词操作木偶讲故事,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熟悉歌词。(木鱼伴奏)
  ⑴讲故事前半部,提问:“小老鼠去干什么呀?”
  “他送的什么礼?一手?一手?”
  “你们猜猜它送礼给谁?”“我们接着往下看”。
  ⑵讲故事中间部分,提问:“它送礼给谁?它为什么要送礼给小花猫?它怎么说的?”
  说完18小节提问:“猜猜猫会怎么说呢?”
  [3]讲故事后半部分
  ⒊带幼儿有节奏地念儿歌。“看完了,我们一起来说说”。
  ⒋创编动作 ,通过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曲内容。
  “我们和小老鼠一起去送礼好吗?”
  ⑴“小老鼠的礼物准备好了你们的呢?”引导幼儿做边拎肉边挑鱼的动作。
  ⑵“你是小老鼠你怎么求小花猫?”
  “它求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表情),引导幼儿创编老鼠求猫的样子。
  [3]创编猫得意的动作。
  ⑷完整地用动作表演一遍,钢琴轻声伴奏。
  ⒌学唱歌曲。
  ⑴“刚才的旋律你会哼吗?我们一起用 La来哼唱一遍。”
  幼儿哼旋律。                        
  ⑵“请你们把刚才的故事加到这旋律里,我们来试一试。”幼儿和教师一起唱。
  ⑶重点掌握“它求小花猫呀别再吃自己”等附点的节奏。
  ⒍游戏。   
  ⑴手指游戏:(唱到最后一个字—‘你’)请猫抓老鼠的手,老鼠将手背在身后。
  ⑵在座位上游戏:同座两人游戏两遍,一人当猫,一人当老鼠。“在音乐的什么地方抓老鼠?”(唱到最后一个字—‘你’)请猫抓老鼠的手,老鼠将手背在身后。
  ⑶教师当猫,幼儿当老鼠,歌词唱到“它求小花猫别再吃自己”时,老鼠要走到猫面前,歌词唱到最后一个字—‘你’时,老鼠才能跑回家。
  ⑷教师当猫或请一名幼儿当猫,其余幼儿当老鼠,进行游戏。
  ⑸请3—5名幼儿当猫,其它幼儿当老鼠,进行游戏。引导幼儿做小花猫得意的样子。
  ⒎活动结束(小结或在游戏尾声中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幽默的故事情节,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猫”和“老鼠”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动物形象,这一对天敌既能给幼儿无尽的想象空间,也能创造出丰富的游戏形式。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音乐中的内在价值,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使音乐游戏成为幼儿在园活动的“兴奋剂”和“调节剂”,从而引发和保持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音乐游戏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自身的“幽默感”,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愿望,在笑声中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和孩子们共同幸福成长。

第30篇、大班音乐游戏包饺子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某天,我就本班近期有好些小朋友挑食的情况,和小朋友进行了一次谈话课:我喜欢吃的蔬菜。在谈话过程中,有个小朋友说他喜欢吃饺子里的蔬菜,喜欢看饺子在锅里翻滚着,并一边很形象的模仿着翻滚的动作。瞬间,我脑海里就出现了让小朋友学习“包饺子”的动作,于是,我就找了些相关的资料,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学习如何“包饺子”这一节音乐游戏。

  活动目标
  1、在游戏的情境中,能随音乐分段、有节奏地进行表演。
  2、尝试将包饺子的经验运用到音乐活动中,创编动作表演。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既开心又有序的游戏情绪。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将包饺子的经验运用到音乐活动中,能随音乐进行游戏。
  难点: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能随音乐分段、有节奏地进行创编表演。

  活动准备
  1、音乐《包饺子》
  2、录音机
  3、饺子皮及做饺子的其他材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饺子皮,引导幼儿回忆包饺子、吃饺子的生活经验,并学习做饺子皮的动作。
  1、引导幼儿回忆饺子的做法
  教师:“小朋友吃过饺子吗?喜欢吃吗?知道饺子皮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引导幼儿讨论饺子皮的做法,让幼儿回忆自己所见过包饺子的步骤及动作
  2、教师小结做饺子皮的步骤和动作。
  3、教师将做饺子皮的动作变成舞蹈动作:卷袖子、揉、压、搓
  4、带领幼儿练习做饺子皮的动作。

  二、出示萝卜和肉,引导幼儿回忆做饺子馅的方法。
  1 、出示胡萝卜,引导幼儿练习 “切”的动作。
  2 、出示猪肉,引导幼儿练习 “剁”的动作.
  3、集体练习“切、剁”的动作。

  三 、练习“捏”的动作。
  1、 教师:“好了,我们把饺子皮和馅都做好了,接下来,我们开始包饺子了”。教师引导幼儿做“捏”的动作。
  2 、 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捏”的动作。

  四、教师引导幼儿将包饺子的动作步骤按顺序进行练习。
  将包饺子的动作“卷袖子、揉、压、搓、切、剁、放馅、捏”等动作连起来加以练习。

  五、 播放音乐,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1、 幼儿欣赏音乐,初步熟悉音乐旋律。
  2、教师随音乐“包饺子”,让幼儿初步了解游戏的步骤。
  3、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跟随教师进行“包饺子”。

