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语文必修教案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目标

日期:2021-09-12

这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目标,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目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目标第1篇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明确一个人爱的能力成长过程,探究作者对父爱与母爱本质的思考。

  能力目标:学会筛选信息,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情感目标: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2.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及部分关键语句。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用《懂你》开篇,

  【学习目标】

  2.初步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激发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的激情。

  2.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3、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及部分关键语句。

  引导学生总结本文的文章脉络。

  引导学生总结各个年龄段人的爱的能力的发展。

  播放唐山大地震时一个母亲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羊羔跪乳 ,乌鸦反哺 ,是为礼也。

  播放公益广告《父亲》

  一难点,采用教师质疑、学生个体探究式析疑、师生共同释疑的方法,通过对因果论证法的分析,进一步理清文章层次。

  课堂小结

  意犹未尽,现将本节课的设计自认为可以的地方总结如下,以便大家的批评指正:

  信息化手段的应用:PPT课件的使用,可以更直观生动的展示内容,同时加入音频、视频,让学生更形象生动的感知文本。

  爱的意识的培养:课下搜集整理关于爱的事迹,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爱父母,让学生在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学以致用,延伸到作文:1、提炼文中优美的语言,便于学生直接用于作文写作中。2、提炼文中的观点:爱。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目标第2篇

 教学目标:

  1.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

  2.理解父母之爱

  3.引导学生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4.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给予爱,爱别人,更好地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品味父爱、母爱

  教学难点:

  理解爱,真正成为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人”

  教学方法:

  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完成表格,整体感知文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了解“爱的能力”发展的过程

  三、感悟母爱

  在16段中,找出表现母爱特点的句子,感悟母爱的特点

  四、研品父爱

  从 67段中,找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1.父爱与母爱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2.父爱有哪些消极面和积极面?

  学生活动:1.作者认为父爱是有条件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吗?如何理解父爱的消极面?

  2.从父爱的积极面来思考,你对父爱的“严厉”有什么新的认识?

  (机动:此环节可作为作业,“升华爱”)

  五、探讨成熟之爱

  1.如何成为一个成熟的人,拥有成熟的爱的能力?

  2.如何理解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或孤儿的成长、成熟、成功?

  六、小结:得到爱,学会爱,好好爱

  板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母爱 父爱

  无私 成熟 责任

  宽容 付出

  善良 理智

  孩子爱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目标第3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感受不同阶段的爱

  2、父爱与母爱的比较

  3、区分“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过程与方法

  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品味关键语句,并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教学方法】

  1.勾画圈点法: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学会寻找关键句子。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一):

  冰心的小诗里说:“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有人说:父爱如山.而好父母除了提供给孩子一个遮风避雨的温暖巢穴,同时也给他们一双能够展翅高飞的羽翼。可见,在我们的成长过程

  中,父母之爱,温暖而执着。当然,这是我们对父母之爱的感性认识,那么,又如何理性的看待父母之爱在我们成长之路上的作用呢?请看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

  导入课文(二):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那么,如何来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选文的解析来体会其中的涵义。

  二、整体阅读 ,感知课文, 明确文章的思路。

  (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教师归纳)

  明确:概括地讲,这篇文章谈了“爱”。具体如下:

  (一)一个人的爱的能力发展。(1—3)

  (二)爱的对象的发展及原因。(4—8)

  (三)探讨了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就是父爱与母爱的综合的问题。(9—10)

  三、细节探究。

  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1.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

  2.母爱父爱的优点与缺点。

  3、母爱父爱有何本质的区别?

  4、母爱与父爱的作用是什么?

  5、一个成熟的人需要怎样的爱?

