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6
这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公开课教案,是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公开课教案第 1 篇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理解诗句的内容。
2、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和价值观。
教学设想:一教时。
1、这首诗语言比较浅显,在讲解过程中由教师先作示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问题。
2、在诗句分析过程中,主要以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同学间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归纳的方式展开。
3、在学生理解了诗句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全诗。朗读要求语音准确,语调合适,读出感情。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照片)准确来说,这是一张毕业照。翻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经常被引用到各种毕业照、留念册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呢?其实,它就出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简介作者:
(王勃(650-675),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短暂坎坷。有《王子安集》传世。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
三、讲析诗歌:
(一)教师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五言律诗。继续问律诗的四联分别称什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诗歌中写的是什么事情?从哪里看出?
学生回答。明确:送别友人,从题目中看出。
(二)题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之:动词,到的意思。回忆《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字词学习:以学生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阙(què):皇宫前面的望楼。辅:护卫。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 宦(huàn):做官的意思 。无为:不要,不须。
(四)分析诗句:
1、经过同学们的预习和刚才老师的朗读,诗中的哪句诗给同学们的感觉最直接? 明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
明确:1、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这个知己,纵然我们分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样。2、四海之内都有知己,纵然
对“知己”的不同理解使得我们对这句诗有不同理解,“诗无达沽”。两种理解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也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原因,那是什么? (离别)
3、诗歌中的颔联直接提到了“离别”,“同是宦游人”是离别的什么?
明确:离别的原因。
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无非都是嘱咐朋友要保重身体,询问归期等等)但是,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对朋友的'离开有只言片语的挽留,而是直接到出了离别的原因,这表明诗人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与朋友的离别的?(坦然) 诗人的这种坦然地心态影响了他笔下的景物,首联。
4、 首联点明了哪两个地方?
明确:长安、四川
5、 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下首联,看看哪位有心人能发现问题?
明确:诗人在长安送别朋友,按理他是不可能望到四川的,但是这里诗人却用“望”字连接这两个地方?为什么?
6、 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明确:(1)诗人把两个相隔千里之外的地方用“望”字连接,使诗歌营造出开阔的意境。 (2)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今后生活的关心。
7、 在学习了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的基础上,我们再回到诗歌的颈联,也就是千古名句,同学们,现在大家对这句诗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与友互勉、超越时空、乐观豁达。
8、 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那就是说这里除了对友人的宽慰还要?(微笑)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
(五)小结:掌握诗歌中字词的解释;理解和感悟诗人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情感观和价值观。
(六)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学生朗读。评价,同学们,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面对离别,年少刚强的王勃表现出他的乐观和豁达,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与之不同的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以及“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等等的离别诗句?我们自己又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离别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学习完这首诗后应该思考的。
(七)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并认真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送别的诗句?比较一下它们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什么同和不同,谈谈你的看法。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公开课教案第 2 篇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一些常识。
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及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教学难点分析:
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6.教学课时:1课时
7.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应该说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王勃在与自己的好友分别时的赠言。前面我要求大家作了预习,改写了这首诗,要求有人物的描写,下面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他的作品。(一学生读)这位同学仿佛已经把我们带入了那种情景之中,使大家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首诗了,下面我们就进入对此诗的学习。
二、 整体感知:
1、 本诗属于哪种体裁?
五言律诗。
2、 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
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
三、 正课:
1、 师范读本诗,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2、 学生齐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
3、 学生自由朗读,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感情。
4、 抽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大家在朗读上共同进步。
5、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
6、 你从诗中的哪句话理解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 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呢?用自己的话来说。
“只要四海之内知心的朋友时刻关心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这句话可以说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
8、 分析其他三联
(1) 我们来看一下首联。它是在写景吗?或是写什么?
看似写景,实则劝慰友人。这里出现了两个地点,“我”在长安城可以看到杜少府上任之地“五津”,此番离别并非远别,何必伤感呢?因此,“三秦”是送别地点,“五津”是上任地点。
(2) 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这句话怎样理解?
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
(3) 颈联则推开一层,转述别后思绪,所以1—6句诗意似悲而作者旷达的胸襟可以显见,怎样理解最后两句呢?