  六、让幼儿回想饺子在锅里煮的情形,并模仿创编动作
  (1)教师:“饺子包好了,我们开始煮饺子了,饺子放在锅里煮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幼儿自由讨论。
  (2)组织幼儿围个圆圈,在教师带领下,听音乐进行集体表演。
  教师:“请小朋友围成两个大圆圈,和旁边的人保持距离,以免做动作时碰到别人,我们一起来表演饺子在锅里的情形,好吗?。”
  (3)引导幼儿创编饺子在煮熟后的造型。
  教师:“煮熟的饺子是什么样的?如果你是“饺子”,请你想象一个“饺子”煮熟的造型,比如:弯腰、侧身……,我来数数,数到3就要摆好造型给我们大家看看谁的饺子造型是最特别的,好不好?”
  (4)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饺子的造型.并找出比较特别的造型 大家看。

  七、幼儿听音乐完整地做《包饺子》的音乐游戏。

  八、小结,结束音乐活动。

  教学反思
  1、在上这节课之前,我找了些相关的资料,虽然是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动作,但我还是在备课时细细的研究了下在课堂可能会出现的某些问题,如:在音乐分段和创编动作上等等……
  2、整个活动过程中都是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各环节衔接较自然。每个小朋友的积极性较高,兴趣较浓厚,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互相讨论各个动作,而且由于练习的动作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动作,因此,幼儿很快就掌握了各个动作要领,很多小朋友还都自编了些很特别的动作,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轻松而兴趣地进行着,从而完成了本次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包饺子”的热情,每个小朋友都是在欢笑中度过的。
  3、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活跃,自己的提问能较准确,并能关注差异及时用语言引导,让小朋友在音乐游戏中感知了音乐得变化,感受了劳动的美,并能表现劳动的美,真正在游戏中体验了快乐。在整个过程中基本上每个小朋友都能随音乐进行分段、有节奏地进行游戏,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加者,我和小朋友互动得也比较好,只是,由于场地的限制和小朋友人数较多,有时我未能顾及到每个小朋友。在动作的编排上我还要应该多点引导小朋友自己来创编动作 ,让他们有更多的更好的形象动作表现出来。再一个就是在学习动作上时间过久了,导致后来进行完整的游戏次数少了点。
  4、通过这节教学活动活动,自己提高了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开阔思路,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及时调整改进,在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在音乐教研中积累研究经验,提高专业水平!

第31篇、大班区域游戏活动感受味道“乐乐食品城”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通过对新教材的运用,我感到孩子们非常喜欢综合活动,因为在这过程中,孩子们的多种需要会得以满足。大班的孩子对色彩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感知,这从他们平时的绘画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到,他们用色大胆,对冷、暖色调也有一些感悟,能根据作品的内容、情感选择色彩,并简单说出原由。为了让孩子们的这些感悟更加深化,我预设了本次活动,创设了一个“乐乐食品城”,准备了各种对幼儿能力发展有潜在价值的材料,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参与,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受味道,并进行通感联想、感受味道与音乐、色彩的互通性。
  2、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活动准备:
  1、 幼儿已具备有关冷暖色调方面的知识。
  2、 布置“食品城”。炒苦瓜、炒辣椒、柠檬、香蕉。
  3、 提供各色卡纸,水彩笔、白纸、镜子等每人一份。
  4、 《喜庆》、《二泉映月》的磁带。
  5、 写有“喜庆”和“二泉映月”的两块黑板。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听说“乐乐食品城”开张了,乐乐经理邀请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当一回“小小品尝师”,去食品城品尝一下美味佳肴,好吗?
  让我们出发吧!

  二、  过程
  1、“食品城”到了,让我们尽情地享用吧!幼儿随意品尝食物。
  2、“小小品尝师”请过来吧!(将幼儿集中)。教师提问:
  (1、)说一说食品城有哪些食品?
  (2、)你品尝了什么?什么味道?品尝以后有什么感觉?
  3、小朋友讲得真棒。乐乐经理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面镜子,请你们对着镜子一边品尝食品,一边品尝食品时的脸部表情画下来。然后根据自己品尝食品后的感觉选择不同的颜色卡贴在脸部表情的下面制作四张表情卡,听明白了吗?
  (在此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可以边品尝边制作。做好以后把自己的作品与同伴或老师自由讲讲。)
  4、游戏:看表情卡猜食物。幼儿出示的作品,让大家猜猜自己吃了什么食品?并简单说说为什么选择不同的色卡来表示。
  5、小朋友讲得真好,乐乐食品城食品的味道有酸的、甜的、苦的、辣的。你还吃过哪些食品味道也是酸的、甜的、苦的和辣的呢?
  6、食品除了酸甜苦辣这四种味道,还有什么味道?
  7、乐乐经理准备了两段曲子请你们欣赏。
  (1、)播放《喜庆》的音乐。
  提问:听了这段曲子你们有什么感受?让幼儿充分表达以后,教师揭示曲子的名称叫《喜庆》。能否用你们制作的表情卡来表示这段音乐呢?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选择表情卡相匹配,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我们再来听听还有一段什么曲子?播放《二泉映月》的音乐。
  提问:听了这段曲子你心里感觉怎样?能不能根据自己的感受选用表情卡?让幼儿充分表达以后,教师揭示曲子的名称叫《二泉映月》,讲的是旧中国一位瞎子艺人苦难悲惨的一生。

  三、  结束
  1、今天,我们在“乐乐食品城”玩得开心吗?说说你们都有
  哪些收获?(幼儿随意讲述自己体会)
  2、我们的收获可真多,不仅品尝了食物、制作了表情卡、欣赏了音乐,还发现食品的味道与颜色、音乐之间它们是相通的。
  3、让我们听着喜庆的音乐跳起来吧!

