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导学案

日期:2021-09-13

这是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导学案,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导学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导学案第1篇

一、 说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教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河大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第六节,是单元诗歌鉴赏的第一首它在体裁上是一首律诗,格调高雅,精工细致,正可以通过讲授此课来为同学们渗透一些律诗的相关文学知识此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赠别诗中的名篇,不同于大多数的送别诗的低沉伤感,它以开朗昂扬的调子来抒发送别的感情,积极向上,有利于陶冶同学们的情操约用一课时讲完

  接下来我说一下学情,七年级学生刚进入中学阶段,还是小孩儿,喜欢积极的表现自己,但无法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本课主要使用的节拍记忆法,寓教于乐,富有趣味,使同学们将心思放到课本上,取得的效果比较令人满意

  本课教学需要达到三个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指导同学们了解律诗的相关文学知识,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本课主要运用反复诵读法,节拍记忆法等等,帮助学生背诵,做到当堂记忆知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帮助学生们理解作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放,大气

  讲授本课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律诗的特征,把握律诗的节奏,而其难点在于指导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情感,培养其美学感知能力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能力所以我在教学上有所偏重,以达到教学目的

  二、说教学过程

  首先是新课导入,我提出一个问题:大家都是以什么方式与朋友联系呢?从同学们五花八门的回答中引出古代因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可能就此杳无音讯,所以常常在离别之时作诗相赠,从而导入新课——经典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时约三分钟

  第二个环节,初读感知首先为同学们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是同学们对本课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展示作者画像,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渗透一些文学常识加上记笔记的时间,大概用时四至五分钟

  下一个环节,叫做“听听名家怎么读”,在同学们自读两遍课文后,通过播放诗歌朗读的音频,帮助同学们校正字音,并对诗歌节奏有一些初步的`把握用时三分钟左右

  第四个环节,说文解字解题,分析诗歌大意,此环节以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己理解翻译为主,教师适时引导强调为辅理解诗歌大意后,请同学思考,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对于答得好的同学进行加分约用时八分钟

  环节五,巧思冥想请同学思考:点明送别之地和朋友将去之地的诗句和表示离别时无需伤感的诗句,以及歌颂友谊的千古名句分别是哪一句,做到当堂知识当堂巩固,帮助学生学习需要五分钟时间

  环节六,诗歌背诵这里要运用我们前面提过的节拍记忆法提示七言律诗的节奏不是221就是212,请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划分诗歌节奏,一遍用手打拍子,一边背诵诗歌,比如,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先集体练习,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大比拼,我们班有五十人,分为八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参赛,看看到底是哪个小组拍的对,背的好冠军组每个小组成员加一分一般拍上两遍,同学们就能够将诗歌背诵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用时六分钟

  接下来,拓展延伸向同学们讲授律诗相关知识,指出律诗的特征是押韵和对偶,请同学们找出诗歌的韵脚分别是哪几个字,然后由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先找出这首诗中的对偶句,再回忆自己学过的诗句中有哪些是对偶句,例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想得更多,找的更准冠军组要加分,而找的做少的一组要负责今天的值日工作老师进行适时指导这一环节时间耗费得要长一些,约用十分钟

  最后一个环节,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将本课知识重点回忆一遍,夯实巩固大约花上一分钟时间

  剩下的四五分钟,交给同学们,可以再看看书,看是否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来问我,也可以写作业

  我这对此可所布置的作业是将诗歌默写两遍,并自学另外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使用拍节记忆法将它背诵下来,下节课对于本课作业进行验收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板书,由于教学时使用了多媒体,很多东西都可以通过幻灯片来展示给大家,快速,简洁,能够扩大课堂的知识量所以板书相对简洁,主要采用知识树的方式来为学生们理清知识脉络大概是这样的

  这就是我关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的教学说明,谢谢大家!

