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我看的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日期:2021-10-13

这是我看的教案优秀教学设计,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我看的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我看的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第1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都喜欢春天吧,只要在春天走进大自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朝气蓬勃、万象更新的世界。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3)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词语的重读;(5)读出情感。

例如:第一节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要求。

3.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

明确:“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明确:春风、青草。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2.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可用“以什么修辞或者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的格式来表达)

明确:“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3.品读第二节,思考: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紧承第一节的“向晚”。

意象:展翅的飞鸟、天边的流云和大地。

画面: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4.品读第三节,这一节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明确:“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通过“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表现出来。“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丰润”和“勃发”表现出来。

5.品读第四节,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明确: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

6.品读第五节,思考: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明确:愿望: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表现出来。

7.请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

明确: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时刻,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

目标导学三:把握中心,体会特色

1.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春天的大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因时代而产生的欢乐和忧戚。

其一: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以鲜明深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阐述思想。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备,形、情兼备,形、理兼备。如:这首诗中的意象主要有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晴空、被夕阳染红的流云、沉醉了的大地。

其二: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第二节押i韵;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第四节又换韵为i;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其三: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处处照应,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使情感抒发得很强烈。

三、板书设计

我 看

穆 旦

所看:春天之景

所感: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抚慰人的心灵

可取之处

  抓住诵读的环节,通过品读体会情感和诗的美。抓住诗人所捕捉到的意象,层层展开,一步步欣赏这首诗。

不足之处

  穆旦的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对学生启发得不够,学生理解可能不够到位。

我看的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第2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课文中叙事写人的方法:在叙事时,注意材料的详略及前后顺序安排,并能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在理解分析课文中达到小升初学生写作能力的衔接。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读文章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两方面的内容,以阅读促进写作,仿写《我的老师》,实现小升初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顺利地过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中叙事写人的方法:在叙事时,注意材料的详略及前后顺序安排,并能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

  2、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并仿写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者巍巍,是著名作家,那我们今天就以他的《我的老师》为例,向他学习如何写作。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课文记叙的几件小事。

  二、向巍巍学习布局谋篇

  (一)概括一件事,使用完整的句子,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的形式”。

  学生说完,形成如下板书:

  1、老师假装发怒

  2、老师教我们跳舞

  3、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4、老师教我们读诗

  5、我们看老师写字

  6、老师为我排解小纠纷

  7、我梦里寻师

  (二)仔细斟酌一下这七件小事的排列,看看其中有什么内在的逻辑,事件与事件之间可不可以调换顺序。

  1至5件事情是略写,6、7件事情是详写,这里体现了详略得当的原则。

  1至5件事情体现了蔡老师爱我们,6、7件事情体现了我爱蔡老师。

  1到5件事情写的是蔡老师对我们大家的爱,而6、7件事情写的是蔡老师对我一个人的爱。

  这样的安排体现了这在语文里,用一个专业的词语来说,就叫点面结合!

  (三)感情线索

  作者感情由浅入深的变化,前面先写了我们爱戴蔡老师,接着写了我们依恋蔡老师,然后写我思念蔡老师。

  三、向巍巍学习遣词造句

  默读课文,选择课文中你认为最能表现老师和学生之间深情的句子或者词语,说说你的赏析或者感想。

  “狡猾”“落”“敲”“急于”“劝慰”和“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等词语和句子。

  四、向魏巍学习铭记师恩

  像魏巍一样写一篇回忆自己老师的文章。

  五、小结

  六、作业

我看的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第3篇

教学目标:

  1、领会记叙的要素。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3、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4、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要点:

  1、领会记叙的要素。

  2、理解本文用哪几件事表现蔡芸芝先生,各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或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词义辨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难点:

  准确的概括五件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用“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引入。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后收入散文集《春天漫笔》。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二、正字音:补充:

  查工具书,辨析下列各组字的音、形、义。

  即(jì①就、立刻;②就是;③当时、当地;④靠近;⑤<古>假如)

  既(jí①已经;②既然;③尽、完;④跟“且”、“又”、“也”等词连用,表并列)

  孤(gū①单独;②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③古帝王的自称)

  弧(hú①古代指木弓;②圆周的任何一段)

