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花之歌教案教学反思

日期:2021-09-30

这是花之歌教案教学反思,是优秀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花之歌教案教学反思

花之歌教案教学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 感悟花的形象,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和同学交流。

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花入课,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各种花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是啊,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的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同时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芒,给人以启迪。让我们跟随诗人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参与收集作者资料的过程,能激发他们对于文本内容及创作背景的兴趣。一起感受花的美好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交流资料,介绍作者: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纪伯伦的资料,教师适时补充、总结。

二、交流预习,提问检查

1.互相检查生字的读写。

2.同桌互看,对方提出的课堂探究能不能解决。

3.选择一两位同学的问题在全班交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交流指导。

(1)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碰到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2)预设难词,教师相机指导。

苍穹:天空。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这里泛指帽子。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很浓。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朋,伦比。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3)朗读展示:①指名个人朗读。②小组合作朗读。③老师学生对读。

2.再读课文,引导思考。

(1)默读课文,一边思考一边简单批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2)用“读到……时,我仿佛看到花儿……”的句式,学生小组内交流。

(3)学生反馈,教师相机引导发现:通过“我”是花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由花的特点想开去。

设计意图:

以问题来驱动学生读懂文意,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注意力集中。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课文的大意也就明确了。

四、精读课文,感受想象的奇特

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读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想象的独特?做上批注。

预设:学生会关注“‘我’是什么”以及各类拟人的动词。

2.关注“‘我’是什么”,发现想象的奇特。

(1)学生默读第1~4自然段,画出相关信息并思考: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别名”?

(2)交流反馈,关注“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冠冕”“祭献”等词语。

(3)小结:作者由花的各个方面想开去,赋予了它独特的名称,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想象的独特。

3.关注“我”的行为,感受想象的奇特。

(1)出示课件,学生自由朗读: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2)引导学生关注“欢迎”“送行”“摇曳”“呼吸”等拟人化的动词,想象花的“行为”,感受想象的奇特。

(3)朗读指导:同桌合作,对读分号前后部分,想象画面,感受作者想象的奇特。

(4)小结:作者由花的动作想开去,用分号把并列的行为连接起来,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想象的独特。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认识奇特想象的好处,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合理运用。

  

五、拓展阅读,感受想象的奇特

1.默读“阅读链接”中的《杨柳与水莲》一文。

(1)体会这首散文诗隽永的意味。

(2)了解这首散文诗通过杨柳与水莲的对话表现主题的拟人化的写法。

2.小组合作,多种形式朗读全诗。

(1)找到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

(2)同桌交流:说说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全班交流: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3.思考:面对同样的夜,杨柳与水莲的感受为什么会不同?作者想要借此表达什么?

预设:用充满爱和希望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才会美好。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完成《基础训练》本课“随堂练”。

2.拓展阅读纪伯伦的《浪之歌》《雨之歌》。

花之歌教案教学反思第2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的丰富的哲理。

3.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4.感受花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花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理解作者笔下的花的形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主学习

在诗人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充满了智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感受作者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进而体会花的精神。(板书课题:花之歌。齐读课题)

1.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2.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交流学习情况,教师适时指导。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说一说作者将花比作什么。(学生讨论后发言)

(提示: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找出文中体现奇特想象的句子。(学生自由说一说)

3.分小组讨论: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小组派代表交流)

预设:(赏析句子)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

三、细读品析 ,合作探究

1.师:同学们齐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作者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2.思考: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学生合作交流后发言)

3.指名朗读最后一段,思考:最后一段中“这些哲理”指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些哲理的?(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体现了花的精神品质。)

4.师: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小结: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

四、课堂小结

纪伯伦的《花之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花之歌》里,花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理想追求和信念。

五、拓展延伸

1.仿写句子,要求写出一定的哲理内涵。例:花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花是婚礼的冠冕,花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教师向学生推荐纪伯伦《组歌》中的其他四首:《美之歌》《幸福之歌》《浪之歌》《雨之歌》。

花之歌教案教学反思第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穹”、“孕”等10个生字。会理解“苍穹”、“旖旎”、“琼浆”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诗一般的语言,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理解花的形象,感受生活中的美。

2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丰富想象,体会花儿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关于花的诗句。

2.黎巴嫩纪伯伦的《啊!风》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下面一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三首诗中都写到花。花是美丽的,带给大自然以多姿多彩,带给大自然以芬芳。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所以他笔下的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这花给人以启迪,富有生命的内涵,接下来请跟随诗人,走进花的世界吧!