  总结:

  在教学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下面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1、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理解诗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反思。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谈到了相关的内容。体会到了每首诗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不同表现,学生的学习情感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2、一改以往的逐句讲解和整体串讲的方法,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看到了诗中的哪些画面。学生你说一个,他说一个,组成了完整的诗歌画面。虽说打乱了诗句顺序,但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诗句,从而感知诗的意境,

  3、学法指导与情感的熏陶也做得比较成功,拓展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离别经历让学生们的情感得到了很好的熏陶。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导学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体会叙事、写景中抒发的感情。

2.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词的意境。

3.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忠而获罪的愤慨。

2.叙事、写景、抒情的融合。

教学设想:

1.以朗读、吟诵来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感情。

2.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注音并简介作者

1.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朝奏()

九重天()

瘴江()

2.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①本诗作者是唐代人韩愈(768-824),字退之,他倡导古文运动,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改变了当时的文风,推动了文学的发展。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②写出诗歌中描写冬景的句子(雪拥蓝关马不前);为国家赤胆衷心袒露一片豪情的句子(肯将衰朽惜残年)。

3.背景: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左迁,犹言下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当韩愈到达蓝田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于是写了这首诗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二.译释诗句,了解大意。

1.释词:

奏:向君主进言或上书,这里是献上、呈上的意思。

贬:降职。

圣明:指天子。

惜残年:爱惜残年的生命。

蓝关:即蓝田关。

2.结构:

诗的前四句皆叙“左迁”,后四句转写“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的开端直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第三四句申诉自己非罪远谪的愤慨,第五六句写征途中回望远瞻,流露出隐隐的悲哀,结句更加沉痛地表达了将会客死他乡的忧怨。

3.译诗: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三.讨论指导。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分析:

1.肯将衰朽惜残年。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四.总结归纳。

1.这首诗叙事高度概括,写景境界开阔,抒情真挚动人,三者融合一体,形成了悲怆壮美的艺术效果,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2.学生谈如何面对。

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争在今年的中考中,语文科的成绩稳中有升。

二、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强化目标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为了不走弯路,提高复习的效率,我认为老师自己应该先认真解读《全区考试说明》,明确考试方向,洞察考试热点,同时学生也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学习《全区考试说明》中所列考项,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使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三、潜心钻研中考命题,探讨预测命题方向。

近两年我区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到课内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作文的写作(话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相结合)。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仅就试卷的四大板块简单说明。

(一)、积累部分。

这一部分又包括:字形字音的掌握,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综合性学习,文言诗文的背诵与默写。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一种考查综合性较强的命题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时不但要求学生能篇篇背诵,字字落实,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尤其是在平时默写中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明确地告诉学生评分的标准(每错一字扣0.5分,扣完为止)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二)、文言文部分。

这一部分包括诗词赏析和课内文言文阅读,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拨正方向。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突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其它省市的中考文言文试题来看,命题的热点倾斜于“唐宋八大家”之文,短小精悍的写景抒情名篇也成了命题者情有独钟的首选,“记”和“说”两种文体也特别受青睐。答题时要大胆根据语感猜读理解文意,抓关键词句,凭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作答。也不排除课外文言文的考查,课外文言文阅读大多选择故事型的文段。内容比较浅显,考察内容基本与课内部分相似。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与课内学过的课文或知识点相联系,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运用,答题时要大胆根据语感猜读理解文意,抓关键词句,凭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作答。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

(1)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考试的要点,也是得分点。(3)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等特殊现象及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5)若直译不通,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

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

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巧。近几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小说、一篇自然科技类或生态环境的说明文和一篇随笔式的议论文。因此,在最后复习中,在“随堂练习”选文上应尽量多选取相关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做题时要让学生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的主张。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任何文段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比如,整体感知类的题目,常常要求考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等问题。做此类题,答题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三找议论、抒情的语句。这些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一定要熟记于心。再比如,学生认为最难回答的“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这一类题目,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凡述种种题型,都有一定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做阅读题切忌盲目。

