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带刺的朋友这一课

日期:2021-09-09

这是带刺的朋友这一课,是优秀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带刺的朋友这一课

带刺的朋友这一课第1篇

1.认识本课“枣、馋”等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借助图像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主要事件。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2.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高明,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朗读指导教学。

  学法:朗读联想感悟学习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有美妙的声音,会唱歌的小鸟。今天,我们还要来认识一位来自大自然的朋友,它就是(课件1出示课题),一起读。

  2.老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检测预习。

  1.出示本课生词(课件2)。

  (1)同桌互读,纠错。

  (2)开火车读,纠错。

  (3)抽生分行领读,巩固。

  (2)(课件3、4)重点学习“枣、馋”,记准“枣”的字形,理解“眼馋”的含义。

  2.初读课文,巩固生字,感知内容。

  (1)开火车读课文,思考课文内容。

  (2)完成“带刺的朋友小档案”(课件5),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会概括事件的主要方法。

  三、品读高明。

  (一)浏览课文,理解高明。

  1.用文中的句子来夸一夸小刺猬,理解“高明”一词的含义。

  你们能用文中的句子夸夸只小刺猬偷枣的本事吗?(课件6)(高明)理解“高明”(技艺高超)

  (二)品读偷枣,感悟高明。

  大家想不想跟着这只高明的小刺猬,一起去偷一回枣?

  (生答:想)

  那就让我们出发吧!亲爱的小刺猬们,不过有个要求,你要努力向刺猬老师学习,不要被主人发现呀!

  1.爬树高明,高在小心谨慎。

  (1)我们的刺猬朋友偷枣的第一步是什么?

  (生答:爬树)

  (2)找出文中描写刺猬爬树的语句:(板书爬树)

  (3)朗读品悟。(课件7)

  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聪明的小刺猬们,你们注意到刺猬朋友是怎么爬树了吗?自由朗读。

  抽生读,采访。教师范读。

  集体朗读,小刺猬偷枣可真小心谨慎啊,所以——(学生接读:缓慢地往树上爬……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2.摇枣高明,高在用力。

  小刺猬开始摇红枣了,摇红枣的时候刺猬先停住脚,然后——(学生接读:用力摇晃)(板书:摇枣)

  指导朗读6自然段。(课件8)理解“兴许”的意思,从拟声词中感受刺猬的聪明。小结动作描写中拟声词让刺猬偷枣更加生动有趣。

  3.跳树高明,高在迅速。

  过渡:红枣儿掉到地上了,小刺猬还呆在树上呢?它该怎么办呀?(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9)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交流动作“掉”。刺猬是怎么掉下来的?(噗的一声),理解“噗的一声”,这句话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刺猬偷枣很高明?(速度特别快)

  指导朗读,对呀,刺猬这小家伙不仅聪明,而且速度特别快,趁我还没弄清楚它想干什么,树上那家伙就——(学生接读: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自由朗读课文第8—9自然段。

  4.拢枣扎枣,高在周到。

  (1)谈话过渡:刺猬从树上掉下来是为了干什么?能用你画的句子说说吗?(学生自由发言)(课件出示10)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生自由朗读,交流动作“归拢、打滚、扎、驮”、跑。理解词语“归拢”(把散落的东西堆到一起)。(板书:归拢打滚扎枣驮枣快跑)

  5.小结:

  小刺猬偷枣时的这一连串机灵、聪明的举动被躲在一旁的小作者看得一清二楚,难怪他会由衷地发出感慨——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课件出示11)

  理解“钦佩”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复述偷枣,再悟高明。

  作者是抓住了刺猬动作的描写,把它偷枣的过程写得活灵活现。请你用“小刺猬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开头,讲一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吧。(课件出示12)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抽生讲故事。

  五、推荐阅读。

  1.齐读(课件出示13)。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儿远不远?窝里还有没有伙伴?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

  2.推荐宗介华的《带刺的朋友》。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带刺的朋友

  跳树

  摇枣归枣

  爬树打滚扎枣驮枣快跑

带刺的朋友这一课第2篇

 教学目标

课文《带刺的朋友》教案

  1.会认“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枣、忽”等13个生字,结合语境确定多音字“扎”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3.从刺猬偷枣这件事中朗读体会刺猬的高明,体会“我”对刺猬的喜爱与钦佩,并能细心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创设情景

  师: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认识一位朋友,它浑身长满刺,是一位带刺的朋友。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理清脉络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抽查生字认读。

  2.请大家听读课文,认真思考并完成填空。(板书:喜爱)

  出示:作者通过讲述刺猬 事件写出对它的喜爱之情。(提示: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地说一说)

  三、读读议议,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1段

  过渡: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段文字,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如何描写枣子的`。

  出示PPT: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哪一句的描写更诱人?学生交流。

  (二)学习2~11段“刺猬偷枣”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2~11段,找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刺猬偷枣这件事做出了评价,并用直线画出来。

  出示: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板书:钦佩高明)学生交流、板书偷枣过程。

  作者亲眼目睹了刺猬的偷枣过程,他是怎么写的呢?其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它的高明?指名交流:读读句子,体会。

  学生边看动画边复述刺猬偷枣的经过。

  小结:这一连串可爱、调皮、聪明的举动都没有逃脱作者的眼睛,难怪小作者会说:“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生动地记叙了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出了自己对刺猬的喜爱之情。试着根据板书,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先说清写了什么事,再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

