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06
这是渔家傲秋思上阕扩写,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课前预习布置:
1、标注不认识及读不准的字音;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将诗歌翻译写在书上;
3、读熟并背诵,课堂要默写检测。
二、课前准备:
1、上课前5分钟:所有同学拿出听默本,默写《渔家傲 秋思》,并叫两位同学在黑板上默写,要求字迹认真,书写工整。
2、老师巡查默写情况,了解每个同学完成背诵作业的程度,并对优秀学生及时提出表扬,默写完成的同学可以照着书本自行为自己批改,等待黑板上默写完成后,检查黑板上所展示的诗词是否有错,发现错误后自行上台用红色粉笔改出。
3、完成默写后,全班准确齐读一遍,注意正确字音和字形。
三、新课讲授:
1、请一位同学来解读题目《渔家傲 秋思》。
生:“渔家傲”是词牌名,规定词的形式,包括字数、句数和押韵,“秋思”是题目,揭示诗歌主要内容,点明这首诗是写秋天的思念的。
师:回答得非常全面,解读的很到位,可见老师平常讲课时他听得很认真,笔记做得很详细,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并请不知道的同学将笔记记下来。
2、题目联系拓展:
师:自古“女子多伤春士多悲秋”,古人在诗词里写了许许多多关于“秋”的诗句,提到“秋思”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被誉为“秋思之祖”的谁的什么诗?还有一首歌咏秋天的“另类之作”是谁的什么诗?
生:被誉为“秋思之祖”的是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另类之作”的是唐代刘禹锡的《秋词》。
师:回答得非常漂亮,能够及时联想到我们所学过的诗词使知识融会贯通起来,那我们全体同学都能够背诵这两首诗吗?(学生背诵)
3、作者介绍:
师:这首词的作者范仲淹我们并不陌生,八年级下册曾学过一篇他的千古名篇叫?其中广为传颂的句子是?
生:《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师:那我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回顾一下关于作者的相关知识。
生: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岳阳楼记》字逸飞,号文正,谥号“文正”传有《范文正公集》于世。
师:非常清晰准确,对于古代作者,我们需要记住朝代,文学史地位,代表作及字号。
4、诗歌大意理解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生读后)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将诗歌翻译写在了书上,现在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及译文理解诗歌内容,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3分钟后全班交流。
(3分钟后)请大家提出你对诗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无人举手)大家可要抓住机会提问哦,如果没有人举手,就意味着你们都理解了,没有问题,那老师就要提问你们了,要是被我问住了,你们可是要领罚的呦,所以抓紧时机赶紧问?
生:“衡阳雁去无留意”为什么“雁去无留意”?
师:有没有同学能帮助他呢?
生:意思是衡阳的大雁向南方飞去,没有一点逗留的意思,这说明边塞天气极其寒冷,大雁都不愿意多逗留一会。
师:回答得真棒,这里说明边塞的环境恶劣,气候极寒。
生:“浊酒一杯家万里”中的“浊”我觉得可以改为“斟酌”的“酌”,因为,这个“酌”有“喝酒”的意思“小酌几杯”,在这里应该是“喝酒”
师:这个问题有新意,有没有同学能够解释一下?(无人举手)我们这位同学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他的问题将同学们都问住了,那么老师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大家来听听看是否认可?古代的“浊酒”就是米酒,用米发酵做成的酒,也就是现在我们喝的醪糟,醪糟大家都见过,比较浑浊,所以形象的称之为“浊酒”最主要的是浊酒是老百姓们都能喝得起的酒,是最常见和普通的酒,在这里戍守边塞的都是平民百姓,远离家乡在外征战,所以喝“浊酒”来聊以慰籍思乡之情。
生:“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个典故中的主人公是谁?
师:有没有那位同学可以博古通今的?
生:是西汉时期的大将军窦宪,他率领部下抗击匈奴,追至燕然,在一块大石上记功而返。用来比喻建功立业。
师:此处应该给他响起掌声(生鼓掌),他的知识面很广,可见平时是个爱看书的孩子。
生:“羌管悠悠霜满地”怎么理解?
师:这一句谁能够帮他解释?
生:“羌管”是边塞特有的乐器,“悠悠”是指声音凄凉,“霜满地”是说秋天地上有霜。
师:解释得很详尽精确,我觉得这里的“霜”除了点明了季节是秋季之外,是不是还暗含了月光如霜一般洒满边关呢,所以后文有“人不寐”大家认同吗?(生点头)
生:“将军白发征夫泪”怎么翻译更合适呢?
