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30
这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
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和我在一起的五个男孩子已经厌倦了玩弹珠,以及用透镜在干树叶上烧洞的游戏,他们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事。
一脸雀斑的小内德说到:“嗨!我有主意了。我们很久没去爬悬崖了。”
“我们走吧!”有人附和着。然后他们出发了,气喘吁吁地一路小跑,就像一群迷路的小狗。
我犹豫了。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和活跃,但是在过去的8年岁月中,我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
“快来呀!”杰里冲着我大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就因为你过去生病,所以就要当胆小鬼?这没道理。”“我来了!”我喊道,然后跟在他们后面跑。
我们穿过公园,进入树林,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在很远的另一边,有一道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从底部杂乱的岩石到顶部草皮的边缘,只有60英尺左右,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其他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往上爬,在突出的岩石和土层上找到放手和脚的地方。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然后我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不知何时,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只要滑一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悬崖,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
但是那些男孩子已经爬到了距离悬崖顶部三分之二路程的岩脊上,那里大约有五六英尺深,15英尺长。我努力向他们爬过去。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面,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其他的孩子则站在靠近边缘的地方,这种情景让我感到反胃,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
几分钟后,他们开始继续往下爬。
“喂,等等我。”我哑着嗓子说。
“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他们中的一个说到,其他的则哄堂大笑。
“但是我不能……我……”这句话刺激了他们,他们开始嘲笑我,发出嘘声,然后继续向上爬,这样他们就可以从崖顶绕道回家。在他们离开之前,他们向下盯着我看。
内德嘲笑说:“你可以留下来,如果你想的话。”
“全看你自己了。”杰里看起来很担心,但是最后还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
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要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每当我遇到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上了一天课累吗?累了怎么办?能不能再坚持一下呢?坚持五分钟,坚持十分钟......说到这里,我想到一位作家,在他的生活中发生了一件事,他的父亲告诉了他“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会成功,那这位作家究竟是谁呢?他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结合生活实际,谈话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整体感知,概括内容。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做到眼到、手
道、心到。要求:
(一)、圈点出不认识读不准的字词。
(二)、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小组不能解决的字词吗?你可以提出来。
(课件出示字词,检测读音)
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学习的情况.(课件出示抢答题)
抢答:
1、(时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地点)故事发生在哪里?
3、(人物)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4、(起因)我们去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5、(经过)“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6、(结果)我是怎样脱险的?
(1)、时间:七月里的一个闷热下午
(2)、地点:费城的悬崖上
(3)、人物:“我”,内德、杰利五个小男孩、父亲
(4)、起因:无聊,决定爬悬崖
(5)、经过:小伙伴爬着下了悬崖,我害怕得在悬崖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
(6)、结果:在父亲的引导下,我一步步
爬下悬崖(顺利脱险)并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四)、抓住记叙的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给学生概括内容的方法: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
孩子们,请展示你们的星级奖励,让老师看看哪个小组获得的最多。
上述设计通过学习生字词,字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故事大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学生从字词入手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实现长文短教,为品读文本作好铺垫。
三、赏读品析,感悟文本。
通过概括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内容,文章写的是“我”童年一次“爬悬崖脱险”的经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课件出示问题:
1.当“我”陷入险境时“我”是什么心
情?你从那些语句中读出的?谈谈你的体
会。
师:当我陷入害怕恐惧甚至绝望中时,父亲来了,那么父亲是怎样教我脱险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16--22段。
2.思考:在脱险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画出能体现我心理活动的语句。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过几个变化过程?最初:毫无信心 “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
继而:信心顿生 “这似乎是能办到的”
随后:信心大增 “我”能办到
最后:产生巨大成就感。
以上设计重视自读自悟,赏读品析,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首先要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会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同时,用小标题来概括每段内容,这种方法会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对于重点句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回答要求,既让后进生在难度降低的前提下也能尝试说一说,又确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四、合作交流,探究主题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既是“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这次的经历让他成长了很多,获得了很多,那么他在这次经历中获得了什么人生经验?请自由朗读最后一段,找出相关的句子。(我提醒自己------的地方)
师:很好,我们一起来读这一句。
2、通过这件事,作者学会了应对困难的方法,那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不去想困难有多大,只想到到达下一个目标是我容易办到的。
生: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是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地走下去。
