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22
这是乡愁教学设计一等奖罗国友,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这节课上,我采用“听读、朗读、品读、仿写”四个环节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品味诗歌的意象美,发现诗歌的结构美。因为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活动任务三就是引导学生创作诗歌,仿写的目的不在于他们能写出多么富有韵味的诗句,而重在表达自己对人生真切的体验。
有了前两课诗歌学习的'铺垫,孩子们读诗、品诗、写诗的热情很高,但是“热闹”的课堂结束了,孩子们的诗歌学习真的提升了吗?我不禁反思自己,通过静心梳理,归纳问题有二。
表面接受新教材,课堂实际还是“老套路”。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 “活动探究”单元,那么我们的重心就是引导学生去读诗、品诗,而我则喧宾夺主的忽视了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就连最简单的作者简介也是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出示。
课堂角色“狭隘化”。品析诗歌内容时,在情感升华这一环节处理上,过于心急,答案不是引导学生慢慢领悟出来的,而是自己半推半就给出来的。在评价学生创作的诗歌时,评价语言缺少感染力,没有给学生以提升的空间。再者,填空式的提问,没有任何意义,没有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上的每一次评价都要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每一句评价语都要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掷地有声,而不是无病呻吟。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故乡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教师用心去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入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也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
在教学的环节上分为:导入新课——作家身影——诵读——品读——赏读
首先谈谈诵读,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本功,所以教师要大胆范读,如果能配以舒缓忧伤的背景音乐,也许效果会更好。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读,重音、节奏、情感,一一都要把握。
品读即走进诗人、走进文本。在余光中的《乡愁》中,最能够打动人心的就是那浓得化不开的情感,有人说,余诗是用最狠心的别离成就最醇美的乡愁。但是余光中只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样东西,那么剩下的他未曾用到的许多意象就是他余留的想象的空间。这里我让学生们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走出家乡,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让他们想象一下自己的乡愁,大胆地进行比喻句的仿写。学生们的仿写就象是在填补空白。这种想象力的调动,给学生们的理解又创造了许多新的元素,乡愁也因此带上了多元的个性色彩。当然,学生的创作毕竟是稚嫩的,但也一样可以从中发现稚嫩的美。如有的学生写乡愁是一张泛黄的旧照片,乡愁是故乡庭院中枝繁叶茂的枣树,乡愁是一杯香浓的咖啡,都是很不错的想法。也就是说,我们要培养学生自己的创造力,就要给予他们适宜创造力生长的课堂环境。相信这样的仿写一定可以深化学生对原诗感情的理解,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尽可能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在这个环节中我十分注意内容前后的衔接,板书的设计,诗歌托物寄情的写作技巧,我引导学生回忆了李清照的《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让知识前后连贯。但课后发现这个环节还存在很多不足,教师说得多了些,学生的活动少了些,教师讲课的语言不够精炼、诗意,而且板书的设计还应更合理。
赏读环节就是鉴赏诗歌的环节,所以我把它也称为“寻美”过程,希望学生能从诗歌的整体结构、构思立意、词语运用、思想感情等角度入手鉴赏诗歌,如:《乡愁》诗美在长句短句的变化错落上;《乡愁》诗美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上;美在数量词与叠词的运用上;美在托物寄情的写作技巧上;美在那一幅幅凄美的画面上……但由于时间控制不当,导致这个环节未能充分展开。
回顾这节课有得有失,我还应不断总结、反思,让自己不断进步。
教材分析
《乡愁》教学设计及反思
《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教学重点: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诗中四种意想的体会和把握
教学过程
(课前3分钟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创设氛围
一、导入新课
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梦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一份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吧,哪个同学根据你积累的资料,简要的把你所认识的余光中先生介绍给大家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三、指导朗诵
1、听录音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播放课件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录音朗读深沉、图文并茂,学生深深地被感染了)
2、明确感情基调、语速(深沉中略带哀伤的,缓慢的)
3、划分诗的节奏
诗歌是讲究节奏的艺术,节奏是感情的外在体现,“感情动于中而节奏形于外”朗读诗歌必须讲究节奏,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根据课后习题三的提示,边标出节奏边小声朗读(生边小声试读边快速标出朗读节奏,师来回巡视着,指导有疑难的同学)
4、老师作示范朗读(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
5、指名朗读
四、分析、解读本诗
1、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具体表达出来,就要借助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看,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浓浓的思乡之情?(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想景悟情,再现诗中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生六人一组,师来回巡视,具体指导)
(通过联想,演释诗的内容:小时候,作者出外求学,当夜静时总想起母亲,就拿笔写信,望着那小小的邮票,他希望这邮票能带去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后来他渐渐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工作每当要回家时,望着那窄窄的船票,想着新娘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在家等待着;后来作者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母亲却在一方矮矮的坟墓里,作者心酸极了,那种辛酸是无法言喻的而现在,作者己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站在台
