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8
这是《故宫博物院》教材分析,是优秀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重点字词;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与说明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说明古建筑的一般顺序,同时了解故宫在中国历史上的独特的地位。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珍视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与现实价值,同时树立一种大文化观,珍视自己的身边文化载体,同时学会保护鉴赏一切人类的文化成果。
【重点、难点】
能力目标
【方法】
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二分钟演讲;教师念优秀文章
二、导语:学生讲解自己游览故宫的所见所闻导入
三、识记重点字词
四、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全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的介绍,按照说明的顺序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本文的.说明顺序具有以下特点:
1、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建筑物。
2、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根据课下查阅的关于故宫的各种资料,与全班同学更加详实地了解故宫的特点。
五、揣摩品味
本文大体按照游览的顺序,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全文流露出作者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产生的自豪感。
快速朗读全文,仔细阅读文中介绍太和殿中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六、教师总结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布置作业: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更详细的了解故宫的建筑以及布局,然后采用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第二课时
1、学生分组交流所查的资料
2、上台交流
3、学生评价
4、教师总结
课后记:本课需要图文学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被动接受永远不及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力求学生通过课外学习达到更好学习课内知识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整体特征
学习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方法。学习确定立足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词
学习文章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通过对故宫的认识,培养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情况
按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
教学难点:
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方法。学习确定立足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词
作业内容
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图文并茂说皇城”
写自己的家
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介绍故宫
生: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师:同学们的介绍都很精彩。我们现在学习说明文,你觉得刚才的发言怎么修改,就算是合格的说明文了?
生:1说明顺序2说明对象的特征3围绕特征介绍4一些说明方法,使介绍更直观 整体感知:
师:阅读课文,根据内容顺序在故宫平面图上标记主要建筑物名称。
师:故宫的特点是?
生: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师: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生:空间顺序:主要南——北,辅以不同方位
师:说明结构?
生:总-分-总首尾呼应
细节探究
师: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建筑?
生:详写了三大殿,其中详写了太和殿
师:为什么详写?
生:三大殿位于中轴线上,使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地位和作用最大。最能体现紫禁城特点
说明顺序是什么?
生: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师:我们写游记时常会选择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你看本文采用了哪种方法呢? 生:两者结合
全文移步换景:3段“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
局部定点观察:6段:确定“点”——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方位词“正中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以方台为立足点:上-后,向两旁
以蟠龙为立足点:向周围,向下
布置作业。
1.将字词记入积累本,并进一步巩固。
2.整理课堂讨论记录,完成练习一。
3.预习课后练习二、四。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说明的重点:太和殿、养心殿的内容。进一步了解空间顺序和故宫特点。
2.总结课文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说明三大殿的部分(4-10段)。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游览了故宫博物院,由于文章采用了合理的空间顺序,所以我们对这座古代建筑群的特点──主要是规模宏大。布局统一,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首先重点参观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进一步体会故宫建筑群的特点,学习按空间说明的顺序。
1.指名朗读第4段。提问:三大殿的名称是什么,总的特点是什么?
归纳:高大──台基七米多高、三层。
精美──汉白玉栏杆,刻着龙凤流云,一千多个圆雕鳌头。
未进殿堂,我们已清楚的感受到三大殿的“形体壮丽,建筑精美”。
2.提问:现在我们来到了太和殿前,假如你是一位导游,你应向客人们介绍什么,并按什么顺序说明呢?
归纳:作为建筑物,我们应介绍它的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作为古迹文物,我们还应介绍它的历史作用。
现在就请一位同学带我们观赏一下太和殿的外观。指名朗读第5段,注意突出事物特征的词语要重读。
提问:这一段说明了太和殿的什么,请归纳。
归纳分析:介绍外观的高度,面积,格局和色彩。列出具体数字说明太和殿的高、大,格局的雄传壮丽。参照注释,同学们可了解大殿外部雕镂设计的华贵和精美。色彩以金黄和红色为主,金色表示富贵,红色象征荣华。上映湛蓝的天空,下衬白玉镶边的台基,的确是色彩鲜明,金碧辉煌。具体说明了“形体壮丽、建筑精美”。
3.现在,我们就要迈入这座雄伟大殿的门槛了,请同学们先阅读练习四,思考备答。
指名朗读第6段。提问练习四。教师逐一归纳:
①方位词有: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②立足点:大殿正中的朱漆方台前。③按空间顺序:先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由上向后再向两旁介绍下部布局,然后沿大柱导上,以中央藻井的雕金蟠龙为中心点向周围展开,介绍上部装饰。
先择立足点,按照合理顺序,准确使用方位词语是运用空间说明顺序的重要环节。
提问:太和殿内,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讲析:龙多。座,雕龙;屏,雕龙;大柱,蟠龙;藻井,蟠龙。金色的龙成了太和殿的主宰。
提问:文章怎样摹写梁枋间龙的图案的?
