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16
这是张衡传导入语设计,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范晔及《后汉书》。
(2) 梳理掌握文言知识及相关文体文化知识,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人物传记写人叙事的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以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 采用质疑导读法,让学生在自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全面发展的伟大科学家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2、 体会本文凝练简洁的语言。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联系课文,以“我看张衡”为题,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演讲。
2、 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质疑导读法、探究法、联系旧知归纳法。
教学计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疑难词句的处理。
2、 探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文章重点记叙了张衡的科学成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小学二年级就学过一篇文章《数星星的孩子》,可见主人公从小就对天文感兴趣,长大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范晔《后汉书》中的《张衡传》一文,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这位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的汉代科学家张衡。
二、问题设置:
1、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采用明段意分段法,理清文章结构。)
2、 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3、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让学生联系文章原句多角度探究问题原因。教师巧妙运用质疑导读法,鼓励学生将疑难问题分解成三个小问题,逐步启发引导,让学生学会联系文句自己组织答案。)
师问(1)张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在文章第一段找出相关语句,并概括说明其中原因。
启发:(2)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哪些原因?
生:“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学生查字典,疏通难点“从容淡静”)不慌不忙,镇静,淡泊宁静。
译文注释为: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
启发(3)有哪些句子为“从容淡静”作了注解?
4、引导学生自读第四段,给“员、尊、饰、形、首、隐、际、所在”等词作注,要求学生参照课下注释逐字逐句翻译,同学以个人思考为主,然后讨论交流共性的疑难词句,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师问:本小节不足二百字,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概括要点。(学生讨论逐句概括)
同样分解成两个小问题:
(1)该段的语言有记叙有说明,分别指出。
(2)具体说出本文说明文字的说明顺序。
(这一小段文字像一篇小型说明文,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以致可以根据这个说明来复制候风地动仪。)
5、为了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作者写了哪两件事?突出人物怎样的性格?
教师引导(1)“明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说明什么?
再引导(2)“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又说明了什么呢?
三、深入探究
1、 除课文中介绍的事迹外,同学们对张衡还有那些了解?
方法:将相关知识引入自学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课前布置预习:我了解的张衡情况。 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有效资料,通过个人钻研以及同学间的交流、切磋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张衡是检验阅读效果的较高层次的要求。讨论交流是自学活动的主要方法。
2、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让学生课前可以上网搜集资料,联系课文,以“我看张衡”为题,各写一篇读后感,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演讲,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同学们先组内初评,然后各推荐一人上台演讲,各组竞争。这样从文字表达的角度进一步帮助巩固阅读成果的迁移训练。
四、 疑难探究
1、学生课上梳理探究虚词“乃”和“于”的用法。(人人课前做好预习作业,课上由各小组选代表在大屏幕上板演并讲解,其他同学对疑难例句广泛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2、本文涉及的文化常识较多,如各种史书的体例,有关辞赋的文体知识,古代官职升降与人才选拔等等,可先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分类整理完成作业,教师依据反馈信息就其中的疑难知识课上探究讲解。
五、课堂小结:学习文言文必须在落实字词句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又反过来帮助我们识记文言词句。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括了张衡一生中善属文、善机巧、善术学、善理政等方面的成就,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课下熟读课文并完成课后练习二翻译训练。
六、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二翻译句子。
2、 梳理本文出现的通假字、多义词、异义词、活用词、虚词(乃、于)、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七、板书设计
善属文 无骄尚之情 不行
才高于世 善机巧 品德高尚 从容淡静 不就
善术学 (不慕当世) 不应
善政事 忧国忧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
(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
(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
3.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学策略】
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
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计划】两课时:*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说起。
二、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三、诵读课文
1.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
2.范读
正音:善属文(zhǔ)连辟公府(bì)邓骘(zhì)璇玑(xuán)算罔论(wǎng)
傍行(páng)河间相(jiān)乞骸骨(hái)
准确句读
四、问题设置
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
讨论明确:(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
2.理清提纲:
明确:*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第二部分(2-4节):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
第三部分(5、6节):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
3.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段)
4.质疑、点拨
实词:属、贯、辟、奇、就
虚词:乃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句式: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5.分析评价
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矫尚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讨
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这对你有哪些启示?
