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24
这是孤独之旅微课教学设计,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标题的含义。
教学建议:
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
2.在朗读中逐步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3.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
4.教学方法可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孤独的滋味。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默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
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
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3.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重点朗读以下段落,每人一段,比一比谁读得好。
(1)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2)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入睡”。
(3)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到孤独。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4)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
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______________故事,表达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主题。
(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教师注意引导和归纳。)
(2)本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提示: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三、精读课文,揣摩课文的语言
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选取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段高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写得好。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的角度和归纳的方法。
2.学生提出探究讨论的问题,四人小组讨论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全班师生互动,鼓励独创性见解。
如:可以让学生给课文换一个标题,并比较自己所拟的标题与原标题哪个好,为什么。通过这一练习,进而让学生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并体会其妙处。
提示:
(1)失去交流环境。对于一个离开学校和同学的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2)失去了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离开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这种空虚、贫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
(3)恐惧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空阔与未可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他“迟迟不能入睡”。
(4)恐惧未来环境。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
如: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提示:
(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2)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3)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如: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提示:
出发时: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害怕,胆怯
安顿之后:感到孤独
时间久了:不再忽然地恐慌
那天雨后天晴:坚强。
总之,杜小康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描写,让学生根据课文情节先后的顺序重新排列,或让学生据此复述课文。
A?想上学(我不去放鸭子了,我要上岸回家)。
B?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
C?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哇哇大哭起来……
D?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F?望着异乡的天空……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G?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都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未知的。
H?最大的敌人……它就是孤独。
I?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经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J?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
K?惊喜地发现鸭子下蛋了。
四、研读课文,结合自己的体验谈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感受。
1.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2.你有过孤独的时候吗?请讲述你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3.请你就杜小康父亲的教子方式,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教师对学生的感受要充分肯定,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适当给予点拨与提示。
五、课外作业
学习本文后,让学生明白,人物和环境总是互相依存的。离开了环境,人物便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性格的发展便失去了依据。请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写一篇文章,注意要有一定的环境描写。
学习目标:
一、默读课文,概括杜小康孤独成长中的心路历程。
二、解说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三、赏析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
一、默读课文,概括杜小康孤独成长中的心路历程。
二、解说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三、赏析文中环境描写的语段。
学习难点: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掌握小说的几种技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导入:我们一起学习曹文轩的作品《孤独之旅》。这篇文章节选自曹文轩的少年小说《草房子》。
二、背景资料铺垫
1.关于草房子
《草房子》这部小说写的是少年儿童的成长故事,描写的是苏北水乡的孩子们的生活。作者想通过描写他们的故事来感动我们现在的孩子。
2. 关于杜小康的家
杜小康的家是油麻地的首富,他家没有一寸土地,只开了一个杂货铺。
3.关于杜小康
个头很高,不胖,脸色红润,很健康。
一年级,他就有了一条皮裤带。四年级,他有了一辆自行车。当时的油麻地,几乎没有一辆自行车,即使是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也没有一个有自行车的。
他的成绩还特别好,谁也比不过他。
他一直当班长。
三、走进孤独之旅
PPT出示本节课的三项训练:筛选信息能力、解说题目能力以及赏析语言能力的训练。
(一)筛选信息能力训练
1.学生默读课文,梳理杜小康孤独成长中的心路历程。(学生从文中勾划关键词)
教师给出提示:
(1)离开麻油地,出发时
(2)到达目的地,芦荡时
(3)在芦荡安顿下来时
