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8
这是念奴娇过洞庭中心句,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念奴娇过洞庭中心句第 1 篇
一、导入: 赤壁是大家熟悉的一个古迹,它因为赤壁之战而闻名。公元1082年,北宋一位满腹经纶的文学家,因为被贬,迈着沉重的步履来到了传说中的赤壁,目睹赤壁壮丽雄奇的景色,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传唱千古的诗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宋词中的精品《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把握:
1.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和赤壁怀古的作用是什么?念奴娇限定了诗歌的格式,赤壁怀古限定诗歌的内容。从赤壁怀古可以看出诗人是在赤壁古迹怀念古代的历史之事和历史之人,赤壁有怎样的历史事件呢?(介绍写作背景赤壁之战)。
2.听读诗歌—描述诗意—自读诗歌—指读诗歌,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诗歌
思考结合咏史诗的特点,咏史诗一般是“观眼前之景,写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怀”,看看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阕写了赤壁古迹的景色,下阕写了由赤壁古迹想到的历史人物周瑜,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
三、解读诗歌:
(一)写眼前之景:
1.起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大江”就是指长江,以大修饰江,突出滚滚长江,浩浩汤汤,给人一种气势磅礴之感。 “大江”同时暗指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
“浪”,实指波浪,虚指时光。孔子站在河边感叹“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就是感慨时光飞逝。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指时光冲刷了千古风流人物,也就是说千古风流人物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千古”穿越时空,给人以深邃厚重的沧桑之感。
这三句气势磅礴,雄视古今,从时间和空间上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把读者带到了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古往今来风流人物的无限怀念之情。
(朗读指导:因为这三句气势磅礴,雄视古今,所以我们朗读时,要奇峰突起,语音浑厚,情感激昂。“大”要重读,一锤定音,定下全文豪放的基调。示范)
这是惟有苏轼能驾驭的大开大阖之典型。“大江东去”,可见空间之阔大,“千古”可见时间之浩远,“千古风流人物”可见人物之众多。如此起笔,世所罕见,但苏轼挥起如椽巨笔,只轻轻一句,“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空间之阔大只聚焦于“赤壁”,时间之悠远只聚焦于“三国”,人物之众多只聚焦于“周郎”。没有这么一层铺垫,下面的景物就是空中楼阁,水中花,镜中月。同时这句作为首句也交代了地点、人物,并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体现了豪放的特色。
2.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这三句运用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从形状、声音、颜色等多方面描写赤壁雄奇壮美、波澜壮阔的景象。面对如此景象,词人心中满是慷慨激昂的情感。
(朗读指导:正因为这三句波澜壮阔、雄奇壮丽,要读出这种感觉,语调就要慷慨激昂,情绪饱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几个形容词和动词重读。示范。)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
(二)思历史之事。
下阕遥想古人周瑜,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人物的?
人物
周瑜
年龄
34岁
生活
幸福美满(小乔初嫁)
外表
英俊潇洒
职位
东吴大都督
成就
功成名就
从全词看诗人描写周瑜先以“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三国周郎赤壁”来层层衬托人物,后以赤壁豪放壮阔之景来烘托人物,然后下阕对人物作描写刻画,用心可谓深,更可见诗人对周瑜的敬仰崇拜之情。可是仅仅三国就有很多的风流人物, 如: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为什么苏轼想到的却是周瑜?而且周瑜的描写与我们寻常想到的武将形象有什么不同?苏轼和周瑜有哪些人生的关联?老师出示苏轼的生平。(知人论世)
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移知徐州。元丰二年,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元祐八年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再贬儋州。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
苏轼晚年对自己的一生总结为:问汝平生功业,“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再次对比两人的人生有什么异同?
人物
周瑜
苏轼
年龄
34岁
47岁
生活
幸福美满(小乔初嫁)
贫困潦倒(妻子早死)
外表
英俊潇洒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大都督
黄州团练副使
成就
功成名就
一事无成
念奴娇过洞庭中心句第 2 篇教学目标:
1.把握本词“景、史、情”相融合的写作特色。
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课内赏析课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方式复习作者
略
一首诗词,要读懂,首先仍是字词入手。语文实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同学评价,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读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2.检查字词的理解。
3.集体朗读。
4.师范读或者听多媒体的朗读。
解释:词与诗歌不一样,押的是入声韵。入声韵现在已不存在,现在无锡的老言颇有点相像。举例试用无锡话读。入声韵的特点是压抑,此词虽然是豪放词,然归根结底是压抑的情感。
5、学生朗读,要求:体会文化
三、品味鉴赏:词是有章法的,理解词要一层一层的看。全词共八句,分别是:
1、第一句从眼前江景起兴,由眼前的大江联想到历史长河,引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
讨论:你认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吗?
哪几个词是最有历史感的?“浪淘尽”是什么意思?
(任何英雄人物都会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笔苍凉)
2、点明怀古内容,引出古战场。
故垒西边……这是真是赤壁吗?何以见得?
3、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气势和赤壁的雄奇。
“乱石穿空”写什么?“惊涛拍岸”突出什么?“卷起千堆雪”写什么?
(写山,雄俊,力度。惊涛,表明水,江流的湍急。雪在质感上比浪形象,生动)
4、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怎样联想到英雄的?
(得江山,造江山,是一种野心的表达,看到美景,想拥有,以江山代表自己的成就。
5、写周瑜英雄形象,以美人陪衬英雄,突出少年得志。
写英雄为什么一定要写美人?
