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18
这是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检查背诵。
齐背《锦瑟》
二、李商隐的咏史诗。
李商隐虽然在他短暂的四十六年的人生历程中仕途一直不得志。但他依然是一位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各类政治诗不下百首,在其现存的约六百首诗中,占了六分之一,比重相当高,表现了李商隐积极的用世精神。
李商隐作了泾元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和女婿后,在开成三年(838),商隐赴京应博学宏词科试,落选后回到安定,也就是泾州,登上了城楼有感,写下了千古流传的遣怀诗《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听诵读)
提问:读完这首诗,大家觉得写得最好的是哪一句?
明确:颈联。
提问:从诗歌中,大家读出了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
首二句写景,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同样萦纡抑郁。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取拟于伦,十分贴切。这是第一层。
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意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两者似相反,实相成。这两句诗,既洒脱,又遒劲。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这是第二层。
七、八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秋水》
这两句诗,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据近人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作者应博学宏词试被摈,是由于牛党的打击,诚如是,这句诗乃是有的放矢的。这是第三层。
唐代后期,许多皇帝不重求贤重求仙,希企长生。李商隐一再予以冷嘲热讽。《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借贾谊宣室夜召一事,加以发挥,发泄了对于皇帝不识贤任能的不满。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安史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政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如《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诗中每一联都包含鲜明的对照,再辅以虚字的抑扬,在冷讽的同时,寓有深沉的感慨。
(诵读、范读)
提问:《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提问: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明确: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提问: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明确: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提问:“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明确: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提问: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明确: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提问: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明确:对比
提问: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明确: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提问: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明确: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提问: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提问: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
明确: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提问: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
明确: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提问: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
三、布置作业。
1、背诵《马嵬》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
(1)熟读背诵这两首诗。
(2)标出诗中不理解的句子,初步鉴赏。
2.课内
精读课教师讲析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2.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3.关于《锦瑟》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4.关于《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教学目的:
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用典的特点,领会诗歌朦胧缠绵的意蕴和感时伤怀的情感基调。
2、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3、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从诗歌的语言、结构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结合李商隐其人了解其诗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结合学生的自主讨论。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知人论诗。
公元812年,在河南省获嘉县县衙的府第内,李商隐诞生了。父亲李嗣正任获嘉县县令。三年后,李嗣受聘为浙东观察使幕僚。李商隐的童年时代便在获嘉至江浙一带度过的。李商隐注定是一个悲情的诗人,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终于,在商隐十岁时,父亲在幕僚任上过逝了。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由于多年未回故乡,虽在故土,却情同外来的逃荒者。李商隐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就写道:“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赢文弱,形成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
公元829年,也就是唐文宗太和三年,李商隐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长安,谒见了当时朝廷里的权贵令狐楚,很受赏识。令狐楚将他聘入幕府,李商隐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幕僚生活。其间,令狐楚亲自指点李商隐,教他写今体文。
李商隐二十三岁那年,公元835年,李商隐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他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李商隐一生中留下了众多的《无题》诗,而最为人们所知,也最荡心动魄的《无题二首》即完成于此时。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烛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听朗诵)
提问:从朗诵与诗歌中,大家能感受到的《无题》的整个情怀与氛围是怎样的?
明确:玉谿生的这首《无题》,全以首句“别”字为通篇主眼。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黯然”二字,也正是玉谿生此诗所表达的整个情怀与气氛。
在古代,即使是盛唐这样一个繁华的朝代,音信依然是不便的,于是出门在外,情人分离就酿成了浓浓的情思,更何况李商隐这时的这种情思并不仅仅是距离的远隔,死别是痛苦的,而生离却更胜死别。于是李商隐张口一吐便出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千古名句。春蚕自缚,满腹情丝,生为尽吐;吐之既尽,命亦随亡。绛蜡自煎,一腔热泪,泪而长流;流之既干,身亦成烬。
然而,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都是昨日旧事,“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一个“改”字,传达出的是青春不再,逝水常东的悄然心惊。其苦情密意,全从一个“改”字传出。而“寒”字也是苦心营造的,此寒,如谓为“心境”所造,月光本无所谓冷暖,但在作者眼中,满眼尽是离情别绪,因此,看到的月光,也便寒冷了。李商隐到了晚年,还设法在长安约见了宋华阳。
公元837年,在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的帮助下,李商隐进士及第,但也就是这一年的年底,令狐楚病逝了。李商隐一生的悲剧从这一年正式拉开了帷幕。
第二年的春天,李商隐投奔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当了幕僚。王茂元爱商隐之才,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这时,李商隐26岁,婚后感情殊好。李商隐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亦为之辛酸。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当时朝廷内部的朋党斗争十分激烈,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和以牛僧儒为首的牛党史朝廷里的两大对立的势力。令狐楚父子为牛党要员,王茂元被视为亲近李党的武人。李商隐转依王茂元,在牛党眼里是“背恩”的行为,从此令狐家的人对李商隐不满。党人的成见,加以李商隐个性孤傲,他一直沉沦下僚,在朝廷仅任九品的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和闲冷的六品太学博士。为时都很短。从大和三年踏入仕途,到大中十二年去世,30年中有20年辗转于各处幕府。东到兖州,北到泾州,南到桂林,西到梓州,远离家室,飘泊异地。
李商隐最后一次到梓州作长达五年的幕僚之前,妻子王氏又不幸病故,子女寄居长安,这就更加重了精神痛苦。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所深爱的人走了,花园里花瓣四处飘飞。一个“乱”字,把作者的心情和自然景象有机的组合。厮守多年,原盼着白头偕老,但佳人却先于自己撒手西去,这如何令作者不心乱。“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两局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写落花乱飞的情状。前者着眼于空间,写落花无处不在;后者从时间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不仅如此,关键在“斜晖”二字,夕阳西朝下的落花,更表现了诗人伤心,烦乱的感受。
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李商隐还有一首七夕那天写的《曼倩辞》也是悼念亡妻的佳作:
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间。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在李商隐生命的最后一年,也就是他46岁的时候,他写下了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首诗,也是最难懂的一首诗,却又是后世读诗之人最喜欢读的一首,这便是《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听诵读、齐读)
提问:大家想象,这首诗是为什么写的?