  卷(juàn①大多当名词用:画卷、试卷、案卷等;juǎn大多当动词用:卷行李、卷入浪潮)

  券(quàn①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②sun拱券,指门宙、桥梁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

  蜜(mì ①蜂蜜;②甜美)

  密(mì ①距离近、空隙小;②细致、精致;③关系近、感情深,④不公平、不能泄露的)

  褪色tuì 磕头kē 卜问bǔ 纠纷jiū 心清如水——纯洁无杂念。

  三、回忆与总结:

  关于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快速阅读全文,听录音并思考:

  (一)(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二)蔡芸芝先生是怎么样一个人 文中用了哪些事来表现蔡芸芝先生,分别用简短的话概括并找出每件事的要素。

  1、老师假装发怒

  (老师、我/有一次/教室/她的教鞭···/大伙笑了/表现温柔、慈爱。)

  2、老师教我们跳舞

  (老师、我们/课外/表现善于丰富课外生活,和对我的喜爱。)

  3、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假日里/她女友家/认识了蜂王···/表现善于丰富课外知识,是朋友。)

  4、老师教我们读诗

  (还记得,还能背。表现老师善于教学,培养我的文学兴趣。)

  5、我们看老师写字,依恋老师

  (写字的时候/都急于模仿/表现老师受学生喜欢。)

  6、老师排除小纠纷

  (老师、我、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我读初小时/学校/我的父亲当兵,不知死活,我和母亲很牵挂他/我的“反对派们”嘲笑我/老师援助了我,排除了纠纷/表现老师的公正慈爱,对我的理解、同情与鼓励。)

  7、梦里寻师

  (我、母亲、老师/一个夏季的夜晚/我家当屋/老师放假离开了我们,我思念老师/夜里我起身找老师/母亲把我拉住了,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表现我对老师的依恋、热爱。)

  注:

  A、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

  B、让学生明确记叙要素的交代与否要视中心的需要。

  五、总结讨论:

  蔡老师是教语文(当时称国文)的。文中有几处可以说明:①“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②“让我们观察蜜蜂”;③“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④“我用石板一迎”(注:“石板”,是旧时私塾和50年代小学生练习毛笔字、听写生字词用的学习用品。有的地方称之为“粉板”。

  蔡老师: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我的感情:喜爱、难忘、依恋、思念

  线索:我回忆、喜爱、依恋、思念蔡老师。

  六、具体分析

  1、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起全文,引入全文,“最”字突出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

  2、第二段说“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温柔是针对什么说的,美丽又是针对什么而言的。——写出老师的心灵美和外貌美。

  3、第三段那些词语体现了老师是假装打我。——仅仅,好像,落,轻轻,敲,笑。“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写出“我”的本能与调皮,生动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边上”表明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的笑声,两个“笑”字表明了十分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

  4、“狡猾”的意思是什么?它的感情色彩是怎样的用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贬义褒用,写出了我机灵与调皮。

  5、她教我们读诗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接近文学”与“爱好文学”两个词语位置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影响深远,从我到现在仍能背诗可见。接近是爱好的前提,只有接近了,了解了,才能喜爱。

  6、在看老师写字这一件事中,“不由得围了上”、“默默地看”、“连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等语句表现了我们对老师的怎样的感情。——深切的喜爱、崇拜之情。

我看的教案优秀教学设计第4篇

教学要点:

  1、体会记叙的详略

  2、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

  教学过程:

  一、复述第六、七件事、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讨论第六、七件事。

  1、第十段开头说,“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到底是值还是不值?根据是什么?为什么前头说是“小事”,后面又讲“占据”过我的心灵——值得。在老师而言是平常小事,但在我心中却影响深刻。我对老师的感情也加深了。“占据”是强行占有的意思,对一件小事“却占据过我的心灵”该怎样理解。分析:所谓“小事”,指的是孩子们之间常常有的一些纠纷,在老师或别的孩子们看来不过是小事,可是从作者当时所处的境地来看,却是一件不同寻常的遭遇:父亲背井离乡,生死不明;母亲抑郁忧伤,时刻牵挂;那些不大懂事的同学还时常对“我”幸灾乐祸,使“我”更感到孤独悲伤,辛酸痛苦。在这最困难的时候,蔡老师常常理解“我”的心情,重视同学之间的纠纷,细致地处理了问题,批评了那些小“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劝”,劝说;“慰”,安慰。又劝说又安慰,蔡老师如此同情、关怀和爱护一个处于困境的学生,使“我”那弱小的心灵充满对她的感激和爱,所以把这看作为“占据心灵”的事。“占据”是军用术语,用在一般场合就特别形象有力。

  三、朗读写最后一件事的文段。

  1、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旁”表现了我对老师的什么感情?还有哪处描写同样表现出这种感情?

