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

新教材窦娥冤教案

日期:2021-11-20

这是新教材窦娥冤教案,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新教材窦娥冤教案

新教材窦娥冤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⑴、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⑵、了解剧情;以第三折中《滚绣球》、《耍孩儿》等曲词为重点,赏析戏曲语言。

  ⑶、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⑷、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⑸、结合人教版配发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练习,开展研究性活动。

  教学重点: 即目标之⑵、⑶、⑷

  教学难点:

  ⑴、第三折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⑵、对第三折 [ 端正好 ][ 滚绣球 ] [ 耍孩儿 ] 等曲子的理解,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⑴先观看戏曲或电影《窦娥冤》; ⑵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学习方法:

  1 .课前预习,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掌握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

  2 、诵读中可分角色朗读、分段轮读、自由选读,形式不一,但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3 .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些特点,有助于理解剧情。

  4 .鉴赏课文语言,除重点鉴赏第三折[滚绣球]等曲子外,还可选取其他曲词和一些说白,品味曲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也可结合课文,领会曲词、说白、科介是怎样相辅相成塑造人物形象与推动情节发展的,了解戏曲语言个性化和动作性强的特点。

  5 .鉴赏课文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着重了解这种艺术手法对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可展开讨论,允许有不同认识。

新教材窦娥冤教案第2篇

 一、导入学习: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作者与元杂剧介绍:

  1 、关于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 15 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8 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配角有副净,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 b 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 注:课后可查阅“宫调”知识 )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有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三、速读感知,理清思路:

  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其后情节见课文注释①介绍。

  1 、请跳读课文,看看课文节选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 31 个曲牌,分别属于仙吕、南吕、正宫三个宫调。

  2 、请概括讲述本课故事情节,并重点讲述第三折情节。(可由多人共同完成)

  板书简示为:

  ⑴、二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⑵、婆婆索债,险些丧命;窦娥争理,张生歹念。

  ⑶、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⑷、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

  四、课后自由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

  第 二 课 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本节: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元杂剧基本知识和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作进一步鉴赏。

  二、鉴赏第三折。

  ㈠、女生齐读 [ 端正好 ] ,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词语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男生给出答案,明确』

  “没来由”“不提防” 可见窦娥无辜受冤,是蒙冤。(板书: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难怪窦娥临刑前不禁要将天地生埋怨。

  ㈡、揣摩试读 [ 滚绣球 ] ,共同思考:窦娥为何埋怨天地?

  1 、女生读,男生给点评。男生读,老师点评。

  2 、老师范读

  3 、『同桌讨论问题,给个说法』

  明确窦娥有感于天地:

  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

  窦娥和婆婆相依为命,二十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守寡,苦度青春,但做个顺民却不得,真冤啊!冤至极,就怨天地。(板书:怨恨)怨恨天地,实为诉说自己蒙受冤屈,控诉黑暗的世道。

  ㈢、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控诉天地就是大胆的抗争,可为什么又屈招呢?又怎么甘心忍受这冤屈?这样做的代价可是牺牲生命啊。(板书:忍冤)

  『同桌讨论,给个说法』

  屈招是怕婆婆受刑,不走前街走后街是怕怕婆婆伤心——真善良啊。

  善良还体现在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上。一生读 [ 叨叨令 ] 后道白最后三行,一生读 [ 快活三 ] 、 [ 鲍老儿 ] ,感受其善良——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多么富有牺牲精神的有价值的女子啊!

  鲁迅四次强调刘和珍“始终微笑着的和蔼”——衬出反动政府的凶残。

  这里刻画的窦娥心底越善良美好就越显出价值,显出冤屈之深。善美却蒙冤又忍冤,令人悲愤。(板书:悲愤)

  人们不由不为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就守寡三年,遵守礼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挥洒同情之泪呀。

  ㈣、含冤的窦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她发下三桩誓愿。

  分角色朗读,一男生扮监斩官,一女生扮对白中窦娥,一女生读三桩誓愿。

  其他同学思考:三桩誓愿是如何从时间、空间、地点及监斩官态度来写的?