明确:“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有人认为是为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有人也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或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也有的以为其诗是诗人回顾反思平生遭际之作。不论这首诗是为什么写的,但读者们的共识是这是一首好诗。
提问:“锦瑟”是什么?
明确:一种乐器。一般在唐代,分为三种:17弦、25弦和五十弦的。我们前面学过一个成语“胶柱鼓瑟”说的就是这种乐器。
提问:谁能进一步谈谈,首联中作者在感叹什么?怎么看出的?
明确:起联两句, “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不是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
李商隐诗的一大特色就是用典,《锦瑟》的颔联和颈联就是连续的用典,那位同学可以说说这四句用了哪些典故?
明确:庄周梦蝶——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
译文: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庄周与蝴蝶是应该有所区分的。庄周梦蝶,蝶梦庄周,这就是事物的区分和变化。
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
望帝啼鹃——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东海鲛人——《太平御览》卷803引《博物志》云:“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东海有鲛人织水为绡坠泪成珠。有一次一个鲛人出来玩,住在一个农民家里,住了几天这家人的米吃完了,于是农民就要去变卖东西,这个时候鲛人另农民取一个碗,坠泪成珠。这个典在陆游的钗头凤里也有“泪痕红浥鲛绡透”。
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提问:这四个典故,和锦瑟有什么关系?
明确: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玉溪此处,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不论后人的评价里,《锦瑟》是悼念亡妻还是思念宋华阳,抑或是自己身世的感伤。从这首律诗里后人可以读到的是爱慕、是执著、是哀思、是叹惋。于是,尾联收拢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三、布置作业。
1、背诵《锦瑟》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
2、理解内部结构;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
[教学难点]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译写法,点读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近人梁启超读李商隐,值得我等深刻体会。他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四、常见的几种理解: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2、亡妻的深情悼念;3、作者的自伤。
五、分析第一种理解: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对全诗进行大意解说]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
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翻译出来: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
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
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
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翻译出来: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心中飘出?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翻译出来: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五、分析其他几种理解
1、下面摘录当代著名学者张中行的一段话,以备参考:古今解此诗者总不少于几十家吧,其结果自然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有时想,与其胶柱鼓此锦瑟,不如重点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这种办法试解: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可是梦想和思情都破灭,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这样解,虽然近于六经皆我注脚,总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离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张中行著《诗词读写丛话》)
2、课堂活动:点读练习。请同学们给下面的话加上标点符号。弄清对《锦瑟》的几种解释。
A、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B、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C、汪师韩: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惟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采,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摘自《诗学纂闻》)
六、作业。同步作业本上的练习。
七、教后记:
1、实践了用教材教的思想,不定了学生学教材,老师教教材的做法;
2、倡导了自主自学的学习风气。课堂大开放,让学生自己感悟,老师不必为控制课堂而感到吃力,讲一讲,变成了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理解了李商隐诗歌的迷离风格,学习了多种表达技巧,强化了文言阅读能力的训练,学习了标点符号的运用。
补:1、题解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或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2、译诗
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地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
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3、品典
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计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蓝田晶暖玉生烟
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
4、结构与主题
12句:由听瑟弦诉说思念往昔。
34句:由庄周化蝶,望帝托鹃思念亲人。
56句:由美人眼泪化珍珠,蓝田美玉化轻烟进一步眷恋。
78句:追忆悲欢离合仍是一片茫然。
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妨自己品味。
5、鉴赏要点构思新奇
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朦胧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这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