(1)、广泛学习
(2)、不要骄傲自满
(3)、从容淡静
(答案多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传记,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初步认识到张衡的“全面发展”,重点研读了*段,充分认识张衡的品格和才能,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我们不妨用一副对联对其品格和才能:
七、作业
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八、板书设计
张衡传
一、品格、文学(1节)
二、科学成就(2-4节)
三、政治才干(5、6节)
九、学科组长点评:
这节课注意了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落实,通过教与学的过程,渗透给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的教育,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堂课围绕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进行,在思考交流中提高能力。
朗读方式新颖,让学生在理解中读书,在读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教师的泛读。这种形式,避开了教师感染影响,实现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计划,教师的泛读只起到订正作用。
多元解读的环节调动学生思维,丰富学生头脑,实现课堂资源共享,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长期坚持利于课堂的操作,利于思维的培养,利于成绩的提高。
九、区县教研员点评
十、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共安排了两课时,按一般的教学设计,*课时疏通文句,整体感知。第二节课进行内容分析。我考虑到那样设计会割裂文句与内容的结合,所以做了一下调整,本节课没有疏通全文,只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疏通并分析理解*段,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开始担心时间紧张,教学目标完不成,因为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朗读和整体阅读又较为容易,所以一节课下来,时间够用。
本节课我围绕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进行,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讨论探究,多元解读,完成了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培养了学生学的能力和阅读习惯。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时,我时刻注意教师引导的方式,有预设的问题,也有应变的问题,这一点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不过,指导的语言有待锤炼,技巧有待提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了解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问题设置
1.张衡在科学上有哪些成就?
讨论明确:
(1)作浑天仪。
(2)著《灵宪》《算罔论》。
(3)铸造地动仪。
2.默读课文3-5段,思考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法有何不同?
(1)质疑、点拨:
实词: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
虚词:以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句式: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2)明确:第二段写张衡善机巧,拜郎中,迁太史令,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以记叙为主。
第四段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3.默读课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的?
(1)质疑、点拨
实词:损、疾、目、出、不轨、下车、乞骸骨
虚词: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句式: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明确:
一是《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上疏陈事,讽议左右,阉竖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表现了张衡忧国忧民、小心谨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党作斗争一事。“治威严,整法度”表现其治理严厉,“阴知*党名姓,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
4.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给予评价。
明确:(板书)
(可贵的)品格(辉煌的)科学成就(卓越的)文学才能(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深入探讨
本文写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方能“拜郎中,迁为太史令”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
另外,其科学发明、理论著作也与其“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这种性情利于潜心科研。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而作《思玄赋》。
2.从全面发展的,提高综合素质的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本文用锤炼的语言,从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介绍了张衡,重点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层次清晰,从中让我们充分认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五、作业
1.结合课本,积累有关古代官职变迁词语。
2.自选角度,用一副对联评价张衡。
六、板书设计
可贵的品格辉煌的科学成就
\/
张衡
/\
卓越的文学才能杰出的政治才干
(全面发展)
七、学科组长点评:
听完这节课,我的感受就是“实在”,整节课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关于这节课的设计理念,一是三个维度目标的落实,一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立。本节课既重视了文言词句的积累,又兼顾了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师生合作融洽,学生动脑思,动口说,活动充分,从中获得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课堂上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并通过作品人物的价值感化学生。这一切目标都是师生通过共同解读文本,研究讨论完成的,实实在在,没有“花招儿”。
另外,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容易产生惧怕或厌烦心理,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立很有难度。本节课学生没有丝毫畏难情绪,课堂很是活跃,这与教师设置问题的梯度有关,先疏通文句再设疑思考,由筛选信息到讨论概括,由浅入深,由易至难。
这节课对文言文如何教的问题做了一下探讨,那就是语言与内容结合的问题,如何结合紧密的问题,这也正是语文教师所关注的事,应该说这节课对文言文的教法起了提示作用,但有许多需要商讨的地方,如课文内容分两节课理解是否可行。
八、区县教研员点评
九、教学反思:
新课程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注重学生的主体活动,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学生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基础,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力求将文言文阅读课上成语言与内容相结合的课型,不搞串讲,疏通文句也是要学生自己进行,教师只起点拨作用。然而,这种课型给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广泛涉猎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还要考虑学生情绪的调动。教完这一课,感觉学生确实是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提高能力。值得我深入思考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创新阅读、个性阅读、拓展阅读的开展。
十、精彩片断
集体的智慧,才是长河流水
——《张衡传》的精彩片段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而我们所知道的都是他的科学成就,那么张衡在科学上有那些成就?
