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21
这是小学语文六年级北京的春节教案,是优秀的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民俗文化的教前丰富内涵。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表达。
重难点:
品味老舍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表达。
教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1、交流关于春节的资料。
2、教师小结。
3、默读课文
预设一: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写了那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
5、文章按什么顺序为我们介绍北京春节?
学情预设:学生的回答有可能不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
6、快速浏览全文,按照年前,过年,年后找出相应段落。
二学文
1、自由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年前的北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来概括。
2、把让你感到人们忙碌的地方画下来、
3、交流
4、知道朗读
5、从文章第一部分,你了解到那些习俗?
6、联系生活谈谈你在春节前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
三生齐读第二部分
预设二
1、过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过年时重点写了那几个日子?同事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
3、除夕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那时一番怎样的景象?
4、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师小结:除夕是一种喜庆,团圆的热闹。
初一
1、指名读第九自然段
初一全城都在休息,人们都在干什么?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拜年经历。
3、师小结:
生观看庙会图,理解什么是庙会。
4、师总结并出示:初一悠闲快乐
5、指导朗读
正月十五
预设三:
1、“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次前,什么时候出现过高潮?
2、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什么?
3、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一浪高过一浪,正月十五的热闹表现在哪?自由读11——12自然段。
4、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谈体会并指导朗读。
学情预设:学生有可能不按文章先后顺序去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酌情学习。
5、出示灯展图
6、除了这么多美丽的灯,还有什么?
总结十五灯火美丽
7、齐读11——12自然段。
四师导读13自然段
过了元宵节,天气转暖,老北京的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一切又恢复了平静,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五引读领悟写法
六
1自主阅读课后阅读联接中的短文,比较同是过年,这三篇习作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通过三篇习作的对比,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教学目标: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风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浓的“年味”。其实,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嚼嚼这一独特的味道。提问:我们知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春节的时期的几个重要日子活动。那么,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在文中详写的四天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腊八”这部分,现在大家来回忆一下: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
二、深入阅读,体会气氛。
1、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学生感情读文
2、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们春节拜年吗?说说你拜年的经历。
(4)引导学生了解庙会时怎么回事?
3、指导品读“元宵”。
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说说你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创设情景读,结合生活体验,深入走进北京人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民俗风情]
二、拓展阅读,领悟表达特点:
1、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2、引导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二是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它部分;三是语言通俗,简练。)
三、延伸谈话,了解风俗。
1、师:北京的春节是很吸引人,但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些不同的风俗吗?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启发思考:我们所了解到的这些春节风俗今天是否依然广泛存在??你觉得现在过年的氛围浓吗?说说你的感想。
(学生自由畅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发他们对如何传承中华民俗文化的思考。]
四、作业
小练笔: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3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理解自然段,找出各段讲的什么。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散文。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完成“初显身手”。
学生讲自己查资料了解的情况。
2、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
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顺序。
⑵、出示13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
矩蒜醋假夕鞭戚逛驴恰盏预吉
(请每组2、4号同学起立教读)
⑶、出示生词,同桌读。
规矩大蒜香醋放假除夕鞭炮亲戚逛街恰好几百盏灯预示吉祥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春节怎样”用一个词来概括。
⑵、指名接读。
⑶、齐读课文,分组讨论:
老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哪些日子是最热闹的?勾出这些日子来。
⑷、齐读课文4—6自然段,谁用一名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⑸、接读1—3自然段,谁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
⑹、齐读1—3自然段。
⑺、齐读7自然段。
⑻、朗读全文。
⑼、分小组学生谈自己家乡过年的情景。
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12、过年
开始(腊月初)
除夕
老北京的春节初一高潮
元宵
结束(正月初十九)
五、教学后记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