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08
这是《小站》课文,是优秀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感知乒乓球在斜面上滚动的现象。
2.探索使乒乓球在斜面上站稳的方法,并表述*作的过程和结果。
3.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毛巾,积木,压岁包,盖子,毛线,塑料袋,沙包,橡皮泥;大统计表一份。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的滚动的特*。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
师: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等会儿老师要请你们每个人都去玩一玩乒乓球,然后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玩的。
现在,请小朋友拿着你的小球回到座位上,谁来告诉我你是怎么玩的,并且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一看。
2.幼儿将球放在桌子上面,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动的现象。
师:孩子们,小球悄悄的跟老师说它玩的有点累了,我们把它放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吧。
3.师:刚才我们发现小球在桌子会怎么样?
二、提出问题,幼儿想象
1.师:小球为什么站不稳?
桌子是倾斜的,小球是圆的,会滚动。
2.师:小球在倾斜的桌面上站不稳,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它站稳吗?
3.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当有孩子提出拿掉桌子的垫片时,师:这个方法是可行的,但是今天我们来挑战一下,就要让小球在倾斜的桌面上站稳。
4.师:孩子们的想法真不少,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帮手,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可以用小帮手来*作。
介绍材料。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
1.幼儿*作,师巡回指导
2.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师:给你旁边的小朋友看看,你是怎么做的,也可以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的方法。
3.幼儿演示,讲述自己使用的材料,以及做法。
师:谁的小球站稳了?快来告诉大家,说说你的好方法,演示给大家看看。
教师小结:把小球放在毛巾上面,是增加了小球的阻力,所以小球可以在斜面上站稳。把小球放在积木,盖子上面,信封,塑料袋里面,是把小球固定住了,所以小球可以站稳。
四、迁移活动
小朋友真聪明,通过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困难。我们生活里还有很多材料能让小球站稳,你们以后可以再去试一试。
一、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让物体站起来的多种方法,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能表述自己的*作方法,交流探索结果。
二、活动准备:
1、记录表、*袋、积木、夹子、书、卡纸、杯子、铅笔、乒乓球幼儿人手一份。透明胶、双面胶、纸杯、吸管、剪*等辅助物。
三、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作:不借助任何辅助物让物体站稳。
1.出示物品,提出*作任务:帮忙把物体分类
2.提出*作要求。
“每一种物品都试,试完记录,再想一想,为什么它能站稳,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3.幼儿分组*作并记录,师重点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它们能站稳?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4.集中交流:
(1)师分类汇总幼儿*作结果
(2)集中讨论:
①“这些物品有的小朋友认为能站稳,有的认为不能站稳,我们请他们演示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到底能不能?为什么?”
②“这些能站稳的物品,它们有什么特点?”
(3)归纳小结:底部平的、接触面大的物体容易站稳。
(二)第二次*作:想办法让不能站稳的物体站稳。
1.提出*作要求。
(1)想办法让不能站稳的物品站稳,需要时可以借助其他材料的帮忙。
(2)动脑筋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成功了可以把自己的方法告诉其他小朋友。
2.幼儿*作,师重点启发幼儿用不一样的方法试一试,如何让物体站稳。
3.交流分享:
(1)展示成果,相互交流:
这个方法是谁想出来的?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能站稳?