  2.阅读:宗介华的《带刺的朋友》。

带刺的朋友这一课第3篇

【教学设想】

教学时,以题目为中心“带刺的朋友是谁?”引出。然后了解发生在刺猬身上偷枣的事。最后,又回到课题,文章题目起得好,“带刺”有着双层含义,并和文章内容相对应。

教学时注意让学生多读,在读的基础上感悟、体会作者文章无处不在的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关于体会句子中对事物的动感及感受的描写,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意识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这种写法。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把句子写得有声有色有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1.教师导言:同学们在多彩的童年生活中,肯定结交了许多朋友。有的给你精神上的鼓励,有的给你学习上的帮助,有的给你的生活带来乐趣……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小作者有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是一位(带刺的朋友)。

2.揭题:23 带刺的朋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师:带刺的朋友是指谁呢?(刺猬)

4.师:请你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刺猬。

(1)刺猬有喜静、怕光、昼伏、夜出的习性。

(2)刺猬是杂食性动物,在野外主要靠捕食各种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以及草根、果、瓜等植物为生。如毛毛虫、甲虫、蜗牛、蚯蚓等小动物和水果。

(3)刺猬适应能力强,疾病较少,没有传染性疾病。

(4)刺猬冬眠。冬眠结束,刺猬醒来,当气温上升到10度时,刺猬会感到非常口渴,急切地寻找水源。

5.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小刺猬了解还真多,可见大家都很喜欢小刺猬。文章的小作者也非常喜欢刺猬,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作者笔下的小刺猬。

二、整体感知,厘清脉络。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思考并完成填空。

思考:小作者通过什么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找出相应的小节,用简要的话概括地说。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

  

  3.检查预习,认读词语,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品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1.到底是多么诱人的枣儿会吸引这位带刺的朋友来偷枣呀?从书上找出描写枣儿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2.指名交流,并齐读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段话抓住红枣儿的“动态美”“数量多”和“香味”来描写红枣,尤其是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枣的样子。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使用比喻句,使文章内容的表述更生动形象。)

4.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红枣儿的美和诱人。(齐读第一小节)

  5.谈话过渡:这枣是多么诱人啊,真让人眼谗,怪不得会引来刺猬偷枣儿。

带刺的朋友这一课第4篇

  教学目标:

  1、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2、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3、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4、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教学难点:

  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现在是秋天,是瓜果成熟的收获季节。瞧,图上画着什么呀?

  出示《秋枣》图,学生说图意,师引导学生用上动词“挂满”、数量词“一颗颗”,来体现红枣儿的大和多。

  引导学生比较词句活动室2(1)的两句句子,体会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能使句子更生动。

  学生朗读句子。

  2、枣儿长得可真好!想不想摘些来尝一尝?这不,咱们这位带刺的朋友就迫不及待,抢先行动了。

  出示刺猬图,出示课题,齐读。

  它是谁呀?

  出示“——刺猬”,再读。

  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大家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

  出示预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

  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

  3、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

  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明确2~9节讲了第一件事,10~15节讲了第二件事。

  三、小组合作,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四人学习小组分别轻声朗读2~9、10~15节,讨论:课文写了刺猬的哪两件事?

  2、集体讨论交流。

  归纳板书:一天晚上,刺猬偷枣儿。

  第二天晚上,刺猬用刺击退了大黑狗。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刺猬是偷枣儿的呢?默读2~9节,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

  学生交流,归纳板书:爬 停住脚 摇晃 掉 归 滚 驮 跑

  2、刺猬偷枣儿的本事怎样?从哪些动作能看出?

  引导学生体会 “摇晃”、 “归”体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3、刺猬不但偷枣儿的本事高明,而且护身的本事也很大。我们再来看看它是怎样用刺击退大黑狗的。默读10~15节,用“○”圈出刺猬的动作,用“~~~~”划出大黑狗的动作。

  学生交流,归纳板书:刺猬: 出来散步 缩成一团

  大黑狗:扑 掉过头去 哀叫着溜走

  4、连续两天晚上,小作者亲眼目睹了刺猬如何偷枣儿,如何用刺击退大黑狗,他觉得刺猬怎么样?

  出示“我”赞叹刺猬的两句句子,指导朗读。

  5、是啊,刺猬聪明、机灵,本事真大,小作者可喜欢它啦,所以把它称为——

  生接:带刺的朋友。

  五、学习文中的事例介绍刺猬独到的本领。

  1、那么学了课文,你喜欢刺猬吗?能不能来夸夸它?

  出示两个说话练习,学生任选一个准备。

  指名交流。

  2、请两个学生分别介绍两个事例,与老师合作介绍带刺的朋友——刺猬。

  出示说话练习。

  师:我有一个带刺的朋友,它就是刺猬。

  生1:刺猬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生2:刺猬不但……,而且……。……

  师:我真喜欢这个带刺的朋友。

  3、连起来介绍刺猬和分别介绍刺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句话起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体会介绍完一个事例,要介绍第二个事例时可用过渡句连接。

  4、谁能连起来介绍一下刺猬?

  指名介绍。

  六、写作小实践。

  教学反思:

  整堂课比较顺利,但前半节上得比较从容,后半节上得比较仓促。尤其是说话练习部分,没有时间指名较多的学生来练说,连起来介绍这一环节跳过了,拖堂5、6分钟。反思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觉得在前半节某些地方浪费了一些时间。

  1、导入环节“看图说话”对学生估计不足,学生看了图,仅说出了“图上画着红枣儿和枣树”,在引导学生将图意说清楚,说具体上花了一些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明确说话要求,训练说话完整的能力。

  2、讨论哪几节分别写了两件事时,学生中出现了不同意见,部分学生认为“我”想法和“我”与爸爸的对话不属于事情之中。可见学生对文章段落的概念不清,划分段落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这节课的重点,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花了大量的时间读课文,却没有具体讨论归纳,以致于交流时,一生讲了大段意思,却没有归纳出重点。可见学生的概括能力还有待于培养提高。

  这节课教学目标得到了落实,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出的问题也属正常。整堂课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投入,教学效果良好。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