  深切的依恋之情。我觉得暑假漫长的反常心理。

  2、“迷迷糊糊”的往外走改成“模模糊糊”,可不可以,为什么?

  迷迷糊糊是指说话口齿含糊不清,“模模糊糊”是指视线朦,看不清楚。不能调。

  3、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呼应开头,表达深切惋惜、依恋、怀念之情。

  四、总结讨论。

  1、文章一共写了七件事,哪些事写得详细,为什么详写。

  其材料安排由略到详(前五件事略,后两件事详),记叙节奏由快到慢,情感也越来越浓、越来越深,后2件事是我感情的深化。

  课文中所记的七件小事,显示了蔡老师的美好的心灵,抒发了作者热爱、感激老师的情怀。请问,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乱。

  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经过精心考虑的。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依恋之情,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可见,这种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2、这些事是从哪些方面去选择的。

  围绕“老师爱孩子,孩子更爱老师”这一中心,从课内到课外,从平时到假期,从学校到家庭,从各个方面选取典型具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突出“最难忘”。全文紧扣“我”而选材,蔡老师固然是“我们”的老师,课文中的每一个事例也都写到她对“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对她的热爱,但每件事都只是从“我们”起笔,简单带过,而又都落笔在“我”身上,详细地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和“我”对老师的热爱与怀念,其落脚点正如题目所写,是“我的老师”的“我”。

  3、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

  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4、讨论课后练习三、四。

  五、难点、重点分析。

  1、课文中有哪几处传神的细节描写,具体说说这些描写是如何传神的。

  ①老师佯怒时;②老师写字时;③梦里寻师时。以①为例,四句话写四个细节:“我……一迎”,写出了儿童特有的狡猾;教鞭“轻轻”敲在石板“边上”,刻画出老师的温柔慈爱;“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两句,写出了师生之间感情的融洽,这也是“我”敢于“一迎”的原因。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假怒”的全过程。

  2、课文中有哪几处真切动人的心理描写,试讨论分析。

  课文中真切动人的心理描写有:①老师佯怒后;②“我”被小“反对派们”咒骂父亲死了后;③放假前看老师收拾行李时;④回忆梦里寻师时。以①为例,“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狡猾”的语境义是调皮、机灵,它真切地表现出;个天真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和爱戴。

  3、蔡老师哪些爱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蔡老师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学生们读诗,给学生,尤其给作者以有益的影响。作者后来走上文学道路,而且一开始就从事诗歌创作,不能不说是由于儿时受到蔡老师有益的文学熏陶。蔡老师教育学生就好像是春天的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上面所讲的几件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无一不是以自己的行为给学生以有益的影响。有的是教育学生对他人的尊重,有的是启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有的是激起学生对文艺的兴趣。写到这儿,作者禁不住这样表述自己的感情:“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这儿用了反诘语气来强调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与崇敬。

