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5
这是《桥》教学目标,是优秀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相结合的表达特点,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桥发生的变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的人格与精神。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及木桥发生的变化,逐步深刻感受老汉在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的人格与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桥》,谁想读一读课题?
1、学生读有关描写洪水的句子,感受场面的可怕。
交流文中描写洪水的语句,并进行阅读指导:(课件出示)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想象: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心情?带着这种心情齐读第六自然段,以感受村民的惊慌,恐惧、
2、指导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出洪水的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3、感受老支书的壮举
思考:就在这性命忧关的时刻,一位老英雄挺身而出,让人敬佩,让人感动的事情出现了,请学生在书上勾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作出批注,你觉得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全班交流。
4、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思考: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他当时是怎么做的?)
指名读7、8自然段:(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启发想象:刚才还是跌跌撞撞、乱哄哄的人们,为什么此时停住脚,望着老汉?感悟“他像一座山”中“山”的含义。说明了他具有什么精神?
再次读读老汉喊的那句话
5、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一句,可启发学生结合文中79页的插图,观察老汉的举止、神态)说说从老汉“冲揪吼”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对照读句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当时又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说说你从这句话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探究老汉内心:联系上文的“他揪出小伙子”,这时,又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让学生悟出:看似矛盾的举动,实际上包含了老汉为了大家舍小家,为了儿子舍自己的无私胸怀。这时,老汉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得到升华。也为下一环节理解题目“桥”的含义作了铺垫。
6、感悟表达手法
总结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比如:设置悬念;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简短;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相结合。)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感受老汉的镇定和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3、了解课文在人物刻画、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汉的镇定和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16课《桥》,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说说你脑海中想起了哪些画面?
出示:山洪咆哮、狂奔而来、势不可当、你拥我挤、窄窄的木桥、跌跌撞撞、乱哄哄、一座山
师:此时洪水肆虐,只有一座窄窄的木桥,它对人们意味着什么?如果上不了这座桥,就意味着——生接:死亡;可是村民就这样跌跌撞撞地冲向木桥,也意味着——生接:死亡
那么,人们的命运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桥边发生的不平凡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深入探究,感悟环境
1、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特殊的黎明。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并认真体会。
2、汇报交流: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句,小小说的特点)
形容雨大的词语很多,谁能说说?课文中,却用了四个字,体会到什么?谁能用朗读表达出雨大,情况非常急。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比喻)对比句子,哪一句更好?有怎样的感受?读出这种感觉。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我们都知道轻歌曼舞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这里却说洪水跳舞,想象一下,这样高的洪水跳的是什么样的舞蹈?你还觉得美吗?(用美好衬托恐怖)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拟人)在你们的印象中,谁才会狞笑?洪水在跳舞,死亡在狞笑,此时你什么感觉?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拟人)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紧张、严峻。你此时的感受怎样?读出自己的感受。如果那个被洪水爬上胸膛的人就是你,此时你最想干什么?(逃生)
三、入情入境,理解老汉
水在上涨,村民们你拥我挤,此时,有一个人与众不同,他是谁?(老汉)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做出了怎样的抉择,他是怎样做,怎样说的?出示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7—23自然段,画出描写老汉的语句;并认真体会画出的句子,说说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老汉?
学生汇报: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
像一座山。
a、为什么说“像一座山。” 谁能把老汉稳如泰山的形象读出来?
b、不说话的老汉会想些什么?此时无声胜有声,再来读读这段话,你觉得他怎么样?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a、这是老汉的语言描写,谁愿意再把它读一读。简短的三句话透露出怎样的意思?
b、三个!体会到什么?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你内心的感动呢?
c、顺序能调换吗?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齐读)
3、出示: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边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冲,揪,吼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你的体会。
b、老汉把小伙子揪出来是因为什么呢?他揪的可是他的亲儿子呀,他有过一丝的犹豫吗?读出老汉的愤怒和毫不犹豫。
c、当危险来临时,在乡亲们和党员之间,老汉把生的希望给了谁?把死的危险给了谁? 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
4、老汉揪出急于逃命的小伙子,而在木桥即将倒塌之际,老汉做了矛盾的动作,谁发现了?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推又意味着什么?是啊!他多么希望他的儿子能活下去啊!我们又看到了一位不一样的老汉。
四、启发想象,体验情感
1、突然,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儿子被洪水吞没了。父亲似乎要喊什么。如果时间就此定格,请同学们想想老汉内心的独白。
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心想,儿子啊,( )
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心想,儿子啊,( )
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入文章中,一起深情地朗读,引读。
2、师配乐朗读结尾
同学们,读到这,你有哪些感受?(文章的这种写法是设置悬念,小小说的特点)
五、理解课题,唤起共鸣
1、再次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你觉得是一座怎样的桥?