(四)、作文部分。

每个星期进行一次写作训练,在写和评的专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指导,了解说明文、议论文的常见结构模式,重点放在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上面,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审题,正确地选材、立意、结构文章,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为文章的中心服务,板书正确,字迹工整,为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作文训练侧重于名篇,摹拟其谋篇布局,刻意选材新颖,内容新奇,力争让每位学生写好记叙文,能把人或事件完整地交代清楚。举行写作知识的讲座,让学生做到有写的东西,下笔能心中有数。找一些典型的写人、叙事范文,引导学生分析,从审题立意、选材等入手进行详细评讲,让学生拿到题目不盲目下笔。举出一些作文内容,适用于哪些题目,让学生作文不离题,基本能找准方向,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话题”作文仍然是今年考查的主流,命题已经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就是话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相结合。纵观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作文命题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角度发展,写作的内容在不断扩大,写作的题材从学校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的形式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因此,在最后阶段要动员学生自觉主动多读书看报,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涉猎名家作品或课文中指定推荐的中外名著,并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虽学习比较紧张,但仍要每天“挤”出十到二十分钟时间来看书读报。在写作中,要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大题化小,以小见大,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你真挚的感情,丰厚的文学积淀,做到文质兼美,富有生活气息。

要在考场上让你的作文取得高分,那就要是包装,书写规范整洁,不用涂改液,博得阅卷老师第一印象分。拿出浑身解数看家本领,开好头,结好尾,博得阅卷老师愉悦慷慨分。绞尽脑汁搜肠剐肚引用名言警句、睿智心语、时髦新词入文,博得阅卷老师耳目一新欣赏分。张扬个性,敢于冲破传统规则,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博得阅卷老师怦然心跳震撼分。

三、复习进度简单计划

第一轮复习:4月上旬——4月底,着重于从课本入手,依纲扣本,在字、词、句、篇中夯实基础,特别是古诗词和文言文全面铺开。有要求的古诗文要篇篇默写。

第二轮复习:(5月上旬—5月底),进入专题复习阶段,即根据中考命题规律,打破学科原有顺序,将知识结构分门分类地进行整理并强化训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更要注重现代文和作文的训练指导。

第三轮复习:(6月初—6月上旬),重在模拟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可帮助学生在完成专题复习后,检测学习的成效,同时又能起到进行中考实战的演习,提高应试能力的作用。

第四轮复习:(考前一星期冲刺)学生自主学习,查漏补缺。更多时间用来阅读自己一年来写的文章,整理消化“随堂练习”中老师评讲的知识点,梳理文体知识结构,更好地认识自我,找到自信,定能取得优异的语文成绩。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导学案第3篇

 【教学目标】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公开课教案

  1、结合诗人的生平、思想侧重理解诗歌“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

  2、比较两首贬谪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掌握贬谪诗的一般特征。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诗“凄切而不衰飒”的抒情特征。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

  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以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由士而仕、投身宦海。但宦海有不测风云,忠而被贬,贤而遭迁不乏其人。贬官的遭遇,除了降职、贬逐前往荒远之地外,不少人还经历过囹圄之祸。屈原、白居易、刘禹锡等,均曾有过这样辛酸凄惨的经历。韩愈也未能逃脱。你对韩愈了解有多少?

  二、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 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有“韩潮苏海”之称。

  韩愈的诗也有独创成就,向来亦称大家。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奇特雄伟、光怪陆离。韩愈写诗的方法,是"以文为诗"。

  潮州韩文公祠柱联:

  “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海峤;(海峤:近海多山之地,指岭南地区。) 到官才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州”(潮州古有瀛州之称)

  (韩愈在潮七个多月,却影响了千余年。贬潮,对韩愈而言或许是不幸,但对潮州百姓而言则是大幸。千年回眸,这位文化巨人在潮州留下的印痕依旧清晰深刻:“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像韩江、韩山,祭鳄台,韩祠橡木、鳄渡秋风、昌黎旧治、昌黎小学等等,无不言说着潮人从古到今对韩愈的敬仰。更有宋时就建在韩江东岸笔架山麓的韩文公祠,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韩愈祠。)

  (简介诗人的经历,本诗背景)(知人论世)

  三、初通诗意,整体感知

  先听朗读,学生跟读,疏通诗意后学生再读,体会情感。

  (一篇《论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 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 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 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 知道你远道赶来送我是有深厚的情意,你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