明确: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说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教师: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或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小结:面对困难,不畏惧害怕,要冷静分析,循序渐进,克服困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小事做起,小进步会积累成大成功。
教师小结:居里夫人曾经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进入初中,在这人生新的起点上,我们只要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就会有收获。希望和成功永远召唤着你,只要“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师生小结]:人的一生少不了经受挫折与磨难,但也正是在战胜困难的经历中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充实而有意义。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面对困难,鼓起勇气,大声地对自己说一遍:“走一步, 再走一步”。作者在这次爬悬崖的过程中内心发生过巨大的波澜,从深深的绝望到有了信心,到信心大增,到产生巨大的成就感,作者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他不仅仅是完成了爬悬崖的过程,更是完成了
自己内心的一次成长。
在上述设计中,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要突出重点,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阅读的氛围,重点可放在“脱险”的过程。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五、拓展延伸。
1.学习本文之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怎么解决?学习本文后,怎么解决?写在学案上一起分享。
2.积累运用
关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一首小诗,请同学诵读。
上述设计中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以
满足部分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培养创造性思维。
六、作业布置:
1.读一读:阅读残疾少年吴强一首诗歌
2.写一写:试以“那件事告诉了我”为题,写出你心中的感悟。
3.听一听:聆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即培养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又可以增强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你能办得到的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能办得到的走一步 再走一步 再走一步,毫无信心 顿生信心 信心大增 巨大的成就感。
小悬崖:不着眼岩石——走一步再走一步抵达目的
大人生哲理:不害怕困难——积小胜渐成大胜— 取得成功
采用以上的板书设计,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而内容是高度的浓缩和提练。它通过简明的文字和图表凝练,而直观地把教学内容展现出来,既节省时间,又能把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传授给学生,对授课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喜欢我的分享的话,收藏、点赞、关注。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选自《当代少年》1988年第一期,作者莫顿·亨特(美),入选初一第一学期第三课语文课本,主要写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他,通过父亲的鼓励他终于得以脱险。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
入选题目名改为《走一步,再走一步》。入选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15课教科书有改动。
原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
作者:莫顿·亨特(美)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形容人瘦削。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下去。”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这是一篇叙事性作品,叙述了作者童年的一件事情,将解决个别问题的经验提升为普遍的人生经验,对学生来说有启发意义。文章难度不大,学生自读应能解决,教师可在如下方面做出提醒:
其一,要学习如何条理清晰地叙述一件事。与《植树的牧羊人》不同,课文记叙的是一个完整的事情,主要故事情节之间是前后相承的有机整体,因而有起因,有经过,有发展,有高潮,更有结局。为了保证叙事的主干清晰有致,且血肉丰满,作者采用了一些方法,比如借助时空转换,呈现事情的不同阶段性;设置伏笔(小时候体弱的现状、杰里看起来很担心等)和悬念(渲染“我”在攀爬途中的紧张心理;爸爸很粗壮,爬不上来,那他怎么帮“我”脱险呢?),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人物处境、解决关切的心理;着重描绘了“我”初爬时和爬到岩脊上再也不敢前进时的心理,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力。
其二,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心理描写的真实、细腻。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又是回忆自己的往事,作者对自己心理的描写真实而细腻。这一方面体现了事情的刻骨铭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善于体察自己的内心。文章心理描写的真实性,使得读者可以在阅读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代入式地体验文中“我”的心理,从而能产生同情共感,由此也更能领会爸爸引导“我”一步步走下来策略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其三,把握文章思路展开的方式。这篇文章,主体部分写一件事情———脱险的经历,是具体的;结尾部分则将个人经验升华为普遍的人生经验。这是由实到虚,由个别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写作思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模式。许多文章和诗歌都采用这种写法,只是表现不同。比如《春》,先描写春的实景,最后以三个比喻结尾,描写春的气质,这是由实到虚;再如《散步》,先叙事,写一家四口的散步,写中间的分歧,写分歧的解决,最后将实写的背负亲人,升华为对亲情和家庭伦理的思考。
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由学生参考旁批和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完成。教师可提供一些阅读的方法(比如画出标志时空转换的语句,理清故事情节)作为支撑,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阅读中的难点组织讨论。
(2)可以将复述作为阅读学习的主活动。复述的角度不妨多样,可以从情节结构角度,按照“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局”的方式,也可以依照内容,按“冒险—入险—脱险”的方式进行情节梳理。
(3)将朗读和默读结合起来。借助默读,整体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借助朗读,想象故事情境,体会“我”在悬崖上的心理感受,把握前后心理的变化。
(4)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内涵,并能将这种“目标分解”的做法应用于实践中。但要注意,只关注眼前一小步的策略,适用于因目标过远过大而产生畏难情绪的场合,不要将其适用场合泛化。
(5)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细腻的心理描写。并联系学过的课文,深入认识这种写作思路。
(6)课文中有些不太积极的方面,教师要注意正面做出引导。一是爬悬崖是个危险事情,要告诉学生不要模仿;二是五个小孩子抛下“我”径自离开,是很不友好的表现,也要对学生有所提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