师:这个问题暗含了此句中的一个修辞,哪位同学能够准确地翻译一下呢?
生:这句用了互文修辞,应翻译为将士们都已生出了白发,留下了思乡的眼泪。
师:真棒,翻译得很准确,那么生出了白发说明了什么,这“泪”缘何而起又为谁而落呢?
生:白发说明战争时间之长,说明他们想家却不能回而发愁,愁白了头。
师:说得真好,这白发因战争持续时间久而生,古诗中有“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可见战事持续时间长,为有家不能回而发愁,也为何时能打败敌军,怎样击退敌人而愁,更为不知何时才能归家而愁!
生:眼泪因思念家乡而起为自己而流。
师:如果没有战争,会不会有离别,会不会有思念,所以这眼泪因战争而起,为国为家为己而流!
师总结:在大家的共同配合下这首词的.大意我们梳理完了,下面我就这首诗提一些问题,检测一下大家是否已经全部理解。
5、诗文分析:
师:这首词中有一个字总体概括了作者所见边塞景物的特点,是哪个字?
生:“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
师:这“异”和中原相比得出的,那么这“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表现在“衡阳雁去无留意”大雁早早就南飞了,说明天气很冷,入冬很快。
师:有没有相关的诗句可以佐证呢?我们学过的一首描写边塞雪景的诗歌。
生:“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生:这“异”还表现在“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塞特有的声音,有风吼,马嘶,号角,战鼓等等形成特有的边声。
师:说的真好。“异”在“边声”
生:“异”还表现在“长烟落日孤城闭”这是一座古城,而且城门早早的就关闭了。
师:城门关的早说明什么?是天黑的早吗?
生:战事紧张,戒备森严。
师:大家说的真好,将这首短短数字的词,解读出这么丰富的内涵。那么词的上片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写边塞的景。
师:这景有何特点?
生:渲染荒凉凄清,萧瑟的气氛
师:说得真好,那词的下片主要写什么?、
生:抒情,抒发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师:仅仅只有思乡吗?想家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生:战争还没有结束,没办法回家
师:这种为了国家舍弃小家,有家不能回中又包含什么情感呢?
生:爱国之情和无奈之情。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棒,这首诗就是作者借描写边塞不同于中原的景物描写来抒发将士们舍家卫国思乡却不得归的无奈之情。这首诗就在我们的大家的努力下解读完了。
教学目标:
1、吟诵默写;
2、体会本词意境;
3、旨在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4、感受作者的思想境界;
5、与书法、音乐、吟诵相结合,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师生共同接受熏陶。
教学重点:
1、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
2、饱含深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
1、利用联想、想象、对比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
2、理解诗词的意境、意象、用典、内涵。
学法指导:诵读法、互动法、互问法、点拨法、对比法、以点带面发散法等。
一、导入新课(5min)
我们知道,文学史上有一种叫做边塞诗的流派。(此时提问,教师总结,再多媒体展示,学生齐读,培育家国情怀)比如: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等。边塞词、抗战词之滥觞,实自范文正公。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5min)
(先提问,再教师讲述)
作者简介:古今完人。
(1)知羞发奋、断齑划粥;
(2)抗击西夏,建功立业;
(3)庆历新政,开启先河;
(4)先忧后乐,天下情怀。
(烦请全体师生起立,大声诵读三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背景(点到为止)
自读欣赏,整体感知(10min)
三、教师深情范读带读,学生分读,试背诵。
朗读感情初探
塞下秋来风景异, (诧异惊奇)
衡阳雁去无留意。 (惋惜羡慕)
四面边声连角起, (惊悚紧张)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孤苦失望)
浊酒一杯家万里, (怅惘思恋)
燕然未勒归无计。 (无奈悲愤)
羌管悠悠霜满地, (哀怨悲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酸楚无奈)
四、题目讲解,简单解说“词牌”。
比较阅读:
(1)题材,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元曲)作比;
(2)境界,与《岳阳楼记》作比;
(3)风格,与后一首东坡居士《江城子·密州出猎》作比。
播放古曲《十面埋伏》,展示本人书法作品。
(4)学生提问,教师作答;
(5)教师反问,学生作答(开放式,不求标准,不塑权威)。
五、讲解本词(20min)
1、从表达方式来看,上片描写(写景),下片抒情。
总结宋词上下片的写作规律:上片一般写景、记叙;下片一般抒情、夹叙夹议、情景交融。
2、上下片的字眼:上片是“异”,下片是“泪”。“泪”是重点,“异”为“泪”蓄势。暗中贯穿全词的感情基调是灰暗的,是“无奈”。
3、“异”在哪儿?后几句都是。
4、“泪”又缘何?燕然未勒,将军白发。
5、为何会 “无奈”?朝廷文恬武嬉腐败无能;词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大敌压境,独木难支;并无胜算,进退维谷。
6、上阕写景为了什么?烘托渲染寒冷、苍凉、萧索、危急、无奈(战事吃紧、孤立无援)。
7、上片从视觉和听觉上给读者以震撼和冲击;点面结合;四维六合;远近相宜,立体几何感受;化用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能不落窠臼冲出重围。
8、如何巧妙过渡?通过“酒”(参考范之另一词作《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9、下阕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心绪?无奈、愁苦、悲愤、厌战、思乡。
10、下片情景交融。
(1)前两句雄奇:时空交错;“一”和“万”对比,巨大的感觉差异,不忍卒读;“未”和“无”和“不”一咏三叹,婉转低回。
(2)后三句哀怨惆怅:“羌管悠悠”,令人肠断;“霜满地”,不禁顾影自怜“白发”(英雄末路),坚守孤城,壮志难酬,怎不教人老泪纵横?
