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08
这是9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2、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4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园圃,意志是这园圃里的园丁……让它荒废不治也好,把它辛勤耕植也好,那权力都在于我们的意志。
俄国大文豪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没有知识或知识不多就难免愚昧;不习惯思维就会造成粗鲁或莽撞;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我们生活的世界,按常规来看,可以被称之为三维空间。空间如此广阔,时间如此漫长,不是我们这些弱小的生命体能够体会得到的。但是,我们人类除了拥有空间感之外,还拥有精神,它能够穿越一切空间和时间,造就一种永恒的力量。那么,人的精神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作者简介
毕淑敏(1952——),女,国家一级作家。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当兵,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1980年转业回北京。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等。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请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梳理字义。
1、生字注音
宽宥(yòu) 游弋(yì) 轻觑(qù) 麾(huī)下 广袤(mào)
赘(zhuì)余 窗棂(líng) 坍(tān)塌 要诀(jué) 困厄(è)
襟(jīn)怀 灼(zhuó)晃 自惭形秽(huì) 憎恶(zēng wù)
俯拾即(jí)是 驰骋(chěng)
2、词语解释。
1.自惭形秽:“惭”,惭愧;“形秽”,容貌丑,形象不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2.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3.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
4.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5.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6.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僵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用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7.襟怀:胸襟、胸怀;心胸。
8.广袤:土地的面积。东西的宽度为广,南北的长度为袤。
9.驰骋:①骑马奔跑,奔驰。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10.坍塌:崩塌。
11.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二)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第7——17自然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第7——8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第9——13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第14——17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自然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呢?
A.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与恨。
B.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C.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
2.第1——6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第1——3自然段: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
第4——6自然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
3.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4.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首先是寻找阶段,站在高处向远方望去,高瞻远瞩,确立远大目标。
其次是耕耘阶段,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只要努力达成目标。
最后境界是收获阶段,已经为追寻目标精疲力尽,快要放弃时,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获得了成功。
5.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理解本段的重难点是“自身”,如何理解文中“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
通过举例分析说明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向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6.概括第18、19自然段的内容:
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
第三四课时
五、文本细读
(一)第1-6自然段
①文中有哪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为什么说我们面对名言与古话时会自惭形秽、不知所措?
明确:文中“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和“宰相肚里能撑船”两句话对人的心灵进行了描述。“自惭形秽”是因为“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积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同样的“不知所措”是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②第1自然段中的“泥土”、“浪花”、“云霓”分别对应的是什么?
明确:“泥土”、“浪花”、“云霓”分别对应的是“大地“海洋”和“天空”。
③本部分哪几段话表明由人需要物质空间自然转换到人需要精神空间?作用是什么?
明确:有“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这几句话自然转换显得不露痕迹。
④在怎样的情况下,我们才能“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明确:“宜选月冷风清竹木潇潇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⑤在本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阐述?
明确:主要是打比方,最典型的就是用“小屋”来比喻“心灵空间”。
(二)阅读第7-8自然段
①第一间小屋中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之时,作者着重强调的是什么?
明确:在第一间精神的小屋中,作者着重强调的是“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假如爱比很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大的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②本部分的文字形象、生动,飞扬,鲜明,新奇,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作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明确:本部分作者所运用的方法还是比喻,还有拟人等。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得作者笔下的文字真如繁花盛开,奇英缤纷,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也使得说理的文字具有了情感的力量,生动又悦耳,在扩大感染力的同时,必然会增强说服力。如文中将“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比喻“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既贴切又奇特而鲜明。再如文中“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象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就温馨而活泼,新鲜极了,非常有感染力与说服力。
③“无师自通”、“净手焚香”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无师自通”这里指自然发生。“净手焚香”,这里指去除尘埃,营造净化的仁爱心境。
(三)第9-13自然段
①人生工作“七万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大多数人会有怎样的反应?为什么?
明确:大多数人的反应“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这是因为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假如你从事的工作时你的爱好,这7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7万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②大多数人在谈到工作时是什么样的表情?为什么?作者认为事业对精神有濡养或腐蚀作用,上文中有这样的形象表述,你能否指出来,并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明确:在谈工作时表情是乏味麻木。这是因为找对了工作的幸运儿不多。其“濡养”或“腐蚀”作用是“快活和充满创意”或“花容磨损日月无光”。
③为什么说适合你的事业,如同“白桦林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找寻”?