  古人借诗倾吐心声,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凄切)

  清人纪昀认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语极凄切,却不衰飒” 。

  四、研读文本

  1、“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找出写景的句子。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学生想象描绘)

  3、这幅画面有着怎样的特点?(境界雄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横”字言广度,“拥”字言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境界雄阔,气象苍茫,为人们所激赏。

  4、“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此想向我们倾吐什么?(体会出句与对句分别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秦岭” 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云遮雾绕的重重山岭象征着和故里、君王的重重阻隔。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若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

  第六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马不前” 其实是人不前,是由于作者心事过重的缘故,诗人感到前途艰险渺茫,连马也为自己悲伤得不肯前进了。

  五六两句中“秦岭家何在”与“蓝关马不前”,一回顾,一前瞻,也是两两相对,愈见其悲。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要读出悲意)

  5、颈联是本诗唯一写景的一联,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颈联:顾瞻无所,即景写情。这一联通过对壮阔景色的描绘.渲染出严峻冷酷的气氛,与孤苦渺小的.个人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前路的艰辛,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6、诗人为什么会流露出这样的感情?在文中找出对应的诗句。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首联:直写获罪被贬的原因。

  7、首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手法:对比

  一封奏书,招致被贬数千里之祸。“朝” “夕”之间命运发生如此急剧的变化.这是多么巨大的反差! “九重天”,言宫禁之深、皇权之威。“路八千”言贬谪之远、受挫之惨。作者巧妙地使用“一封” 与“八千”、“朝”与“夕”。让数量与时间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把突然的变故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感染力。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

  所得的命运是“朝奏”与“夕贬”,而且一贬就是“八千里”,诗人虽遭获谴亦无怨悔。

  8、颔联表明诗人怎样的心迹?

  颔联亦叙亦议,表明心志。这一联写诗人欲除弊事反遭贬.不惜残年而无悔,意气坚定。

  (诗人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正不阿。)

  小结:诗的前四句:忠而受贬。叙述议论,简洁明快、慷慨激昂。

  9、试分析尾联的作用。(提示:结构与内容)

  结构上扣题,尾联向侄孙交代后事,沉痛郁闷,内容上进一步深化诗意。 “知汝远来应有意”,通过侄孙的心情写出自己前途之艰险难测.写出因遭受贬谪的无穷伤感,进一步吐露了凄凉之情。“好收吾骨瘴江边”,表明作者对未来的思考,诗人自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也无可奈何,只有冷静地面对了。《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10、现在谈谈你对纪昀的 “语极凄切,却不衰飒”的理解。

  “朝奏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都是极为凄切的,但诗人的情感基调并不衰飒。原因是诗中融入了诗人慷慨激昂、刚直不阿的情感;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云拥雪横”,境界雄浑,气势磅礴,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所以读起来不觉得衰飒。

  五、总结全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诗人把朝廷的腐败同自己的不幸遭遇结合到一起来写,表白了自己为朝廷革除弊政的忠心和勇气。 诗的前四句:忠而受贬。叙述议论,简洁明快、慷慨激昂。后四句:蓝关示湘。宕开一笔,以写景叙事来曲致己意,凄楚悲凉,感情基调为之一变,造成全诗开阖起伏、沉郁顿挫。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教学导学案第4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默写九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

关雎 《诗经》

, , , 。

, , , 。

, , , 。

, , , 。

蒹葭 《诗经》

, , , 。

, , , 。

, , , 。

, , , 。

, , , 。

默写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

1、从军行 (杨炯) 唐

, 。 , 。

, 。 , 。

2、月下独酌 (李白)

, 。 , 。

, 。 , 。

, 。

3、羌村三首 (杜甫)

, 。 , 。

, 。 , 。

, 。 , 。

, 。 , 。

4、登楼 (杜甫)

, 。

, 。

, 。

, 。

5、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 。

, , 。

, , 。

, , 。

, , 。

, , 。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唐

, 。

, 。

, 。

, 。

7、望月有感 (白居易)