(3)“燕然未勒”,用典(与“羌管”对看); “将军白发征夫泪”,互文手法。
11、全词意境:雄浑阔大、悲壮苍凉。
六、标点符号探讨。这是《渔家傲》的正体。上下片的句读当为三二,非二三。
七、延伸阅读(4min)
《小重山》
目下神州苦难多。砚台陪剑懒,黯消磨。庾楼空叹月蹉跎。天不语,看似夜平和。
举国太平歌,边情惊木马,老廉颇。寸功未立影先驼,心不死,还我旧山河!
练习
课堂背诵默写本词,课后试着与后面三首词粗略对比阅读。
八、全体起立,诵读誓词:“大丈夫当志存高远,出则忧国忧民,入则为国为民!岂不壮哉?(1min)
九、课后反思
待课后再作总结,是为异日再度教授本词积累经验教训云尔。
十、课程结束
鞠躬感谢大家。谢谢!欢迎诸位批评指正。
感谢你们的青春!感谢你们的陪伴!
《渔家傲·秋思》多媒体展示暨板书设计
一、拓展延伸(5min)
李贺《雁门太守行》: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二、作者简介(5min)
范公委实古今完人。
知羞发奋、断齑划粥;
抗击西夏,建功立业;
庆历新政,开启先河;
先忧后乐,天下情怀。
(烦请全体师生起立,大声诵读三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教师深情范读带读,学生分读,并试背诵。
朗读感情初探 (10min)
塞下秋来风景异, (诧异惊奇)
衡阳雁去无留意。 (惋惜羡慕)
四面边声连角起, (惊悚紧张)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孤苦失望)
浊酒一杯家万里, (怅惘思恋)
燕然未勒归无计。 (无奈悲愤)
羌管悠悠霜满地, (哀怨悲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辛酸痛苦)
四、比较阅读
1、题材。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元曲)作比:
大与小;公与私。
2、境界。与《岳阳楼记》作比:悲与乐;愁与喜。
3、风格。与后一首东坡居士《江城子·密州出猎》作比:
收与放;哀与雄。
五、讲解本词(20min)
1、从表达方式来看:
上片描写(写景),下片抒情。
总结宋词上下片的写作规律:
上片一般写景、记叙;
下片一般抒情、夹叙夹议、情景交融。
2、上下片的字眼:上片是“异”,下片是“泪”。“泪”是重点,“异”为“泪”蓄势。
3、暗中贯穿全词的感情基调是灰暗的,是“无奈”。
4、“异”在哪儿?后几句都是。
5、“泪”又缘何?燕然未勒,将军白发。
6、为何会 “无奈”?
朝廷腐败无能文恬武嬉;词人“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 于危难之间”,大敌压境,独木难支;并无胜算,进退维谷。
7、上阕写景为了什么?烘托渲染寒冷、苍凉、萧索、危急、无奈(战事吃紧、孤立无援)。
8、上片写景堪称经典
(1)从视觉和听觉给作者读者以震撼以冲击;
(2)点面结合;
(3)四维六合;
(4)远近相宜,立体几何感受;
(5)化用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能不落窠臼冲出重围。
9、如何巧妙过渡?
