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7
这是23京剧趣谈教案,是优秀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中“驰骋、尴尬、虚拟”等几个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京剧表演的特点及运用的说明方法。
3.想象京剧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教法: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尝试练习”“点拨议论”的方法。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悟”“勾”等学法。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喜欢京剧吗?说一说你喜欢的京剧名段吧。
2.教师板书课题点明“趣谈”。“趣谈”是什么意思?
3.“京剧趣谈”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1.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新词及不理解的词。不理解的词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词语。
2.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 3.再读一遍课文。看看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几种艺术特色?(一是利用虚拟的道具能演出得具有神韵,二是奇特的亮相表演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四)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1.但是,舞台的空间总是有限的。要表现骑马的一个场景,应该怎样来实现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回答这个问题。
2.用虚拟的马鞭来表现骑马,成功吗?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指导:演员用马鞭来表演骑马很成功。主要表现在: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现出来。马鞭拿在手里,演员可以很自由地做出各种动作,表示出各种意义。
3.京剧中有些虚拟的道具一样感觉可使用,为了说明这个事实,作者举出了哪两个例子?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然后回答。五、出示要求,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要求:自读《亮相》一部分课文,看看作者讲出了京剧的什么艺术特色。想象自己是一位解说员,要向外宾们介绍京剧的这种艺术特色,想一想,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按什么顺序来讲呢?
2.提示学生注意讲出以下两点:
(1)双方交战正激烈时,演员的动作忽然停止。此时无声胜有声。
(2)双方交战,一方败阵逃走,另一方不去追,反而在原地耍“杂技”,凸显人物英雄气概。
3.学生当解说员,模拟场景练习解说。
4.思考讨论:作者在介绍各种京剧艺术特色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歌曲《唱脸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引入:
1、放歌曲《唱脸谱》。
2、师:京剧的脸谱,是京剧人物的面部化装。京剧,被成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
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
学生畅谈。
二、初读文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指名读。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并反复认读:
陕西 乾隆 融会 荟萃 综合 粗犷 笙
唢呐 琵琶 烘托 锣钹 铙 铿锵
2、通过阅读文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发言。
3、小组交流,理解词语。
4、全班交流:
三、默读文章,概括内容
1、默读文章:
师:下面,请大家默读文章,在默读的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
①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全班交流:
四、生字词教学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
二、交流讨论,体会文章表达的条理性。
1、出示中心话题,小组交流讨论
中心话题:
潜心阅读文章,你了解到了关于京剧的哪些知识?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三、拓展延伸:
1、阅读作家叶君健的《看戏》
体会意境。
2、补充徽班进京的故事:
3、欣赏有关京剧的视频、音频资料。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尝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2、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文章,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2、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尝试,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教学难点:
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小学六年级语文《京剧》反思
京剧是我国流传最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戏曲剧种。但是现在的孩子们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很少,在教学“学戏曲”这一单元里,我先问孩子们他们对戏曲的了解,很多孩子说他们听不懂戏曲里唱的是什么。所以在教学中我先从听入手,比如在教学《生旦净丑会精粹》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风趣诙谐的京剧《三岔口》导入新课。然后我引导学生逐渐地体会听出京剧的韵味,听出唱词的精炼。又给学生听了婉转、哀怨和节奏比较慢的《大雪飘》。俗话说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听的次数越多的唱段会越喜欢。看着孩子们对戏曲有所感兴趣了,我就鼓励孩子们上“中国京剧艺术网”,让他们搜一些喜欢的唱段听,或者了解更多的京剧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京剧艺术包括的内容非常多,而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所有一些重要内容只能被一带而过。在堂课教学中,能让学生对中国的国粹有初步的了解。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整合学生材料方面要多加注意,还需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网络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为孩子们更多的了解京剧艺术,进一步喜欢京剧艺术尽一份力。
学习目标:
1、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2、借助文字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学习重点:
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学习难点:
如何借助文字展开想象去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学习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熟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教师准备:研读教材,预设学情,准备教学需要的阅读材料、相关视频和道具。
学习过程:
一、京剧访谈 ——实话实说
1.谈话引入“京剧”。[今天,我们将走进第七单元,第七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艺术之美”。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小的工艺品,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艺术之美。这节课,肖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聊聊一种被誉为国粹的艺术,它是什么呢?(京剧)]。
2.师走近学生进行访谈:你喜欢京剧吗? 为什么?请你实话实说(生说出理由)。
3.通过刚才的访谈,我知道了大多数同学似乎对京剧并不感兴趣,我猜这些同学可能是对京剧不够了解,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大作家徐城北的《京剧趣谈》这篇课文,通过学习,你一定会对京剧有所喜欢。(板书:京剧趣谈)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紧扣单元主题,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通过京剧访谈,了解真实学情,找准学习的真实起点,从而揭示课题。】
二、京剧趣谈——走近京剧
(一)快速读课前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
(二)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结构:按阅读要求整体感知课文,找出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京剧的
1、浏览课文,找出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京剧的?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马鞭、亮相。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让学生自主发现阅读要求,确定阅读目标,并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并能快速找出课文主要介绍京剧哪两方面的内容,了解课文的结构。】
(三)自主学习,交流阅读感受
自学提示一:
默读《马鞭》,说说你从这篇短文中了解了哪些知识?你觉得哪些地方有趣?