  活动反思:
  活动中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充分给幼儿探索的材料和机会,激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发现。通过总结和知道上好一节课,最主要的是目标定位要准确,充分了解幼儿,要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材料和环境,教态要好,有强烈的应变能力,其次要熟透教案,对每个环节的设置都能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别差异。这样,在任何场合都能把一节课上好。

第32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神奇的列车旅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以游戏的方式了解熟悉音乐的曲式结构。
  2、学习用创造性的动作自由表现乐曲中不同乐段的情景和情节。
  3、学习建立游戏的规则,并体验与别人合作游戏的乐趣。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1、音乐图形谱,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
  2、音乐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1、老师:“呜……”,听什么开来了?
  “对,是火车,而且是一列奇妙的旅游列车,在旅程中,它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呐,现在老师请大家边听音乐,边看图谱,想想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听完以后告诉我好吗?”

  二、看图谱欣赏音乐,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内容
  1、安静倾听乐曲,教师根据音乐的变化,在电脑上操作图形乐谱。(欣赏后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感受)
  2、再次倾听乐曲。教师在图形谱上指示音乐的进行,幼儿坐在座位上用不妨碍他人的小动作表现来表现音乐中的情景动作。
  3、提问后,老师根据孩子的讲述进行整体描述(或请一个孩子进行)

  三、分段欣赏,并跟随音乐做游戏 “原来我们的列车有一个这么奇妙的旅程,我们今天就来玩这个奇妙的列车旅程好吗?”
  (1)  引子:重点弄清什么时候收拾行装,什么时候告别,什么时候拉汽笛,什么时候派队(起踵点头)启动。
  (2)  Ba段:重点弄清什么时候进山洞,什么时候出山洞,什么时候过长隧道。并且提示幼儿表情的投入。
  (3)   3段:重点指导黑子们想象奇妙的森林里有什么景物或动植物,并用身体去表现,并鼓励孩子们与别人一起合作摆造型,并提示孩子的造型要留出“铁轨”给列车通行。
  (4)  尾声:重点是放气和减速刹车,要求能卡准节奏做。

  四、完整地进行游戏
  1、教师作火车头,带领孩子完整地做游戏。把幼儿分成两组,女孩子先扮演列车,男孩子先扮演奇妙的森林。
  2、玩第二遍时,男女孩子交换角色。教师在玩之前提示第一次游戏中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鼓励孩子们做出与别人不同的造型。
  3、让孩子自由扮演角色,并提醒幼儿听准音乐,按音乐的变化进行游戏,并遵守游戏的规则。
  4、高潮结束。

  活动反思:
  1、课时的量太大,幼儿在没有熟悉音乐,熟悉歌词的情况下,音乐游戏的展开很难,这也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能分课时设计或者采用图谱等形式帮助幼儿熟悉音乐会更好。
  2、我在示范表演中,没有请其他的教师帮忙扮演不同的角色,我自己很辛苦,也影响孩子记忆表演歌曲中的第二段。
  3、在教学中重难点没突出,没有攻破,在活动设计钱疏忽考虑了。
  4、多设计一些形象具体的情境教学会更好,更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引发孩子的表演欲望。

第33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机器人教案

  活动目标
  1、能随着音乐节奏模仿机器人的动作,表现音乐断顿、诙谐的特点。
  2、根据情节表现机器人模仿地球人生活的动作。
  3、迁移生活经验,体验活动的乐趣。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机器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机器人动作程序。
  师:你们见过机器人吗?机器人怎样刷牙和洗脸的?机器人做动作和我们地球人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机器人做动作一顿一顿的,还有程序,很有趣。

  二、根据情节模仿地球人动作。学习机器人程序
  1、机器人飞船降落在房顶上,看见地球人刷牙、洗脸,机器人按照程序进行模仿。
  2、机器人飞船降落到公园里,看见地球人钓鱼、划船,机器人进行模仿。
  请幼儿当地球人教机器人钓鱼和划船动作(要求地球人做动作时机器人看,机器人模仿时,地球人也在看)。

  三、迁移生活经验,模仿地球人生活动作。
  1、飞船降落在幼儿园的围墙外,看看操场上的小朋友都在玩什么?并学一学。
  请个别幼儿当地球人,将小朋友玩的项目用动作做出来,机器人们模仿。
  2、地球人找机器人做朋友。
  (1)提问幼儿为什么地球人会找机器人首领做朋友?
  (2)请个别幼儿扮演地球人找机器人做朋友,并提问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对接能量?
  3、继续游玩,模仿地球人生活动作请幼儿扮演地球人带机器人去另一个地方看一看,教机器人动作。

  四、结束活动
  这次我们在地球玩的时间太长了,必须要回到星球补充能量,请机器人们用我们的程序走回去吧。

第34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快乐的牛仔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学会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并按照音乐节奏玩游戏。
  2、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大胆表演的能力。
  3、让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感受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
  斗牛视频  斗牛舞蹈视频  游戏主题音乐  红布20条  牛仔帽子