生:(齐)作浑天仪,铸造地动仪。
师:大家说得很准确,请再列举一些例证。
生1:善机巧,善术学。
生2:我认为他说得是特长,不是成就。
师:很好,刚才那位同学谈的的确是张衡的特长,特长与成就不是同一概念,那么你能说一下他还有什么成就吗?
生:著《灵宪》《算罔论》。
师:好,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准确,张衡除了制作浑天仪,铸造地动仪这两种仪器外,其科学成就还有《灵宪》《算罔论》这两部科学理论著作。制作指南车,飞行数里的木鸟,测定太阳和月球的角直径,观测统计出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恒星2500颗,共著有科学、哲学、文学著作32篇。下面我们共同来疏通文意,看看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式有何不同?
(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教师巡视。)
师:时间到了,大家也都读完了。现在是我们共同质疑解疑的时间,哪位同学在词语、句式方面有疑问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师生互动,质疑解疑,归纳重点词句)
生(6人):实词: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
生(1人):虚词:以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生(4人):句式: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师:(点拨)我们学习文言文要注意多多积累文言词语、句式,下面请同学回答在读课文的时候是否发现两段写作方式的不同?
生:详略不同。
师:能具体分析一下吗?
生:作者介绍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罔论》,用的笔墨较少,写得较为简略,而介绍候风地动仪较为详细。
师:好,这位同学从剪裁的角度分析了两段文字的不同之处,我认为写作方式的差别不仅这一点,谁还能发现其他方面的不同?
生1:表达方式。
生2:第二段记叙,第四段说明。
师:这两位同学说的精炼得当,不过我觉得还不够完美,你认为呢?
(生思考,不能回答。)
师:第四段仅用了说明这一种表达方式吗?
生:还辅以记叙。
师:好,介绍张衡铸造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下面我们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候风地动仪作较为详尽说明的?
生: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
师:请大家结合文句概括。
(生读相应语句)
师:作者为什么做这样详略的安排?
生1:因为候风地动仪是张衡在科学上*辉煌的成就。
生2: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师:张衡凭借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而他的刻苦专研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张衡一生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谦虚谨慎、勤学不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几十年如同一日,在所从事的事业中表现出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畏强权、勇于进取的研究风格。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词句知识;
2.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张衡各方面成就;
3.学习张衡从容淡静、勤勉谦虚等优秀品质,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与判断。
教学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提问、点拨法,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语法现象;
2.通过合作探究,把握人物性格;
3.通过延伸拓展,联系自身实际,获得有益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我国东汉的学者张衡。1900年前,当人们都还在茫然中打量这个世界时,张衡,就已经将自己的足迹踏遍了他所能触及的所有的文明巅峰。
他是文学家,二京大赋,气势恢宏;
他是书画家,东汉四家,上有其名;
他是数学家,圆周率说,千年第一;
他是发明家,浑天地动,构造奇精;
他是地理学家,地形图表,泽被后世;
他更是天文学家,洞观天象,拨正视听。
他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人事,无所不精。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跟随南朝历史学家范晔,走进《后汉书 张衡传》,解读他的精彩人生。
二、整体感知,掌握重点字词
1.请三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和断句。其他同学认真听读。
2.检查重点字词的解释。课件出示。
三、文本分析,自主感悟
1.在读这篇文章之前,你听说过张衡吗?那你所了解的,是关于张衡的什么?
