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

高二窦娥冤原文

日期:2021-11-20

这是高二窦娥冤原文,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高二窦娥冤原文

高二窦娥冤原文第1篇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并掌握元杂剧的结构及其特有的舞台语言。

能力目标

1.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

2.熟读重要曲词,体会尖锐的戏剧冲突与浓郁的抒情性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德育目标

1.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2.正确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

1.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

2.反复诵读,仔细揣摩,落实背诵要求。

●教学难点

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 三 课 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介绍中国古代戏剧的常识,把握剧情,初步感知课文。

一、教学导入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

二、背景介绍

元代社会初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关汉卿,同情百姓的悲惨命运,不畏权势,敢于斗争。《窦娥冤》便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它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三、速读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剧本,疏通疑难字词,明确《窦娥冤》剧情。

楔子:贫寒秀才窦天章上京求取功名,向寡妇蔡婆借贷盘缠,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儿瑞云,乘机提出索要瑞云做童养媳。端云3岁丧母,7岁便到蔡婆家,改名窦娥。

第一折:17岁时窦娥与蔡婆儿子成婚,一年后丈夫病故,婆媳相依为命。一天,蔡婆去向赛卢医索讨银钱,赛卢医赚她到僻静处,想勒死她,幸亏张驴儿父子把她救下。因这救命之恩,张驴儿父子想霸占婆媳二人。

第二折:窦娥执意不从。张驴儿在羊肚汤里放了毒药,想害死蔡婆,强占窦娥。不料其父喝下了那碗羊肚汤,呜呼身亡。张驴儿反诬窦娥毒死公公,并威胁窦娥嫁给他为妻,不然要去公堂告发。窦娥问心无愧,与张驴儿去见官评理。太守桃杌是一个昏官,严刑逼供,窦娥坚不屈从。桃杌转对蔡婆用刑,窦娥为救婆婆,含冤承招,被判死罪。

第三折:临刑时窦娥满腔悲愤,呼天抢地,奔赴法场,死前发出“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三桩誓愿.。

补充:窦天章官拜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来到楚州地面。窦娥鬼魂托梦父亲,诉说冤情。窦天章重新审理此案,杀了张驴儿。窦娥冤情得以伸雪。

2、再读课文,以窦娥为主语总结每一部分内容,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楔子(序幕),苦命女偿父债卖蔡家,无奈父抛孤女应京试;

第一折(开端),蔡婆婆索债险遭害,张驴儿救人生歹念;

第二折(发展),张驴儿药死老驴儿,昏县官乱判葫芦案;

第三折(高潮),窦娥临刑发誓愿,完美女子遭刑斩;

第四折(结局),窦娥冤魂诉实情,千古奇冤得申雪;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

教学步骤:

一、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 窦娥形象

1、.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

明确: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

① 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主)

② 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主)

③ 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明确:从表面上看,主要矛盾冲突的双方是窦娥和桃杌太守、张驴儿等人。其实,从窦娥的曲词和宾白来看,受冤的不仅仅是窦娥一个人,而是整个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劳动人民;屈打成招、滥施刑罚、草菅人命、贪赃枉法的也不仅仅是桃杌等人,而是整个社会的腐败吏治。

2.、善良孝顺的窦娥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命运,她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呢?

①窦天章典卖女儿;②蔡婆婆放高利贷和买她作童养媳;③丈夫的夭折;④蔡婆的引狼入室 ;⑤张驴儿的陷害;⑥桃杌的贪赃枉法,屈打成招,滥施刑罚,草菅人命—→是黑暗的封建社会。

3.、窦娥如果不怕连累婆婆,冤案还会不会发生?

