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12
这是琵琶行并序节选,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前准备:
1、熟读诗文,疏通诗文大意。
2、本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据此,理清诗文结构。
3、试分析琵琶女和诗人的形象。
4、琵琶女的琴声和身世为什么引起诗人强烈的共鸣。
一、基本训练
1.下面加黑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浔阳(xún)枫叶(fēng) 瑟瑟(sa)迁谪(zh?)
B.慢捻(niǎn) 霓裳(ní) 六幺(yāo) 嘈嘈(cáo)
C.幽咽(ya) 暂歇(zhàn) 乍破(zhà) 转徙(xī)
D.收拨(bō) 裂帛(bó) 钿头(diàn) 银蓖(bì)
2.选出加黑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 )
(1)、明年秋 ( 2)、委身为贾人妇(3)、曲罢悯然
(4)、今漂沦憔悴 (5)、铁骑突出刀枪鸣
(6)、整顿衣裳起敛容 (7)、恬然自安( 8)、因为长句
(9)、暮去朝来颜色故 (10)、曲终收拨当心画
A.1256 B.2347C.1389D.45910
3.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湓浦口(p?n) 憔悴(jiāo) 六玄(yāo)
B.铮铮然(zhēng)贾人(jiǎ)荻花(dí)
C. 虾蟆陵(há) 嘈杂(cáo) 钿头(diàn)
D.江浸月(jīn) 呕哑(yā) 嘲哳(zhā)
4.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曲罢悯然 钿头银蓖 连篇累牍 口诵
B.转徙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
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
5.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快。
B.歌以赠之 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句。
D.座中泣下谁最多 泣:眼泪。
6.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
7、译句
(1)尝学琵琶于穆、曾二善才。
转徙于江湖间。
(2)委身为贾人妇。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为君翻作《琵琶行》。
二、导入新课:
出示尝试题,明确学习目标。
1、熟读诗文,疏通诗文大意。
2、本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据此,理清诗文结构。
3、试分析琵琶女和诗人的形象。
4、琵琶女的琴声和身世为什么引起诗人强烈的共鸣。
三、进入新课
1、关于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是中唐新乐府运
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2、正确朗读诗歌并翻译全诗。
3、《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结合诗前小序回答 明确: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
闻琴→奏琴→感怀→作诗
4、整体感知,理清全诗结构。
明确:第一段 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二段 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第三段 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沦落、悲苦心境)
5、分析琵琶女与诗人的形象。
琵琶女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飘零憔悴、饱受冷落) 小结:原为京娼,而今是商妇,对于如今的处境充满哀怨。
诗人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小结:原是京官,如今被贬,对于现今的境遇充满愁恨。
6、琵琶女的琴声和身世为什么引起诗人强烈的共鸣。
明确:(1)补充背景: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上朝时被地方军阀派人刺死,白居易认为是国辱,上书请求捕贼。一些权臣早因为他的政治讽喻诗而仇恨他,便给他加上了越职奏事的罪名,把他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2)对比分析琵琶女与诗人形象会发现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样的遭遇引起诗人强烈的共鸣。
四、扩展延伸
阅读下面诗歌,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贫女(唐代)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问:赏析这首诗歌中的贫女形象。
明确: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形象。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做嫁衣裳。诗人借她表达了因怀才不遇、寄人篱下而愤懑不平的思想情感。
小结:
1、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1)、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2)、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3)、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情感;
(4)、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2、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答题步骤
(1)点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人物是个什么形象,即人物是哪一类人,如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隐士;英雄、爱国者、诗人等等。
(2)、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者重点词语分析诗句分别体现了这个人物形象的拿些性格特点。
(3)、明作用: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五、当堂检测
寻陆鸿渐不遇 唐代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问:诗中陆鸿渐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人物形象
的?
明确:1、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2、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3、通过对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六、课堂总结
教师、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并评价小组及个人。
教学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叠词手法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掌握诗中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
3.抓住琵琶声的音乐特点,通过朗读,体会音乐中的复杂情感。
2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3重点难点
1.鉴赏音乐描写。
2.体会音乐中的复杂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下面请大家一起来聆听一段音乐(琵琶弹奏)。
听完了音乐,请同学们来谈谈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在唐代,也有这么一段精彩绝伦的音乐,音乐演奏完竟然令大诗人白居易不禁潸然泪下,这段音乐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下面我们一起到《琵琶行并序》这篇课文当中去感受下音乐的非凡魅力。
活动2【活动】朗读入境,品味经典
朗读关于琵琶弹奏的三个部分。
1.请三名同学,配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部分内容,进入情境。
2.听示范朗读(播放音频)
3.学生自由朗读,感受琵琶声节奏的变化。
活动3【活动】小组合作,探究鉴赏
(一)赏析第一次琵琶弹奏(江头送客闻琵琶)
1.本诗的抒情意味是从哪些语言文字中体现出来的呢?
(明确:惨、别)
2.这首诗开篇给全诗奠定了一个什么基调?