明确:主要靠自我寻找,不但是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象雨后白桦林中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④为什么你很“难预知将来”?很难“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
明确:很难预知,是因为很难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还因为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灼晃了我的眼睛。
⑤当我们“可能已耗费半生”,“费事弥久”才“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还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明确:当我们可能“耗费半生”,“费时弥久”才“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的单纯可爱的本质时”,我们还要在“精神小屋”,“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⑥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建造“坚固优雅”的第二间精神小屋,它的“要诀”是“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这是因为“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⑦“鸠占鹊巢”、“桃代李僵”在这里分别指什么?
明确:“鸠”与“李”这里代指“事业之外的赘生物”。
(四)阅读第14-17自然段
①为什么作者会说安放我们自身好像一个怪异的说法?
明确:之所有“怪”就是因为人们根本还未认识到我们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而是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是不正常的。
②文中16自然段说我们认识的人具体指哪些?
明确:我们所认识的人指他人思想、最新信息、别的喉咙都囔过的,别的手指圈划过的、世界万物。
③文中16自然段表达对人对己迥然不同的态度的语句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明确: 表达对人对己迥然不同的态度的语句是“我们把自己的头脑……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作用:强烈的反差,鲜明的对比,深刻的印象,刻骨铭心的震撼。
④文中17自然段开头说“如果真是那样”,这里的“那样”指的是什么?“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又会怎样?
明确:“那样”即第16自然段中鲜明对比的有关情况。“如果真的那样”则“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它纸糊的墙壁化为灰烬,白雪的顶棚变作泥泞,露水的地面成了沼泽,江米纸的窗棂破裂,露出惨淡而真实的世界,你的精神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
(
五)阅读第18-19自然段
①为什么说“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明确:因为相对于人类而言,它涉及的都是个人的喜怒哀乐、事业与生活;相对个人而言,它的意义可能比大地、海洋、天空都要宽广。
②文中“我们……但我们……”这一组排比句指出了什么?
明确:指出我们建筑美观结实的“精神小屋”需要的条件分别是:拥有健康、庄严、努力、真诚。
③当我们完成了自己精神小屋的建造后,应当再如何?
明确:不妨扩大疆域,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
六、主题
这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七、写作特点
1.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
2.构思新颖独特。
3.语言朴实,意蕴深厚。
4.文笔细腻。
八、教师总结观点,提出希望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我们要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只有拥有“健康”“庄严”“努力”“真诚”,我们才能拥有幸福而充实的生活。
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人和动物植物一样,都是从属于大地和自然的,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而是他们的维护者,人应当学会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需要有点向往,有点激情,更需要点精神,否则会变得鄙陋、庸俗。
王鲁湘:我们无法诗意地生活,但是我们可以追求诗意的生活,如果我们连追求诗意生活的想法都没有了,那么我们的生活注定永远苍白甚至贫瘠。
同学们,让我们学会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吧!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2)背景链接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居住条件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家”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身体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宽敞,可人们是不是也该想到“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需要拓宽,也需要达标呢?正如书中所说,“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是应该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2.生难字词
(1)字音
宽宥(yòu) 游弋(yì) 轻觑(qù) 麾下(huī)
广袤 (mào) 赘余(zhuì) 窗棂(líng) 坍塌(tān)
要诀(jué) 困厄(è) 襟怀(jīn) 灼晃(zhuó)
自惭形秽(huì) 憎恶(zēng wù )
(2)词义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品种繁多。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 (第1~6段):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第7~17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第7~8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第9~13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我们的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第14~17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第18~19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
1.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
明确:(1)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和恨。(2)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3)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
2.第1~6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明确:第1~3段: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第4~6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的心灵活动空间的思考。
3.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4.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5.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2.拓展延伸
如果我们也来建造自己的精神小屋,你们会盛放哪些内容呢?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拓展美读:师生朗诵毕淑敏散文《造心》第16、17段。
(3)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盛着爱恨——光明温暖
盛放事业——坚固优雅
安放自身——独特安稳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的思想境界有了变化,他们明白了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向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种不为形役,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所以,我们只有学会珍视自我,这间小屋才会更加独特与安稳。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宽宥、游弋”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文章提出的“精神的三间小屋”具体的精神内涵
3、把握课文多方设喻,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行文特点
二、教学重点
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赋予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多方设喻的写作方法,把握每一间小屋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生活的世界,按常规来看,可以被称之为三维空间。空间如此广阔,时间如此漫长,不是我们这些弱小的生命体能够完全体会到的。但是,我们人类除了拥有空间感之外,还拥有精神,它能够穿越一切空间和时间,造就一种永恒的力量。那么,人的精神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预约死亡》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经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代表作有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长篇小说《红处方》等。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宽宥(yòu) 游弋(yì) 轻觑(qù) 麾(huī)下 广袤 (mào) 赘(zhuì)余
窗棂(líng) 坍(tān)塌 要诀(jué) 困厄(è) 襟(jīn)怀 灼(zhuó)晃
