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30
这是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目的,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
l、诵读法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课堂教学以朗读揣摩为主。
2、探究讨论法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丰富内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前几年,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流浪歌》,大家想听吗?
(播放歌曲)
歌听完了,可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说它远,它发生在遥远的 19 世纪的欧洲,说它近,它就在我们眼前,请大家打开课本,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我的叔叔于勒》。
二、检查预习
1.读准生字音。(幻灯片出示生字)
2.作者介绍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文学创作。10年间他写了解情况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3.与小说有关的文学常识。 (幻灯片出示题目)
三、研读细节——“称呼”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评价于勒的,包括怎么称呼他,怎么说他的?
学生找,教师板书: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坏蛋、流氓、无赖)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这个家伙,这个贼、这个流氓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2、学生讨论:
请同学大致分分类,说说这些称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按时间顺序。
3、明确:
占钱——赶
赔钱——盼
有钱——赞
没钱——躲
4、教师小结情节。
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一副对联来概括两部分的内容: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这家人盼于勒,盼了十年,希望与日俱增,甚至在脑海中出现了幻觉,明明远在天边,却如近在眼前,把骨肉同胞当成摇钱树,为了用于勒的钱订了上千种计划。一朝相逢,期望中的富翁变成了穷水手于勒,他们失望沮丧,本是同根生,相逢就是不相认,骨肉兄弟如同陌生的路人,前后之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切因为什么?这幅对联少了一个横批。请同学们来拟。(出示对联)
5、学生试拟横批,明确文章主题。
参考:人不如钱/金钱至上/世态炎凉
四、深入探究——“人物形象”
1、教师提问:前面的评价分别是谁说的?分别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注意下面的细节描写:
①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
②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
③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④“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为什么重复写?这表现“我”的什么心理?
2、学生明确:“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等人的语言各有特色,通过人物语言的分析,让学生明确:
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
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
“我”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
3、表情诵读这些语句。
4、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原因是什么?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
五、拓展延伸——金钱观
1、你如何看待本文的几个人物?
阅读这篇小说,使我们走进了19世纪的法国社会,去体验当时法国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说描写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动勾勒出了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
2、你如何看待金钱?
在金钱和亲情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探究文章的主题。
思考:菲利普夫妇是可笑的,同时又是可怜的。他们不是什么大奸大恶,对于亲兄弟于勒,本来应该是互相帮助,和和睦睦,共渡难关才对。但他们展示给人们的只是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请同学们想一想,形成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主题是什么?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同时,寄予作者美好的愿望,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情。
结束语:与于勒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和谐,充满了关爱,让我们共同沐浴爱的阳光,呼吁爱的春风吹遍全世界,温暖全人类!
一、 教材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是本单元第三课。课文通过于勒的故事,着重刻画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态,引发我们对社会人际关系的思考。
二、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储备点:熟悉莫泊桑及其作品
能力培养点:通过人物的个人简历来梳理故事情节:
理解通过人物的情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体验点:体会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
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
三、对教学对象的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的课文,学生已经有了学习语文的独特体验,也具备了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有很强的表达欲望。
四、对教学理念的思考及教学方式设计
本节课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入学习当中,努力创设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独特感受,将集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作为教学组织方式。