(明确:悲凉的感情基调)
3.这里的“主人下马客在船”怎么理解啊?
(明确:互文的修辞手法。应理解为“主人和客人下了马,然后登上了船。”)
4.一个忽字表现什么样的心情?听到琵琶声后的反应如何?
(明确:惊喜。“主人忘归客不发”,从侧面烘托音乐之美,琵琶女技艺高超。)
(二)赏析第二次琵琶弹奏。(江上聆听琵琶曲)
1. 这一段可以说是写琵琶曲的绝唱了。读完了,你觉得这里面最精彩的句子
是什么,或者说你最喜欢哪几句?
①“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我觉得这个它把音乐形象化、具体化了,比如我们没听过古筝或琵琶,我哪知道它那块是拨大弦,哪块是拨小弦,拨动大弦是什么声音,拨动小弦是什么声音。可是作者在这里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大弦的声音比作急雨,小弦的声音比作私语,把嘈嘈的大弦发出的那种浊杂粗重的特点,以及切切的小弦发出的那种轻细而急促的声音特点,一下子具体可感。(比喻手法就把这种很抽象的音乐具体化,非常生动形象。)
音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哪怎么把抽象的东西描写更加浅显易懂、形象呢?那诗人在这里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具象,使音乐变得形象生动。不光是音乐,很多抽象的东西我们都可以把它形象化。比如李煜的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就把这种无形的、抽象的“愁”,变成了具体可感的滚滚江水,愁有多少啊,无边无际的江水。
运用比喻的手法,使抽象的音乐变得具体化。
②“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因为我觉得这句话采用比喻手法,把这种婉转动听的琵琶声比作黄莺在花底下啼叫,然后又把琵琶声比作泉流冰下的这种阻塞不畅的声音,随后这种琵琶声越来越低沉,弦似乎已经凝结不动了,声音停顿了下来。(你看,诗人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把这种琵琶声从婉转动听到阻塞不畅,再到完全停歇的变化描绘的非常生动形象。琵琶声的跌宕起伏是很抽象的,只能用听觉去感知,但是作者却把这么抽象的音乐用文字表达了出来,使我们有中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③“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它把琵琶声沉静后又突然爆发的那种声音,比作了炸破了银瓶和骑士突然拔出刀枪声响,它把这种沉默后爆发的那种慷慨激昂的音乐特点描写得非常形象。(声音非常激越,你很喜欢)
④“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声暂时停歇了,这句是描写诗人的内心世界(情感)。有的时候琵琶声已经不足以来表达人的这种复杂的感情,所以只能用无声来表情达意,仿佛一切尽在不言中。
小结:运用了大量比喻手法,化抽象为具象,将无形的音乐生动形象的描摹了出来,使人如临其境。
2.这么精彩的琵琶曲,听完后应该是会看听众拍案叫绝吧。我们文中怎么写琵琶曲结束后的反应的?
(明确:东船西舫悄无言,未见江心秋月白。听完后,没有任何声响,只有一轮明月倒映在秋江。听众都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声中,琵琶声停了,大家都还没有回过神来。通过写听众的沉醉和环境的寂静来烘托乐曲感人的艺术魅力,突出琵琶女琴技的高超。)
3.是什么打动了诗人,难道仅仅是因为精彩的音乐吗?这音乐有什么在里面?(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明确:第二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等等。作者被打动的原因不仅仅是好听的音乐,还有琵琶女把自己的遭遇、情感融入到了这个音乐里面,所以作者被打动了。不仅如此,还有诗人想到自己身世,然后有这种悲伤的感觉。写音乐不仅仅是在讲琵琶女啊,还有写诗人自己啊。是音乐把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了一起,拉近了他们距离,在两个陌路人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
琵琶曲里面包含了情感,这种琵琶声的跌宕起伏其实也正好反映了琵琶女的感情的复杂变化。试分析琵琶女的情绪变化。
急切愉悦 激越雄壮
倾诉悲情 幽愁暗恨
戛然而止
1 首先是让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故事的内容,为下文的分析打下基础,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
2 再让学生找出全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情感和主旨的句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样有了一个切入点。让学生解释“沦落”的意思,并找出沦落人指的是谁,即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3 既然琵琶女是一个沦落人,你找一找表现琵琶女沦落的段落,即第三自然段。在感知着一段落时,先让学生读一下这一自然段,并让另外一名同学点评一下该同学读的好不好。最主要的是读出感情这一点做得怎么样,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再让学生思考你眼中的琵琶女是怎样一个形象,她心中充满了怎样的情感,再让学生去读一读,品一品。
当然也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谈一谈你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大家一起学习一下。这样自主生成的问题比较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当然主要还离不开琵琶女的形象这一核心问题,以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4 琵琶女和白居易,一个是大男人,一个是小女子,一个是朝廷命官,一个是民间艺人,一个高朋满座,一个独守空船。他们同在哪里?