(2)归纳小结:原来同一个物品,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固定底部或增加底部接触面能使不能站稳的东西站起来。
(三)幼儿第三次尝试:迁移经验,解决问题。
1.出示照片,交代任务——让照片站起来。
2.提出要求。
(1)先想好你想怎么做,再拿材料进行折剪。
(2)想出不一样的办法,看看谁做的又美观又稳固。
(3)成功了,将你的方法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3.幼儿*作,师重点指导幼儿想出最实用的方法让照片站起来。
4.分享交流,活动自然结束。
四、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生活中能站立和不能站立的物体,并想办法让一些不能站立的物体站立起来。
知识目标:
《小站》教案
学会本课6个生字词及14个新词
能力目标:
学习课文按方位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练习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介绍自己的房间(或其它地方)
背诵第4、5自然段。
情感目标:
了解小站工作人员安心在偏僻的山区工作,给旅客带来温暖,体会他们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按方位顺序有条理记叙和围绕着一个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把作文写得有条理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本课作者袁鹰,生于1924年,是我国当代作家,诗人。
(二)导入
同学们,我们坐火车到外地走亲访友,或者旅游,都要经过许许多多的车站。坐落在我们北京的西客站,规模宏大雄伟壮观,是我们北京人的骄傲。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一个地处边远山区无人注意的小小火车站。
(三)自学生字
栅,读音zhà,音序Z,部首“木”,再查5画,组词栅栏,词义:用竹、木、铁条等做成的阻拦物。
榜,读音bǎng,音序B,部首“木”,再查10画,组词红榜,词义:张贴出来的文告和名单。
标,读音biāo,音序B,部首“木”,再查5画,组词标明,词义: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
箩,读音luó,音序L,部首“竹”,再查8画,组词箩筐,词义:用竹子编的底方上圆的器具。
坳,读音ào,音序A,部首“土”,再查5画,组词山坳,词义:山间平地。
秃,读音tū,音序T,部首“禾、几”,再查2、5画,组词光秃秃,词义:没有树林。
(四)词语搭配
红瓦灰墙的小屋淡蓝色的木栅栏逼人而来的山岩
小小的喷水池精心设计的喷水池小小的假山
尺把高的小树一尘不染的小宝塔宁静的小站
缓缓地离开光秃秃的'石头山秀丽的景色
活泼的喷泉灿烂的杏花温暖的春意
(五)量词
一个小站一间小屋一根木栅栏三个人影一张红榜
一块小黑板一张宣传画两个农民两位工作人员一个喷水池
一座假山一棵小树一株杏树一群蜜蜂一长声哨子
一声长啸一股喷泉一树杏花
(六)读课文
①想想每段的主要内容
②试着给课文分成两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6)在这个北方山区常见的小站中,工作人员对小站进行了精心布置,它设备简单,却运行自如。
第二段:(7-8)小站给旅客带来了温暖的春意。
(七)分析课文
1、通过初读课文,这个火车站给你留下的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特别小,不起眼)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小段,围绕小站的“小”把第一段分为三层:
a铁路上有一个很小的火车站(1-2)
b这个小站布置得精巧(3-5)
c小站设备很简单(6)
3、讲读第一层
a指名读。思考“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小站很小”?(只有……才……甚至,一间小屋,几根木栅栏,三五个人影,也许,或者,立即消失)
b指名有语气地读
c“依然”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使我们知道这个小站周围都是山岩,巨石,这是一个地处偏僻的不起眼的小站。)
过渡:这个地处偏僻的小站,工作人员是如何布置,装饰它的呢?
4、讲读第二层
a默读第二层,画出小站有哪些布置?
b小组讨论:从这些布置中你体会到什么?
(红榜):开展安全竞赛,树立安全意识,表扬安全先进,并已取得成绩,注意交通安全,表明这个小站是个安全警钟长鸣、旅客至上的小站。小站虽不起眼,工作却热气腾腾,展示了工作人员高度的责任感。
(黑板)不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旅客耳目一新,精神振奋;让过往旅客了解国家大事,天下大事。
(卫生宣传画):注意小站卫生,爱护环境,是精神文明之画。
小结:小站上旅客不多,工作人员很少,但是工作人员还是千方百计地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为旅客服务。
(喷水池):问:有哪些景物?你认为喷水池的哪儿设计最精心?为什么显然是精心设计的?
很美:山树水塔
协调,
自由读,体会池的精巧
小结:小小的喷水池与小站形成了和谐统一的美,精巧别致的美,这也正是工作人员精巧设计,独具匠心之处。
(杏花):粉红色的小花使小站充满了艳丽的色彩,嗡嗡起舞的蜜蜂使宁静的小站充满了生机,有花有香,有声有色,静中有动。
此时的小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精巧,宁静,美丽,整洁)
小结:站这样小,人这样少,但环境却这样美,可见小站工作人员为给旅客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环境,对小站进行了精心设计,(板书:精心设计)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再读第一段第二层
思考:月台布置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方位顺序:正面,中间,两头)
投影,填空:先写___,再写___,最后写___,作者就是这样按方位顺序把小站交待得很清楚。
5、讲读第三层
自由读:了解到什么?
(小站设备简单,却运行自如)
过渡: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精巧,秀美的小站,小站周围又是怎样的景色呢?
6、讲读二段
(1)自由读思考:小站内外景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小站的精巧,秀美与周围的荒凉形成了对比。
小站生机勃勃,精美的景象是小站工作人员付出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这里渗透着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2)通过小站这精巧的布置,你体会到什么?