  活动过程  
  1、观看真实的斗牛表演视频,引入话题。
  2、观看斗牛舞蹈表演。
  3、小朋友感受音乐的节奏,自由创编动作。
  4、教师进行音乐分段讲解,让孩子学习第一次音乐游戏的玩法。
  5、第二次游戏新的玩法。
  6、第三次新的玩法。

  结束活动
  1、请在场的所有老师一起来玩一次。
  2、教师小结。
 

第35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鼓上的小动物教案反思

   游戏目标
  1.让幼儿感知音的轻重变化。
  2.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小动物在鼓上跳跃的形象,训练幼儿思维的独创性。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游戏准备  
  打鼓一个,黄豆若干。

  游戏规则或玩法
  1.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兴趣。
  (1)鼓面上放一些黄豆,老师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观察黄豆变化。
  (2)放音乐,老师根据音乐的强、弱击鼓,重点感受:音强则黄豆跳得高,音弱则黄豆跳得低。
  2.幼儿学做小黄豆,听音乐的强弱跳动,老师敲鼓提示。老师让幼儿表现音乐轻重及动作有创造性的幼儿示范表演给大家看。
  3.鼓励幼儿想想,除了黄豆会在鼓上跳,还有什么动物也会在鼓上跳?怎样跳?造型、动作怎样?
  (1)一名幼儿击鼓,其他幼儿创编小动物在鼓上跳,并能表现出轻、重音及动物独特的动作,音乐一停,即定格某种动物造型。先让一名设计者带领全班幼儿听音乐表演。
  (2)教师评价:请刚才表演有创新的幼儿击鼓,其他幼儿继续创编动物在鼓上跳舞。
  (3)请幼儿三人、四人、五人成一组设计不同的动物跳的动作,鼓一停,即摆出各种造型定格。

  游戏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以《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为宗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贯穿始终,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开心地玩,快乐地学。

第36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办家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和老师一起模仿炒菜、喂娃娃的动作并演唱歌曲。
  2、进一步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
  3、能大方说出自己和小朋友玩娃娃家的游戏情节,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创编歌词。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爸爸妈妈的头饰;游戏道具:小铲子、小勺子、娃娃的衣服、帽子、“肥皂”等

  活动过程:
  1、歌曲:《在哪里》幼儿能用自然的渐变的声调唱出并用手指出身体的各部位的名称。
  2、幼儿欣赏歌曲《办家家》,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歌曲里的小朋友怎样当爸爸妈妈的?”
  2、熟悉歌曲,和幼儿一起演唱歌曲;
  “你看到爸爸妈妈怎样炒菜的?你能学一学吗?”引发幼儿模仿表演的兴趣;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炒菜;
  3、幼儿边唱边用自己的动作表演歌曲《办家家》。
  4、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你的?你会怎样照顾小娃娃?
  (哄娃娃睡觉、抱娃娃出去玩、给娃娃穿衣服、给娃娃洗澡)并将幼儿说的游戏情节创编到歌曲中,例如: 我来做爸爸呀,我来做妈妈,我们一起来呀,来办娃娃家。 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吃饭喽——
  (穿衣服、穿衣服,穿好衣服,出去玩喽——)
  (量体温、量体温,量好体温,喂药喽——) 娃娃肚子饿呀,我来喂他,娃娃肚子饿呀,我来喂他!
  (娃娃哭了呀,我来哄他,娃娃哭了呀,我来哄他!)
  (娃娃生病了呀,我来抱他,娃娃生病了呀,我来抱他!)
  5、在音乐区中,投放歌曲《办家家》的录音带,运用动作模仿、乐器打击的方式,表现歌曲。

  活动反思:
  歌曲《办家家》本身就是根据“办家家”这个游戏改编而来的,它来源于幼儿生活,充满儿童情趣,深受幼儿喜爱。其中旁白部分节奏性特别强,朗朗上口,也正是这个地方可以给孩子一个拓展的空间。本活动通过游戏贯穿整个各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活动中,孩子们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对于节奏的掌握也比较好,在学会边唱边表演的同时,注重了声情并茂的交流,对他们音乐活动中游戏的形式——合作游戏得到一种锻炼。

第37篇、大班音乐游戏《淘气的小音符》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许许多多的能力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但有一种能力却是与之相反的,这就是音乐能力,年龄越大,学习音乐的能力就越低。在我们小时候的音乐课堂里总会出现同一个单调乏味的模式:固定不变的教材、固定不变的教室、固定不变的教与学……如今,在幼儿教育的领域里,虽然在教学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与创新,但还会因为地方文化不同、人文文化理解不同而存在教育误区问题,有的还要迎合家长小学化的要求违背孩子身心健康的不合理不科学的教学,导致孩子全面发展产生极端化等。而音乐可以给孩子们一个自由想象和创造空间的一门课程,也是孩子们最具童真与快乐的表现,同时也是我给孩子们上得最轻松最开心的课程。
  我希望通过老师亲和活跃的教学体态和本土化教育资源的利用改变我们曾经沉闷单调的音乐教学,给孩子们带来生机勃勃的理念和形式,带来更多的欢笑与放松!