尾联由前三联层层逼出——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自当与分别之时不要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
9、 背诵
要求学生默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味,检查背诵效果。
8.课堂练习
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分析诗的方法来看下面几首诗,首先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找出你最喜欢的一首,分析诗人的感情,最后比较诗人之间相同或不同之处。
9.作业安排
以杜少府的口吻,以你们自己的感情,回赠王勃一首现代诗。
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送元二使安西 芙蓉楼送辛渐 别董大
王维 王昌龄 高适
渭城朝雨邑轻尘, 寒雨连江夜入吴, 千里黄云白日曛,
客舍清清柳色新。 平明送客楚山孤。 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 洛阳亲友如相问,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片冰心在玉壶。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11. 自我问答
诗歌教学,侧重于引领学生进行诗歌的赏析,通过朗诵培养学生感悟诗歌的语感。从而在根本上启迪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公开课教案第 3 篇教学目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优秀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并背诵。
2、了解诗歌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表达的深厚的友情,感受王勃豁达的气质胸襟,接受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熏陶。
4、培养学生珍视朋友间的友谊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过诗歌意境的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了解送别诗的背景: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欣赏两首诗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
字数上?(是七言绝句)
内容上?(都是送别诗)
情感上都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依依惜别之情、很凄凉、忧伤)
3、送别诗是古诗中很重要的一类,数量很多,而且写得很好。中国古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送别诗呢?(是因为古代文人有种特殊的生存状态,叫“宦游”。)(PPT:宦游)
4、什么是“宦游”呢?(出示PPT幻灯片1介绍)宦,做官入仕。宦游指封建文人外出求官或做官。
“宦游”现象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孔子就曾经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希望得到任用。汉朝以后,读书人要求得一份官职,一般要外出,去游历大川名山,去拜访当时闻名的经师大儒,或者是到京城求显贵帮他们推荐,这样就往往要抛下自己的父母妻子孩子,而那些已经当官的,也时常需要到外地做官,或者是犯了错误遭到皇帝的贬谪,就要到偏僻荒凉的地方去做官。古时候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一别就会是很多年,能否再见都很难说。
5、因此“宦游”现象造就了中国的古代送别诗文化,它们大都有着共同的情感特点,就是哀怨凄苦。为什么这么哀怨凄凉?(因为此去一别,就意味着将命运交付于茫茫未知的未来。就意味着远离亲朋好友,独自漂泊异乡。所以李白还写到: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PPT
6、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不一样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PPT
请同学们打开我们的校本教材《银杏读本》49页。作者是初唐四杰的王勃。
PPT:王勃生平简介。他的代表作有骈文《滕王阁序》。文中的`千古名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赏析诗歌,读中感悟
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请同学们轻声的读古诗2遍,要求读通顺读准字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城阙(quē)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huàn)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其他同学仔细听,他读得字音是否准确。
指读。齐读各一遍。
3、这首诗同前两首送别诗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首诗是五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读:读出诗的节奏
师:诗在古时候是可以吟唱的,所谓踏歌而行,所以也会有节奏。这首诗的节奏是这样的。(师范读。)PPT【朗读节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自由练习读。
2、 指读,评价。指导。
2、男生读。评价。
3、女生读。评价。
4、齐读。
过渡:读好诗歌,如同我们唱歌,不仅要有音准、有节奏感,还要在读懂诗意、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
三读、借助注释、译文,理解诗意
1、 读本下方有词语的解释、和诗意,自己先小声读一读。
2、理解题目。
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县的县尉。
3、译文:
即将告别由三秦环绕护卫着的都城长安,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异乡做官的游子。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隔万里、远在天涯,也仿佛近在咫 尺。我们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请不要在分手的岔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任泪水打湿衣裳。
A、这首诗与开头的两首诗在情感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B、诗中有离别的凄惨吗?你还能体会出了哪些诗人的情感?四人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相机引导理解感悟。
(劝慰、安慰、鼓励、叮嘱、赞扬、充满希望和梦想。王勃的乐观的人生态度,理智处理情感。豪放洒脱的情怀。给予朋友信心。)
5、设想你是杜少府,你现在听了王勃的这些话,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四读、个性化理解朗读,读出诗人的情感
师指3名同学朗读诗歌,并组织点评。
三、熟读成诵:
1、、同学们,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面对离别,年少刚强的王勃表现出他的乐观和豁达,一起吟诵:PPT
2、:师:让我们一起来劝慰即将远行的杜少府 PPT
3、会背诵了吗?谁来试一试?
小组背诵。
齐背诵。
四、结束拓展。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公开课教案第 4 篇【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理解诗句的内容。
2、掌握律诗的体裁常识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诗歌分析的几种方法,学会运用“起承转合”法分析诗歌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歌分析的几种方法,学会运用“起承转合”法分析诗歌;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习方法】
讲授法、批注法、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建议】
1课时
【课前预习】
一、预习篇:千呼万唤始出来
1、知识链接:
文体讲解: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格律要求严格。分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以八句为定格。每句有一定的平仄格式。
2、作者简介:
王勃,字子安,出身儒学世家,唐高宗时应举及第,年仅16岁,授职朝散郎,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27岁那年到交趾探望父亲,溺水而死,著有《王子安集》。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他才华横溢,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位列四杰之首。
3、朗读注意生字词:
城阙( ) 宦( )游人
歧( )路
4、根据课下注释翻译生字词:
城阙( )
三秦( )
五津( )
宦游( )
歧路( )
沾巾( )
【学习过程】
二、准备篇:未成曲调先有情:
1、题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提问: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
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县的县尉。(送别诗)
①唐代的官制,一个县的行政长官成为“令”,县令以下设一名“丞”,处理文事;有一名“尉”,处理武事。文丞武尉,是协助县令的官职。文人书简往来,或者在公文上,尊称县令为“明府”,县丞为“赞府”,县尉为“少府”。
②蜀州,即蜀郡,成都地区从汉至隋均为蜀郡。唐初该郡为州,故王勃改称为蜀州。但当王勃做这首诗的时候,成都地区已改称为益州。所以王勃用的仍然是古地名。后来王勃死后武后垂拱二年,将益州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就称为蜀州。
2、送别诗的情感:雄壮
①大声朗读诗歌,通过诗歌内容,确定诗歌基调。 本诗的情感基调:(雄壮)
②与其他送别诗相比:(悲伤)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