(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7、讲读第三段
你怎么理解“这喷泉,这杏花,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这句话?
a什么叫春意?(春天的气象)
b“带来了温暖的春意”至少有哪两层意思?
小结:给旅客们带来温暖的春天的气象的不止是那秀美的景色,更是工作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炽热情感。
(八)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参观了一个偏僻的山区小站。小站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如果你在小站停留片刻,你想说些什么?(虽然很小,设施很简单,但布置得却是那么精美,使我们感受到小站工作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九)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书
3、按方位顺序观察自己住的房间(或教室)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现象,体验*作的乐趣。
2.探索发现利用一张纸使小球稳定的方法。
3.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乒乓球和纸。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球的经验,知道球滚动的特*。
环境准备:体育区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发现现象。
1.幼儿自由玩球.《这一环节大约2分钟。》(老师说:孩子们你们喜欢玩乒乓球吗?快来拿一个乒乓球去玩吧!)(幼儿滚球夹球抛球转球自由玩耍,老师观察)(老师的鼓励语言是:他的玩法真有趣,他的玩法和别人的不一样,这种方法真好玩,你们一起玩着试试!)
2.幼儿将球放在柜子上,引导幼儿发现小球在桌面容易滚落的现象。《这一环节大约1分钟》(老师说:孩子们,小球玩累拉把它放到柜子上休息一下吧)在放球过程中,乒乓球会从柜子上不停的掉下来老师趁机说:哎呀小球站不稳,你们还是拿在手里吧)
二、提出问题,幼儿设想。《这一环节大约8分钟》
1.提出问题:怎样让小球站稳?(老师说:小球在柜子上站不稳,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他赶快站稳吗?)
2.鼓励幼儿大胆设想,表述自己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讲述,老师的鼓励用语是:恩你动脑筋拉,你想的和别人不一样,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赶快动动小脑筋吧!)注意:老师切不可以肯定的口气说:“你的方法真好你的想法真对等等因为这时老师的鼓励用语是为了激发孩子们想不同的办法,在孩子们的想法并未得到实践*实时,老师不应以肯定的语气鼓励,否则孩子都会模仿别人的想法不在另想别的方法了。
3.再次提出问题:能不能想办法就用一张纸让小球站稳?(老师说:孩子们想的方法可真多ps这里不要说:孩子们的想法可真好因为他们想的方法好不好没有经过实践*so应该说:孩子们想的方法可真多。可是今天老师只为大家准备了一张纸,你们能不能就用这一张纸让乒乓球站稳呢?)
4.鼓励幼儿动脑筋.再次大胆设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讲述,老师的鼓励用语是:快动动脑筋吧,你讲的真清楚,你想的和别人不一样,还有不一样的办法吗?快告诉大家吧)
三、动手尝试,实践想法。《这一环节大约10或14分钟》
1.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纸帮助小球站稳.(孩子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呢?我们赶快来动手试一试吧)
2.教师观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老师在巡回辅导时,应用语言引导孩子总结自己的做法,让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就组织好将来在交流中要表述过程的语言,老师在观察时要善于发现闪光点,在展示时有意识的选取闪光点给大家看)比如很多孩子都是用纸做成了盒子,把球装在了盒子里,让小球站稳。可是有的孩子是作了一个桥,把球压在了下面这种做法就是一个闪光点。
四、交流。《这一环节5或7分钟》
1.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已经做好的孩子可以给你旁边的小朋友看看,说说你是怎样做的!也可以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的方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先做完的孩子不空等还未完成的孩子,减少消极等待。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谁的小球已经站稳了?快来告诉大家说说你的好办法)幼儿说完后,将自己的作品放在柜子上,大家一起观察小球是否站稳了。老师提问:他的方法成功了吗?如果小球站稳了老师说:大家给他鼓鼓掌祝贺你你成功拉你的方法可真好!如果失败了,老师说:没关系请你再想想办法或者请你再试一次调整一下再上来。
3.将作品陈列在柜子上,幼儿集体欣赏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个别展示过后老师说(现在请大家都到柜子前面来试一试,看看你的办法成功了吗?)
延伸活动:老师的结束语言:(今天,大家都通过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我们遇到的困难,在区角里还有很多不同的材料大家可以去寻找更多的让球站稳的方法!)区角里投放纸张.瓶子.盒子等其它材料,让孩子尝试实践更多的让小球站稳的方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