  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场景:父母一旦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愉悦感就马上消失,大哭大闹,完全将自己的满足快乐建立在别人是否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基础上。我想大家小时候肯定都遇到过,叔叔阿姨总会问你在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你更喜欢谁。这时候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呢?就是谁在那一段时间里经常满足你的要求,谁更宠着你,你就更喜欢谁。

  这就是费罗姆所说的不成熟,幼稚的爱—“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那么,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是怎么样的呢?5分钟时间,迅速阅读全文,找出相关信息补充下列表格。

  (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归纳)

  明确:

  年龄段 特征

  刚出生无被爱的意识 8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 8-10岁用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期 感受到爱唤起爱的力量 成熟期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2、我们来看,文题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也就包括了“父爱母爱、孩子的爱”,那么,父母的爱是怎样的呢?在作者看来,父母的爱有何优点又有何缺点?(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归纳)

  明确:

  优点: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渴求的。 母爱

  缺点: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用努力赢得。

  优点: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可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父爱

  缺点: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其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

  3、“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这两种感情有何本质的区别?(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归纳)

  明确:前一种是不成熟的爱,只懂得接受,并且因此使自己看起来弱小、孤立无援,处于被动的状态。比如哭闹。

  后一种则是通过努力去赢得爱、创造爱,变得有力量而且成熟,

  处于主动地位。

  由此可知,爱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4、 母爱与父爱的作用是什么?

  (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归纳)

  明确: 母爱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温和 独立父爱给孩子信心 指导孩子生活 理智 自信

  因此,父母不仅给了孩子爱,他们还使孩子在爱中成长,又学会去爱别人,这是一个理性的、圆形的过程。

  5、一个成熟的人需要怎样的爱?

  联系全文,深入思考,圈点勾画,概括要求全面、具体。明确一个健康成熟的灵魂要达到的高度。

  明确: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独立温和),又是自己的父亲(理智自信)的高度。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一个成熟的人需要母爱与父爱的结合,既要发展母亲的良知,又要发展父亲的良知。也就是有母亲的爱的祝福,又要有父亲的爱的原则。

  故母爱与父爱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爱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互补的,缺一不可的。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四、 延伸拓展:

  作者认为,母亲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亲是孩子的‘思想世界’?成熟的人就意味着他不是依赖父亲、母亲给他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这两个世界。回想自己成长的道路,是否感受到这两个世界对你的影响?你又该如何为心中这两个世界而努力呢?这两世界将给你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境界呢?

  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 课后写一篇反思作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目标第4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化常识。

2.掌握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二、能力目标: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目标:感受母爱和父爱的无私、博大与精深,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伟大,以此学会回报爱,表达爱。

【教学重点】

1.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2.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父母对自己世界的影响,对成熟的爱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导入:播放配乐图片,教师随音乐有感情朗读图片文字

问:图片上的场景你是否熟悉?(生答:熟悉)

教师:正是这熟悉的场景勾起了我们和父母之间的点点滴滴,正是从这些点点滴滴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父母的爱,正是这样的爱让我们明白了父母的时间都去哪了。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的文章,即美国作家弗洛姆笔下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首先请同学们自主明确一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板书课题)

为了更好的了解同学们这父母对父爱、母爱的理解程度,本节课我们将以调查的形式来学习,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想法来填写,然后我们与作者的观点相比对,看看我们到底从理性的高度上对父母的了解有多少。(以导学案为依据)

(二)、理解爱---整体感知

过渡:首先让我们看第一道调查问题。

问题1、

作者在《爱的艺术》一书中说:“爱不是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爱是一种能力”。请问你是从什么阶段有爱的这种能力的?

(注:请依据做出判断,并能明确表述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

我看同学们选哪个阶段的都有,那么哪个阶段才是和作者的观点是一致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查找课本的1—3段,明确作者对于人的成长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并且配合各自导学组内合作最终确定答案。

明确:

刚出生阶段 无爱的意识 8岁以下 有被爱的意识

8~10岁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成熟时期 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问题2、

过渡:既然我们有了爱的意识和能力了,自然可以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了,那么请同学们例举你自己的或者你知道的关于父母之爱的具体细节,说明父亲、母亲对孩子的爱。

在学生表达过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给出以下两个故事示例:

故事一:当年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人向他母亲祝贺:“你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是的”,杜鲁门的母亲答道:“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总结:这就是母亲。只要是母亲的孩子,母亲就会无条件的爱孩子。不管你是总统,还是平民;是一个高贵的公主,还是一个杀人犯;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母亲都会无条件的爱你。