讲析:先总写“彩画绚丽”,然后分两组写龙的姿态。“双龙戏珠、单龙翔舞”,主谓短语,对称整齐;“行”、“升”、“降”,排比出不同姿态;很自然的归结为“多态多姿”。最后加上”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一句,更烘托出龙的气势。短短一段,十二次写龙,摹写简洁生动,太和殿,简直成了龙的世界。
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多的摹写龙呢?
讲析:因为故宫建筑,尤其是“前朝”建筑,突出的就是龙。皇帝自命“真龙天子”,龙是皇帝的化身,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因此,对故宫中心太和殿的说明也突出龙,这样,使建筑的特点得到明确。
4.阅读第6——10段。思考回答:
强调三大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讲析:突出皇权这个核心,皇帝的宝座就在这八公里中轴线的中心点。
第7段介绍的是什么?用意是什么?
讲析:描摹大典的历史画面,说明太和殿在政治上的重要作用。
比起太和殿来,中和殿和保和殿说明得简略得多,为什么这样处理详略?
讲析:三大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其中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从政治角度来说,它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是皇权的象征;从建筑角度来说,它是故宫最大的大殿,是故宫建筑群中“形体壮丽、建筑精美”的杰出代表,首屈一指,因此详细说明。
二、学习课文介绍养心殿到御花园的部分(16——19段)
1.阅读16——18段。思考回答:相对于太和殿而言,东西六宫介绍得比较简略,但也突了几处建筑,是哪些?重点说明的是这些建筑的什么内容?为什么?
归纳:突出说明了西边的养心殿,重点没有介绍它的建筑、装饰,而是说它的历史背景。还突出说明了西六宫中与慈禧太后有关的几个宫院,以储秀宫为主,重点点明慈禧太后的挥霍。这样选择说明重点和重点方面既避免了重复,还介绍了有关知识。使我们在赞叹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贡献的同时,也认识到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对故宫有更完整的认识。
2.指名朗读第19段,思考讨论练习六。
讲析:介绍宫殿,尤其介绍太和殿,用的是精雕细刻的工笔画的写法;介绍御花园,用的是速写笔法。由“亭台楼阁”到“点缀其间”,寥寥三十三字,写出布局特点,烘托环境气氛。正如文中所说,这里“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不同的事物,运用不同的笔法。给读者的感受是景致典雅,布局和谐,耳目一新,仿佛参观之后享受到休憩之趣。
三、总结。
这篇课文按空间顺序介绍了故宫博物院这座“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突出了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在赞扬祖国古代建筑的宏伟精美、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同时,也对封建统治者的专权挥霍做了揭露。
故宫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装饰雕镂更是纷繁复杂。把这个建筑群介绍清楚是很不容易的。作者成功的运用了空间说明顺序,值得我们很好的体会、学习。
首先,文章选择了一条重点突出的、合乎事理的空间顺序。那就是在概述全貌后,经天安门、端门,选择了午门为说明起点,然后依次介绍前殿、后延,最后神武门到景山结束。由南往北沿中轴线为序正与故宫建筑本身的序列吻合,因此,脉络清晰,井然有序。
其次,在空间顺序的线索上,选择最能反映故宫本质和建筑特点的太和殿、养心殿等详写,其余略写,繁简适度,有合有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再者,准确的运用了表示时间的方位词语,简洁而清楚的使用了表明走向的词语,使空间顺序一目了然。描写适度,既突出了事物特点,又不蔓不枝,十分得体。
这些,同学们应当在以后的阅读中进一步体会,在写作中进行练习。
布置作业
1.根据课堂笔记,整理完成练习二、三、四、六题。
2.思考练习五、七。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2.学习用空间顺序来说明事物的写法,品味广播稿的语言特点。
3.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概貌和特点,理解文章内容,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
【教学设想】:
1.课前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络查找有关故宫博物院的图片和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2.查找字典,自行完成生字词,预习好课文。
3.运用已经学过的说明文知识和学生扮演导游通过专题光碟介绍故宫博物院,从而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还结合速读,听录音,朗读等多种阅读形式加深对作者参观路线的了解和品味广播稿的语言特点。
4.通过做拼图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找出作者参观故宫的路线,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
5.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的有关段落,其它段落只作简单介绍。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6.拓展课文内容, 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7.巩固知识,课后完成一定量的作业。
8.学生呈交《课程综合评价报告表》,评估课程效果。
【教学媒体】:
投影仪,电视机,DVD机,录音机,MP3播放器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概貌和特点,掌握全文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
2.初步认识故宫建筑群雄伟、壮丽的总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学生代表课前两分钟演讲:《天安门》
2.同学们,X X X同学今天在“两分钟演讲”中介绍了“天安门”,那么同学们您是否知道天安门与紫禁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天安门是皇城的大门,现在是故宫博物院的大门。故宫,是北京明清两代留存下来的宫殿,周围城墙约三公里,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气势非常雄伟。我们班Y Y Y同学参观过故宫博物院,下面我们有请她通过《故宫博物院》录像带我们参观“故宫博物院”。(掌声)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