, 。

, 。

, 。

, 。

8、雁门太守行 (李贺) 唐

, 。

, 。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积累

一 课内古诗文

1

  

  

  

  ,在河之洲。

  

  

   ,

  

  

  

   。

  

  

  

  ,

  

  

   。

  

  

   ,钟鼓乐之。

(《诗经·蒹葭》)

  

2

  

  

  

  ,

  

  

  ,

  

  

   ,在水一方。

 

  

   ,

  

   ,

  

   。

  

   ,宛在水中坻。

(《诗经·蒹葭》)

二 课后十首

1 《从军行》,作者

  

  

    ,

   初四杰之一,

以边塞诗著名。通过景物描写战争的句子:

   

  

  

  

  

   ,

  

  

  

  

  。

直抒保边卫国壮志豪情的句子:

   

  

  

  

  

   ,

  

  

  

  

  。

  

2白在《月下独酌》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展示自己怀才不遇的寂寞

孤傲的诗句:

   

  

    ,

  

  

  

  

   。

  

3杜甫在《羌村三首》中表现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诗句:

  

  

  

   ,

   

  

    。

   

请再写出两句:

  

  

  

    ,

  

  

  

  

  。

4甫在《

  

  

   》中借古讽今,表现对国事关心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

    ,

  

    。

  

  

  

  ,   。

5《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唐朝边塞诗人

  

   的代表作,我们还学过他的另一首边塞诗《

  

   》。 

① 本诗写边塞环境恶劣的诗句

  

    , 。

   

    。

②写出边塞将士不畏严寒,严阵以待的句子是

   ,

   

  。

 

  ,

   

  。

③与“风驰电掣冻不翻”一样表现边塞奇冷的诗句是

 

   ,

  

  。

     ,

     。

  6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

  

  

   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中:

① 表明自己对国事的忠心的诗句

  

    

  

   ,

   

  

  

   。

②借景抒情,念家人,更系国事的诗句:

  

   

    ,

  

  

  

   。

  7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

  

  

  

   ,

  

  

   。构思新奇,

是千年以来人们一直喜欢的诗句。

   

② 运用夸张手法,表现战争气氛惨烈的诗句是

  

   

   ,

   

  

   。

   

③ 突出将士高昂士气和爱国理想的诗句是:

  

   

  

   ,

  

  

  。

  

8居易在《望月有感》中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

  

     ,

   

    。

  

9观在《送鲍浩然之浙东》中借描绘山水之貌来暗示离别之情的诗句是:

   

  

  

   ,

  

  

    。

   

    ?

  

   

  

    。

10淳在《别云间》中抒写亡国之痛和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语句

分别是 

  

  

    ,

  

   

   ;

  

   

   ,

  

   

  。

11《从军行》描写一位书生投笔从戎,抵御外患,写感慨的句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2《月下独酌》浪漫诗人邀明月与身影一起饮酒的句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3羌村三首反映出当时人民在战火遍地时农村生产凋弊情况, 兵革不息

子弟全被征发而厌乱悲伤的句子: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14 杜甫《登楼》论事有纵观古今之概,写国家灾难的句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15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一支威武之师忠君报国忘身于外者的句子: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16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自己忠而获罪并无辜遭祸的愤慨的句子: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17白居易《望月有感》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句子: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18《雁门太守行》表现战争紧急形势和艰苦生活的句子:黑云压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黑,塞上燕脂凝夜紫。

19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诗人巧妙地把“惜春”和“惜别”联系在一起,表现了诗人的美好情怀的句子: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0夏完淳《别云间》诗人感情迸发,谁说山河广阔,在敌人的铁蹄下,岂有我的立足之地,此情此景,令人潸然泪下,慷慨抱痛的句子: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写英雄气概之壮丽,但思乡之情不由而生且极为强烈,然而为国赴难,岂容得儿子情长的句子: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21《关雎》: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两句就是佐证。

22《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积累答案

1  

1炯,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过一书生。

  

2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甫/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4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

甫吟》。

  

5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将军金

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6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7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

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8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10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一 课内

关关雎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教学小结: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