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语文必修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要背吗

日期:2021-09-11

这是李商隐诗两首要背吗,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李商隐诗两首要背吗

李商隐诗两首要背吗第1篇

教学目标:

《李商隐诗两首马嵬》教学设计

  1.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

  2.学习本诗叙事、表现等手法

  3.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

  教学重难点:

  1.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2.诗歌蕴涵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新,是科学的灵魂,亦是文学创作的灵魂,李商隐《马嵬》诗在叙事立意都极具特色。

  二、写作背景介绍

  参见课文注解,但要明确马嵬事变内容

  三、疏通诗意

  1.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2.解释重点词语

  更:还有;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笑:嘲笑;

  如何:为什么

  四、诗歌欣赏

  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问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问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问3:“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问4: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问5: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对比

  3.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问1: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问2: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4.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问1: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

  ——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问2: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

  5.小结上面讲内容的过程,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五、对比、倒叙和讥讽都是本诗的特点,请同学们当堂诵读并背诵全诗,领会其特点

  板书:

  马嵬(其二)

  玄宗之悲(荒诞)

  马嵬之变(对比)

  讥讽

  义山之叹(对比、反问)

李商隐诗两首要背吗第2篇

 一、 背景介绍:

高二《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极真切地写出兵荒马乱的情状,在多方对照和咏叹中,着重责备玄宗荒淫致乱的行为和为保全自己而牺牲贵妃的不义之举。此诗讽意深而用笔细,在众多咏马嵬的诗歌中,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属别开生面之作。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二 、合作探究:

  1、诗歌鉴赏:

  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诗以“马嵬”命题,重点是写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死先用“海外徒闻更(还有)九州”,概括了方士在海外仙山上寻见杨贵妃的传说。据说,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言当永记“愿世世为夫妇”之约。“徒闻”“未卜”和“休”流露的讥讽语气,为下文定调。

  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这两句承上铺写。“空闻”“宵柝”,即徒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之事。“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以保障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冠以“空闻”二字,则表明“虎旅”虽“传宵柝”,却不能保障皇帝和贵妃的安全了。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无复鸡人报晓筹”。

  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这两句转入实事。“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六军同驻马”指禁军哗变,李、杨两人的爱情也一同“驻马”,并幻灭成空了。“七夕笑牵牛 ”,意为七夕之夜,长生殿上两人曾欢笑密约,并笑牵牛织女一年一度相见之短暂;“当时”曾“笑”他人,而今却不如牵牛织女之长久相恋;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放在一起对比着写,相映成趣。

  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以反诘语气反衬作结。“纪”,岁星(木星)十二年绕日一周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这两句对比强烈,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既善“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通过反问,暗含指责意味。

  2、《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反问含蓄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三、比较这两首诗的用典。

  《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望帝春心托杜鹃 ”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沧海月明珠有泪 ”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蓝田晶暖玉生烟 ”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构成一幅迷离的意境,传达迷惘、悲哀、伤感、虚幻的情感体验,构成全诗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朦胧画面,联想抒怀,形成委婉幽深而情感深邃的风格。

  《马嵬》用典故形成对比,引发联想,形成讽刺,诗人借咏古对本朝历史巨变形成讽喻和批判。温婉含蓄而用意极深,体现了咏史讽今的特点。

  【板书】:

  此生休→他生→此生

  马嵬 无人报晓→昔乐昔安→今苦今危 (对比)

  (皇家——不及卢家)

  (其二) 六军驻马→当时笑牵牛→此日同驻马

  引发联想→为什么皇帝不如普通百姓(构成讽刺)

李商隐诗两首要背吗第3篇

教学目的:

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用典的特点,领会诗歌朦胧缠绵的意蕴和感时伤怀的情感基调。

2、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3、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从诗歌的语言、结构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结合李商隐其人了解其诗是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结合学生的自主讨论。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知人论诗。