明确: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婆婆也会被屈打成招,到那时,杀头的虽不是窦娥,却会是其婆婆,仍旧是一件大冤案。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牺牲自己来救助无辜的他人,是无法阻止冤案的发生的,因为制造冤案的是当时社会上强大的黑暗势力和官吏的贪赃枉法,腐朽昏聩。这样,我们就会深刻地体会出窦娥所唱的[滚绣球]这曲子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是那样的入木三分,以及深刻地感受到窦娥对黑暗现实彻底失望而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是那样的震撼心灵。

4、总结:善良,孝顺;不甘屈辱,不畏强暴,不甘于命运的摆布,对亲人细致体贴,对多舛命运勇敢抗争。在窦娥身上,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又有反抗性格的影子。

明确:窦娥是一位坚强的女子形象,从文章中看,一个“冤”字贯穿其中,由一个冤字引出了窦娥的怨、悲、恨,逐步深入地展示了窦娥的反抗精神,突出了她的刚烈性格。

5、窦娥一个善良的女子是如何成为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妇女的?

明确,从剧情中可以了解到窦娥的经历。她先是被卖给蔡婆婆做童养媳,而后又年轻守寡,被张驴儿父子恃强霸占,再加上桃杌太守的草菅人命、严刑逼供,才把窦娥推向悲剧的结局。这一步一步的逼迫,也使得窦娥善良的性格越来越坚强。她不愿答应张驴儿的逼婚,还是抱着守贞节的道德观念,就是被张驴儿以父死相要挟时,窦娥对封建官府还抱有幻想,企图以官府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但在遭到桃杌太守的毒打后,这一幻想就消失了,希望也彻底破灭了。由于她来自生活的底层,受的迫害越多,对封建社会的罪恶认识就越清楚,反抗就越强烈。由此可见,窦娥并非是一开始就对官府有着清醒认识的,而是在整个封建制度和封建秩序对她撒开一面大网,使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走上反抗的道路。即使是本折一开始,窦娥在指天斥地的怒骂后,也只能无奈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哎,只落得个两泪涟涟”。直到“三桩誓愿”,她即将悲惨地离开人世的一刹那,她的感情才喷涌而出,把斗争的矛头指向腐败、黑暗的封建吏治。可以说,窦娥的反抗也是被迫——被整个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逼出来的,越是善良的人被逼反抗,越能体现对整个社会制度的揭露和否定。

高二窦娥冤原文第2篇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品味“本色化”戏剧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窦娥身上的人性美;鉴赏品味,领略戏剧语言艺术。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认识恶劣社会秩序对人性的摧残,培养学生向善的心灵。

教学重点鉴赏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勾线提要 知识引领

1.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列于中国十大悲剧第一位的《窦娥冤》就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2.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⑴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⑵元代杂剧。

元杂剧一本通常有“四折一楔子”。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末、旦、净、杂四类。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角色唱,其他角色只能念白。动作和效果称为“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剧本上都标明“××科”。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杂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正末主唱的剧本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叫旦本。

男角色称末,分正末(男主角)、副末(又叫冲末,男配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

女角色称旦,分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有男有女。

杂:包括细酸(穷秀才)、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等。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也叫曲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武打和舞蹈。如“做哭科”“做笑科”等。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的宫调写成。共分“五宫四调”: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和大石调、双调、越调、商调。元杂剧中一折限于一调一韵。

⑶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 《赵氏孤儿》-元·纪君祥

《精忠旗》-明·冯梦龙 《清忠谱》-清·李 玉

《桃花扇》-清·孔尚任 《汉宫秋》-元·马致远

《琵琶记》-明·高则诚 《娇红记》明·孟称舜

《长生殿》清·洪昇 《雷峰塔》清·方成培

⑷元代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的《拜月亭》 白朴《墙头马上》

王实甫的《西厢记》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⑸中国十大古典喜剧:

《救风尘》-元·关汉卿 《西厢记》-元·王实甫

《看钱奴》-元·郑延玉 《中山狼》-明·康海

《墙头马上》-元·白朴 《李逵负荆》-元·康进之

《幽闺记》-元·施君美 《绿牡丹》-明·吴濂

《玉簪记》-明·高 濂 《风筝误》-清·李渔

3.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即《窦娥冤》,其他著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其中,《窦娥冤》又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4.写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二、诵读感知 理清内容

1. 剧情简介

《窦娥冤》的剧本结构就是典型的四折一楔子。楔子相当于序幕,第一折相当于故事的开端,第二折相当于故事的发展,第三折相当于故事的高潮,第四折就是故事的结局。

楔子:女主角窦端云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为了考功名而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即童养媳),并改名窦娥。