五、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思考及设计: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激发和支持学生想象的情景,如用温馨的亲情画面激起情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检测预习内容,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情景。
教师不局限于使用信息技术,还应该鼓励学生超越多媒体所展示的内容。 六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来看一组画面。看过之后,你有何感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展示课题 看画面,谈感受,读课题。 运用温馨的图片,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课前热身 大屏幕展示作者资料和需要掌握的字词(需要学生回答的先隐藏起来。) 学生抢答 迅速地了解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梳理情节 大屏幕展示于勒个人简历的相关内容,待学生归纳后,出示课件。 根据教师的提示,快速浏览课文,准备抢答,填写于勒个人简历。 以于勒为线索,了解故事情节。
品析人物 教师提问:在于勒身世变化的同时,他的亲戚变没有?其中,谁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并用两三个词语概括其特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找出描写印象最深刻人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可以读,也可以演,并说说理由。 让学生自己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中去品味人物,得出他们自己的感受。
提炼主题 教师提问:1、本是兄弟,关系怎么会忽好忽坏呢?2、作者想通过于勒的遭遇告诉我们什么?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展示板书。 学生可以立刻回答出:这一切都是因为——钱。结合自己的社会经历,谈出最深刻的感受。和教师一起完成板书。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表达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升华感悟 教师提问:此时此刻,你想对我们文中的人物说点什么?你想对谁说?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引导学生认识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
拓展延伸 请充分挖掘你的想象力,续写语段:哲尔赛岛到了,菲利普一家正准备下船,这时,突然从背后传来一声:“喂,菲利普!”……… 发挥想象,续写语段。(课后完成) 在充分认识人物的基础上,用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方法,加深理解。
七 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可以是教师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并照顾到每一位同学,在本课的课前热身和梳理情节的`教学环节中,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信息技术手段在创设情景方面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氛围,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课前热身就“寓学于乐”,提高了学习兴趣;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梳理情节就由难而易,品析人物就因繁就简,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个感官等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胜,再加上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指导,有助于实现让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让所有学生有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学有所获,更能体现课改精神。
教学点评
1.在新的各科课程标准中,普遍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层面的教学目标,体现了中小学教学目标综合化、多样化的趋势。《我的叔叔于勒》这一案例从教学目标的界定、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
2.《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根据有关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了全面的、综合化很高的教学目标,通过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对课文情景的理解。为了引导学生实现上述目标,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学习任务,而且各任务及其教学环节切换比较自然,引导学生在教师帮助下自主学习,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学习、理解、和体会。
3.本案例体现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上述多种教学目标,并服务于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原则:
利用信息技术突出显示文学常识和生字词,可以快速地检查预习情况。
利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支持学生发言。
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设计板书,深化主题。
知识目标: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1 、理清故事情节;
2 、品味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能力目标: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主题;谈出自己的新见解来。
教育目标:教学生正确对待金钱,体味人性的重要。
重点难点:
1、理解人物性格。
2、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策略方法:导读法 讨论法
教学用具:录音机 投影仪 。
(一)、激发兴趣,导入 新课。
同学们!前段时间,大街小巷流行着一首《流浪歌》,大家想听吗?(生答想,放歌曲)歌听完了,可一个愁苦、孤独的浪子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不由得产生怜悯之情,是啊!家是温馨的港湾,流浪的心多么渴望这个港湾的慰藉啊!可有这样一个浪子,在外流浪多年,当家人遇到他时,不但不接受他,反而还骂他,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故事?(生答想)这个故事说它远,它发生在遥远的 19 世纪的欧洲,说它近,它就在我们眼前,请大家打开课本 160 页,这个故事的名子叫《我的叔叔于勒》。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故事,咱们先一块来把课前的生字词读读记记,好吧?