(周瑜当年34岁,英气,才华,美人爱英雄自古以来就如此,美人嫁英雄相得益彰。如果东风不与周郎便,那么美人就不是他的了。
6、写周瑜赫赫战功,以曹军惨败反衬周瑜儒将风流。
讨论版本中的“墙橹”“强虏”哪一个词好?
为什么是“羽扇纶巾,儒将风流”?
7、由怀古到伤己,抒发自己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为什么想周瑜会伤自己?(年龄、功业相比)
这是怎样的心情?(抑郁)
多情应笑我,多的是什么情?(抑郁之情,早生华发,一“早”字体现此情)
8、洒酒酬月,表现自己化解胸中郁闷,以求精神超脱的心态。
“人生如梦”“人间如梦”哪个更好?
(一指个人,一指所有人。此词更多指的是对自己人生无法把握,虚幻的。人间,则指普遍心态,个人认为,还是“人生”较好。
9、与周瑜相比之后的感叹:江山在,周郎不在,东坡在,事业不在最后只能洒酒祭江,豪放中见旷达,苍凉中见洒脱。
四、小结豪放词的特点
1、要有壮阔景
2、要写英雄事
3、要表功业志
4、要抒苍凉的情
五、迁移
以此法读下一首《京口北固亭怀古》。
要求:一句句分析,说出理解来。
念奴娇过洞庭中心句第 3 篇【教学目的】
《念奴娇》优秀教学设计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能够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
1、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2、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奋发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前预习,熟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
⑴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⑵ 揣摩作者的情感,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
⑶ 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
2、教师小结:
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
三、品味赏析
1、阅读上阕,讨论:
⑴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
⑵ 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部分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
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⑶ 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
2、学生自由朗读下阕,思考问题,完成下列问题:
⑴ 可怀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
小乔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发────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大勇
是个风流人物。
⑵ 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
明确:景色描写中────乱石惊涛浪花
⑶ 这个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明确:
气势磅礴
穿空────峻伟
卷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手法
千堆雪比喻巨浪
⑷ 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⑸ 讨论:为什么单单怀周瑜?
参考:
① 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团练副使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② 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③ 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④ 惺惺惜惺惺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6、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7、但文章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就不是苏轼了。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3、总结全文:
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
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四、拓展延伸,比较提高
1、阅读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
⑴ 《雨霖铃》:
⑵ 教师用俞文豹《吹剑录》中的文字总结:
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扬柳岸,晓风残月;
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2、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含有消极成分,试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念奴娇过洞庭中心句第 4 篇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感知词的内容。
2、了解豪放派的特*;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体会词人壮志未酬的感慨,树立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点:
1、体会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
教学难点:
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方法:
诵读法、指导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由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的《滚滚长*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文体常识、作者和写作背景
1、词牌介绍
念奴娇:念奴是唐代天宝年间著名的歌妓,调也因此得名。它有双调,有平韵、
仄韵两体,仄体有100字,较为常用,平韵用者较少。
2、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弃疾并称“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3、背景简介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三、整体感知课文,结合注释串讲词意。
1、找同学朗读此词,纠正字音。
2、听示范朗读,注意读音及节奏。
3、找同学结合注释翻译,及时点拨。
4、老师讲解翻译。
课文译文
滚滚的长*水向东奔流而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水)逝去。那旧时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山像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上的明月吧!
四、深入探究,语句分析。
1、大*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把倾注不尽的长*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和时间背景。它既使人们看到大*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在长*这里,自古出现过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在开始寻找英雄们遗迹的时候,词人终于找到了他心中最景仰的英雄——“周郎”。但他在这里却先埋下一笔,暂时不展开写,引起悬念。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作者写赤壁时,为了岩石的陡峭,就夸张为“穿空”;为了写*涛汹涌、浪花怒卷,就夸张为“千堆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赤壁的壮丽景*。*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用此句感叹语轻轻结住,将*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合为一体。这样的景物描写,读罢使人止不住内心的激荡,颇有“天风海雨迫人”之感。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1)、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年纪很轻。
(2)、以美女衬托英雄,更表明他当时春风得意。
(3)、小乔的姐姐大乔是孙权的嫂子,所以周瑜和孙权外看是君臣之别,内观则是连襟之亲。周瑜能够取得孙权的绝对信任,这是他能够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条件。
4、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赤壁之战对吴*来说,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斗,而作为吴*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胆怯,反而从容闲雅,谈笑之间,就把敌方的战船烧成灰烬。这种指挥镇定的风度何等令人生敬!作者这样称颂周瑜,表明他也渴望能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丰功伟业。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作者的情绪不断变化,由欣赏山河之美到赞赏追慕英雄豪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很明显地透露出来,词意至此,已经达到高潮。但这些都是“神游”,眼前现实却是“我”的“多情”,“早生华发”。
6、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月。
苏轼我国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从36岁起,就开始过贬谪的生活。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他第一次出判杭州,44岁时再贬黄州。1085年宋宪宗时,司马光为相,一度奉召回朝。章敦为相时,苏轼因坚持他的见解,被贬广东惠州。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再次被贬海南岛昌化*(贬所在今儋州市中和镇)。“人生如梦”是作者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我安慰之语,但他并没有想到要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月”不过是要向“*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纵观全词,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
五、小结:
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这首词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其豪放词风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词的开篇“大*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仅写出了长*的非凡气象,意境开阔,气象恢弘,而且*山、历史、人物逐一收入眼底。另外一处景物描写则是对古战场险要地势的勾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豪放词风的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周瑜的雄姿英发与出众的才华都寄予着词人的赞美之情。称赞周瑜,表明了词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心志。
这首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六、比较阅读:
赤壁
杜牧
折戟沉砂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七、课外赏析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语,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城子》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