第一折: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

第二折: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张驴儿父亲,被判斩刑。

第三折:窦娥被押赴刑场。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第四折: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录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

2. 诵读感知:播放课文朗诵。

3. 字词检测

(1)字音(见课件)

(2)积累词语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

负屈衔冤:即含冤,承受委屈。

杳无音信:远得不见踪影,也没有音信。

举案齐眉: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顺水推舟: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势行事。

孤身只影:孤单一人,只留影子。形容孤独一人。

古陌荒阡:指荒凉的地方,即荒郊野外。古代田间小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

苌弘化碧:形容受冤而死或忠心不泯。

望帝啼鹃: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4.节选部分中共出现多少曲牌?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属于正宫宫调。

5.用简洁的短语概括节选部分的内容,并说说重点表现了窦娥的什么。

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重点表现窦娥的冤、怨、悲、愤。

三、分析研讨 重点突破

1.引入:为什么说窦娥冤,她冤在哪里?身陷冤情的窦娥有什么表现?下面我们来探讨课文。

2.深入文本:第三折可以分为几个场景?

明确:可分为三个场景:

赴法场 怨天(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见蔡婆 遗嘱(窦娥告别婆婆)

在刑场 誓愿(窦娥立下三桩誓愿)

⑴女生齐读[端正好],思考:此曲中哪些字词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明确:“没来由”“不提防” 可见窦娥是冤枉的,是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临刑前不禁要将天地生埋怨。 ( 板书:冤)

⑵在把握剧情的基础上揣摩试读[滚绣球],思考:窦娥为何埋怨天地?

女生读,男生点评。男生读,老师点评。

感情是: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

明确:窦娥和婆婆在生活上相依为命,年仅二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地守自己的寡,苦度青春,但做个顺民而不得,真冤啊!冤之极,怨天地。明为怨天地,实为诉说自己蒙受了冤屈。 ( 板书:怨)

⑶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可为什么屈招?又怎甘心忍受这冤屈?

明确:屈招是怕婆婆受刑。真善良啊。

善良的性格还体现在什么样的情节安排上?

明确: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伤心、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上……

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富于牺牲精神的有价值的女子啊!

教师总结:鲁迅曾四次强调刘和珍“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 衬出反动政府的凶残。窦娥越善良越显有价值,显冤屈之深。人们不由不为三岁丧,、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即守寡三年,遵守礼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一洒同情之泪。

善而蒙冤又忍冤,令人悲痛。(板书:悲)

3.合作探究

窦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她发下三桩誓愿。

分角色朗读(一男生扮监斩官,一女生扮对白中窦娥,一女生读三桩誓愿。)

其他同学思考:三桩誓愿是如何从时间、空间、地点及监斩官态度来写的。

探究问题:逐一填表一:(见课件)

探究问题:逐一填表二:(见课件)

窦娥发三桩誓愿,是在鸣冤,让世人知道她被迫蒙冤、忍冤。并且表达出了她的愤怒之情。(板书:愤)

教师总结:窦娥还希望感动天地,惩治邪恶。被毁灭的过程,就是抗争的过程。

4. 形象概括

⑴播放三大誓愿视频。

⑵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

①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强欺弱、恶欺善的社会现实。

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聩,贪赃枉法。

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孝顺和善良。

⑶窦娥如果不怕连累婆婆,冤案还会不会发生?

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婆婆也会被屈打成招,到那时,杀头的虽不是窦娥,却会是其婆婆,仍旧是一件大冤案。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牺牲自己来救助无辜的他人,是无法阻止冤案的发生的,因为制造冤案的是当时社会上强大的黑暗势力和官吏的贪赃枉法、腐朽昏聩。这样,我们就会深刻地体会出窦娥所唱的[滚绣球]这曲子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是那样的入木三分,以及深刻地感受到窦娥对黑暗现实彻底失望而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是那样的震撼心灵。

⑷窦娥形象总结:善良,孝顺;不甘屈辱,不畏强暴,不甘于命运的摆布,对亲人细致体贴,对多舛命运勇敢抗争。在窦娥身上,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又有反抗性格的影子。

对联概括:

贞洁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刚烈争抗,悲愤动地旱亢三年

5.手法探究

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最终得以应验,可现实生活中这反常的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反常是能说明她冤,可这不是封建迷信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明确:从艺术上看,大胆想象、夸张,属浪漫主义手法。《孔雀东南飞》中“化鸟”,《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蝶”,都让苦难中的人们悲苦的心理得到一丝慰藉。屠刀砍了窦娥,但砍不倒天理;邪恶毁灭了窦娥,但战胜不了正义。

四、总结概括 拓展提升

1.主题探讨

⑴概括戏剧冲突

《窦娥冤》的戏剧冲突,体现在三个层面:社会冲突、道德冲突、意志冲突。与张驴儿冲突:守贞守节的传统道德和蹂躏贞洁的不道德上的冲突;与梼杌的冲突:孝顺的传统美德与为官贪酷的社会冲突。

⑵善良孝顺的窦娥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命运,她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呢?

①窦天章典卖女儿;

②蔡婆婆放高利贷和买她作童养媳;

③丈夫的夭折;

④蔡婆的引狼入室;

⑤张驴儿的陷害;

⑥桃杌的贪赃枉法,屈打成招,滥施刑罚,草菅人命—→是黑暗的封建社会。

个人悲剧:高利贷剥削、流氓地痞横行。

社会悲剧:贪官污吏草菅人命。

⑶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明确:“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法制黑暗,官吏昏聩。

⑷窦娥相信青天,相信苍天有眼,老天会给她一个公道,为什么被贪赃官吏屈判死罪时却要指天斥地怨鬼神呢?

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在窦娥的时代里,人民深受君权的迫害和神权的束缚,因为在封建道德中,皇帝(天子)是上天意志在人间的体现,人民是相信“天地鬼神明察人世是非,主持人间正道”的,而封建官吏也往往以“青天”自居。窦娥生在窦天章这个落魄书生之家,深受政权与神权的影响,当张驴儿把谋害人命的罪名强加给窦娥时,她依然相信官府能主持正义,只是临上刑场时,她方才清醒过来,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社会真面目。于是,在《滚绣球》中,她猛烈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好人不长命,坏人活万年”的社会不公平现象到处都是。窦娥对鬼神的大胆谴责,对天地的斥骂,实际是对现实社会黑暗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⑸主题归纳: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以及在它的庇护下流氓恶棍的横行;也反映了人民深重的苦难和坚定的反抗精神。从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来看,这部剧称得上是元代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是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只有推翻这一制度,劳动人民才能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

2.拓展探究

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的被送上了刑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娥能幸福地生活着。

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这样改,说明叶宪祖老先生并没有读懂原剧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原意,拍封建统治者的马屁,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

3.比较提升

解读刘兰芝、祥林嫂、窦娥几位女性形象,谁更有反抗精神?

刘兰芝:明白婆婆要驱逐自己,丈夫要求也无济于事,事情无法挽回时,她没有坐以待毙,等着被遣,而是变被动为主动,主动“遣归”,早早起来“严妆”,把自己打扮得美艳动人。刘兰芝变被动为主动,表现了极强的自尊心、积极维护自己的人格、个性坚强的特点。

祥林嫂和窦娥都不同程度地受着宗教思想的影响,但从她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各异。在窦娥的身上,表现出百折不回、生死不渝的抗争精神,向命运,向不公平的世道宣战。这是祥林嫂无法企及的。

4.发展能力

在文学世界里,我们阅读一个人物应该深入他的内心,用自己的心去触摸他的心,然后,我们就能成就一颗善感的心灵。请揣摩窦娥这个人物,以“窦娥,我对你说”为题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高二窦娥冤原文第3篇

  教学目标:

  ⑴、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⑵、了解剧情;以第三折中《滚绣球》、《耍孩儿》等曲词为重点,赏析戏曲语言。

  ⑶、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⑷、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⑸、结合人教版配发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练习,开展研究性活动。

  教学重点: 即目标之⑵、⑶、⑷

  教学难点:

  ⑴、第三折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⑵、对第三折 [ 端正好 ][ 滚绣球 ] [ 耍孩儿 ] 等曲子的理解,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⑴先观看戏曲或电影《窦娥冤》; ⑵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学习方法:

  1 .课前预习,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掌握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

  2 、诵读中可分角色朗读、分段轮读、自由选读,形式不一,但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3 .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些特点,有助于理解剧情。

  4 .鉴赏课文语言,除重点鉴赏第三折[滚绣球]等曲子外,还可选取其他曲词和一些说白,品味曲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也可结合课文,领会曲词、说白、科介是怎样相辅相成塑造人物形象与推动情节发展的,了解戏曲语言个性化和动作性强的特点。

  5 .鉴赏课文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着重了解这种艺术手法对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可展开讨论,允许有不同认识。

高二窦娥冤原文第4篇

教学步骤:

  一、导入学习: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作者与元杂剧介绍:

  1 、关于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 15 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8 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配角有副净,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 b 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 注:课后可查阅“宫调”知识 )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有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三、速读感知,理清思路:

  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其后情节见课文注释①介绍。

  1 、请跳读课文,看看课文节选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 31 个曲牌,分别属于仙吕、南吕、正宫三个宫调。

  2 、请概括讲述本课故事情节,并重点讲述第三折情节。(可由多人共同完成)

  板书简示为:

  ⑴、二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⑵、婆婆索债,险些丧命;窦娥争理,张生歹念。

  ⑶、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⑷、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四、课后自由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

  第 二 课 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本节: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元杂剧基本知识和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作进一步鉴赏。

  二、鉴赏第三折。

  ㈠、女生齐读 [ 端正好 ] ,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词语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男生给出答案,明确』

  “没来由”“不提防” 可见窦娥无辜受冤,是蒙冤。(板书: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难怪窦娥临刑前不禁要将天地生埋怨。

  ㈡、揣摩试读 [ 滚绣球 ] ,共同思考:窦娥为何埋怨天地?

  1 、女生读,男生给点评。男生读,老师点评。

  2 、老师范读

  3 、『同桌讨论问题,给个说法』

  明确窦娥有感于天地:

  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

  窦娥和婆婆相依为命,二十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守寡,苦度青春,但做个顺民却不得,真冤啊!冤至极,就怨天地。(板书:怨恨)怨恨天地,实为诉说自己蒙受冤屈,控诉黑暗的世道。

  ㈢、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控诉天地就是大胆的抗争,可为什么又屈招呢?又怎么甘心忍受这冤屈?这样做的代价可是牺牲生命啊。(板书:忍冤)

  『同桌讨论,给个说法』

  屈招是怕婆婆受刑,不走前街走后街是怕怕婆婆伤心——真善良啊。

  善良还体现在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上。一生读 [ 叨叨令 ] 后道白最后三行,一生读 [ 快活三 ] 、 [ 鲍老儿 ] ,感受其善良——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多么富有牺牲精神的有价值的女子啊!

  鲁迅四次强调刘和珍“始终微笑着的和蔼”——衬出反动政府的凶残。

  这里刻画的窦娥心底越善良美好就越显出价值,显出冤屈之深。善美却蒙冤又忍冤,令人悲愤。(板书:悲愤)

  人们不由不为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就守寡三年,遵守礼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挥洒同情之泪呀。

  ㈣、含冤的窦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她发下三桩誓愿。

  分角色朗读,一男生扮监斩官,一女生扮对白中窦娥,一女生读三桩誓愿。

  其他同学思考:三桩誓愿是如何从时间、空间、地点及监斩官态度来写的?

  点评朗读。

  『同桌讨论,填表理解』: (出示小黑板,框中内容请学生填写)

  内容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表现

  应验时间 瞬间 一段时间 三年 时间越来越长

  应验地点 法场 荒野 山阳 范围越来越广

  监斩官态度答应 呵斥 怒喝 态度越来越强烈

  (注:框内词语作参考,留作课堂上学生填写)

  问:窦娥发三桩誓愿,要表达什么呢?

  『同桌讨论,给个说法』:

  窦娥发三桩誓愿,是在鸣冤,让世人知道她是被迫蒙冤、忍冤。(板书:鸣冤)同时表达出她的愤怒之情。窦娥希望感动天地,惩治邪恶。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