  活动目标
  1、 认识并感受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个音符。
  2、 激发孩子参与音符游戏的兴趣。
  3、 发展孩子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能力。
  4、 培养孩子的乐感,使他们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与遐想。
  5、 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重点难点
  会唱并掌握节奏通过身体的协调性展示七个音符的魅力。

  活动准备
  1、音乐律动CD:《淘气的小音符》《身体音阶》
  2、延伸活动:
  (1)、水和水杯
  (2)、小棍条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围圈坐好,老师扮演可爱的角色唱歌进场:“呼呼啦啦,呼呼啦啦,音乐呼啦圈。呼呼啦啦,呼呼啦啦,音乐呼啦圈。”
  2、播放音乐《身体音阶》并随着音乐做律动让小朋友提前熟悉。
  3、音乐游戏:(1)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唱节奏儿歌:“摸摸我的小脚do do do,
  摸摸我的膝盖re re re , 拍拍我的双腿mi mi mi ,叉叉我的小腰fa fa fa , 拍拍我的双手sol sol sol ,拍拍我的肩膀la la la ,摸摸我的脑袋si si si,高举我的双手do do do……”
  (2)“听说我们的小音符正在和小猫咪玩游戏,让我们快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做游戏的吧!”
  (3)播放音乐《淘气的小音符》,唱词部分老师带小朋友们拍手感受音乐,音乐旋律出现不同的时,引导孩子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如原蹲一蹲)来感受mi 的音;音乐旋律出现sol时,引导孩子用另一个肢体动作(如插腰跳一跳)来感受sol音等。但sol 的动作一定要比mi高,主要是让孩子直观地通过不同的动作来感知音符的音高。
  4、肢体游戏:
  (1)老师引导孩子想一想,淘气的小音符们总是变成不同的样子,让小猫咪找不到,请你也来和小猫咪玩这个游戏吧。
  (2)老师数1 2 3,变变变,请孩子自由摆一个动作,老师选几个代表性动作的孩子来说一说,分别变的是什么音符。
  5、活动结束:老师请模仿小猫咪走路,轻轻地走回座位坐好。
  延伸活动:
  (1)用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个音符创编不同的儿歌并用肢体表演出来;
  (2)用同一种水杯装着不同深度的水进行敲击使其发出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个音。

  教学反思
  农村幼儿园的音乐教育状况,发现艺术教育举步艰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但农村音乐教育改革始终得不到健康协调发展,其原因是地方上人文素质忽视了美育教育。
  我园现有9个教学班,作为地处农村的幼儿园,我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差异:一是师资的差距;二是教学观念的差距;三是园内文化底蕴的差距,虽然上此课程孩子感兴趣的浓度还算比较高,对音乐也比较敏感,但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熏陶不够,使得很多孩子有些难以溶进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而老师在教学中也很少系统地组织音乐活动,对音乐艺术教育缺少研究,几无心得。所以我们还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反思教学:
  1、 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做好案例撰写和分析记录,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实践,并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作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总结。
  2、 结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和能力水平,提取有价值的教育素材,联系实际,利用本土化资源,不断创新孩子感兴趣并轻松的教学方法。
  3、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工作,对幼儿家长进行加强艺术教育的理解和认可,加强音乐教育方法的指导,从而真正让音乐陪伴孩子成长、让音乐塑造真、善、美的健全人格。

第38篇、大班音乐游戏猫捉老鼠教案反思

   游戏意图:
  音乐游戏“猫和老鼠”表现了一只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和一群聪明机灵的老鼠斗智斗勇的故事。大班幼儿的创造欲望比较强烈,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创造欲望的活动;在活动中表现与表达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也逐渐增强。根据幼儿的特点我设计了音乐游戏活动《猫捉老鼠》。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锻炼幼儿行动的敏捷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学会快速躲闪。实践过程中逐渐明确游戏玩法,并与同伴合作随乐游戏。

  游戏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表演故事内容。有节奏地做动作。
  2、在游戏过程中,遵守游戏规则,感受乐曲诙谐、欢快的风格。
  3、注意避免与同伴碰撞。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游戏准备:
  1.猫与老鼠的头饰各一只。
  2.纸箭头→若干个,磁铁若干块,磁性黑板一块。
  3.编个“猫抓老鼠”的小故事,乐句出现在故事中,录在磁带上。

  游戏玩法:
  先请两位小朋友,分别扮演猫与老鼠(游戏中请其他小朋友轮流扮演这两个角色)。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创作表演。
  再请四位小朋友到黑板上,各持纸箭头几个。根据故事中出现的乐句的高低走向,用箭头在黑板上排列出来。若乐句中的各个音是从低到高的,箭头则朝上↗。反之,则朝下↘。平行,就用→表示。这样箭头排列出的走向,就是猫勇敢地追捕老鼠时走的路线。
  座位上的小朋友,用手划出乐句中各音高低走向,以检验黑板上排列出的箭头方向是否正确。
  附故事《猫捉老鼠》
  有一只小老鼠,偷偷地爬出了洞 它东看看,西瞧瞧,看看没什么危险,就往稻田里窜出, 刚想找点东西吃。
只听见“喵——”一声,“不好,猫来了,快逃!”小老鼠撒腿就跑 一口气跑到了前面的山顶上,回头看看猫没追上来,心想想真倒霉,累死了。它刚想躺下休息一会儿,只见猫已经从后山小路往上直追。“快逃啊!” 。
老鼠拼命逃呀逃。老鼠又来到了稻田里 ,它抓起稻谷赶零往嘴里塞,当老鼠正在洋洋得意的时候,“喵——”猫从后面朝老鼠扑了上去,逮住了那只偷吃庄稼的老鼠。
  箭头排列:
  ↗→↗↘→
  教师小结:
  表扬积极游戏的幼儿,对下回游戏提出创意。