  点评朗读。

  『同桌讨论,填表理解』: (出示小黑板,框中内容请学生填写)

  内容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表现

  应验时间 瞬间 一段时间 三年 时间越来越长

  应验地点 法场 荒野 山阳 范围越来越广

  监斩官态度答应 呵斥 怒喝 态度越来越强烈

  (注:框内词语作参考,留作课堂上学生填写)

  问:窦娥发三桩誓愿,要表达什么呢?

  『同桌讨论,给个说法』:

  窦娥发三桩誓愿,是在鸣冤,让世人知道她是被迫蒙冤、忍冤。(板书:鸣冤)同时表达出她的愤怒之情。窦娥希望感动天地,惩治邪恶。

新教材窦娥冤教案第3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2、了解剧情;以第三折中《滚绣球》、《耍孩儿》等曲词为重点,赏析戏曲语言。

  3、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4、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5、结合人教版配发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练习,开展研究性活动。

  【教学重点】

  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了解剧情;以第三折中《滚绣球》、《耍孩儿》等曲词为重点,赏析戏曲语言

  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第三折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第三折[端正好][滚绣球][耍孩儿]等曲子的理解,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

  1、先观看戏曲或电影《窦娥冤》;

  2、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学习方法】

  1、课前预习,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掌握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

  2、诵读中可分角色朗读、分段轮读、自由选读,形式不一,但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3、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些特点,有助于理解剧情。

  4、鉴赏课文语言,除重点鉴赏第三折[滚绣球]等曲子外,还可选取其他曲词和一些说白,品味曲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也可结合课文,领会曲词、说白、科介是怎样相辅相成塑造人物形象与推动情节发展的,了解戏曲语言个性化和动作性强的特点。

  5、鉴赏课文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着重了解这种艺术手法对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可展开讨论,允许有不同认识。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学习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作者与元杂剧介绍

  1、关于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⑴ 结构:

  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⑵ 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配角有副净,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⑶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注:课后可查阅“宫调”知识)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有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三、速读感知,理清思路

  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其后情节见课文注释①介绍。

  1、请跳读课文,看看课文节选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31个曲牌,分别属于仙吕、南吕、正宫三个宫调。

  2、请概括讲述本课故事情节,并重点讲述第三折情节。(可由多人共同完成)

  板书简示为:

新教材窦娥冤教案第4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3、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4、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

  1、品味戏曲的语言;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教学难点:

  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关汉卿的名剧《窦娥冤》。

  二、作家及元杂剧:

  1.介绍关汉卿:

  元朝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一段辉煌的时期,杂剧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文学样式,涌现出了大批戏曲名家。关汉卿就是当时最杰出的戏曲家。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绍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每类又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副净、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尚)等。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作“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三、指导阅读

  1.阅读“自读提示”中与本折有关的情节。

  2.阅读课文。

  3.理清本文戏剧情节:

  第一部分:(开头~“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写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揭露世道不公。

  第二部分:(“(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写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部分:(“(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写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四、赏析第一部分:

  1.朗读第一部分的唱词(学生齐读)。

  2.《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3.“游魂先赴森罗殿”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

  (提示:讳饰,实际是说被杀头而死。)

  4.《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是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诗歌手法?

  (提示:“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采用了兴的手法。)

  5.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

  (提示:这里是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6.《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是哪一句?

  (提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7.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

  五、赏析第二部分:

  1.朗读第二部分(抽读)。

  2.窦娥为什么叫走前街而不走后街?这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提示:因为她不愿见到婆婆,怕引起婆婆伤心。这表现了她性格中善良的本性。)

  3.作者为什么要表现窦娥善良的性格?

  (提示:窦娥的善良更显出冤屈之深,为后文的反抗精神起积淀作用。)

  4.作者再次利用婆媳对白,叙说窦娥的冤屈,在情节上起何作用?

  (提示:主要用以激发人物的内心冤屈,表现人物内心愤恨,为后文发三桩毒誓作铺垫。)

  5.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这个问题可从这几方面考虑:

  ①这正是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

  ②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

  ③可以增强悲剧气氛;

  ④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黑暗,无公道可言。)

  6.窦娥说自己“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话怎样理解?

  (提示:因为现实难合人意,她在这种是非颠倒的社会中感到无能为力,只能感叹自己时运不济;另一方面这样说也可以安慰婆婆,减轻婆婆的悲伤,体现了她的孝顺。)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