湾的高山上,眺望祖国大陆:这浅浅海峡饱含着多少人的辛酸泪水,什么时候祖国才能统一啊!板书:思乡、怀亲、爱国)
4、通过朗读,想景悟情,我们己经感受到诗人独具的艺术匠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这首诗美在哪里?同学们可以从结构、主题、意境、修辞等去欣赏(生议论明确: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富有音乐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富有结构美)
小结: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乡愁的对应物,收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来是并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是层层推进的由乡关之思、怀亲之情、至更为崇高的爱国深情,具有以往乡愁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构思精巧、结构整饬、旋律优美
5、再次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试着背诵(三分钟后,师生齐背)
五、激情抒怀
乡愁是苦涩的也是醉人的,是一缕缕扯不断的情思,是对家的向往,是对根的企盼不论漂泊多久,不论身在何处,当夕阳西下,当晚风吹拂,总有那么一抹淡淡的愁绪萦绕在心头……如果你是这位凭栏而立的老者,站在海峡的`彼岸,眺望大陆的方向,心里会想些什么?你又想对大陆说些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是啊,山水也许能隔开一切,却隔不断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相信这深情总有一天会填平这浅浅的海峡,到那时,“月圆人也圆”!
六、迁移拓展
1、仿句
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许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略思片刻,指名回答)
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这些句子整理起来,就是一首很美的乡愁诗了,同学们尝试做诗人了
2、各领风骚话说愁
乡愁、离愁、忧愁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题材,请说出带“愁”字的诗句,如能指明作者更好(多媒体演示积累的有关"愁"的诗句,学生 快速地抄写在笔记本上,积累妙词佳句)
板书设计
乡 愁
于光中
小时侯 邮票 思乡
长大后 船票
后来 坟墓 怀亲
现在 海峡 爱国
教学反思
《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教师用心去教,用感情教,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人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振
1、课堂导入设计新颖,歌曲《想家的时候》渲染气氛,配以诗意的导言自然引人新课,让学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奠定感情基调
2、突出探究创新的特点体现了"诵读——解读——激情——拓展"的教学模式,这是在课改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个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是:"读熟、悟透、情扬、迁移"这堂课这四大块很清晰:解读环节中,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小组中想景悟情,描述诗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情环节中,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并抒发盼归深情拓展的环节,让学生模仿诗中的意象为乡愁打一比方,激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各领风骚话说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知识
3、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恰到好处的辅助作用,体现了课堂资源的整合课前的歌曲欣赏《想家的时候》再加上如泣如诉的《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都给人以审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欣赏和朗读诗歌,提高诗歌朗读和鉴赏的能力。
2、学习诗歌中将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体意象上的写法,体会其意蕴。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思考、讨论中把握诗歌深刻的主题、精巧的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品味诗歌,体会诗人内心浓烈的思乡爱国情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同时,他们的情感根据生理和心理的实际也变得日益丰富起来。但是,相对七、八年级时,他们的情感更趋向内敛,很少直接表达吐露。九(3)班学生尽管质朴天真,委婉含蓄,但生活无忧,却使他们少了波折和人生体验,对“乡愁”的苦与痛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诗歌中将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体意象上的写法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进入情境,把握诗歌内在的情感流动。
4教学过程 4.1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课前欣赏
一、课前欣赏:
课前播放音乐:
《思乡曲》
活动2【导入】新课导入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下面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诗背出来,我们一起来回忆下上节课的内容。
我们体验了艾青赤诚的爱国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一个爱国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板书课题)
活动3【活动】检查预习
三、检查预习。
1.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2.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活动4【活动】诵读《乡愁》
四、诵读《乡愁》
1、学生自由通读
2、教师配乐《思乡曲》范读。
3、听《乡愁》歌曲
4、和学生一起跟唱歌曲《乡愁》
活动5【讲授】赏读《乡愁》
五、赏读《乡愁》
通过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以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
这种感情到底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下发学案,先思考、再讨论:
1.全诗按什么顺序展开的?请找出标志词。
2.每个时间段诗人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他们分别是什么?