  活动延伸:
  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做猫捉老鼠的游戏。

  活动反思:
  幽默的故事情节,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猫”和“老鼠”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动物形象,这一对天敌既能给幼儿无尽的想象空间,也能创造出丰富的游戏形式。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音乐中的内在价值,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使音乐游戏成为幼儿在园活动的“兴奋剂”和“调节剂”,从而引发和保持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音乐游戏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自身的“幽默感”,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愿望,在笑声中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和孩子们共同幸福成长。

第39篇、大班音乐游戏倒霉的狐狸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孩子多为5到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应该活泼好动,而且想法也应该很多,但是我发现我们的孩子很害羞,不太爱说话。但是和孩子们经过两个多月的相处,发现孩子们其实很喜欢模仿和玩儿追逐游戏,在这些游戏中孩子们才真正地展现出他们的天真和活泼。在本节课中我以幼儿为中心,让孩子们自由创编游戏中狐狸的各种动作,让孩子们体验到游戏的有趣性,同时也让孩子们体验到自主创作的乐趣和体验自主创作的成就感,增强孩子们的信心,据此设计了这个活动并在11月25日和孩子们分享了这个游戏。在活动期间也请了家长(参与者多为妈妈)参与,也让家长参与了解还在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体验曲调重复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有趣性。
  2.作有新意的大胆地创编游戏动作,能主动跟随音乐动作表演。
  3.在表演中学会相互合作。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跟随音乐表演动作。
  2、在合作表演的过程中学习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熟悉故事《倒霉的狐狸》(附后)、自制《倒霉的狐狸》九个场景的图画,母鸡和狐狸头饰各一个、大的活动空间、幼儿28名围成圆弧形,有明显节奏感的音乐《在山魔王的宫殿里》。

  活动过程
  1、导入,引起幼儿兴趣,老师带母鸡头饰进入教室与小朋友们打招呼:“小朋友们好,我是萝丝母鸡,还记得我跟狐狸的故事吗?我听说我们这儿的小朋友很会玩儿游戏,所以今天我就是来和大家玩儿游戏的,而且这个故事就是藏在故事《倒霉的狐狸》里面,所以在玩游戏之前我还要看看你们都记得故事吗?”
  (1)、教师(萝丝)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线索。
  师:“在故事《倒霉的狐狸》中,小朋友们还记得狐狸都遇到那些倒霉的事情吗?教师出示图片,并模仿母鸡走路,引导鼓励幼儿回答。
  (掉进了池塘、掉进了草堆里、被钉耙打到头、被掉下来的面粉埋了起来、狐狸扑过去抓母鸡时被母鸡发现了,母鸡跑了。)小朋友说一件老师就重复说,增强幼儿记忆。
  师:“那母鸡发现护理后又是怎样回家的呢?”
  老师鼓励幼儿积极回答,说完后教师语气、动作夸张地进行整理:“母鸡发现狐狸后很害怕,母鸡先很快钻过篱笆,狐狸也追着钻过篱笆;接着母鸡很害怕地游过池塘,狐狸也追着游过池塘;最后母鸡跑回家,狐狸也追着母鸡到了门外。
  (2)、教师(萝丝)梳理故事情节,幼儿(狐狸)创编动作并提醒幼儿当每次母鸡转过头去的时候不敢出声也不敢动。
  师:“母鸡第一次转过头的时候,狐狸遇到什么倒霉的事情啊?谁能学习学?”
  幼:“被钉耙打到头。”(用手拍打脑门儿。)师:“千万别动,别出声哦?”
  另一位教师将图片贴在周围墙壁处。
  师:“狐狸遇到倒霉的事情都是什么时候,它不敢怎么样?”
  幼:“在母鸡转过头的时候,它不敢动也不敢出声。”
  师:“那狐狸接下来又遇到了哪些倒霉的事情呢?狐狸们你们会用什么动作让自己不被发现呢?”(如果幼儿把顺序弄错教师要及时提醒或让其他幼儿提醒,幼儿说一件,教师就将图片出示,并按顺序有一定间隔的贴。)
  幼儿创编了狐狸掉进池塘,钻进了草堆,被天上掉下的面粉埋,扑母鸡的动作。
  师:“接下来母鸡又怎样回家的,狐狸又怎样追呢?”
  幼儿创编钻过篱笆,游过池塘,上岸追母鸡,捶门的动作(在母鸡关门后)。
  2、集体随音乐表演狐狸的动作,“小狐狸们,你们表演得真棒,现在我要去请老师来和你们一起来学一学狐狸。”老师绕道移动黑板后面摘掉头饰学狐狸走出来很神秘地告诉大家:“小朋友们,萝丝母鸡去散步了,那我们就来学一学这只倒霉的狐狸,跟着音乐去捉鸡吧!但是小朋友们要听我的提示哦,我记住倒霉的时候没有声音也不动哦,不然要被发现的!“老师坐前面和幼儿面对面跟随音乐表演狐狸的动作,动作夸张,让幼儿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也让幼儿感受到随音乐的节奏变换。
  3、母鸡与狐狸合作表演。
  (1)、教师扮演母鸡,幼儿扮演狐狸合作表演。
  师:“这次让老师来扮演母鸡,小朋友们和黄老师来扮演狐狸吧。等会儿我们会会经过狐狸倒霉的地方和母鸡跑回家的地方(教师指按顺序贴在周围的图片),记住在母鸡转过头时候狐狸怎样啊?”
  幼:“不敢动也不敢说话。”
  师:“那我第一次转呢过头时你们要怎样呢?”
  幼:“拍脑门(被钉耙打到头)。”
  师:“那我第二次转过头呢?”
  幼:“跳进池塘?”
  师:“第三次呢?”
  幼:“掉进草堆。”
  师:“第四次、第五次呢?”
  幼:“被面粉埋起来,被母鸡发现了”
  师:“现在我来当母鸡,看哪只倒霉的狐狸敢来抓我?”
  老师带领一半幼儿(14名)伴音乐玩儿游戏,按着贴图顺序走,给了幼儿提示。教师动作夸张幽默,将幼儿带入了角色扮演的快乐。其他幼儿可以观看或在凳子上坐着模仿表演。
  (2)、请两位幼儿和老师一起扮演母鸡萝丝,全部小朋友和黄老师扮演狐狸,伴着音乐表演。在走的过程中母鸡转头时要提醒一起扮演母鸡的两位幼儿。
  4、请家长一起参加游戏。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后面的家长看见你们玩游戏都想来玩一玩,我们欢迎他们也一起来和你们一起当倒霉的狐狸吧。”
  5、请两两相邻的幼儿相互合作,在座位上自己商量分别表演萝丝母鸡和狐狸,跟随音乐一起游戏。两位也分别带上狐狸和母鸡的头饰和幼儿一起表演。动作夸张。