(4)在芦荡时间一久
(5)经历暴风雨后
学生个别回答,学生板演,师生明确:茫然和恐惧→害怕和胆怯→孤独→不再恐慌→长大坚强
名言小结1: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成为强者。——曹文轩
(二)解说题目能力训练
1.说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2.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解说。
3.教师明确:从“身”和“心”两方面解说。
名言小结2:“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曹文轩
(三)赏析语言能力训练
片段欣赏,感受景物描写的美感与作用。(学生当堂分组写作)
片段一:描写暴风雨时的片段(36段)
片段二:描写雨后天晴的片段(47段)
片段三:描写鸭们长大的片段(50段)
1.片段一:描写暴风雨时的片段(36段)
(1)全班齐读描写暴风雨时的片段。
(2)学生再读,把“最恶劣”三个字读得很重。
(3)学生三读,把表示时间的短语读清楚:“一早上”、“临近中午时”。
(4)学生四读,分两组分别读出这段文字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学生通过朗读分层。)
(5)学生交流自己的赏析习作。
(6)教师课中小结本段的笔法:
概写一笔,细写几笔。时间为序,由静到动。
有声有色,有虚有实。着力渲染,手法生动。
(7)教师课中小结本段的景物描写作用:
设置场景
渲染氛围
推动情节发展
衬托人物
(8)教师课中小结小说的技法:
铺垫、虚实、场景、波澜、渲染
2.片段二:描写雨后天晴的片段(47段)
(1)学生交流自己的赏析习作。
(2)教师课中小结本段景物描写作用:烘托人物心情。
3.片段三:描写鸭们长大的片段(50段) (课后练习二)
(1)学生交流自己的赏析习作。
(2)教师课中小结写鸭的作用:照应全文,象征杜小康这一次艰苦的孤独之旅,隐喻他的成熟。
4.教师课中小结:小说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学生笔记)
1.增加美感
2.设置环境
3.营造氛围
4.推动情节
5.舒缓节奏
6.表现心情
7.表现象征
名言小结3:风景在参与小说的精神构建的过程中,始终举足轻重。——曹文轩
四、明天的杜小康
资料铺垫二:后来,他的人生遭遇了更多更大的磨难,所有的鸭子都没有了,鸭蛋也泡汤了,父亲又病倒了。但他却变得越来越坦然,越来越坚强了。回家的几个月后,他甚至不带一丝卑微地在自己曾经就读的“油麻地小学”门口摆起了地摊,这些变化使得油麻地小学的校长桑乔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这一次放鸭之旅,不仅是一次孤独之旅,更是一次——成长之旅,美丽成长。(教师顺势板书)
名言小结4:“前方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它又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曹文轩
五、师生小结(全班齐读)
成长,是一个多么美丽的过程,而这过程绝非永远一帆风顺,它往往充满心酸,饱含痛楚,屈辱和泪水。成长,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孤独,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笔,是或早或晚都要给予每个人的一道美丽而又残酷的题目。因为孤独,使得成长如此美丽。
名言小结5:面对苦难,我们应抱有感恩之心。—曹文轩
附: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曹文轩
茫然和恐惧→害怕和胆怯→孤独→不再恐慌→长大坚强
成长之旅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把握课文情节;品味“孤独”,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2、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3、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内涵,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品味“孤独”,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细节描写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内涵,感悟人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出示课题
有一句歌词大家都熟悉——“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但恐怕很少有人能道出其中的滋味,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叫杜小康的同龄人,他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走近孤独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用一两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孤独—→坚强)
三、品读课文,理解孤独
请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孤独”的句子。(学生跳读课文,品味语句。)
学生思考后交流。
例如:
“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从未见过的面孔。
“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 “寂寞”“已无一户人家”“唯一的炊烟”
“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这不可能”
“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
“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
……
——离乡背井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对于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产生大反差打击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随父放鸭生活中还要承受这种种孤独无异于雪上加霜。他内心的苦痛、迷惘与挣扎,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注:此环节,结合不同形式的朗读,进一步体会“孤独”)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迷茫、恐惧、害怕、胆怯等)
四、探究质疑、感悟孤独
1、学贵有疑,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纸,让他们在纸上写下两类问题:
A、我有疑问,需要向其他同学请教的问题:
B、我认为值得考考大家的问题:
2、学生质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质疑)
3、师从学生刚才的质疑中挑出几个典型问题进行探讨。
五、联系自己、体验孤独
1、曹文轩在《论孤独》中说:“它是一种正常并且健康的心态──如果程度得当的话。它标志着一种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了许多盲目。它使人在嘈杂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护身心健康的清静。 ”
2、仿写:
孤独是一种状态,需要慢慢地面对它的真实。
孤独是一桩邂逅,需要美美地咀嚼它的甜蜜。
孤独是 ,需要 。
六、教师寄语
不要把孤独当成痛苦,孤独也是一种享受,孤独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享受孤独的美,也就是享受生命。
板书设计:
孤 独 之 旅
曹文轩
磨难
杜小康 孤独 ——————————→ 坚强
(迷茫、恐惧、害怕、胆怯)
教学目的
1.体验成长的感受。
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
(1)体验成长的感受。
(2)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嬉闹(xi1) 觅食(mi4)。 驱除(qu1) 雍(yong1)
旧茬儿(cha2) 戳破(chuo1) 撩逗(liao2)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厚实:富裕。
嬉闹:笑着闹着。
觅食:寻找食物。
驱除:赶走,除掉。
回应:回答。
撩逗:挑弄,引逗。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3.阅读全文,思考课后练习。
二、导人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节选自<草房子>,作者曹文轩。
2.导语
同学们到了初三,身体长高了,都觉得自己长大了,但是你心理“长大”了吗?这篇课文描述一个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到芦苇荡里去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长大。你有这样“长大”的体验吗?