  4、《我的老师》为什么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刘踞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经。”这种“情”就是真情实感。真情实感绝不是靠火爆的词句、多情的绮语,它必须深植于事实的土壤中。作者魏巍谈到《我的老师》的写作感受时说:“在动笔之前,我确实回到我的童年,或者说沉入到我的童年,对那时的儿童世界作了一番邀游。这样,童年时遇到的几个老师,便浮现在我的眼前,尤其是的那位蔡老师,又重新激动着我的感情。可以说,那篇文章是真情实感。”作者以“她爱我们”,“我是多么思念我的蔡老师啊”为感情线索,穿起一颗颗孩子记忆中的珍宝:蔡老师“温柔”的性格;“美丽”的心灵;课内课外对学生的爱护和培育;对“我”生活的关怀和影响,以及作者对老师的深深思念。这些虽然都是儿童生活的琐事,但因为处处透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那些事情无不染上浓重的抒情色调,使我们触及蔡老师跳动的脉博,窥及她慈母般的心地。仅有的一次,“从来不打骂我们”的蔡老师举起了教鞭,但就在教鞭将要落下的时候, 轻轻敲在“我”举起的石板边上,从儿童敏感的觉察中,“我知道她并没有存心打的意思”。这欲行又止的一瞬,透视出蔡老师的热忱与厚爱,她是假装生气。“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令人气恼的事情反而引起双方会意的笑,师生的感情又是何等的融洽。以心发现心,以爱换取爱,蔡老师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戴。“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不愿意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一个副词“默默地”,两个动词“站”、“看”,静态的描写胜过千汇言万语,缕缕情思尽在不言之中。至于在漫长的暑假里,由于思念老师之切,睡梦中迷迷糊糊地往屋外走,去找蔡老师,直到母亲“喊”、“拉”、“劝”才又熟睡,可见对蔡老师的情感之深。正是这真情实感,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7、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合理的选材。

  本文以人物为中心,以深情为线索组织事例,寓情于事,以事传情。开篇第一句揭示全文之旨,点明了作者的情——“使我最难忘”,叙写的人——蔡芸芝先生。紧接着围绕“老师爱孩子,孩子更爱老师”这一中心,从课内到课外,从平时到假期,从学校到家庭,从各个方面选取典型具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突出“最难忘”。其材料安排由略到详(前五件事略,后两件事详),记叙节奏由快到慢,情感也越来越浓、越来越深。其次,全文紧扣“我”而选材,蔡老师固然是“我们”的老师,课文中的每一个事例也都写到她对“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对她的热爱,但每件事都只是从“我们”起笔,简单带过,而又都落笔在“我”身上,详细地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和“我”对老师的热爱与怀念,其落脚点正如题目所写,是“我的老师”的“我”。此外,由于是儿时的回忆,作者以儿童的口吻记叙全文,用了类似”现在回想起来”等十三处回忆性语言提示回忆童年,仿佛又“对那时的儿童世界作了一番邀游”。从那时孩子的眼睛写老师,紧紧抓住了儿童特点进行选材。在儿童时代,那些零碎的、具体的、直观的材料往往会让儿童终身难忘。本文就选取了这样的符合儿童记忆特点的材料构成全文。如“扮女跳舞”、“排解纠纷”等等。

  (2)质朴的语言。

  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成段的抒情议论,只将浓郁的感情熔铸在娓娓动人的叙述之中,将老师的美德寓于素淡平实的描写之中,惟其无华,更见情意的真挚;惟其质朴,更显出亲切感人。另外,作者还以儿童的目光观察事物,以儿童的心理评判事物,用儿童的语言叙述事物,虽显稚嫩,但真实可信。比如“排解纠纷”一事,蔡老师在“我”心灵痛苦时写了一封信安慰“我”,当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有一段抒情性的议论,“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入网。”这里用“慈爱”、“公平”是可以的,用“伟大”则显得大词小用,而这却是具有儿童特点的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真挚的感情,这比用成年人的心理去评价过去老师的写法更加亲切,更能顺畅地表达作者的感情,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因为儿童还不能准确地评价人和事物,如果不这样说,反倒有“成人腔”之嫌了。

  (3)传神、细腻的描写。

  作者运用传神的细节描写,将最动人的一瞬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丰满,情感细腻深刻。如假期惜别时的场面,“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一句中“默默”两字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是孩子送别的动人场面,这是孩子表达依恋的方式,没有话语只是默默观察,只希望能在老师身边多呆一会儿,只希望能多看老师一眼,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的动作,静态的描写,浓浓的情意胜过干言万语。还有“梦中寻师”的动作,更表明了学生依恋老师的程度,只有梦境才能满足“我”的心愿。这心理、这感情、这思念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正像作者说的:“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六、作业布置。

  1、列提纲,思考是否还可以从其它方面补充一些事件,如何安排详写与略写,重拟一个题纲,为修改本单元作文做好准备。

  2、课外练笔:写你最……的一位老师。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