(二)、学习生字词,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1 、出示幻灯片,展示生字词。
拮据 栈桥 撬开 诧异 牡蛎 褴褛
2 、找出一位同学试读,其他同学纠错。
3 、教师总结正确读音,学生齐读,边读边用手指在课桌上写。
(三)、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短篇小说,作者是法国人莫泊桑,其成名作《羊脂球》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莫泊桑以他高超的艺术技法和深厚的文学底蕴赢得了世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的美誉。好了,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走近莫泊桑,走进故事,请大家快速默读全文,默读中解决三个问题:
1 、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2 、小说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
3 、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小说的情节分为四部分,并分别为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教师放音乐,板书课题、作者、教学目标 )
(四)、讨论并解决默读中提出的问题,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1 、学生自由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可以离开座位。
2 、对主人公的确定教师要给以适当的提示,可以从小说反映主题和作者着力刻画的形象两个方面。
3 、对我和作者之间的不同应让学生弄清楚。
板书:菲利普夫妇
盼 忆 遇 躲
(五)、梳理情节,简单了解人物性格。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塑造人物形象必须把人物置于什么之中呢?(生答:情节)
对,那么,我们就把人物置于情节之中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人物的性格。
(把板书的情节用粉笔圈起来,大致呈人字形。)
1 、为什么盼于勒?(于勒来信说他有钱了,他们盼的是钱。)
2 、忆于勒属于哪种叙述方式,对情节有何作用?(倒叙,把情节推向高潮。)
3 、怎么遇到于勒的,遇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与相遇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因于勒的信二姐找到了对象,全家人到哲尔赛岛旅行,巧遇于勒。遇前,好心人,正直的人,有办法的人;遇后,贼。因为于勒没有钱,不是想象中有钱的于勒。)
(用两种颜色的粉笔板书:好心人 正直的人 贼)
4 、为什么 要躲开于勒?(因于勒没钱生活,恐怕他再来吃他们。)
通过对小说情节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楚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中起关健作用的是什么?(生答:钱。)对,(板书:钱)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主人公心中钱比亲人重要,他们只是为了钱。
(六)、品味小说语言,把握人物具体、生动的性格。
通过把人物置于情节之中梳理情节,我们对主人公的形象有了大致的了解,是否了解到此就行了呢?大家说,(生答:不行。)当然不行,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生动的、具体的、典型的,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来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品味一下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邻近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讨论。时间五分钟。
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在教室里走,不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或一起讨论。
2 、五分钟后,学生在教师主持下通过小说语言进行人物性格的交流学习。
( 1 )、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找出的句子,并说明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
( 2 )、对一些重点的句子或段落可分组读、分男女生读、分角色读和全体一起读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保持读的兴趣,在愉悦的'情趣中使学生领悟小说语言的魅力,理解人物的性格。
( 3 )、教师把学生体会到的人物性格板书到黑板上。
自私 虚荣 唯利是图 冷酷
( 4 )、交流结束,教师简单总结人物性格。
请大家注意看黑板,老师画这个图形象个什么字?(生答:象个人字)那么这个人字规范吗?(生答:不规范,是畸形的。)为什么?
畸形的人字代表的是有着畸形性格的主人公,是金钱使他们改变了对于勒的态度,也是金钱使他们内在的本质不变,金钱腐蚀了他们的灵魂,扭曲了他们的性格,使他们成为精神畸形的人。通过小说典型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关系以及金钱至上的社会生活原则。
(七)、拓展训练,培养想象能力,锻练创新思维。
到这里,我们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已经有了具体而完整的认识,我们不得不佩服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艺术大师莫泊桑,莫泊桑真是了不起呀!我想问大家,你们敢不敢与莫泊桑比试一下,(敢!)好,这才是当代中学生的风采。假如,全家人在船上遇到的于勒是一个百万富翁,那么,将会发生一幕怎样的相遇场景呢?