2.书写课题:4.花之歌

3.介绍作者。

纪伯伦是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代表作品有《我的心灵告诫我》,《先知》,《论友谊》。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苍穹( qióng )孕育(yùn )摇曳( yè)馥郁(fù)赠予(yǔ)

硕大(shuò)琼浆(qióng )鸣啭( zhuǎn )婆娑( suō)冠冕(miǎn )

(2)检查词语的理解。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苍穹”的意思是:天空。

②难字突破法。

“心驰神往”中“驰”的意思是飞奔,词语的意思是:心神奔到所向往的地方。形容一心向往。

③查字典理解。

祭献:祭祀供奉。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的帽子。这里指婚礼的礼帽。

旖旎:柔和美好。[puxuewang.com]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顾影自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

孤芳自赏:把自己比作仅有的花香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或者感悟。

3.交流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凋谢的过程。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通过对花的描述,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花的精神。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首散文诗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写,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凋谢的过程,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花的精神。

四、品读句子,展开想象,感受花的美好。

出示句子一: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作者把花比喻成什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呢?

大自然的话语。让人感受到花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神秘,总能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

出示句子二: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呢?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儿悄悄开放的时候,有早晨的风相伴,风儿在祝贺我,为我的开放而鼓掌……傍晚,太阳就要远去,我和一群群鸟儿送别太阳,很真诚地对太阳说:“太阳,明日见!”

师:对呀,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和谐,这就是生命的芬芳,非常的自然!

出示句子三: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读着这些句子,你受到了哪些启迪与感悟呢?

生:我知道了要像花儿那样乐观地对待生活,享受生活,不张扬,也不自卑。

生:我懂得了人要追求光明,追求属于自己的世界,便乐观地、开心的生活。

五、总结课文,拓展主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拓展美文。

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又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你仿佛是爱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

你逢山而升,遇谷而降,在原野上则伸展开去,浩浩荡荡。升时,可看出你的刚毅、坚忍;降时,可看出你的谦恭、礼让;伸展时,则显示出你的轻盈、灵敏。你犹如一位尊贵而仁义的国王,对下层弱者显得和蔼可亲,对倨傲的强者则威风凛凛。

找一找作者想象奇特的地方,并谈谈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

4.花之歌

教学反思:

1.理解散文诗中的意象,并展开大胆的想象,感悟生活美好的画面,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并生活的珍爱。

2.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含义,感悟道理。比如“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句话就表明作者的态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花之歌教案教学反思第4篇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体会诗人运用以物喻人来寄托内心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重点 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设想

1.字词教学

字音方面,强调“硕、啭”是翘舌音;“娑”是平舌音。词语解释方面,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苍穹、冠冕、旖旎、馥郁、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的情感,以此不断摸索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指导,让学生在大声朗读和实践中,把文本读通,读熟,感受散文诗独特的音韵美。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生活和阅读经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作者笔下的花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花,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最后引导学生联系背景知识,交流“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句话的含义,领悟作者是在以花自喻,借花来表达他坚持追求光明和理想,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表达运用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以“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仿写一首散文诗。学生习其言,悟其法,仿写他物,可谓是读写联动,相得益彰。

学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课前搜集纪伯伦的相关资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思考: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鲜花,引出课题。(课件出示多幅鲜花图。)

同学们,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一起去感受花的美好,花的灵性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交流资料,介绍作者。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纪伯伦的资料。

(2)教师简介作者。

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这位诗人是谁呢?他就是——纪伯伦。

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他的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纪伯伦、鲁迅和泰戈尔都是推动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者。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来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教师用赏花的方式引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欲望,又为接下来理解文本做了铺垫。此外,本环节对作者的介绍,也使学生对这首散文诗的写作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分段并概括段意。

(1)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讨论后归纳。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述了花的成长、芬芳以及凋谢。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花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

三、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读想结合,发现隐喻。

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

(1)课件出示: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①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写出了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的花开花落。“大自然说出来”比喻花开,“又收回去”比喻花落。

③指导朗读,读出花开花落的韵味。

(2)课件出示: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①想象画面。

生:我仿佛看见绿茵茵的草地上,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天空坠落。

②看图片(草地上的鲜花盛开),直观感受。

③读出美的感受。男女生比赛读,用朗读把我们带到画面中去。

(3)课件出示: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①“诸元素”指什么?

生:四季,即春、夏、秋、冬。

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这句话把花比作“诸元素之女”,写出了花在冬天孕育,春天开放,夏天成长,秋天凋零的过程。

③指名读,读出花的四季变化。

(4)课件出示: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①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这句话写了花的功用,可以作为表达情意的礼物,也可以作为婚礼的装饰,也还可以作为葬礼的祭献。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花的用处。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