故事二:贝多芬几乎是在父亲的暴力下成长。贝多芬的父亲望子成龙,希望贝多芬成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从小就接受严苛的音乐训练。贝多芬除了练钢琴之外,还要练小提琴、中提琴,贝多芬喜欢随意自己拉一些曲子,但只要被父亲发现,就会大骂他一顿,说:“你还没到达随心所欲的程度,现在好好给我一个音一个音照谱演奏!”父亲的教育严格,甚至常有时候是不合理的,但他还是为儿子神速的进步感到无比的骄傲,而且非常肯定将来他的儿子一定是个伟大的音乐家。

总结:这就是父亲,正如泰戈尔说:“我的欲望很多,我的哭泣也很可怜,但你永远用坚决的拒绝来拯救我,这刚强的慈悲已经紧密的交织在我的生命里。”父亲之爱,也许就体现在他的严厉、刚强和不动声色中。故高尔基说得好: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人生。

过渡:那通过同学们所举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是我们看到故事中的父母,会发现父爱母爱其实在生活中的表现是不同的,那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的4—7段,看看作者从理性角度是如何理解父爱母爱的不同的。

明确: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本质上: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是祝福,是和平。

父爱是有条件的,它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象。

母爱和父爱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母爱: 积极面: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父爱: 积极面: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总结:母爱是无条件的。母亲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母亲的爱让我们感到温暖,不断生长,发育。父爱是有条件的。父亲的爱却引领我们正视人类生存的社会,学会生存、生活。要遵守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如纪律、秩序、法律等;要勇于承担、有责任感。故有人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过渡:我们此刻已经对父母之爱有了本质上的理解了,那是不是代表我们就可以说自己在爱的理解上是个成熟的人了呢?请同学们阅读文本的8—10段,先找出作者对成熟的人的评价标准。

问题3、

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标准?在对爱的理解上,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成熟的人吗?

提示:如果只有母爱,孩子会怎样发展? 回答:孩子可能会沉浸在他的自我中心阶段,他人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只依赖于别人,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不会爱别人。 提示:如果只有父爱,孩子会怎样发展? 回答:孩子可能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如喜欢暴力、走极端等。也不会爱别人。 明确:成熟的人应具有的特点: 独立、温和;自信、理智。前两点来自母亲,后两点来自父亲。 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独立温和),又是自己的父亲(理智自信)的高度。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一个成熟的人需要母爱与父爱的结合,既要发展母亲的良知,又要发展父亲的良知。也就是有母亲的爱的祝福,又要有父亲的爱的原则。 故母爱与父爱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爱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互补的,缺一不可的。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最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可以说咱们同学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似乎都比昨天长大了好多。那作者是如何给成熟的人定义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本最后三段,找出作者关于成熟的标准。

明确:成熟的标准:

①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②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

③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理智和判断力上。

其实在老师看来,一个成熟的人更应该会回报爱,表达爱。

(三)回报爱,表达爱----情感升华

首先播放一段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1)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那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如何实际去做,请同学说出自己向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例如:在学校认真学习,并照顾好自己

放学早点回家,不让父母担心

回家后帮爸妈干点家务活

不对父母发脾气,好好与父母沟通

当父母过生日时,送上我们真心的礼物

勇敢的告诉他们:我爱你们!

(2)现在,我们长大了,逐渐拥有了表达爱、创造爱的能力,那么,就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饱蘸感情的墨,写下你们对父母的爱。

致母亲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处何方 都能感受她的温暖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陷何境 都能感受她的心跳

你快乐,她幸福 你悲哀,她哭泣

只有她 永远不需要珍藏 却永远不会忘记

致父亲

都说风 能把石头吹裂 都说雨 能将钢铁锈蚀

都说岁月 能把你的脊梁压弯

惟有你的意志 百折不挠 千磨不变

挑起全家老小 一生的重量

(四)感悟爱:

播放央视公益广告: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总结:树欲静而风不止,别让等待,成为遗憾,从此刻感恩父母,回报父母,不要让“子欲孝而亲不待”的事情再发生。

(五)课后作业:

读完这篇文章,你对父母之爱,有什么新的认识和希望?

假如你是父母,你又准备怎样履行父母的职责?

附:板书设计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