2、为桥命名。
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在生活中寻找令我们感动的故事,用今天学到的表达方式写一个感人的故事。
板书: 16 桥
老汉
一座山 临危不乱 神态
! 心系群众 语言
冲 揪 吼 不徇私情 动作
推 父爱如山
【教材分析】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该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丽风采。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段学生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
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
本文语言简短凝练,有效地烘托了环境的紧张,因此我把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把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
1、教师准备“表现山洪暴发、洪水肆虐情景”的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资料以及令自己感动的典型事迹,并认真读一读。
【设计特色】
这次教学的设计特色在于: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所以学习《桥》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2、双线并行,情景再现:
我会着力渲染环境的真实,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这一条线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
3、情法并重,读写结合:
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中,我会结合文章的有关语句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手法准确无误、结构跌宕起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来祭奠老汉,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落实语言实践的活动。
【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逐步深刻感受老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程序】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分三步完成:
一、探究三个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1、探究问题:感受洪水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语文教学中环境烘托到位,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此,开课时我就将环境作为突破口,让生找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课件: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整节课就围绕洪水的凶猛拉开了帷幕。接着我引导学生抓住“像泼、像倒”“势不可挡”等词,感受雨水的凶猛和洪水的可怕,领悟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体会语句凝练所烘托出来的紧张气氛。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观看山洪暴发的课件,再次感受场面的紧张。《播放课件》接下来我指导学生在个人读透的基础上,进行排读,即先由一个组齐读,然后两个组齐读,最后全班齐读,形成一种越来越强的气势,读出洪水的势不可挡,读出形式的危急。然后,引导学生从读书联系到生活实际,体悟洪水到来时人们的害怕,教师设计问题: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此时你是什么感受?村民和你一样,也是惊慌失措。从而为下面反衬出老支书的高大形象埋下伏笔。这部分主要通过读来烘托气氛,孕伏情感。
2、探究问题:感受在死亡紧逼时,老支书的从容镇定:
你觉得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书上勾画出最让人感动的语句进行批注,然后全班交流。
⑴交流感动之一:老支书的第一次壮举: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教师设计问题: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他当时是怎么做的?
为引起学生的共鸣,我范读7、8自然段: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让学生思考刚才还是跌跌撞撞、乱哄哄的人们,为什么此时停住脚,望着老汉?感悟“他像一座山”中“山”的含义。将危险的进一步逼近、人们的恐慌与老汉的表现对比起来读: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人们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⑵交流感动之二:出示课件: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为什么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当时已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对照读描写环境的句子: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⑶交流感动之三: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通过读和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悟出:看似矛盾的举动,实际上包含了老汉为了大家舍小家,为了儿子舍自己的无私胸怀。这时,老汉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得到升华。也为下一环节的写话练习和理解题目“桥”的含义作了铺垫。
在学习三次感动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为了鼓励学生读出人物的情感,教师评价性的语言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的读得较好的地方,教师可以分别给予“你命令的语气读出了老汉的镇定”,“你能把老汉读成一头豹子”,“你读出了老汉舍己为人的精神”等评价。
3、探究问题3:感悟环境场面描写与表现人物品格的联系:
本文要歌颂的人物是老支书,为什么作者却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洪水、木桥、村民?这是作者将环境场面描写与人物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怎样让学生掌握呢?我采用抓住两个对比来突破:第一抓环境的险恶与老汉的沉着形成的对比,第二抓群众的慌乱与老汉的镇定形成的对比,从而反衬出老汉顶天立地的人格。
二、揭示课文悬念,深化文本感悟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这时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引读,学生接读最后一部分。让学生悟出这样结尾的好处?从而感受作者设置悬念这种表达方法的奇妙之处。
2、通过朗读、感悟、交流,让学生领会此时课题的“桥”不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它更是老支书用自己的身躯架起的生命之桥!至此,顺利突破了课文的难点,老汉的高大形象也跃然纸上。让学生“情动而词发”,带着感动,带着敬佩,带着深切的怀念,写几句为老支书祭奠的话,既深化了老汉的精神,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三、小结表达特点,阅读拓展延伸
1、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⑴是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相结合。
⑵是设置悬念。
⑶是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⑷是语言简短。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所以,让学生学习一些表达上的特点,也是第三学段的孩子所必须掌握的。
2、语文学习是课内长骨,课外长肉,因此我设计了拓展阅读的环节:推荐的文章有《丰碑》、《“诺曼底号”遇难记》、《一个降落伞包》等。课后的拓展阅读能让学生总结这类课文的特点,更好的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而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以课文为中国,进行辐射阅读,把书读厚。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各地遭受洪灾、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以及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
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桥引出课题
板书“桥”,看到“桥”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估计学生可能会说赵州桥、黄河大桥等。)
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有形的桥,还有一种桥是无形的,它看不见,摸不着,只有用心才能体会到,你知道这种桥吗?(A、北京奥运会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桥;B、书籍是知识的桥;C、书信是联系的桥;D、悄悄话是心灵沟通的桥。还有友谊桥、思念桥等。)
今天,我们就学习以桥为题目的.第16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
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感受情势危急
(一)桥窄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桥,可课文中真正写“桥”的句子很少,这是一座怎样的桥?(窄窄的桥)
出示句子:“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这座桥窄到什么程度?(只有一个人的宽度,一百多号人过桥必须排成一队)
2、同学们,再读这句话,你还体会到什么?