公元812年,在河南省获嘉县县衙的府第内,李商隐诞生了。父亲李嗣正任获嘉县县令。三年后,李嗣受聘为浙东观察使幕僚。李商隐的童年时代便在获嘉至江浙一带度过的。李商隐注定是一个悲情的诗人,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终于,在商隐十岁时,父亲在幕僚任上过逝了。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由于多年未回故乡,虽在故土,却情同外来的逃荒者。李商隐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就写道:“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赢文弱,形成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

公元829年,也就是唐文宗太和三年,李商隐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长安,谒见了当时朝廷里的权贵令狐楚,很受赏识。令狐楚将他聘入幕府,李商隐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幕僚生活。其间,令狐楚亲自指点李商隐,教他写今体文。

李商隐二十三岁那年,公元835年,李商隐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他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李商隐一生中留下了众多的《无题》诗,而最为人们所知,也最荡心动魄的《无题二首》即完成于此时。

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烛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听朗诵)

提问:从朗诵与诗歌中,大家能感受到的《无题》的整个情怀与氛围是怎样的?

明确:玉谿生的这首《无题》,全以首句“别”字为通篇主眼。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黯然”二字,也正是玉谿生此诗所表达的整个情怀与气氛。

在古代,即使是盛唐这样一个繁华的朝代,音信依然是不便的,于是出门在外,情人分离就酿成了浓浓的情思,更何况李商隐这时的这种情思并不仅仅是距离的远隔,死别是痛苦的,而生离却更胜死别。于是李商隐张口一吐便出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千古名句。春蚕自缚,满腹情丝,生为尽吐;吐之既尽,命亦随亡。绛蜡自煎,一腔热泪,泪而长流;流之既干,身亦成烬。

然而,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都是昨日旧事,“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一个“改”字,传达出的是青春不再,逝水常东的悄然心惊。其苦情密意,全从一个“改”字传出。而“寒”字也是苦心营造的,此寒,如谓为“心境”所造,月光本无所谓冷暖,但在作者眼中,满眼尽是离情别绪,因此,看到的月光,也便寒冷了。李商隐到了晚年,还设法在长安约见了宋华阳。

公元837年,在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的帮助下,李商隐进士及第,但也就是这一年的年底,令狐楚病逝了。李商隐一生的悲剧从这一年正式拉开了帷幕。

第二年的春天,李商隐投奔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当了幕僚。王茂元爱商隐之才,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这时,李商隐26岁,婚后感情殊好。李商隐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亦为之辛酸。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当时朝廷内部的朋党斗争十分激烈,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和以牛僧儒为首的牛党史朝廷里的两大对立的势力。令狐楚父子为牛党要员,王茂元被视为亲近李党的武人。李商隐转依王茂元,在牛党眼里是“背恩”的行为,从此令狐家的人对李商隐不满。党人的成见,加以李商隐个性孤傲,他一直沉沦下僚,在朝廷仅任九品的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和闲冷的六品太学博士。为时都很短。从大和三年踏入仕途,到大中十二年去世,30年中有20年辗转于各处幕府。东到兖州,北到泾州,南到桂林,西到梓州,远离家室,飘泊异地。

李商隐最后一次到梓州作长达五年的幕僚之前,妻子王氏又不幸病故,子女寄居长安,这就更加重了精神痛苦。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所深爱的人走了,花园里花瓣四处飘飞。一个“乱”字,把作者的心情和自然景象有机的组合。厮守多年,原盼着白头偕老,但佳人却先于自己撒手西去,这如何令作者不心乱。“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两局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写落花乱飞的情状。前者着眼于空间,写落花无处不在;后者从时间写,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不仅如此,关键在“斜晖”二字,夕阳西朝下的落花,更表现了诗人伤心,烦乱的感受。

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李商隐还有一首七夕那天写的《曼倩辞》也是悼念亡妻的佳作:

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间。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在李商隐生命的最后一年,也就是他46岁的时候,他写下了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首诗,也是最难懂的一首诗,却又是后世读诗之人最喜欢读的一首,这便是《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听诵读、齐读)

提问:大家想象,这首诗是为什么写的?

