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班教案 > 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大象和小蚊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日期:2019-03-31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小班音乐活动大象和小蚊子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点难点,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音乐活动课,快来看看大象和小蚊子教案吧。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大象和小蚊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大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难点:
  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活动过程:
  导入:通过模仿大象和小蚊子来到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们,我们来学一学大象走路吧,伸着长长的鼻子,轰轰地走着。现在咱们再变成一只小蚊子,嗡嗡地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好!小朋友们表现真棒!
  一、开始部分
  认识大鼓、手铃、响筒.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伴随乐器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教学设计: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