1 、愿意表演的同学下座位到教室外准备 2 分钟。选出一名导演。
2 、愿意口头作文的同学准备 1 分钟。
3 、找同学口头作文,外面的同学进教室表演。
(八)、结束语。
同学们,通过对这篇小说的学习,我们不仅领略了大师的语言魅力,还知道了,人不能为钱活着,不能让钱左右自己,应做一个端正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决不能做菲利普夫妇那样精神畸形的人。
课后记:在教学过程 中,纪辰想我提出了几个很尖锐的问题,关于于勒本质和菲力普夫妇的做法到底是否合理,因而我决定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自由探讨,自由发言,怎么说都可以,而不把小说定位在某一点上。我自认为效果很不错。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习小说起伏跌宕的情节脉络,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巧妙的构思和悬念的铺排。
○品味精彩的细节描写,学习语言、行动、心理、神态、肖像及侧面、正面等人物
描写方法,领会这些描写方法运用的妙处。
○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全文内容,理顺故事情节。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巧妙的构思和悬念的铺排,感受人物形象。
○细读品味精彩的细节描写,领会这些描写方法运用的妙处,从而进一步把握人物
形象。学生通过角色朗读和创意表演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组织学生自主讨论、设疑、相互解疑。
○练习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相结合的写法;改写或续写小说的结尾部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会小说中描绘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感受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
○引导学生领悟“我”的善良、纯真,感受“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心,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巧妙的构思和悬念的铺排。
○品味精彩的细节描写,理解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2.难点:
○结合现实社会、自身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
○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教学互动设计 (说明:【 】是多媒体显示内容)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背景音乐:flash音乐《大长今》主题曲《娃娃》】
我们在生活中感受着父母亲人的关爱、同学朋友的友爱,我们常常被亲情和友情
包围着。请你也用“爱”为话题说几句话。看来同学们都很幸福,然而社会上有一些
人却在金钱面前迷失了自己,放弃了亲情,甘心做金钱的奴隶。法国作家莫泊桑的
《我的叔叔于勒》就揭露了这些人的丑恶灵魂。【教学主页】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主要作品。强调:
【莫泊桑,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中短篇小说《羊脂球》、《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2.【给加点字注音。
jié jū zhàn shà chuò guān tà gēng zhuàn
拮 据 栈 桥 煞 白 阔 绰 衣 冠 糟 蹋 变 更 赚 钱
qiào pà mǔ lì yòu lán lǚ kān
撬 开 手 帕 牡 蛎 保 佑 褴 褛 狼狈不堪
3.学生查找资料解释词语。
与日俱增 狼狈不堪 郑重其事 莫名其妙 十拿九稳 拮据
褴褛 荒唐 阔绰】
4.谈一谈预习过程中你所感受到的小说内容。【图片组:栈桥盼归、船上巧遇】
学生概括小说的大体内容:全家人日夜盼望于勒叔叔回来,因为他在外面发了财。于是二姐的婚事也有了进展,一家人去哲尔赛岛旅行。在船上我们看到的于勒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老水手,菲利普夫妇暗骂于勒,为了躲避这个“瘟神”,他们最后竟改乘圣玛洛船,离开了哲尔赛岛。
三. 整体感悟,理顺情节,探讨主旨。
1.【速读全文,填写下表,理顺全文层次。
盼→ (赞) → (见)(或骂) → (躲)
2.圈划标记文中描写菲利普夫妇语言、心理、动作的语句。小组讨论交流:
(1)试用曲线图归纳菲利普夫妇反复无常的态度和内心世界。
(2)在菲利普夫妇的内心深处不变的是什么观念?
(3)全文揭示了怎样的主旨?
[板书]
“金钱至上”的观念
3.你还能用其他图示法来表现小说的情节或人物的内心世界吗?】
学生甲:
学生乙: 学生丙:菲利普太太头像
高潮(遇)
发展(赞)
开端(盼)
结局(避于勒)
四. 总结全文
作者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形象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五. 【作业:圈划标记文中其他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心理、神态、肖像的语句,并在课文上做旁注。】
第二课时
一.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注意表现家人对于勒态度的变化。
二. 导读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读小说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作者往往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来刻画人物。菲利普夫妇对弟弟反复无常的变化,就是缘于“金钱至上”的观念。对于勒的态度变来变去,对金钱的态度始终不变。“富在天涯盼相聚,赞词满口骨肉情;穷到眼前不认亲,惊恐咒骂避瘟神。”在那样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三. 细读第三部分,品味人物形象和个性化的语言。
1.读前交流:
(1)你在圈划标记人物的描写方法时,能肯定的描写方法是哪些?最难以区分的是哪些?
小结:在这篇小说中有一处人物的内心独白——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是心理描写,不是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是一种迅速变化着的人物面部表情,这又区别于静态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揭示的是人物内心情感的波澜起伏变化,有时也能从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的变化中揣测出内心的变化。例如:“母亲有点莫名其妙”、“我父亲好象突然不安起来”是心理描写,“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父亲神色狼狈”就是神态描写。
(2)最能揭示文章主旨的人物即小说的主人公,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2.【细读第20至47自然段中描写菲利普夫妇的语句,揣摩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用“我觉得 是一个 的人,这可以从 句话中揣测得到”的句式说话。】
小结:菲利普夫妇是自私、冷酷、贪婪、惟利是图的小市民,在爱慕虚荣这一点上他们特别相象(吃牡蛎)。菲利普太太比丈夫更精明、泼辣、小气、有心计。(“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
3.【互动交流:
(1)你觉得于勒叔叔和“我”分别代表生活中的哪类人物?