(从“只有”体会到是唯一通往村外的路。)
那南面呢?(被洪水淹没。)
小结:此时的木桥承载着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它是一座逃生桥,没有这座桥,全村一百多号人将难以死里逃生,但是,光有这一座桥,全村一百多号人就能顺利逃生吗?让我们看看当时的情景。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2、交流: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相机出示: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请学生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随着时间的变化,洪水在凶猛上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谁能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试读、指名读。)
3、前两句很明显是比喻句,而后4句是什么句?(拟人)
拟人就是把洪水当作人来写,可我怎么读也感觉不到是人的动作或神情,你来读读倒像是什么?(像魔鬼、像猛兽、像死神)
引读:同学们,山洪来了,看魔鬼在跳舞——
听!魔鬼凶恶的笑声——
看,猛兽毫无顾忌的伸长了舌头——
啊!猛兽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同学们,洪水在上涨,灾情在加强,时间不等人啊,时间就是生命,此时此刻,村民们怎么样了?请同学们划出来。
出示句子: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村民们此时的情景?
(惊慌失措、大惊失色、手忙脚乱、惊恐不安、惊心动魄、提心吊胆、魂不守舍、心急如焚、群龙无首)
让我们一齐把村民这种慌乱的情景读出来吧!
[评析:此环节从桥窄、水猛、人慌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当时的情势危急,且在读——划——议——读中引发了学生情感的共鸣,把学生带入了文本情景。为进一步理解老汉的英雄行为做好了铺垫。起到了很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作用。]
四、体会英雄言行
过渡:同学们,此时此刻,洪水势不可挡,村民惊慌失措,乱作一团,面对这年久失修的窄窄的木桥,能不能顺利逃生?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那位令我们感动的老汉,挺身而出,搭建了一座让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大段(第7自然段到课文最后),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学生自学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A、逃生是人的本能,这位老汉第一个来到桥头,站在那儿,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干什么?
B、他长得什么样?(清瘦)为什么还像一座山?山给你什么感觉?(无私无畏,沉默,镇定,奋勇献身)
C、指导读出感情。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A、三个感叹号你体会到什么?(老汉的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传出来的声音像山一样,坚定、有力、威严!)
B、谁能读出这份感受?
C、“党员排在后边”为什么?(党员应该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党员才是人民群众的一座靠山啊!)
(3)对儿子
过渡:危难关头,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更令我们震撼的是洪水面前他是怎样对待他的儿子的?
A、指名读15—23自然段。
B、出示: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背景是老汉揪小伙子的图片)
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想说点什么?(他是你的儿子,让他走吧;老汉的精神;)
老汉这一揪,很可能把儿子从生命线上揪到死亡线上,老汉犹豫了吗?为什么揪他?(体会老汉毫不犹豫、不徇私情的崇高精神。)
C、老汉的揪和推;小伙子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老师出示以下句子并引读,学生想象并交流省略号的部分。
1、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儿子啊……
2、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啊……
3、儿子推了父亲一把——父亲啊……
4、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啊……
D、出示改好的句子(把15—23自然段文中的“老汉”改为“父亲”,“小伙子”改为“儿子”):同学们让我们怀着深深地敬意再来读这段话。(指名读)
(4)升华情感,理解桥。
A、再次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同学们,现在你明白了全村人为什么都拥戴这位老人了?
(引导学生总结,老汉在生死攸关的险境面前表现出的英雄言行值得人们拥戴;进一步想象以前人们为什么拥戴他?他是连心桥、关爱的桥、致富桥等。)
B、是啊,谁又忍心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就此离开呢?一位老太太还在等着您,等着他的儿子呢?难道你不是第一个来到桥头的吗?难道你就不能放手让自己的亲生儿子过去吗?(课件出示图片,并画外音: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儿子也是一名共产党员!)
出示并齐读:您是一名党员,是您用自己无私的人格搭建了一座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将村民从洪水中救出!您是一名党员,是您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坍塌的桥,将党和人民群众紧密相连!
C、同学们,让我们饱含深情地齐读课题。
[评析:抓住“拥戴”一词,不仅体会洪水面前老汉的行为值得人们拥戴,更进一步想象以前他的所作所为,体会他是“桥”的含义,情感上水到渠成。再通过老师的渲染、话外音及齐读,学生自然而然地很好地理解了课题。]
五、拓展升华主题
1、同学们,文中的老汉虽然没有名字,但他会让我们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比如……
2、作业
生活中有许多足以感动中国的人,课下可去读一读他们的事迹。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