学法指导:
读:默读“马鞭”第1—3自然段。
画:用“——”画出有趣的地方。
思:想一想马鞭为什么有趣?
说:对子交流,大胆地演一演,准备展示。
【设计意图:问题前置,明确学习任务;通过“读、画、思、说”分步指导学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后还可以创造性地演一演来达成学习目标。】
1.独学。
2.对子交流。师巡堂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展示:可读;可说感受、有趣之处;也可以和对子演一演。
3.生展示:学习课文,分享自己觉得最有趣的部分。
展示可多样化,在学生展示时,循着学生找到的段落进行学习(以生为本,不特意强调某一段落或者某一处文字):
自学提示二:
短文《亮相》写了几种亮相方式?你觉得哪一种亮相最有意思?
学法指导:
读:默读“亮相”第1—3自然段。
画:用“——”画出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地方。
思:想一想所画句子有意思的理由?
说:小组交流,大胆地演一演,准备展示。
1.独学。
2.小组交流。师巡堂指导并适时鼓励:可读;可说感受;可说有意思之处;也可以在小组内演一演。
3.小組展示:分享自己觉得哪一种亮相最有意思。
(1)小组展示可多样化,在学生展示时,循着学生找到的两种亮相方式进行学习(以生为本,不特意强调先说哪种亮相方式最有意思,学生愿意分享即可)。
(2)学生分享展示“静态亮相”与“动态亮相”的有意思后,师适时播放京剧《雁荡山》片断,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静态亮相和动态亮相的特点。
(3)回归文本,找出描写静态亮相和动态亮相的句子,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并分男女角色读一读。
【设计意图:根据学习路径,自主学习,在小组交流讨论时,教师适时指导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演一演,发挥个人之长,让每个学生都参与,都体会京剧带来的快乐。展示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观看视频等多种感官体会静态亮相和动态亮相的特点,感受京剧的艺术之美。】
三、京剧戏谈——京剧脸谱
1.用京剧中的脸部化妆图片引出京剧脸谱。
【设计意图: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这是京剧脸谱独特的艺术,不同的脸谱展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并为下一个活动“猜脸谱”设下铺垫。】
2.猜一猜:脸谱对应的人物会是谁?说说理由。
3.脸谱知识分享:京剧脸谱色彩和图案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和图案丰富的脸谱,决非仅仅就是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四、京剧再访谈
读完大作家笔下的《马鞭》和《亮相》,看到五颜六色的脸谱,此时此刻,京剧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再访谈得出一个结果,孩子们改变了对京剧的看法,开始渐渐喜欢上了京剧,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京剧的艺术魅力。】
五、京剧美谈——致敬国粹
1.生自由读美文:了解京剧的发展历程、表演方式及在国际上的地位。
2.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美文,通过师生合作读,激发学生对国粹京剧的喜爱之情、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
3.提醒同学们课后看看京剧,可与同学交流。最后用亮相动作致敬国粹:京剧顶呱呱!
【设计意图:与开课形成回应,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他们对国粹京剧的喜爱之情,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第六单元,此单元文化主题为“传统文化吐幽香”。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更能体现本课的重要性。京剧是一门集歌唱、舞蹈、美术、武术等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京剧艺术博大精深,仅靠老师的语言介绍,或听唱段欣赏,对学生认识其综合性表演艺术特征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能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京剧的名称、京剧的来历、京剧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的脸谱及人物的分类、京剧的音乐伴奏、京剧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流派、出现的卓越表演艺术家。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
③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②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③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阅读文章,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②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关于京剧的“术语”,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②由于课文内容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性,对于多数学生甚至教师来说,京剧也是比较陌生的领域,所以,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作细致讲解。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日趋完善,逻辑分析能力较强。京剧这种艺术形式跟学生的生活距离很远,学生不会主动去接触。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就是要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走进京剧,让学生了解京剧并且喜欢京剧。
三、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教师应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的适当点拨引导为辅。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4.引导学生进行查阅资料,了解国粹——京剧。
5.确定话题“京剧艺术大家谈”,展开小组讨论,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二)学法: 使学生学会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迁移法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环节
(一)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京剧片段《红灯记》,为学生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初读感知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每一自然的内容(课件展示)
2.品读课文
(1)潜心阅读文章,你了解到了关于京剧的哪些知识?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来。(课件展示)
(2)视频播放歌曲《唱脸谱》为学生创设情境,并观看京剧中的脸谱人物。 课件展示京剧中生、旦、净、丑各类图片(9张图片)
(3)视频播放梅兰芳的《白蛇传》,引出四大名旦。多媒体出示四大名旦相关 介绍,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网上搜索。
(4)教师小结本课。
(三)拓展延伸
1.阅读作家叶君健的《看戏》体会意境。
2.补充徽班进京的故事。
3.欣赏有关京剧的视频、音频资料。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