2.这篇文章,除了向我们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还介绍了张衡哪些方面的成就?
3.在这三方面,张衡分别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就呢?结合课文思考,概括回答。
学生概括回答
4.教师小结:我们读名人的传记,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他们的生平事迹,更重要的是在了解这些伟人的过程中探寻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汲取智慧和力量。张衡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也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天资聪颖。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一个人成就的取得一定离不开性格和精神的引领。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从张衡的生平事迹、成就中,你能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大家可以相互交流。
5.同学结合文章内容谈对张衡性格的理解。
6.总结:
张衡从容淡静 勤勉谦虚细心严谨 不慕名利 果敢机智正式因为他有如此优秀的品质,所以他才能在各方面都取得杰出的成就。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
在那个时代,张衡绝对是达人级的人物,有四句话可以概括:
浑天地动两仪争辉,科学文学一代巨人。从容淡静勤勉终生,万代景仰名曰科圣。
如果说他的成就是金字塔尖发出的耀眼光芒,那么他的这些优秀品质,便是支撑塔身的坚固基石。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张衡这样的伟人,如今,他们已经化成了历史线轴上的永恒坐标。我们不可能复制他们的人生道路,但是他们身上所蕴含的那些做人做事的品质,却是我们应当汲取并坚守的。
张衡成功的性格因素有很多,你有哪些感悟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或自身,就其中一点谈谈想法。
2.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从不同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看出,大家都在用心品味着张衡带给我们的触动。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张衡身上有诸多值得我们汲取的优秀品质,不过在我认为,他的从容淡静是值得仰视的。但这种淡静就不是要无所作为,而是淡泊明志,心无旁骛地向理想前进,有了这份淡静,才有了张衡孜孜不倦的追求,硕果累累的成就。也许是受了张衡的影响吧,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轻灵,苏东坡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潇洒,沈从文有洗尽浮华的优雅淡定,钱钟书有荣辱悲欢前的坦然寂静。他们也因了这份从容淡静,成为大成就者。
也许,喧嚣中我们总是浮躁难安,纷杂里我们往往迷失本性,那就尽力让心变得恬淡一些,将一切的得失,一切的诱惑视作过眼烟云,用那颗最纯真的心去聆听梦想的声音,诗意前行。
最后,把这幅不算特别工整的对联送给张衡,也送给同学们!
“天才、全才、奇才,才高八斗 人品、文品、官品,品正行端 横批 品才双馨”
愿同学们学业有成,品才双馨!
在经过紧张的准备之后,在经历四易讲稿,五次试讲之后,5月19日在公开课上还是有种种不如人意的地方,为此,我做了认真的反思,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布置预习任务一定要尽可能地详尽、具体。
如果文言文想要将思想意义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那么就一定得确保学生们在文意疏通上基本没有什么障碍,布置预习任务就应该尽可能地详尽、具体。不能只笼统地告知学生要预习,要会翻译,一定要具体到字词句上。这次公开课上学生在梳理字词时表现出的生疏、迷茫,应该说,和我对他们的预习指导不够到位有很大关系。
二、语文课一定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
就如党老师评课时所说,语文课就是语文课,要教给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不要越俎代庖。
对文本的深入挖掘是有必要的,但是也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华丽,过于延伸,架空教材。教师飘飘然,津津乐道,学生却是昏昏然,一无所获。
语文课,老师要踏踏实实地上,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
三、文言文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抛下翻译书,自主完成。
借助翻译书学习文言文已成了每位初高中生的通例,只要学习文言文,就几乎人手一本翻译书。乍看似乎卓有成效,提问起来,字字会译,句句精通,然而,从这句中抽出任何一字来问他们,却基本是一无所知。我感觉,这实在是翻译书惹的祸,试想,一个身体健全的人,若是每日都依靠拐杖生活,到最后,那一定得是自己把自己“忽悠”拐了。同样,总是依赖翻译书,又怎能具备亲自查字典才能获知的经验呢?若没有这种经验的积累,又怎能将之迁移运用到更多的文章中去呢?