自惭形秽(huì) 憎恶(zēng wù ) 俯拾即(jí)是 驰骋(chěng)
(2)词语释义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李代桃僵:意思是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襟怀:胸襟、胸怀;心胸。
广袤:土地的面积。东西的宽度为广,南北的长度为袤。
驰骋:①骑马奔跑,奔驰。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坍塌:倒塌,崩塌。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三、整体感知
1、为什么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明确: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
2.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第一部分 (第1—6段) 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第7—17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第7—8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第9—13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第14—17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第18—19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四、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精神内涵
1、第一间精神小屋可以存放哪些情感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该怎么做为什么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都存放其中。
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使希望永恒在前。因为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否则,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凄压抑,形销骨立。
2、第二间小屋为何要用来盛放我们的事业怎样才能使这间小屋坚固优雅
我们将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漫长的时光。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当这件小屋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时,就能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规划着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3、为什么我们自身还需要一件独立的小屋
要给自己的思维留下道路;给自己的发现留有空间。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人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种不为形役,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所以,我们只有学会珍视自我,这间小屋才会更加独特与安稳。
五、归纳主旨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
六、鉴赏语言
感悟深刻的思想要靠灵动的语言传达,有人评价毕淑敏的语言“热切诚恳,娓娓道来,如叙如诉,纯洁的露水,蓬勃的白桦,端庄的麦穗,舒缓而磅礴的河流,浸润着对她人生的深沉思索,透露出她对人生的大智大慧的感悟”。 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比喻句,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并完成下列语言积累:
1、关于“爱与恨”的比喻句:
例: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
2、关于“事业”的比喻句:
例: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3、关于“自身”的比喻句:
例: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
七、拓展延伸。
毕淑敏在文中指出:“精神的小屋,定需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 “爱一行,干一行” 和“干一行,爱一行”,你同意哪种观点呢说说你的理由。
“干一行,爱一行”者说:态度决定成败!在目前就业环境严峻的情况下,大家的选择机会并不多,而且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如端正态度好好的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对这份工作的兴趣。
“爱一行,干一行”者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才能保持激情,发挥最大的潜力。很多时候迫于现实选择了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结果不能坚持下去,一切有要从头开始。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工作,才是明智的。
八、课堂小结
人类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
九、作业布置
仿写句子: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我们可以不___________,但我们_____________。我们可以不___________,但我们_____________。我们可以不___________,但我们_____________。
十、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宽宥、游弋、轻觑、广袤、自惭形秽、俯拾即是”等词语。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通读全文,结合自身实际,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和关系。品味文章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第三间小屋中“自身”的内涵。
教 法:自读法、品悟教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 型:新授课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知识卡片
1.作者档案
毕淑敏,女,国内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祖籍山东文登,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在北师大获文学硕士学位。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发表处女作《昆仑殇》,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
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中短篇小说《昆仑殇》《女人之约》《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等;著有《毕淑敏文集》四卷。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毕淑敏散文》。本书收录了毕淑敏多篇关于心理学的散文,本书收录了《生命的借记卡》《让死亡回归家庭》《非典附送的风铃》等优秀散文作品。
3.语基积累
(1)生难字
棂(líng) 厄(è) 襟(jīn) 宥(yòu) 弋(yì)
觑(qù) 麾(huī) 袤(mào) 赘(zhuì) 即(jí)
骋(chěng) 霓(ní) 销(xiāo) 濡(rú) 挟(xié)
铮(zhēng) 汐(xī) 秽(huì) 恶(wù) 攒(zǎn)
(2)重点词语
游弋:在水中游动。
轻觑:轻视,小看。
抽丝剥茧: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
林林总总:形容杂乱众多。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相得益彰: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彰,显著。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销,消瘦。
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可望而不可即:比喻事物高远,难以实现或接近。望,远远地看。即,靠近,接触。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三、初步感知
1.文题探讨
题目采用比喻的手法,把人的精神世界比作“三间小屋”,给人以温馨的感觉,同时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
2.分层解读
第一部分(第1~6段):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第7~17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层(第7~8段):分析如何修建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第9~13段):分析如何修建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第14~17段):分析如何修建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第18~19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四、深层领悟
1.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2.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3.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4.理解下面一句话的含义:
“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采用比喻的手法,把找相宜的事业比作寻找雨后的菌子,说明相宜的事业并不容易找到;更进一步说明对自身的认识有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
5.分析文章结构,体会“大中求小,小中见大”的精妙构思。
人类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
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
五、小结:
这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六、布置作业:抄写课后字词;复习一单元字词
七、板书设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