  活动延伸
  老师带着母鸡的头饰:“哇,今天我很高兴很高兴,谢谢小朋友们陪我玩了这么好玩的游戏。我们的小朋友真的很会玩游戏,那小朋友们,如果是你来编故事,你故事里的狐狸遇到的倒霉的事情又会是哪些呢?请你们回去想一想,想好了就和我们一起分享,下次就可以用你的故事来玩游戏了。”

  教学反思
  1、在这个活动中,抓住了孩子爱玩儿、爱发现、爱创作的特点,而且我们班上孩子喜欢角色扮演的游戏和追逐游戏,抓住这些特点,开展了这个活动。平时我们的孩子很害羞,不知道怎样跟老师亲近,但只要一玩游戏,孩子们和老师之间的隔阂就小了很多,在本月我观察过孩子们,也极力的和孩子们打好关系,一如既往的在早上问好,并蹲下来和小朋友拥抱,如果有不愿意的小朋友老师也不勉强,还是很好的和他们打招呼,做出拥抱的姿势。孩子们和我的隔阂小了,再加上这个游戏和果实他们很感兴趣,整节课来说,气氛都很高涨,课堂秩序良好
  2、在这个活动中我坚持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参与者与指导者。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积极创编,尊重并承认幼儿的创作。
  3、在活动中孩子和老师的配合程度高,同事老师也根据幼儿的参与情况做了相应调整,本来课程设计中没有将图画贴在周围的地方,但考虑到孩子们的参与激情相当高,在活动中可能忽略或忘掉故事情节从而忘了做动作,所以将图片一次贴于周围,这样老师每带一个地方,孩子们就知道要做那个动作。
  4、活动效果评析
  (1)、优势:活动目标达成较好,在活动设计和过程中都抓住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如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这个游戏的主人。在游戏中用夸张幽默的语言语气、动作引起了幼儿好动的好玩的天性,能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同事和老师的配合很默契,也要归功于配班教师的带领。
  (2)、不足之处:在活动中我有做到全面关注幼儿,互动部全面,有一两个孩子因为在创编环节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发言,使得他们情绪有些低落,没有对孩子的想法进行肯定或评价。这是我指的注意的,如果当时我当场分享了他们的创作或者跟小朋友们说情他们吧自己好的想法先留着我们下课后接着分享并用于游戏中的话,就不会造成这种状况。
  5、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在前面一个环节会这样上:
  在重新对幼儿渲染萝丝母鸡在散步中感到有谁跟着它时的越来越紧张的气氛,请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补充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接着我会让幼儿听一听音乐,让他们说一说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的气氛,如果让他们吧这个故事拍成一个动画片会是什么样的,狐狸和萝丝母鸡会是怎样的表现。让幼儿们自己说出故事情节,儿不是老师问一个环节,他们答一个环节。
  故事:《倒霉的狐狸》
  一天,一只饿得不得了的狐狸准备在萝丝母鸡去散步的时候吃掉它。这只狡猾的狐狸早就等在萝丝母鸡家的窗户外面悄悄的看,口水都流出来了。萝丝母鸡出门后慢慢地散着步,狐狸悄悄地跟在它的后面,母鸡走着走着觉得有谁跟着它,他回头看了看没有发现谁,接着有慢慢地走着。原来狐狸在母鸡转过头的时候赶紧躲起来了,可一不小心,狐狸踩到了地上的钉耙,被钉耙砸到了头,它为了不让母鸡发现,它不敢出声也不敢动。狐狸又继续跟着母鸡走,走到了池塘边,母鸡又觉得有谁跟着它,回国头一看,狐狸赶紧跳进池塘里,不敢动也不敢出声,母鸡没发现谁,又继续往前走着,狐狸也赶紧悄悄地跟在母鸡后面。走啊走,母鸡走过了一个草堆,它还是觉得有谁跟着它,回国头一看,狐狸赶紧钻进了草堆,不敢出声也不敢动。母鸡还是没有发现谁,继续往前走着,狐狸也赶紧悄悄地跟上取。母鸡走过了磨坊,狐狸正想向母鸡扑过去时,却被从天上掉下来的面粉埋了起来,它不敢出声也不敢动,母鸡转过头去没有发现它。接着母鸡走得快一些了,因为它总觉得有谁跟着它。母鸡就快走到篱笆那儿时,狐狸终于忍不住了,猛的向母鸡扑了过去,就在这个时候母鸡转过头去发现的狐狸。母鸡快速地钻过篱笆,狐狸也快速地钻过篱笆;母鸡游过了池塘,狐狸也跟着游过了池塘;母鸡上了岸赶紧跑回家,狐狸在后面使劲儿地追。母鸡使劲地关上了家门,狐狸使劲地敲门,收都敲痛了都没有敲开。母鸡使劲地关上窗户,狐狸也使劲儿的敲窗户,手都快敲断了还是敲开,狐狸生气地一直敲一直敲,怎么也没有敲开,最后狐狸被累得倒下了。