通过“酒”(《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0、下阕写出了词人怎样的心绪?无奈、愁苦、悲愤、厌战、思乡。
11、下片情景交融。
(1)前两句雄奇:
(2)时空交错;
(3)“一”和“万”对比,巨大的感觉 差异,不忍卒读;
(4)“未”和“无”和“不”一咏三叹, 婉转低回。
(5)后三句哀怨惆怅:
a.“羌管悠悠”,令人肠断;
b.“霜满地”, 不禁顾影自怜“白发”(英雄末路),坚守孤城,壮志难酬,怎不教人老泪纵横?
c.“燕然未勒”,用典(与“羌管”对看);
d.“将军白发征夫泪”,互文手法。
12、全词意境:
雄浑阔大、悲壮苍凉。
13、标点符号探讨。这是《渔家傲》的正体。上下片的句读当为三二,非二三。
六、延伸阅读(4min)
《小重山》
目下神州苦难多。砚台陪剑懒,黯消磨。庾楼空叹月蹉跎。天不语,看似夜平和。
举国太平歌,边情惊木马,老廉颇。寸功未立影先驼,心不死,还我旧山河!
七、练习
课堂背诵默写本词,课后试着与后面三首词粗略对比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这五首诗词。
2、能力目标: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和哲理。
3、情感目标:走近诗人、词人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当时的感情,激发自己的诗兴。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词作所表现的征人远征边塞、远离家乡的痛苦。
2、体会豪放词的风格特色
三、教学难点:
1、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感悟该词的豪放特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
五、课时准备:
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
1、诵读品味法。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2、讨论——质疑——点拨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3、描述法。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4、竞赛法。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分组比赛交流]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的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
(二),背景简介: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三),品读《渔家傲》:
1。注意听范读:点评好在哪里?节奏感情意境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一遍:提出有质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看看注释处理好字音节奏感情)
个人表现读:(学生品评:发表看法。。)
3理解性的齐读一遍(带着感情读出气势)
(四),赏析《渔家傲》:
1、赏析上阕:
赏析:词的上阕,展现的是一幅边塞风光图:[写景][引导学生想象进行口头笔头训练,互相补充]塞下秋来风景异:[诗人的家乡在江南水乡,其感受定有不同]
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江南风光迥然不同,别具特色:[突出“异”:总写]并从三处来体现:[分写]
衡阳雁去无留意:[特写]
①大雁南飞:边塞已自荒凉,秋来更加萧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极言边地荒凉,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条件艰苦。][视觉上悲凉]
四面边声连角起:[单调孤苦的生活]
②边声四起: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西风呼啸,驼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听觉上的震撼]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想象陕北黄土高原的地势,体会战士的感受]
③孤城落日: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可见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又一次写出战士身处荒凉边塞,但责任重大,不容懈怠,那壮阔的景象恐怕无心欣赏]
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
2、赏析下阕:
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
此句为诗人自抒情怀的句子,他身负重任,戍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如今怎样啊?难以知道。也许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正思念着他,可是,回去一趟,何等的不易呀![由生活细节进入人的内心刻画]
燕然未勒归无计:
边疆未清,燕然未勒[功业未就]还家之计无从谈起。[运用典故: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功而还。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是在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时代,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
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浓霜满地的夜晚,[由白天———黄昏————夜晚],一片萧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凄凉。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这样的夜晚,钩起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愁,白发苍苍的将军,远离家乡的士卒泪水盈眶,久久难以入眠,都流下了忧国思家的泪水。
3、课文:
这首词在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整首词不失为一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边塞诗派的形成及特点。
九、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够有感情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作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吟诵品读词作,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
由《岳阳楼记》最后一段朗读导入:
一篇《岳阳楼记》感动了历代的文人墨客,让我们了解了范仲淹作为政治家的忧国忧思。其实他还是一名武将,曾驻守边塞多年,今天我们通过《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来领略一下他的边塞情怀。(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
2、背景简介:
3、释题:
“渔家傲”是什么?
“秋思”这一题目提示了什么信息?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2、说说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四、小组合作,提出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衡阳雁去无留意”这句诗如何理解?
2、“燕然未勒归无计”是什么意思?
五、全班讨论,解决疑问。
六、有感情地品读诗歌。
今天咱们重新认识了范仲淹。在苍凉悲壮的情境里,作者用短短几句词写出了自己和许多的将士们思乡又忧国的矛盾心理,一位巍然的令人敬畏的文人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让我们也仿佛置身于边塞的萧索中感受着将士们悲凉的心情,这就是诗词文化的魅力。
七、背诵诗歌。
八、课堂小结: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九、课堂练习。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