三、正课
1.速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讨论并归纳: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2.提问:找出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分析杜小康的性格特征。
讨论并归纳: 。
(1)P88.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表现杜小康的幼稚软弱。恋家。
(2)P89.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说明杜小康已克服想家的念头,开始展望未来。他对未来是渺茫的,未知的,但又是向往的。
(3)P90.杜小康到达芦苇荡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杜小康害怕的原因是大自然的浩荡给人压迫感。使人感到自我的渺小和软弱。
(4)P91.在芦苇荡中放鸭的孤独感强烈地压迫着他。“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我要回家……”这是小说第二次写到他的想家。跟第一次相比,显然有更深刻的内涵。第一次是刚离开家,便产生的一种失去依托的感觉;而第二次则是在感受到芦苇荡放鸭生活的艰辛和孤独后在梦境中表现出来,这才是刻骨铭心地想家,虽也表现他的幼稚、软弱,但他毕竟经过一段艰苦生活的磨炼,已成熟多了。
(5)P92.在芦苇荡遇到暴风雨时,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跟父亲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鸭栏。当鸭子逃散时,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不顾脸和脚受伤,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到暴风雨将歇时,依然还有十几只鸭子没被找回来,他虽然“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但坚持去找鸭子。这些描写都表明杜小康虽然还是个孩子,但在关键时候能表现出镇定、勇敢、坚强和负责精神,他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6)P93.当杜小康找到鸭子时,他又迷路了。他突然感觉到他已累极了,躺在芦苇上。“他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个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杜小康这里的哭,并不是悲哀,伤心或感到委屈,而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绪,可能是非常复杂的情绪,因此,连他自己也讲不清。
(7)P94.“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母亲就代表着家,任何游子都会想念家,因为家是自己的根,心灵的港湾。孩子的心里除了家便是好朋友,好伙伴,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他这次没有哭,他已经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有了更多的独立性,能够面对现实勇敢、坚强、负责地对待,这就是心灵的成熟。
总之。小说通过杜小康与父亲离家到芦苇荡放鸭的经历的叙述,描写了杜小康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灵成熟的男子汉的过程。
3.提问:你有过这种成长的经历吗?请与同学交流。
4.提问:找出小说环境描写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
(1)P88.写杜小康对远逝的家的眺望和鸭群扇形水流的描写,表现杜小康的幼稚、软弱和恋家。鸭群流水虽然美,但毕竟单调、永恒,并不好玩。这些更增添了对在家乡生活的留恋。
(2)P89.写黄昏时炊烟和河面的热气,是那么的单调、虚无,更增添了杜小康孤寂的感受。
(3)P90.写芦苇荡的宽阔无边,给人一种压迫感,反衬出杜小康的胆怯、害怕和恐慌。虽有清香的气味,萤火虫的亮光和水鸟,但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但这种压迫感,孤独感也是对杜小康的一种磨炼。
(4)P92.写芦苇荡的暴风雨的凶猛,把小说的情节推向高潮。更是对杜小康性格的考验和锻炼。在这场暴风雨中,杜小康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有责任心的男子汉。
四、小结
本文通过多处的细节描写表现杜小康的性格特征和成长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真实可信。文章还多次地进行环境描写,不仅衬托了人物的心情,创造了氛围,还通过环境描写推动情节的发展,形成高潮,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