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目标

日期:2021-08-26

这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目标,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目标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目标第1篇

创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到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诗人写下的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任务一】理解重要意象

1.诗歌末尾“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最突出的一个字是“力”,如何理解这个“力”字?

点拨:整首诗就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力的画图,力的颂歌。这里的“力”有两层含义:①五四运动所产生的伟大的“力波”。诗中描绘的滚滚洪涛的景象,正是五四运动巨大声势的象征,这种力量直接震动了年轻气盛的诗人,使他的如椽之笔,得到了纵横挥写的创作契机。②大工业生产之力,诗中所描绘的全部力的形象,也可以看作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诗人曾以极大的热情歌颂这种新兴的生产力。

【任务二】赏析诗歌形象

2.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点拨:这首诗向读者展现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巨人就是要掌握它、驾驭它,用他那火热赤诚的心,澎湃激扬的热情,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任务三】赏析诗歌技巧

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点拨:诗人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开篇由空中怒涌的白云,引发对北冰洋情景的赞美;接着由眼前的滚滚的洪涛,抒发对“力”的赞美,把这种力量形容成“绘画”“舞蹈”“音乐”“诗歌”“律吕”。而且,诗歌中用感叹词“啊啊”来直接表达情感,热烈奔放,激情澎湃昂扬。

【任务四】把握思想情感

4.《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点拨:这首诗呼唤“大破坏大创造”,这正是诗人身上那种“五四”精神的表现。所谓“大破坏”,就是要反帝反封建;所谓“大创造”,就是要建设民主与科学的新中国。正好反映了“五四”时期诗人那种奋起直追、高扬的个性和改变“弱国愚民”状况的强烈愿望。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目标第2篇

主题单元概述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三千余年来,诗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丰富多彩,蔚为大观。在新诗的世界里,诗人们则摆脱了格律的束缚,时而低回浅唱,时而大声疾呼,创作形式更为多样,内容也更为自由。

我们所要学习的第二课所选诗歌,有闻一多的《红烛》、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昌耀的《峨日多雪峰之侧》以及雪莱的《致云雀》,皆为现代形式的诗歌。诗人们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吟唱,从不同侧面抒写了“青春”这一主题。

主题学习目标

1.了解郭沫若、闻一多、昌耀、雪莱等中外诗人的简历及其不同的创作风格。

2.咀嚼诗歌语言,把握两首诗的意象,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4.感受诗歌不同的语言风格。

5.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青年对祖国、对人民、对生命的不同理解,对青春不同含义的诠释。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从哪几个方面欣赏现代诗歌?

2.怎样理解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意象?

3.如何理解昌耀《峨日多雪峰之侧》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如何理解闻一多《红烛》和雪莱《致云雀》中的意象象征意义?

专题划分 专题一:走进现代诗歌

专题二:欣赏《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专题三:欣赏《红烛》

专题四:讨论《致云雀》《峨日多雪峰之侧》

专题二 欣赏《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本专题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准确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

2.了解郭沫若的新诗创作概况。

3.把握词中意象,体会词境。

4.理解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

5.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根据范读音频划分诗歌的节奏、重音吗?

2.找出诗歌中的意象,体会其特点。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意境。

4.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5.你觉得这首诗是现实主义风格还是浪漫主义风格?

常规资源:教学示范课件(包含郭沫若介绍知识卡片、《女神》集简介及教学图片、抒情方式要点解读、阅读策略展示等)、诗歌音频及情境课文视频资源。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

1.诗歌朗读指导

2.诗歌朗读交流

活动二:诗歌欣赏指导

1.推送或展示郭沫若生平及创造背景概况(知识卡片)

2.出示探究问题

(1)根据范读音频划分诗歌的节奏、重音。(知识卡片)

(2)找出诗歌意象,体会其特点。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意境。

(4)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

(5)体会诗歌艺术风格

3.学生阅读思考、交流

4.集中指导阅读方法

教学评价

1.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发言积极,语言简洁具体。

2.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从诗歌创造背景、意象表现、意境描述、情感表达、风格表现等方面入手欣赏诗歌。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目标第3篇

1.了解新诗,培养阅读新诗的能力。

2.理解本诗的意象、意境、内容。

3.掌握本诗的主题与写作艺术,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1.学习郭沫若感时忧国与思考未来的优秀品质。

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在学习中让自己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

3.阅读新诗,培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

1.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诗歌的意象。

2.探究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阅读理解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一)整体赏析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巨人立在地球边上,他能“全方位”俯瞰地球,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声在欢呼怒涌的白云与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欢呼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的滚滚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二)内容探究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解读:这句诗的意象是“白云”,背景是晴朗的天空,与下文的北冰洋相映照。北冰洋上晴朗的天空,无数的白云翻卷,正在空中怒涌,与寒冰皑皑的北冰洋相呼应。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解读:句首抒情,意象是“北冰洋”,背景是天地间一片晴朗,洋天一色。啊,啊!好一幅壮丽的画卷——北冰洋的晴空冰景,美在大自然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解读:“太平洋”是这句诗的意象,“无限”形容太平洋之大,面积达,力量大,要把地球推倒。广袤无边的太平洋,他要提起全身的力量来把地球推倒。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解读:句首抒情,“洪涛”是诗句意象,“滚滚的”形容波涛的动态形象,与下文的“力哟”相呼应。啊,啊!我眼前洪涛哟,滚滚向前,强大无比,无坚不摧!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

解读:句首抒情,诗歌的主体形象是“巨人之力”,用三个“不断”,形容巨人力量之大,无坚不摧,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正以排山倒海之力摧枯拉朽,摧毁着旧思想、旧文化、旧事物。

啊啊!力哟!力哟!

解读:诗句抒情,三个短语加强了抒情的力度,“力哟!力哟!”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力”的呼唤,也就是对新思想、新文化、新事物的呼唤。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解读:诗句的意象是“力”,这也是全诗的主要意象。诗句运用排比与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抒发了诗人对“力”的赞美之情。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目标第4篇

教学目标:

1、通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学习,加强诵读实践,养成诵读呈现与内容理解、情感把握有机融合的自觉。

2、从抒情表达的角度,进一步落实新诗创作实践。

3、必备知识的积累:郭沫若 五四精神 部分词语

教学重点: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与诗歌的象、境、意的融合。

教学难点:内容理解与清晰完整的表述呈现。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点拨

教学内容: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直抒胸臆与形象暗示

一、导读识人

1.对下句,猜人物

他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思索了片刻,对道: _______。由于对句不凡, 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 结果全体偷桃学生,一律免罚了。

对句: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人物:郭沫若。

2.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1923年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1928年起旅居日本,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浪漫主义的天才诗人,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且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

二、朗读辨境

1.形象呈现——诵读体验

①放号:阳平 去声?——读去声,解释成吹号,但是,诗歌内容跟号角不沾边。读阳平,是号叫——呐喊——惊叹——赞美的意思,和这首诗的疯魔状态匹配。

②8个“啊”、6个“哟”,如何读?——学生诵读尝试,可结合网络诵读视频,丰富体验。

2. 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

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三、创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四、内容赏析

1. 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

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欢呼在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也欢呼在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2.形象解读——内容理解

①“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主语是?——洪涛。

洪涛的暗示性(联想)——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青春的生命力、五四时期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民主与科学的时代力量……

3.诗歌写作借鉴点

情感抒发——直抒胸臆——感叹词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