第40篇、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洒水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的旋律和儿歌,用身体动作表现洒水车。
  2.能遵守游戏规则,尝试进行游戏创编。
  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体验游戏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熟悉音乐的旋律和歌词,用身体动作表现洒水车。
  活动难点:能遵守游戏规则,尝试游戏创编。

  活动准备:
  1.洒水车的头饰2个,小动物的头饰20个。
  2.音乐:《洒水车》,洒水车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激发兴趣
  1.完整欣赏音乐一遍。(边听边随教师做动作。)
  2.提问:小朋友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你们猜音乐中唱的是什么车?

  二、欣赏图片,了解洒水车
  1.出示洒水车的图片,让幼儿了解洒水车,知道洒水车的作用。
  ——从图片中我们看到的洒水车是怎样洒水的呀?
  ——当洒水车向上洒水时我们要怎么躲过呢?向下洒水的时候呢?四周洒水时怎么办呀?(幼儿回答,教师再小结。)
  2.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叫做《洒水车》的游戏。

  三、玩音乐游戏
  1.规则:幼儿扮演小动物们,教师扮演洒水车,小动物们要穿过有洒水车的马路,到公园去玩耍,音乐前半部分两者做一样的动作,当音乐到“淋湿衣服别怪我”时,洒水车开始洒水,小动物们躲避洒水车穿过马路。(当洒水车向高高的远处洒水时,小动物们要蹲下来变成小矮人通过,向低处洒水时,小动物们要跳起来通过,当洒水车向四周洒水时,小动物们要立马摆一个造型定住,没有摆好造型定住的小动物要接受惩罚。)幼儿扮演洒水车反复游戏。
  2.开始游戏
  (1)教师扮演洒水车,幼儿扮演小动物,音乐前半部分师幼一起做开车状逆时针走。当音乐到“淋湿衣服别怪我”时,教师开始洒水,幼儿矮下身子或跳起来躲过洒水车。当老师向四周洒水时,幼儿摆姿势定住,一旦动了则要接受惩罚。
  ——小朋友们,这个游戏好不好玩?那么你觉得洒水车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幼儿尝试对游戏进行创编。)
  (2)第二遍游戏:一名幼儿扮演洒水车,其它幼儿扮演小动物,游戏继续进行。(教师在旁边观察和指导幼儿游戏。)
  (3)第三遍游戏:两名幼儿扮演洒水车,其它幼儿扮演小动物,游戏继续进行。(教师在旁边观察和指导幼儿游戏。)

  四、游戏结束
  1.教师与幼儿一起做放松运动。
  2.开着我们的洒水车回活动室与其他幼儿分享快乐的情绪。

  活动反思:
  本节音乐游戏主要是让幼儿通过欣赏音乐,体验夏天玩水游戏的乐趣,考虑到幼儿在平时音乐游戏中的表现,活动开始我首先通过谈话:“夏天很热,小朋友最喜欢玩什么?”引出活动的内容,然后通过让幼儿扮演洒水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不但在学唱歌曲中非常投入,在游戏时也是一个个兴致勃勃。
  通过本节活动我觉得对于幼儿来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幼儿积极参与,就必须从活动开始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有趣的引导主动让幼儿投入进来,否则适得其反。

相关文章

《中班父亲节活动方案5篇》:中班父亲节活动方案5篇主要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父亲节活动课,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快来看看中班父亲节活动方案吧。

《小班体育活动教案及3篇》:小班体育活动教案及3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00篇推荐》:第1篇、大班数学活动顺数与倒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顺数与倒数,学会顺接数、倒接数。   2、在游戏中感知倒数与顺数的规律,开拓幼儿的思维发展。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