3.这四种对象前分别用了哪些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
4.这四种对象在诗中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哀思和愁苦?这种“寄情于物”的手法你再能举一些例子吗?
(师生合作完成板书)
活动6【练习】交流展示
六、交流展示。
《乡愁》不仅语言凝练、感情真挚,其结构形式也较为独特,以几个表时间的短语串起全篇,几个意象来表情达意,现在我们就来模仿本诗,也作一回“小诗人。”
5.以“读 ”(余诗中的句子),我联想到 。(课外诗词曲均可)”为例造句,请说说余光中《乡愁》让你想起了什么?
6.请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 ”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
7.仿照本诗,自己也写一篇《乡愁》,可以是诗,可以是散文。
活动7【测试】达标检测
七、达标检测
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2.把“乡愁”推向顶点的是哪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3、比较阅读:
余光中和席慕容的《乡愁》,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
活动8【测试】总结反思
八、总结反思。
1.总结全诗
2.背诵回味
活动9【作业】作业布置
九、作业布置
1.完成下节预习导学
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乡愁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乡愁
1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课前欣赏
一、课前欣赏:
课前播放音乐:
《思乡曲》
活动2【导入】新课导入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下面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诗背出来,我们一起来回忆下上节课的内容。
我们体验了艾青赤诚的爱国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一个爱国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板书课题)
活动3【活动】检查预习
三、检查预习。
1.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
(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2.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活动4【活动】诵读《乡愁》
四、诵读《乡愁》
1、学生自由通读
2、教师配乐《思乡曲》范读。
3、听《乡愁》歌曲
4、和学生一起跟唱歌曲《乡愁》
活动5【讲授】赏读《乡愁》
五、赏读《乡愁》
通过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以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
这种感情到底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下发学案,先思考、再讨论:
1.全诗按什么顺序展开的?请找出标志词。
2.每个时间段诗人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他们分别是什么?
3.这四种对象前分别用了哪些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
4.这四种对象在诗中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哀思和愁苦?这种“寄情于物”的手法你再能举一些例子吗?
(师生合作完成板书)
活动6【练习】交流展示
六、交流展示。
《乡愁》不仅语言凝练、感情真挚,其结构形式也较为独特,以几个表时间的短语串起全篇,几个意象来表情达意,现在我们就来模仿本诗,也作一回“小诗人。”
5.以“读 ”(余诗中的句子),我联想到 。(课外诗词曲均可)”为例造句,请说说余光中《乡愁》让你想起了什么?
6.请依照诗作中的“乡愁是 ”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
7.仿照本诗,自己也写一篇《乡愁》,可以是诗,可以是散文。
活动7【测试】达标检测
七、达标检测
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2.把“乡愁”推向顶点的是哪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3、比较阅读:
余光中和席慕容的《乡愁》,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和出生地均在大陆,后来赴台湾。)
活动8【测试】总结反思
八、总结反思。
1.总结全诗
2.背诵回味
活动9【作业】作业布置
九、作业布置
1.完成下节预习导学
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