总之,这次参加优质课比赛,从其他选手的,以及自己的课堂表现中,我看到了日常教学中自己忽略的诸多问题,也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学无止境,我会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也请各位同行多多指正。
教学内容:
(1) 人物传记的写作要领。
(2) 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
(3) 品味本文凝练平时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本文是一篇典型而又精彩的人物传记,以详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一生。描述了他在文学、科学、政治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得当,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贯穿了作者对张衡品行的由衷景仰之情。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作者是如何将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展示给读者的。
二、问题设置
1、 从传记中可以看出张衡经历了几位皇帝?(由此看出人物传记多按时间顺序组材。)
2、 对于张衡的博学多才,传记中是如何反映的?
教师小结人物传记写法:○1以时间为序组材,概括人物一生。○2突出人物重点活动,详略安排得当。
3、 语言凝练平实是本文的突出特点。请同学在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或段落细细品味,然后与大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三、深入探究
1、 学习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下列课题仅供参考。
(1) 罕见的科圣——张衡。
(2) 张衡的成才之路。
(3) 张衡若在今天。
(4) 张衡的创造性思维。
四、疑难探究
1、 本文和《屈原列传》相比,有哪些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结合课文的写法,总结了人物传记的写法,希望同学们仔细体会,以便在今后的人物传记写作中借鉴。
六、作业
1、 多媒体课件展示:阅读《曹植失宠》完成1-5题。(课堂作业)
2、郭沫若先生曾评价张衡是个“全面发展”的人,可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发展对人们学业“专”的要求越来越高。请结合我们现实环境想一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今是否有必要,并写成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七、板书设计
写作特点:
1、 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
2、 剪裁详略得当。
3、 语言凝练平实又不乏情致。
八、学科组长点评:这份教学设计既体现新课程改革要求,又能切合学生实际。特别是质疑导读法的运用,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法,只要认真落实、长期实践一定能够切实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
九、教学反思
《张衡传》教学反思
李家深高中张景刚
在本文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质疑导读法,用来指导学生在自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从确定自读目标、指点自读门径、授以自读方法三个方面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在于:没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还是习惯于越俎代庖,既怕自己讲不清,又怕学生一时间掌握不好。
十、精彩片段(实录)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张衡传》精彩片段
语言凝练平实是本文的突出特点。请同学在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或段落细细品味,然后与大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学生品读圈画)
师:同学们都已经准备就绪摩拳擦掌了,谁先谈谈?
生:第四段,介绍地动仪的这段说明性文字就很精简,不到两百字,就详尽介绍了地动仪的制造时间、材料、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比如在介绍结构特点时用“中”、“傍”、“外”、“下”四个方位词为序,便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简要而清楚地写出了地动仪的构造特点。
生:补充一点:在描写地动仪的形状时用了一个比喻:“似酒尊”很形象很具体,接着又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地动仪的准确无误。
师评:这两位同学都着眼于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的文字谈了自己的感受和品味,评价有材料有观点。回答思路清晰,语言上也做到了言简意赅。
生:在第一段中,作者用“少善属文”四个字就说明了张衡具有先天的文学禀赋,而“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说明它注重社会实践。也正是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实的基础,并不断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经,贯六艺”,而且还连用“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他不慕当世的高洁品德。作者只是寥寥几句话就把一个德才兼备的学者形象勾勒出来,如在眼前。
师:这位同学的评述有的放矢,句句精彩(掌声)
生:课文在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时也是惜墨如金,“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了张衡的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说明张衡政绩显著,也反映了他为民除害,深得人心。简短的几句话却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
师:作者写作时绝少用形容词,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没有半句赘言。也唯其如此,才能将张衡一生中在诸多领域中的大事交待得清楚详明,有条不紊。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