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窃读记教案设计

日期:2021-09-27

这是窃读记教案设计,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窃读记教案设计

窃读记教案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

  2.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

  3.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难点、重点:

  1.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2.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解题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窃”字的含义:

  (1) 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

  (2) 结合课文内容,朗读“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

  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

  2.“窃读”的含义:

  (1) 一般含义;

  (2) 放在文中考察其含义。

  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

  3.小结: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二、梳理文章的脉络。

  (一)分析文中详写的主要事例。

  问:由题目可知本文是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小时候“窃读”中发生的一些事,其中具体详细地写了两件事。同学迅速浏览,要求:(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2)再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当时作者的心理(心情)。

  明确:(1)因“窃读”而被赶出了书店。——孤独无助

  (2) 得到店员的关心帮助,读完了一本好书。——感动、感激

  (二)学习文中略写的内容——“我”“窃读”的方法。

  问:这两次详细描写的事例也告诉大家,“窃读”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成功“窃读”,还得掌握一些方法。文中也简略地记叙了一系列方法。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些“窃读”的方法。

  明确:(1)发现“窃读”这一好方法;

  (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

  (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

  (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

  (5)用花生米充饥;

  (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不要求逐点答到)

  小结: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去读书。

  三、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1、讲:不论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事读起来都让人感觉很生动,因为作者除了记叙这些事之外,还进行了细致的人物描写。

  提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

  2、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思考任务:

  (1) 划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写“我”“窃读”的句子或段落;

  (2) 设身处地地体会其所反映的当时人物的心情,写在书边(假如我是主人公,我会有何种心情);

  (3) 依据作者当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散读你圈划的内容。

  3、全班交流

  注意:(1)学生回答过程中加以提示、引导;

  (2)朗读方式多样化:学生个别朗读;重点段落全班集体朗读;精彩段落分析之后再富感情朗读。

  4、总结并分析人物形象。

  问:请同学根据以上记叙与描写,分析概括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要点)“我”是一个家庭贫困却酷爱读书的穷学生。

  四、简述“窃读”的收获。

  小结:课文中虽然只是记录了林海音在少年时期读书的一小段经历,但她对读书的痴迷由此可见一斑。这也为她日后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奠定了良好基础。

窃读记教案设计第2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联系生活放谈感受,由生活走向文本,激发学生阅读乐趣。]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为什么要窃读?

  是怎么窃读的?

  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4.自学检测:

  A.认读生字与写字。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有一些字的笔划较多,如“饿”“惧”“檐”“酸”“撑”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还有一些字虽然笔划较多,但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特点进行记忆。写字要认真,注意书写的习惯。)

  B.体会词语的含义。

  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而有钱也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不可能实现。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三、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

  1.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

  2.课件演示第3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跨进店门,暗喜”,“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写出了她读书的渴望与急切,这些都说明了她特别喜欢读这本书。)

  3.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把鲜活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想像与表演,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体验。]

  4.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5.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她是一个多么爱读书的小姑娘!当她找到那本想读的.书,又是怎样阅读呢?她有怎样的心理感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板书设计:

  1 窃读记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窃读记教案设计第3篇

一、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详略得当地处理材料的方式及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学习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对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

  3、学习主人公渴望读书、热爱读书之精神

  二、重点难点:

  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对表现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部分

  (1)、检测自主学习成果,营造课堂氛围

  (2)、教师导语,为走进新课作铺垫

  (3)、交流作者资料

  2、 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整体感知课文

  (1)、理解题意作为切入点,带动对全文的总体把握

  (2)、“我”为何窃读?以“这是一个讲述 的故事”为题每人说一句话,以达到整体把握课文的目的

  第二部分:多方梳理课文

  (1)、划出文中描写“我”窃读的语句,分析理解“我”当时的心情

  (2)、找出自己最感动的语段与同伴分享,并说明理由

  (3)、每人说话练习:“我是一个 的人”,把握人物特点

  第三部分:细细品读课文

  (1)、质疑、讨论、解惑

  (2)、主旨概括

  3、结束、作业

窃读记教案设计第4篇

一、教材浅释

  《城南旧事》的特点:每一章节表面上几乎都没有紧凑的情节,但在一个不过七、八岁的小女孩眼中看到的小世界,后面却是一个悲惨的'大世界。整篇小说作者曾未逾越这个孩子有限的观察,她的天地几乎局限在五十年前北平城的城南一个四合院里。全文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出发,语言特色鲜明。

  选编《窃读记》课文的原因是: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围绕着阅读。教材的安排上,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住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从而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本篇文章的特点: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作家林海音小时候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

  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对读书的如饥似渴。

  二、明晰学情

  学生与这篇文本之间存在在一定的距离感,包括时间的距离和空间的距离,学生很难理解那时作者所处的年代特点以及她所生活的环境特色。这些都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去渗透的。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说能读懂她的主要内容不难,难在领悟和模仿她借助语言文字的特殊表达方式所营造的情感及画面效果。这是学生需要提升的部分。另外,由于学生们大多数家庭的文化素养不高,家中没有较多的藏书,所以没有多少课外阅读量,语言积累和语言感受力相对就比较缺乏。所以通过这节课的共同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对读书或者某一本书产生阅读兴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圈划描写心理活动、动作的语句,初步感受作者的写作特色,揣摩出人物思想情感变化,并能试着仿写句子。

  2.通过朗读、圈划和讨论等方法,体味窃读的滋味。

  重点:圈划并有感情的朗读窃读时心理、动作描写的语句,了解作者写法上自语式的独白等特点,从而体味窃读的滋味。

  难点:揣摩人物情感变化。

  四、教法运用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带问题细读、散读、默读、让学生感悟作者平实、自然、柔美的风格。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3.自主合作: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多元评价法:在整个教学环节中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师随机评价等方法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自我思考的空间,达成读说等方面的增量。

  五、学法运用

  教材的编排也体现了这种理念,如课文练习的设计,强调学生自己的感受。如“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出了我如饥似渴地读书,抄写这样的句子,并说说感受”,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关注课标,会发现多处带有“自己”这个词的表述,例如: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等。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