5 他们之间虽然出身、经历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也有相似之处:①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②一个是名满京都的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诗人,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③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相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清的寂寞生活。
正因为如此,诗人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正是为了通过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来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同情;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心中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恨。这正是作者的写作动机。
琵琶女弹奏完后,为什么满座重闻皆掩泣?触发了人们对于自己坎坷命运的反思,进入了人类共同的情感领域,从而具有了永恒的生命力,跨越千年而不朽。
这两句是全诗的主题所在。诗人通过沦落天涯的歌女的一生,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对被贬谪的.满腔幽愤、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中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这两句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体验,又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成为人们表达同病相怜、互相慰藉的传诵不朽的千古名句。
6 是什么把琵琶女与诗人联系在一起的?音乐。
7 我们就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写音乐的?然学生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谈一谈精彩在何处?
抓住比喻的修辞 空白的手法(或侧面描写) 情感的渗透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音乐是沟通的桥梁,它把琵琶女与诗人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联系在一起,成为精神上的知己,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可以写对联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为“一曲琵琶传千古”拟写上联。同学们读了这首时候有
很多的理解与感悟,请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与感悟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出来。
8 重读课文,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受来。自由的读、大声的读、有感情的读。
概括一下就是:沦落----沦落人-----琵琶女、诗人-----分别赏析------同在何处、有何相似点-----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音乐------对音乐的描写(比喻、情感、空白)让学生分析精彩的段落,谈一谈、议一议。
二 反思失误:
1 读得不够;诗歌是朗诵的艺术,多读才能体味出诗中的内涵。开头可以让学生先伴随着音乐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在分析完琵琶女的形象后读一读感悟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分析完诗人的经历后可以读一读体味诗人的情感;最后读一读全文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艺术的魅力。
2 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不够。教师自己的讲解过多,没有让学生动起来。如,可以让学生读完第三自然段后提一提自己的问题疑惑,第四自然段问一下你有什么疑惑。关注学生的需要的课堂才能是高效的。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2、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3、品味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主旨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2、品味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激发兴趣:(课前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因此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
刚刚老师给大家听的这首曲子大家觉得怎么样?
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曲中的音乐技法或者自己的感受吗?可能这对大家来说并非易事,因为音乐不像高耸入云的山峰,也不像奔腾不息的河流,苍翠蓊郁的森林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飘渺难以捕捉。中国自古就有诗乐结合的传统,但是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却是不多,堪称精品的更是少之又少,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是描写音乐的极品,他究竟是怎样写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导入新课。
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然后,利用知音传说,引入新课——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2、猜读标题,明确重点:
学生通过标题来猜想本诗重点是写什么?表达什么?进而明确诗歌写了哪几个方面。
3、自读课文,养成读书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强调圈点勾画批注的读书方法,梳理疑难字词,理解诗歌大意,最后交流重点字词。
4、听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听录音,思考两个问题:
(1)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2)概括每段内容,并且找出序文和全诗的对应部分。
5、抽读课文,赏析音乐描写:
(1)抽学生朗读第二段,插入朗读指导和评价(学生互评与师评相结合)。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描写音乐的句子进行赏析。
这一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探讨下面几个问题:
①琵琶女演奏之前,作者先描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白居易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他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入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以来可以说明琵琶女的技艺高超,二来来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
②理清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和高潮所在。
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如急雨”“如私语”)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
第二乐段以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著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的轻快流畅;接着如同“冰泉冷涩弦凝绝”,乐曲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
第三乐段一开始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的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高潮时“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又紧张的场面;
第四乐段是乐曲的终止或尾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声终止时的特点。急速的收尾,让人一时还不能走出乐曲,仍然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③本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结有什么作用?
(3)归纳总结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
6、齐读第二段,力争背诵。
再次突出方法指导:大弦以下四句要快读,情调轻快;间关两句速度放慢,但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稍微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的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析琵琶女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2、朗读全诗,入情入境:
抽六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回顾诗歌内容,进入情境。
3、小组合作,问题研讨:
①用自己的话概括琵琶女这个艺术形象,思考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揭示了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并提出了强烈控诉。
②从全文看,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哪些句子能够反映?这种心情又是如何引发的呢?
明确:作者的心情:孤寂伤感,凄凉落寞。
“枫叶荻花秋瑟瑟”“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等诗句可以看出。
这种心情表面上源自秋夜浔阳江头的萧瑟景象,饯别宴上的气氛,以及琵琶声的凄苦和琵琶女的遭遇,但实质上还是源自诗人自己因坎坷遭遇,宦海沉浮而带来的心灵触动。
③作者在这样的心境下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④诗人为什么说自己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
明确:因为白居易和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因此他才能从琵琶曲中听出琵琶女的哀怨,以至泪湿青衫,发出感慨。具体说来:
出自京都:自言本是京城女——我从去年辞帝京
才华出众:名满京都女艺人——才华横溢大诗人
落魄失意:年老色衰嫁商人——直言相谏贬江州
4、总结归纳,把握主题:
学生继续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老师总结归纳。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