明确:“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有人认为是为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有人也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或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也有的以为其诗是诗人回顾反思平生遭际之作。不论这首诗是为什么写的,但读者们的共识是这是一首好诗。

提问:“锦瑟”是什么?

明确:一种乐器。一般在唐代,分为三种:17弦、25弦和五十弦的。我们前面学过一个成语“胶柱鼓瑟”说的就是这种乐器。

提问:谁能进一步谈谈,首联中作者在感叹什么?怎么看出的?

明确:起联两句, “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不是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

李商隐诗的一大特色就是用典,《锦瑟》的颔联和颈联就是连续的用典,那位同学可以说说这四句用了哪些典故?

明确:庄周梦蝶——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

译文: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庄周与蝴蝶是应该有所区分的。庄周梦蝶,蝶梦庄周,这就是事物的区分和变化。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

望帝啼鹃——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东海鲛人——《太平御览》卷803引《博物志》云:“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东海有鲛人织水为绡坠泪成珠。有一次一个鲛人出来玩,住在一个农民家里,住了几天这家人的米吃完了,于是农民就要去变卖东西,这个时候鲛人另农民取一个碗,坠泪成珠。这个典在陆游的钗头凤里也有“泪痕红浥鲛绡透”。

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提问:这四个典故,和锦瑟有什么关系?

明确: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玉溪此处,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不论后人的评价里,《锦瑟》是悼念亡妻还是思念宋华阳,抑或是自己身世的感伤。从这首律诗里后人可以读到的是爱慕、是执著、是哀思、是叹惋。于是,尾联收拢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三、布置作业。

1、背诵《锦瑟》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齐背《锦瑟》

二、李商隐的咏史诗。

李商隐虽然在他短暂的四十六年的人生历程中仕途一直不得志。但他依然是一位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各类政治诗不下百首,在其现存的约六百首诗中,占了六分之一,比重相当高,表现了李商隐积极的用世精神。

李商隐作了泾元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和女婿后,在开成三年(838),商隐赴京应博学宏词科试,落选后回到安定,也就是泾州,登上了城楼有感,写下了千古流传的遣怀诗《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李商隐诗两首要背吗第4篇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领悟诗中所包含的对母亲深切的爱。

  2、朗读品味两首诗是如何表达对母亲深切的爱。

  3、模仿诗歌中对母亲爱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已对母亲的爱。

  【教学设想】

  1、师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营造氛围、导入母爱的主题。

  2、朗读,配乐朗读品味全诗,把握两首诗的感情。

  3、发挥想象能力借用具体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配乐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二、朗读整体把握两首诗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两首诗。

  2、请男、女同学集体朗诵这两首诗。

  3、想象一下诗中主人公的形象,两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否相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特点?

  《金色花》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调皮的孩子。

  《纸船》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柔弱的女子。

  4、播放三段音乐。

  哪两段音乐适合做这两首诗的背景音乐?为什么呢?

  5、配乐朗读这两首诗。

  三、探讨研读这两首诗如何表达母爱

  《金色花》

  1、这位调皮的孩子借用什么表达对母亲的爱?

  2、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好玩──看着妈妈工作──为妈妈做点事──回到妈妈身边

  3、诗中最后有两句对话,你能说说妈妈说此话时的心情吗?

  4、配乐品读全诗。

  《纸船》

  1、这位柔弱的女子用什么来寄托对母亲深切的爱?

  2、这位柔弱的女子对母亲的爱我们可以理解,但为何有悲哀呢?

  3、配乐品读全诗。

  四、仿写仿说

  1、两首诗中你最喜欢哪几句?自由读你最喜欢的诗句。分男、女生比赛背诵。

  2、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对母亲深切的爱,但都没有直接说妈妈,我爱你呀!,你能否仿照这两首诗的表达方式,通过一个具体的事物也来说说你对妈妈的爱。

  五、回顾品味

  配乐朗读。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