(2)作者对小说中的人物分别执有怎样的情感倾向?
(3)你的身边有小说中的这类人物吗?】
学生甲:我觉得若瑟夫是个天真单纯的孩子,他的心灵没有被金钱腐蚀。写他的慷慨大方正好反衬其父母的吝啬。
学生乙:我同意。在课文中,我觉得作者对菲利普一家还有一种哀其不幸的味道,他们太穷太可怜了,无钱还无情。
学生丙:我认为于勒本身并不坏,他的变化都是被这个人吃人的社会逼的。他怕面对现实中的亲人,所以百般逃避,兴许他早就看尽世俗,谦卑地活下来,相信总会熬到头的!也有可能他很想家,但残酷的现实,冷酷的哥嫂,来自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欺压使他沦落为“奴”一样的可怜虫。
学生丁:我们身边有的老人,他的子女为了能争夺更多的财产,在老人年迈的时候对老人不闻不问,而一到要分遗产的时候却显得十二分的关心,足见他们的虚荣,只要金钱没有亲情。还有些有钱人,仗着自己有钱就胡作非为,他宁可打牌输掉也不愿为国家为人民献一份爱心。
4.角色朗读,进一步品味人物形象和个性化的语言。
(1)小组内排练(2)组员推荐最佳人选表演读。
四. 【拓展练习:(背景音乐:《我想有个家》)改写或续写小说的结尾部分,适当运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相结合的写法。】
[板书]
自私、冷酷、贪婪、惟利是图的小市民
菲利普夫妇
爱慕虚荣、精明、泼辣、小气、有心计
人物形象 于勒叔叔:“花花公子”、暴发户|、穷光蛋
“我”:天真单纯、有同情心
第三课时
一. 温故知新
小说写了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生的.日常生活,运用了对比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
二. 探究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1.速读全文,标记描写环境的语句,揣摩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2.小结:
(1)“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烘托人物欢快的心情。
(2)“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烘托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三. 探究小说中的侧面描写,进而探讨小说的题目和选材。
1.导读:
【小说中对主人公菲利普夫妇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手法,对于勒的描写主要是侧面描写。速读课文,举例说明什么是侧面描写。】
2.小结:用旁人的眼光看于勒,开端部分写全家人盼他归来有提到他的过去,后来有两次船长介绍于勒的情况,这些都是侧面描写。
3.【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小说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题目为什么是“我的叔叔于勒”?】
小结:于勒的贫富变化是小说的中心线索,故事紧紧围绕他的命运展开,他的暴发和沦落,直接决定了菲利普一家对他的亲疏好恶与喜怒哀乐,从而鲜明地反映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和社会意义。因此,文题是恰当的。
四. 交流改写或续写情况
1.交流构思情况:
学生A:我写的是菲利普夫妇遇到一个是百万富翁的于勒的心理、语言和行动。说起来太长,我想和另外两个同学上台表演。(学生三人表演)
学生B:我写的是一家人到达哲尔赛岛以后的事。父亲每天心神不宁,总担心于勒哪天会来找他,如果在岛上遇见一个乞丐,总是躲得远远的。回家不久,父亲病死在床上,死前嘴里还念着:希望于勒这家伙不会再回来要我们的钱……
……
小结:从同学们的构思情况看来,在亲情与金钱的天平上,我们更倾向于亲情。有位同学写得很好:“金钱只是瞬间的,而亲情是至高无上的无价之宝。金钱失去了,还可以再赚,但亲情失去了,就很难再收回。”
五.学生质疑,学生解答或教师点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